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506938
内容简介
《黑洞与阳光–一位肿瘤专家的自传》主要收录 了于保法在美国名校圣地亚哥加州1大学肿瘤中心,跟 导师斯奈尔学以致用、在索尔克做首席研究员,并拿 到了众多博士后难以拿到的一笔数目不小的研究经费 、又一次被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大学教授 ,但始终不忘回归等内容。
目 录
序一:关爱生命——回归医学的本质
序二:我的生命是最好的序言
序三:超微创开创革命性局部肿瘤及全身免疫治疗为一体的新时代
序四:把梦变成现实的人
第一篇 成长·励志
1.1 母亲两度患癌催生了我的梦想
1.2 自始至终就想成为一个高尚的肿瘤医生
1.3 被遣返回乡促使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人
1.4 爱动脑筋,喜欢创新,硕士毕业不久就获得了一项国家专利
1.5 初到美国的生活经历
1.6 在美国名校圣地亚哥加州1大学肿瘤中心,跟导师斯奈尔学以致用
1.7 在索尔克做首席研究员,并拿到了众多博士后难以拿到的一笔数目不小的研究经费
1.8 又一次被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大学教授,但始终不忘回归
1.9 朋友创业,激发我回国创业的信念
第二篇 理想·创业
2.1 留美使我成为回国办医院第一人,建肿瘤医院是我事业的起步
2.2 百般无奈之下的无证开业
2.5 创业初期,业务上娴熟,管理上外行
2.4 主任医师的晋升
2.5 刚回国就当选为“99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
2005年获国务院全国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
业奖’”,2013年获泰安市荣誉市民
2.6 学术上有所成就,临床上成果喜人
2.7 创业过程中的艰与难
2.8 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为祖国和人民多做实事
2.9 医疗长征万里行的发起运作,长征路上的感受和感动
2.10 善心驱赶呻吟,妙手除去病痛
2.11 我在西区大拆迁的得与失
第三篇 真情·友情
3.1 与山姆一家的缘分
3.2 生命还是美丽?一位美国女画家的故事
3.3 终生难忘,我的好朋友杰茜
3.4 美国人海勒的经历
3.5 与国务院副秘书长相识相知
3.6 和香港著名记者吴小莉
3.7 学以致用,不断探索,为的是肿瘤患者们
3.8 在癌症研究和治疗上的谦卑
3.9 疗效好总被说成误诊了
3.10 我“被吕剧”,被雕刻
3.11 每年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
3.12 不要对癌症病人过度治疗
第四篇 疗法·疗效
4.1 明星抗癌:肿瘤学界应该深刻反思
4.2 治癌要靠自身的免疫力,超然的自愈力要会用
4.3 掌握病情与疗效的评估,让病人自己做主
4.4 “缓释库疗法”的解译
4.5 “缓释库”治疗的典型病例
4.6 答病人问
第五篇 癌症“黑洞”和阳光
5.1 癌症“黑洞”
5.2 其实,一个无癌的世界才是我的梦想
5.5 写给肿瘤患者的十封信
第六篇 杂谈
6.1 创造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空间
6.2 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几点思考
6.5 浅谈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6.4 不重视预防,怎能打赢抗癌战争
6.5 纪念我的导师克里克
6.6 从演员陈晓旭之死谈癌症治疗
6.7 凤凰网访谈——“于保法:50年艰辛抗癌梦醒来就奋斗”
6.8 病人们发出的一封信
后记
附录1:癌症临床治疗实用解决方案
附录2:“缓释库”临床疗效摘录
附录3:假如西医没有传到中国
附录4:于保法的简历及情况介绍
序二:我的生命是最好的序言
序三:超微创开创革命性局部肿瘤及全身免疫治疗为一体的新时代
序四:把梦变成现实的人
第一篇 成长·励志
1.1 母亲两度患癌催生了我的梦想
1.2 自始至终就想成为一个高尚的肿瘤医生
1.3 被遣返回乡促使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人
1.4 爱动脑筋,喜欢创新,硕士毕业不久就获得了一项国家专利
1.5 初到美国的生活经历
