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26034
章医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节医用化学实验基本要求1
第二节实验室规则2
第三节实验室安全守则及事故处理3
第二章医用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节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5
第二节加热和冷却6
第三节化学试剂的取用10
第四节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技术11
第五节滴定分析仪器及基本操作29
第六节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的使用33
第七节简单玻璃加工方法37
第八节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39
第三章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46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质量47
实验三粗盐的精制49
实验四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51
实验五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52
实验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54
实验七乙酸解离度与解离常数的测定55
实验八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56
实验九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体积比较58
实验十HCl标准溶液的标定59
实验十一混合碱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含量测定61
实验十二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62
实验十三KMnO4法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64
实验十四高锰酸钾的吸收光谱64
实验十五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66
实验十六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68
实验十七渗透压的测定70
实验十八熔点的测定72
实验十九沸点的测定76
实验二十旋光度的测定78
实验二十一常压蒸馏81
实验二十二萃取82
实验二十三重结晶与过滤84
实验二十四升华85
实验二十五薄层色谱86
实验二十六纸色谱88
实验二十七模型作业90
实验二十八醇、酚、醚的化学性质93
实验二十九醛、酮的化学性质95
实验三十羧酸、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96
实验三十一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性质98
实验三十二糖类化合物的性质100
实验三十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101
实验三十四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102
实验三十五乙酰苯胺的制备104
实验三十六乙酸乙酯的制备105
实验三十七乙酸正丁酯的制备107
实验三十八氯代叔丁烷的制备108
实验三十九甲基橙的制备109
实验四十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111
实验四十一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112
实验四十二正丁醚的制备114
第四章综合性实验
实验四十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116
实验四十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苯甲酸含量117
实验四十五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18
实验四十六从牛奶中分离提取酪蛋白和乳糖121
实验四十七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122
实验四十八用废旧易拉罐制备明矾123
第五章设计性实验
实验四十九食醋总酸度的测定125
实验五十典型有机物鉴别设计125
实验五十一透明皂的制备126
实验五十二水杨酸甲酯的制备127
附录
附录一常用元素原子量128
附录二危险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129
附录三常用试剂的配制及刚果红试纸的制作132
参考文献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医用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医用化学理论为基础的相关实验,目前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学习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医用化学实验也成为医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且实践性极强。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及时反映新世纪教学内容,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我们编写了这本《医用化学实验》。本书是基于高等医药院校临床、麻醉、影像、口腔、护理、康复医学、全科医学、预防等本科专业医用化学课程实验要求,结合高校教学实际情况而编写的、与课堂教学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近专业的学生选用,并可供教师参考。本书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各院校和不同专业对医用化学实验的不同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选。编者在多年医学化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将医学院校开设的“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课的实验内容整合为独立、完整的医用化学实验教材。全书主要包括实验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基本操作、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的制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全书共选编了52个实验,大多实验后附有注释和思考题,以便于学生预习,掌握关键性操作及方法。书后有附录和参考文献供学生查阅和进一步阅读之用。
本书在编写时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1)书中编入了一些与实际生活较接近的实验内容,如从牛奶中分离提取酪蛋白和乳糖、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并将“基础化学”教材中的滴定分析、缓冲溶液和分光光度法内容精简后编在相应实验前,增加了有机分析的一般程序、萃取、色谱法的基本理论。
(2)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加强化学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使学生掌握的医用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希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综合分析,激活学生的探究及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书由王红梅(湖北医药学院)、曾小华(湖北医药学院)担任主编,马俊凯(湖北医药学院)、姚刚(湖北科技学院)、崔丙存(湖北理工学院)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人员及写作分工如下:章由高海涛(湖北医药学院)、黄丽英(湖北医药学院)、金尧(湖北医药学院)编写,第二章由徐靖(湖北医药学院)、胡扬根(湖北医药学院)、郑爱华(湖北医药学院)、张爱女(湖北医药学院)编写,第三章由马俊凯(湖北医药学院)、曾小华(湖北医药学院)、姚刚(湖北科技学院)、王红梅(湖北医药学院)编写,第四章由周明华(湖北医药学院)、崔丙存(湖北理工学院)、冯春(湖北医药学院)、校伟(湖北医药学院)编写,第五章由张琼瑶(湖北医药学院)、樊靓(湖北医药学院)、罗伦(湖北医药学院)、陈小保(湖北医药学院)编写,附录由姚刚(湖北科技学院)编写。全书由王红梅(湖北医药学院)统稿。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和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