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5332840丛书名: 皮书系列(2014-2015)
少年儿童对科学的态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人才储备,进而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这本书的调研成果为我国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这本书是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皮书系列”2014—2015年度中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是一本关注我国少年儿童科学素养养成教育,对少年儿童科学态度及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和探讨的研究报告。本书分为五大部分:一、总报告:是对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及科学学习状况的调研总述。二、分报告:从性别差异、年龄趋势方面对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和兴趣进行了分析。三、专题篇:从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对策,互联网新媒体为少儿科普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对策,教师在学校团体场馆参观中有重要作用,当代中学生的科学教育环境现状四个专题进行了阐述。四、国际篇:通过对中外科学教育的措施与经验的展示、对比和分析,做出改善我国科学教育的思考与建议。五、品牌项目篇: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少年科学院项目、“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的特点、经验与展望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旨在评估中国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科学学习与参与状况以及科学素养状况,分析重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提供政策建议。
目 录
部分 总报告
总报告: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及科学学习状况研究报告
一、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状况
二、中小学生参与科技学习及相关活动的情况
三、中小学生对科学观点的了解情况
四、影响中小学生科学态度与学习参与的主要因素
五、提升中小学生科学兴趣、促进科学学习的对策建议
第二部分 分报告
分报告1 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性别差异
一、科学兴趣的性别差异
二、参与科学学习和活动意愿的性别差异
三、未来从事科学学习及职业意愿的性别差异
四、对科学技术发展之态度的性别差异
五、缩小和消除科学态度性别差异的思考与建议
分报告2 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年龄趋势
一、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随年级升高而下降
二、中小学生科学兴趣下降的原因分析
三、提升学生科学兴趣的对策与建议
第三部分 专题篇
专题1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发展状况
二、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面临的问题
三、繁荣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的对策建议
专题2 面向少年儿童的新媒体科普:现状、挑战与建议
一、新媒体的概念、趋势与特点
二、互联网新媒体为少儿科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科技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科普活动的现状
四、面向少年儿童开展新媒体科普面临的挑战
五、推动少儿新媒体科普的建议
专题3 学校团体场馆参观:北京市小学教师的观念与行为
一、教师在学校团体场馆参观中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教师对学校团体场馆参观的观念与认识
三、小学教师组织学校团体场馆参观的行为
四、促进教师在学校团体场馆参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专题4 当代中学生的科学教育环境现状
一、中学生科学教育的社会环境日趋改善
二、中学生科学教育的家庭环境喜中有忧
三、中学生科学教育的学校环境仍需改进
第四部分 国际篇
国际1 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科学意识比较研究报告
一、高中生科学兴趣与态度的四国比较
二、高中生参与科技学习及相关活动的四国比较
三、对促进中国高中生科学学习的启示
国际2 国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科学教育的措施与经验
二、改善我国科学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三、我国科学教育的未来展望
国际3 PISA 2015科学素养测评新动向及其启示
一、PISA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及测评框架
二、三项核心能力的新变化
三、三种科学知识的新定义
四、科学态度评价沿用三维度
五、引入题目认知难度分级
六、科学素养精熟度水平定义更精细
七、PISA 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国际4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科学教师教育体制改革
一、世界科学教师教育体制发展的历史比较
二、中国科学教师教育的历史沿革
三、中国科学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四、中国科学教师教育的未来展望
第五部分 品牌项目篇
项目1 中国少年科学院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一、活动的权威性
二、活动的多样性
三、活动的实践性
四、活动的指导性
五、活动的阵地依托
六、总结与展望
项目2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经验与展望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撑
二、明确的教育理念、目标和准则
三、现代化的运作模式
四、总结与展望
项目3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实施及展望
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各级科协负责组织实施
三、丰富的活动内容
四、广泛的活动基础
五、注重国际合作
六、总结与展望
项目4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一、逐步试点推广
二、培育精品科场技馆科学教育项目
三、开发科普活动资源包
四、总结与展望
后记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