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94983
编辑推荐
霍金说: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组成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宇宙,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感受到人类智慧的力量。从微小的电子,到浩瀚的宇宙,从原始森林,到嘈杂的水泥城市,看似毫无相关的主体,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维系着生存的节奏,正是这无所不在的正能量主导了这个世界的一切。
无论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能量,都是可以相互流动的。普利高津指出:生命和物质在这个世界里沿时间方向不断演化,确定性本身就是一个错觉。普利高津的理论揭示了各种能量流动的可能性和物质转变的有效途径。
倪卫新、杨小蔓编著的《无所不在的正能量:在自然和人类之间流动的能量》包含了宇宙、太阳、地球等自然能量以及机械、电磁、原子和生物等四种主要人造能量的特征介绍。力图用不大的篇幅对几乎所有重要的能量,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借此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并由此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无论是自然生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能量,都是可以相互流动的。普利高津指出:生命和物质在这个世界里沿时间方向不断演化,确定性本身就是一个错觉。普利高津的理论揭示了各种能量流动的可能性和物质转变的有效途径。
倪卫新、杨小蔓编著的《无所不在的正能量:在自然和人类之间流动的能量》包含了宇宙、太阳、地球等自然能量以及机械、电磁、原子和生物等四种主要人造能量的特征介绍。力图用不大的篇幅对几乎所有重要的能量,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借此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并由此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内容简介
《无所不在的正能量:在自然和人类之间流动的能量》十余万字,从自然和人工两方面比较详尽地介绍了目前已存在的各种能量形式。其中宇宙篇和地球篇讲述的是自然生成的能量,而在创造篇列举了机械能、电磁能、原子能以及生物能这几种人类利用自然创造的普遍的能量形式。作者倪卫新、杨小蔓坚守朴素的能量守恒观念,力图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阐述各种能量产生的根源以及存在的现实意义,是一本适合高中文化水平以上读者的通俗读物。
目 录
宇宙篇
章 希格斯场的魔法——宇宙初期演变探秘
第二章 暗流涌动的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探索
地球篇
章 阿波罗的恩赐——太阳与地球的互动
第二章 阿尔忒弥斯的温柔——从海宁观潮说起
第三章 托尔的愤怒——雷电和风暴的缘由
第四章 宙斯的惩罚——感受火山和地震的震撼
创造篇
章 轮子创造的神话——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第二章 手机的奇迹——移动互联时代的辉煌
第三章 曼哈顿工程的启示——原子弹的是是非非
第四章 物种的进化与选择——杂交水稻和多利羊
参考文献
章 希格斯场的魔法——宇宙初期演变探秘
第二章 暗流涌动的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探索
地球篇
章 阿波罗的恩赐——太阳与地球的互动
第二章 阿尔忒弥斯的温柔——从海宁观潮说起
第三章 托尔的愤怒——雷电和风暴的缘由
第四章 宙斯的惩罚——感受火山和地震的震撼
创造篇
章 轮子创造的神话——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第二章 手机的奇迹——移动互联时代的辉煌
第三章 曼哈顿工程的启示——原子弹的是是非非
第四章 物种的进化与选择——杂交水稻和多利羊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描写的是两个对立的世界——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它们分别代表着村上春树精心设计的外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层面,故事中,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的谜题,这意味着外部世界与人自身的关系是村上关注的主要问题。《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叙事方式是虚实结合、两道线索同时展开。“冷酷仙境”是条线索,即现实社会;另一条线索则是虚构的“世界尽头”。
冷酷仙境的背景是现代都市东京,主人公因为接受一个古怪科学家的计算任务而被卷入纷争,经历了出人意料的离奇又艰险的考验。在这一部分故事里,我们充分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危险。计算士和符号士为了争夺科技成果以便进一步争夺世界统治权而使出种种诡计,主人公则是其中不知情的牺牲者。因为研究出了故障,主人公意外迷失在另一个世界里,由此引出了小说的另一条线索——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是一个宁静沉闷的小镇子,与冷酷仙境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所有人都要被迫和自己的影子分离,一般一年内,影子就会逐渐衰弱直至死亡。镇子里所有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毫无变化,镇上的人从不争吵,没有私利,没有竞争,没有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为劳动而劳动,连成群的独角兽也是很规律地每天天明即起,走到围墙外,日暮时分再回来,这里看似世外桃源。
这里我把他的写作手法借用过来,用于研讨宇宙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明物质和暗物质。也许还有反物质,这里不作详解。村上的说法是两个世界没有交集,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我认为也许两个世界可以有秘密通道。当然我的两个世界暗喻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宇宙中除了明物质(可用电磁辐射探测的物质)外,还有大量无法用电磁辐射探求的暗物质。宇宙学中,暗物质(dark matter)又称为暗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人们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而且已经发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我们将力图说明这种暗物质存在的客观性,并根据KPK的能量观指出明暗能量转换的可能性。
暗物质并不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它,就如我们许多人不理解量子力学那样。为了让读者更能读懂暗物质,本章作者向各位读者推荐惊险短剧《云间飞侠》。该剧通过一个星际旅行家(飞侠)的冒险故事,向人类展示诸如黑洞、中子星以及暗物质的各类琼台仙境。
当然剧本只是一种艺术的加工,并不涉及科学的证据。我们相信的是能经得起考验的理论,尽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但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研究表明:我们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即重子(加上电子),大致占宇宙的4%,而暗物质则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暗物质的存在可以解决大爆炸理论中的不自洽性,对结构形成也非常关键。暗物质很有可能是由一种(或几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构成的。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现代宇宙学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课题。
