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824887
张铁锁、牛崇辉编写的《刘少白传》分十三章。
引言 章 家乡与童年 1.家乡 2.家族 3.童年 第二章 清末与民国初年 1.读私塾入书院 2.西安应举 3.太原求学 4.在山西大学堂 5.投身辛亥革命 6.民国初年 第三章 执教生涯 1.在五四运动中 2.亚雄北平求学 3.执教与办学 4.亚雄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5.三叫\惨案 第四章 大革命失败之后 1.风云突变 2.从太原到北平 3.亚雄回国 4.出任天津商检局局长 5.继续战斗的共产党员 6.傅作义退守绥远,刘少白“封金挂印” 7.共产党就在自家中 8.北平虎坊桥的“刘公馆” 第五章 艰难的岁月 1.营救革命志士 2.竞雄临危传信救父 3.草岚子监狱中的中共党员 4.为了英特纳雄耐尔的实现 5.营救王若飞 6.茫茫革命路 7.在绥远 第六章 黄河在咆哮 1.华北危急 2.民族危亡时刻 3.1937年春天 4.少白与若飞 5.奔赴敌后抗日战场 6.“动委会”经济部长 第七章 创办兴县农民银行 1功、银行 2.巧印农币,智搬奇兵 3.赴延安、西安 4.、王若飞、刘少白一席谈 5.农民银行与新运书社 第八章 度过艰难的阶段 1.阎锡山从联共抗日到限共反共 2.“晋西事变”中的兴县农民银行 3.从兴县农民银行到西北农民银行 4.在抗日战火之中 5.艰苦奋斗,战胜困难 6.山沟里的银行 7.抗战女专员刘亚雄 8.晋东南的“刘氏三雄” 第九章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1.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访问延安 2.相聚在宝塔山下 3.“我的誓也宣了,职也就了,人民献的花也戴了,就只丢下我对人民要负的责任了” 4.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5.欢庆抗战胜利 第十章 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1.王若飞遇难 2.与的临别谈话 3.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 4.晋西北土改开始 5.“左”倾的危害 6.暴风雨过后 7.向倾诉衷肠 8.走进新中国 第十一章 新中国的春天 1.就任山西省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2.在“三反”、“五反”运动中 3.大会发言引起的风波 第十二章 光明与曲折 1.工资制改革 2.在“大跃进”中 3.困难时期 4.全国政协特邀代表 5.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十三章 让黄河见证 1.疾风劲草 2.少白之死 3.在少白身后 4.黄河奔流不息 刘少白年谱(188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刘少白,名象庚,字少白。一八八三年六月出生 于山西兴县黑峪口 村。六岁入私塾,聪颖好学,少年英发,父企望甚殷 。
一九零三年,少白遵严令赴西安应清室后一次 乡试,拔为贡 生。一九零五年考入太原府中学堂。求学期间,始涉 猎新学,思想发 生急剧变化。其时,列强环逼,清廷腐败。少白忧国 忧民,立志救国。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正在山大肄业的少白辍学 返里,率众响 应。越年,当选为山西省临时省议员。一九一八年, 山西大学毕业,获 法学学士学位。辛亥革命后,依然内战频仍,外患未 除,少白大失所 望,长夜漫漫,他继续上下求索。“五四”惊雷,震 醒沉睡的神州大地, 他在革命新潮冲击下,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领悟到中 国只有以俄为师, 才是出路。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二”政变,大肆 屠戮共产党人。少 白的不少学生惨遭杀害,激起他极大义愤。他不顾个 人安危,挺身而 出,竭力掩护地下党员和革命志士。经他救助而脱险 者,计有王瀛、 朱志翰、贺毓秀、何述之、陈原道、赵世兰、李惠等 多人。这时,他冒 着危险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一九二八年 ,为了生计,到北 平河北建设厅供职。竖年又应傅作义之邀,任天津商 品检验局局长。