1.6 在美国名校圣地亚哥加州1大学肿瘤中心,跟导师斯奈尔学以致用
1.7 在索尔克做首席研究员,并拿到了众多博士后难以拿到的一笔数目不小的研究经费
1.8 又一次被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学院聘请为大学教授,但始终不忘回归
1.9 朋友创业,激发我回国创业的信念
第二篇 理想·创业
2.1 留美使我成为回国办医院第一人,建肿瘤医院是我事业的起步
2.2 百般无奈之下的无证开业
2.5 创业初期,业务上娴熟,管理上外行
2.4 主任医师的晋升
2.5 刚回国就当选为“99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
2005年获国务院全国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
业奖’”,2013年获泰安市荣誉市民
2.6 学术上有所成就,临床上成果喜人
2.7 创业过程中的艰与难
2.8 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为祖国和人民多做实事
2.9 医疗长征万里行的发起运作,长征路上的感受和感动
2.10 善心驱赶呻吟,妙手除去病痛
2.11 我在西区大拆迁的得与失
第三篇 真情·友情
3.1 与山姆一家的缘分
3.2 生命还是美丽?一位美国女画家的故事
3.3 终生难忘,我的好朋友杰茜
3.4 美国人海勒的经历
3.5 与国务院副秘书长相识相知
3.6 和香港著名记者吴小莉
3.7 学以致用,不断探索,为的是肿瘤患者们
3.8 在癌症研究和治疗上的谦卑
3.9 疗效好总被说成误诊了
3.10 我“被吕剧”,被雕刻
3.11 每年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
3.12 不要对癌症病人过度治疗
第四篇 疗法·疗效
4.1 明星抗癌:肿瘤学界应该深刻反思
4.2 治癌要靠自身的免疫力,超然的自愈力要会用
4.3 掌握病情与疗效的评估,让病人自己做主
4.4 “缓释库疗法”的解译
4.5 “缓释库”治疗的典型病例
4.6 答病人问
第五篇 癌症“黑洞”和阳光
5.1 癌症“黑洞”
5.2 其实,一个无癌的世界才是我的梦想
5.5 写给肿瘤患者的十封信
第六篇 杂谈
6.1 创造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空间
6.2 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几点思考
6.5 浅谈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6.4 不重视预防,怎能打赢抗癌战争
6.5 纪念我的导师克里克
6.6 从演员陈晓旭之死谈癌症治疗
6.7 凤凰网访谈——“于保法:50年艰辛抗癌梦醒来就奋斗”
6.8 病人们发出的一封信
后记
附录1:癌症临床治疗实用解决方案
附录2:“缓释库”临床疗效摘录
附录3:假如西医没有传到中国
附录4:于保法的简历及情况介绍
免费在线读
连考两天,考上了高中(百分之三十的录取率) ,家里穷,加 上母亲有病,实在拿不起学费,父亲一度不想让我上 高中。可我 很坚定,坚持要上学,后来父亲看我那么爱读书,能 考上高中也 不容易,就卖掉了家里的一些粮食,换来几元钱,才 使我交上了 学费,圆了高中梦。上高中要住校,那时我只有一床 被子和一大 包生地瓜。要吃饭时,我就在食堂里把地瓜蒸煮熟了 ,蘸点盐,冲 一杯开水,这几乎就是我每天的饭。
高中有个同班同学叫于桂英,辈分小,叫我爷爷 ,因为和我 很要好,一些男同学常常拿她取笑,让她喊我爷爷。
她家生活要 好得多,有时她就把自己的饭拿给我吃,我当然是人 穷志不短, 表现得很像个男子汉,拒绝了人家的好意。
由于“文革”后期落实政策,我和我姐成了上山 下乡的回乡 知识青年,在县里的知识青年办公室有名册登记。当 时县里经常 发放书籍杂志,有关于知青的故事,也有马克思的《 资本论》和 恩格斯的著作,还有一些新资料,每一本我都认真地 读。因为书 籍是邮寄到我们学校的,我就有别于其他的同学,同 学们很是羡 慕,“县里还给他寄资料和书”,为此,让我也有了 自豪感。
上高中的时候赶上了“批林批孔”,学校常常组 织下乡干活。
后来又出了一个张铁生交白卷,造反有理,学校的学 习秩序受到 了一定的影响,但我非常喜爱学习,特别感兴趣的是 物理、化学、 数学。按说回乡知识青年就应当在农村干活,但我是 一个另类, 我在此期间一直在东平四中学习,这也算是知青史上 的一个特例 吧。有一年知青们都到县里开会,我也参加了,县长 接待我们,县 里的广播站通过广播向全县播报了这一新闻,在那个 年代,这也让 我引以自豪。