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是20世纪30年代荷兰科学家Jan Oort与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等人。弗里茨·兹威基在观测螺旋星系旋转速度时,发现星系外侧的旋转速度较牛顿引力预期的快,故推测必有数量庞大的质能拉住星系外侧,以使其不致因过大的离心力而脱离星系。
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星系团1E 0657—558进行观测,无意间观测到星系碰撞的过程,星系团碰撞威力之猛,使得暗物质与正常物质分开,因此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虽然暗物质在宇宙中大量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看法,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螺旋星系NGC 4736的旋转能完全依靠可见物质的引力来解释,也就是说这个星系没有暗物质或者暗物质很少。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CMB )初发现于1964年。对于背景辐射的进一步观测也支持这个理论,并给予了更多架构理论模型的条件。
这些观测中著名的当属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
COBE观测到2.726K的辐射温度,以及在1992年次观测到约十万分之一的温度起伏(各向异性)。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地上或高空气球实验对CMB的各向异性作了更进一步的观测。这些实验初的目的是要去量测CMB谱密度的峰值,在之前COBE的量测并未给出足够好的分辨率。在2000—2001年间,毫米波段气球观天计划藉由量测观测CMB的各向异性,发现宇宙是接近平坦的空间结构。20世纪90年代,在峰值的测量上不断提高了敏感度。毫米波段气球观天计划报告指出的谱密度波动发生在尺度约为一度角时。这些观测足以排除宇宙弦作为宇宙结构形成的主因,而趋向于接受暴涨理论。
虽然人们已经对暗物质作了许多天文观测,其组成成分至今仍未能全然了解。早期暗物质的理论着重在一些隐藏起来的一般物质星体,例如:黑洞、中子星、衰老的白矮星、褐矮星等。这些星体一般归类为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MACHOs),然而多年来的天文观测无法找到足够量的MACHOs。
P21-23
冷酷仙境的背景是现代都市东京,主人公因为接受一个古怪科学家的计算任务而被卷入纷争,经历了出人意料的离奇又艰险的考验。在这一部分故事里,我们充分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危险。计算士和符号士为了争夺科技成果以便进一步争夺世界统治权而使出种种诡计,主人公则是其中不知情的牺牲者。因为研究出了故障,主人公意外迷失在另一个世界里,由此引出了小说的另一条线索——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是一个宁静沉闷的小镇子,与冷酷仙境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所有人都要被迫和自己的影子分离,一般一年内,影子就会逐渐衰弱直至死亡。镇子里所有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毫无变化,镇上的人从不争吵,没有私利,没有竞争,没有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为劳动而劳动,连成群的独角兽也是很规律地每天天明即起,走到围墙外,日暮时分再回来,这里看似世外桃源。
这里我把他的写作手法借用过来,用于研讨宇宙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明物质和暗物质。也许还有反物质,这里不作详解。村上的说法是两个世界没有交集,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我认为也许两个世界可以有秘密通道。当然我的两个世界暗喻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宇宙中除了明物质(可用电磁辐射探测的物质)外,还有大量无法用电磁辐射探求的暗物质。宇宙学中,暗物质(dark matter)又称为暗质,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人们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而且已经发现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我们将力图说明这种暗物质存在的客观性,并根据KPK的能量观指出明暗能量转换的可能性。
暗物质并不容易理解,因为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它,就如我们许多人不理解量子力学那样。为了让读者更能读懂暗物质,本章作者向各位读者推荐惊险短剧《云间飞侠》。该剧通过一个星际旅行家(飞侠)的冒险故事,向人类展示诸如黑洞、中子星以及暗物质的各类琼台仙境。
当然剧本只是一种艺术的加工,并不涉及科学的证据。我们相信的是能经得起考验的理论,尽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但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研究表明:我们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即重子(加上电子),大致占宇宙的4%,而暗物质则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暗物质的存在可以解决大爆炸理论中的不自洽性,对结构形成也非常关键。暗物质很有可能是由一种(或几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构成的。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是现代宇宙学和粒子物理的重要课题。
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是20世纪30年代荷兰科学家Jan Oort与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等人。弗里茨·兹威基在观测螺旋星系旋转速度时,发现星系外侧的旋转速度较牛顿引力预期的快,故推测必有数量庞大的质能拉住星系外侧,以使其不致因过大的离心力而脱离星系。
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星系团1E 0657—558进行观测,无意间观测到星系碰撞的过程,星系团碰撞威力之猛,使得暗物质与正常物质分开,因此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虽然暗物质在宇宙中大量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看法,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螺旋星系NGC 4736的旋转能完全依靠可见物质的引力来解释,也就是说这个星系没有暗物质或者暗物质很少。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CMB )初发现于1964年。对于背景辐射的进一步观测也支持这个理论,并给予了更多架构理论模型的条件。
这些观测中著名的当属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
COBE观测到2.726K的辐射温度,以及在1992年次观测到约十万分之一的温度起伏(各向异性)。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地上或高空气球实验对CMB的各向异性作了更进一步的观测。这些实验初的目的是要去量测CMB谱密度的峰值,在之前COBE的量测并未给出足够好的分辨率。在2000—2001年间,毫米波段气球观天计划藉由量测观测CMB的各向异性,发现宇宙是接近平坦的空间结构。20世纪90年代,在峰值的测量上不断提高了敏感度。毫米波段气球观天计划报告指出的谱密度波动发生在尺度约为一度角时。这些观测足以排除宇宙弦作为宇宙结构形成的主因,而趋向于接受暴涨理论。
虽然人们已经对暗物质作了许多天文观测,其组成成分至今仍未能全然了解。早期暗物质的理论着重在一些隐藏起来的一般物质星体,例如:黑洞、中子星、衰老的白矮星、褐矮星等。这些星体一般归类为晕族大质量致密天体(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MACHOs),然而多年来的天文观测无法找到足够量的MACHOs。
P21-23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