他廉洁清正,纤尘不染。离任时,账外尚有银元三万 多元他悉数上 交。这期间,少白在京寓所,成为党中央与河北省委 的秘密联络点。
一九三一年,因叛徒出卖,省委十几位负责同志被捕 入狱。他倾囊营 救,未获成功。嗣后,联络点暴露,幸赖友人报信, 他才只身逃免。
一九三五年,少白通过傅作义之关系,就任绥远 省乡村教育工作 训练所政治主任。在归绥,少白得悉王若飞同志身陷 囹圄,他不避嫌 疑,力劝傅释放王若飞,唯因案情重大,傅不敢专主 ,未果。一九三七 年一月,由绥返晋,五月若飞经党营救在太原出狱。
若飞在并期间,少 白与之过从甚密,情谊日笃。七月,抗战爆发,少白 经王若飞、安子文 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少白已五十四岁 。在黑暗中摸索了 大半生的少白,终于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抗战期间,少白以开明士绅身份,为巩固抗日根 据地作出卓越贡 献。一九三七年九月,少白按照党的指示,白手起家 ,创办兴县农民银 行,并任经理。他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投入银行,千方 百计筹措资金,为 发展经济,支援战争,稳定人民生活,发挥了很大作 用。同时创办“新 运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著作。一九四零 年少白受任西北 农民银行行长。一九四二年又被荣选为晋西北临时参 议会副议长。他 大力提倡种棉、纺织,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粉碎了 曰、蒋、阎联合的 经济封锁。在其著作中称誉道:“晋绥边区的 刘少白,陕甘宁 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战以后的困难时 期内,曾给我们 以相当的帮助。”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五年,少白曾 三赴延安,并聆教 诲,受到、朱德总司令的嘉勉。
少白刚直不阿,对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无私无 畏。一九四六年 土改,他听从指示,欣然率胞弟献出土地、房 屋。时隔一年竟 有人诽谤他“是假开明,是地主阶级的代言人’,“ 献土地是为了收买 群众”,少白因此受到无端批斗,被撤销临参会副议 长职务,家属皆 扫地出门。对此,少白虽身受委屈,但心无怨尤。事 后,得悉此 情,立即指示纠正。一九四八年春,党即恢复了少白 的职务。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少白被推为届政协委 员,后又担任 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一九五五 年他提出根治 山西水土流失的合理化建议,未被采纳。他据理力争 ,反被撤职。
一九五八年,举家迁往北京,仍念念不忘桑梓父老, 曾两次募金,捐 赠家乡。十年内乱,子女受迫害,八十高龄的少白也 无法幸免。他爱国 心切,强撑老病之躯,策杖去寻找,途中晕倒 在马路。抑郁难 排,忧伤成疾。终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日饮恨长逝 。一九七五年邓小 平同志复出,为刘少白同志恢复名誉,将骨灰移放八 宝山革命公墓。
一九八八年又归葬于故里。为旌其业绩,特撰碑勒石 以记之。
刘少白以身许国,毕生求真,屡经坎坷,不改初 衷,急公好义,扶 危济困,高风亮节,直道而行,浩然正气,亘古长存 !
……
几百年经商的历史让黑峪口人懂得了思谋长远、 待人以诚。正是 如此的眼光和信念,吸引着各种资源不断汇集而来, 使这里成为方圆 百里之内昌隆兴盛的商业重镇。
对于清朝晚期山西的民风社情,当时的山西巡抚 刘于义认为是 普遍重商轻文,他在奏折中写道:“山右积习,重利 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 材以下,方使之读 书应试。”而以商贸繁荣著称的黑峪口则不然,早在 明清时期,黑峪 口二三百人口中,有文字记载的举人、贡生、庠生、 儒学、监生就有近 20人,他们大都进入朝廷官场。即使到了山西商帮鼎 盛时期的清末民 初,黑峪口仍有生员40多人,秀才25人,贡生1人。