因为父亲是“历史反革命”,我就成了被教育的 下一代(当年被 简称为“可教子女”),但我不甘心,积极要求进步 。在高中时我入 了团,成了一名共青团员。说起来,这事还差一点就 黄了。记得宣 誓前,老师发现了我父亲的历史问题,我的老师对我 很好,他没有 声张,高抬贵手让我过了这一关,那时的“可教子女 ”很少有入团 的,这要经过党委的批准呀,可见,我在老师眼里, 是一名优秀学 生。
学校里很多同学是我的好朋友,上一届和下一届 的都有,包括 当时公社书记的儿子郑民、社长的儿子司建刚、尹成 海等等,他们 不管我身份的特殊和家庭的穷富,就认为于保法是好 同学、好朋友, 于保法身上有吸引力,很多同学都愿意围着我转。
高中刚毕业,父亲生病了,不明原因的高烧不退 ,在公社医院 住院,那时的医院条件很差,苍蝇蚊子满病房飞。虽 然我年纪不大, 却非常懂事,家里除了父亲,就我是顶天立地的男子 汉,父亲病了, 我要把家里的所有事情打理起来。陪父亲在医院住院 ,和医生护士 关系处得很好。有一位刚毕业分来的年轻贾医生人很 好,和我很能 谈得来,他说父亲最好用白霉素,这种药医院没有, 我几乎跑遍泰 安,但没买到,就到济南找大姐,大姐为父亲买来了 白霉素。这期 间父亲患有尿潴留,外科医生为父亲手术引流,那时 的医疗水平实 在是差,站在门外都能听到父亲一声声的“哎呀”, 我的心也随着阵 阵发紧,隐隐作痛。那时外科大夫水平也有限,麻醉 水平也很低。
家里摊上两个病人,原本家境就不富裕,更是雪 上加霜了,还 好那时有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不用花太多的钱。一 天,我们村的 大队会计来公社医院办事,不知他跟医院的人说了什 么,医院就改 变了态度:“‘历史反革命’分子,不能享受合作医 疗的待遇。” P18-19
高中有个同班同学叫于桂英,辈分小,叫我爷爷 ,因为和我 很要好,一些男同学常常拿她取笑,让她喊我爷爷。
她家生活要 好得多,有时她就把自己的饭拿给我吃,我当然是人 穷志不短, 表现得很像个男子汉,拒绝了人家的好意。
由于“文革”后期落实政策,我和我姐成了上山 下乡的回乡 知识青年,在县里的知识青年办公室有名册登记。当 时县里经常 发放书籍杂志,有关于知青的故事,也有马克思的《 资本论》和 恩格斯的著作,还有一些新资料,每一本我都认真地 读。因为书 籍是邮寄到我们学校的,我就有别于其他的同学,同 学们很是羡 慕,“县里还给他寄资料和书”,为此,让我也有了 自豪感。
上高中的时候赶上了“批林批孔”,学校常常组 织下乡干活。
后来又出了一个张铁生交白卷,造反有理,学校的学 习秩序受到 了一定的影响,但我非常喜爱学习,特别感兴趣的是 物理、化学、 数学。按说回乡知识青年就应当在农村干活,但我是 一个另类, 我在此期间一直在东平四中学习,这也算是知青史上 的一个特例 吧。有一年知青们都到县里开会,我也参加了,县长 接待我们,县 里的广播站通过广播向全县播报了这一新闻,在那个 年代,这也让 我引以自豪。
因为父亲是“历史反革命”,我就成了被教育的 下一代(当年被 简称为“可教子女”),但我不甘心,积极要求进步 。在高中时我入 了团,成了一名共青团员。说起来,这事还差一点就 黄了。记得宣 誓前,老师发现了我父亲的历史问题,我的老师对我 很好,他没有 声张,高抬贵手让我过了这一关,那时的“可教子女 ”很少有入团 的,这要经过党委的批准呀,可见,我在老师眼里, 是一名优秀学 生。
学校里很多同学是我的好朋友,上一届和下一届 的都有,包括 当时公社书记的儿子郑民、社长的儿子司建刚、尹成 海等等,他们 不管我身份的特殊和家庭的穷富,就认为于保法是好 同学、好朋友, 于保法身上有吸引力,很多同学都愿意围着我转。
高中刚毕业,父亲生病了,不明原因的高烧不退 ,在公社医院 住院,那时的医院条件很差,苍蝇蚊子满病房飞。虽 然我年纪不大, 却非常懂事,家里除了父亲,就我是顶天立地的男子 汉,父亲病了, 我要把家里的所有事情打理起来。陪父亲在医院住院 ,和医生护士 关系处得很好。有一位刚毕业分来的年轻贾医生人很 好,和我很能 谈得来,他说父亲最好用白霉素,这种药医院没有, 我几乎跑遍泰 安,但没买到,就到济南找大姐,大姐为父亲买来了 白霉素。这期 间父亲患有尿潴留,外科医生为父亲手术引流,那时 的医疗水平实 在是差,站在门外都能听到父亲一声声的“哎呀”, 我的心也随着阵 阵发紧,隐隐作痛。那时外科大夫水平也有限,麻醉 水平也很低。
家里摊上两个病人,原本家境就不富裕,更是雪 上加霜了,还 好那时有农村合作医疗,基本上不用花太多的钱。一 天,我们村的 大队会计来公社医院办事,不知他跟医院的人说了什 么,医院就改 变了态度:“‘历史反革命’分子,不能享受合作医 疗的待遇。” P18-1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