新中国诞生后,从这 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有100多人,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 的国家干部有50 余人。黑峪口人并没有只盯住钱财,他们也向往着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儒家境界与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
这里庙宇甚多,有河神庙、禹王庙、土地庙。大都 规模宏大,布 局严谨。清康熙五十七年三月,村民捐资在青龙山修 筑了无量寿佛 寺庙、关帝庙、文昌楼,兼配以火神庙,财神庙,工 程浩大,历经十多 年才竣工。每年“三月三”的庙会,则是辐射和影响 数百里的一次黄 河宗教文化的集中展现。庙会举办三天,起会前,庙 会先要举行请水 神,迎财神的活动,气氛热烈,场面隆重。众僧穿着 红袍、黄袍,打着 五颜六色的纸幡、幔帷,护神侍卫高举金瓜、钺斧、 伞扇、朝天蹬,几 班民间鼓手相随吹奏,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民众熙熙 攘攘,拉开盛大 庙会的序幕。庙会期,各地商人、游僧,云集古渡。
善男信女,求神拜 佛。各种戏班,杂耍,更使古渡口显现出勃勃生机。
兴县山多石多,石山、石岭、石川、石崖,随处 可见。村落大都以 “石”、“崖”为名。从县城到乡村,民宅十之八九 是用石条镟筑而成 的窑洞。黑峪口亦是如此。在那鳞次栉比的窑洞群中 ,出名的是谭 姓的“三层楼院”,任姓的“旗杆院”(中了举人可 以在院门口筑造旗 杆斗子,称为旗杆院),刘姓的“十六眼窑院”。
1883年6月30日,刘少白就出生在“十六眼窑院 ”。
刘少白兄弟三个,他为长子。少白出生时算卦说 他命里缺金,故取 名象庚(庚,即太白金星),字少白;老二出生时算卦 说他命里缺土, 故取象坤(坤,即土地);老三取名象文。
少白祖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人丁不旺,曾祖 父、祖父、父亲三 代单传。发家致富始于曾祖父。
生于晚清时期的曾祖父,本为靠体力吃饭的农民 ,但他勤奋精 干,不安于现状,渴望发家致富。初他在自家种粮 的地里,捎带栽种 了几十棵枣树,几年后枝头就开始挂果。黄河岸边的 石坡上,满是梢 林灌木,生长着甘草、知母、细辛、柴胡等多种药材 ,于是他利用早午 的农闲时间去刨药。黄河两岸的农村缺医少药,这些 药材便成为抢手 货。别人见他刨药材赚钱,也都跟着干开,他便开始 卖烧饼。黑峪口是 黄河渡口和商贸集镇,逢双赶集的人南来北往,烧饼 卖得很快,开始 有了积蓄。他又开一间药铺,以诚待客,颇有口碑, 渐渐积累起资金。
不久,他又开了一家骡马大店开展河运业务。这时的 他既开店悬壶卖 药,又行船贩运煤炭木材,还捎带卖些瓷器百货,生 意日渐兴隆,逐渐 成为黑峪口的首富。
曾祖父尊崇礼教,恪守经世持家理念和传宗接代 孝道,讲究家 教家规。媳妇们每天早起后,要去给老人磕头请安; 逢年过节,儿 孙要给祖先烧香礼拜。光绪二十九年,他老人家去世 后,在家停灵 七七四十九天,一直等到曾祖母过世,才一起安葬。
少白曾祖母郭氏虽不识字,但她心地善良,为人 大度,性格沉稳, 遇事不惊。有一年,家里的运货船在黄河上遇风浪触 礁撞毁,几万元 货物全部沉没,其中多半货款是借贷来的。沉了船几 乎就是倾家荡 产,爬上岸的船工们都吓得失魂落魄。她却神态镇定 ,一面安抚船工 换衣吃饭不要声张,一面不动声色地到各商铺筹款借 钱。给债主赔款 时她一盘子一盘子往外端银元宝,竟然是手平脚稳, 仪态如常,令家 人感佩不已。
旧时家庭的婆媳关系向来紧张,一句“十年媳妇 熬成婆”道出了 其中多少艰辛。但郭氏却和婆婆、儿媳以及孙媳和睦 相处,对年轻守 寡居的儿媳,更是关爱有加,使她一直生活在刘家, 再未改嫁。曾祖 母善待邻里,对上门求助者尤其慷慨。光绪初年黄河 水患,灾民纷纷 来黑峪口逃荒乞讨,她总是亲自接应,济舍粮食。如 遇有老人小孩, 还要添些热食。家里置有百十余件粗细瓷器,村里凡 有红白事务需用 者,都来借用,用完还回,她又洗净摆放整齐,办事 极有条理。
到了祖父这一代,刘家开始走下坡路。生于顺境 的祖父为人平 庸,不懂得创业与守业的艰辛,不具备曾祖父勤劳自 信的禀性和才干, 后来又染上大烟,患有肺病,不到30岁便撒手人窝。
……P3-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