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22901
内容简介
本书以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的可视化仿真实现和分析方法。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SYSTEMVIEW使用入门以及基于SYSTEMVIEW的确知信号和随机噪声、信道、模拟调制、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传输、同步系统、信道编码的仿真。
目 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SystemView入门
1.1SystemView的功能及使用简介
1.1.1SystemView简介
1.1.2SystemView的用户环境
1.1.3动态仿真环境设置
1.2动态仿真系统的构建、运行、保存和调用
1.2.1动态仿真系统的构建
1.2.2动态仿真系统的运行
第2章确知信号与随机噪声
2.1概述
2.2确知信号的频谱分析
2.2.1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傅里叶级数展开
2.2.2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仿真
2.3能量信号的频谱分析
2.3.1能量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3.2常用能量信号的频谱仿真
2.4高斯白噪声
2.4.1高斯白噪声特点
2.4.2高斯白噪声统计特性仿真
2.4.3白噪声通过线性系统的仿真
第3章信道
3.1概述
3.2恒参信道
3.2.1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2.2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影响的仿真
3.3随参信道
3.3.1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3.2多径效应仿真
第4章模拟调制
4.1概述
4.2振幅调制
4.2.1振幅调制解调原理
4.2.2A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4.2.3DSB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4.3频率调制
4.3.1频率调制基本原理
4.3.2带宽调频系统仿真
4.4频分复用
4.4.1频分复用原理
4.4.2频分复用系统仿真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
5.1概述
5.2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5.2.1常用码型
5.2.2常用码型及其功率谱仿真
5.3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码间干扰及抗噪声性能
5.3.1带限信道无码间干扰系统传输特性
5.3.2带限信道无码间干扰系统仿真
5.3.3最佳数字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
5.3.4最佳数字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仿真
第6章数字调制
6.1概述
6.2二进制数字振幅调制(2ASK)
6.2.12ASK调制解调原理
6.2.22A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6.3二进制数字频率调制(2FSK)
6.3.12FSK调制解调原理
6.3.22F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6.4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仿真
6.4.1多进制绝对相移键控(MPSK)
6.4.2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MDPSK)
6.4.3相位调制系统仿真
第7章模拟信号数字传输
7.1概述
7.2取样定理仿真
7.2.1低通取样定理
7.2.2低通取样定理仿真模型
7.2.3带通取样定理
7.2.4带通取样定理仿真模型
7.3脉冲编码调制系统仿真
7.3.1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7.3.2脉冲编码调制原理仿真
7.4增量调制系统仿真
7.4.1增量调制原理
7.4.2ΔM系统仿真模型
第8章同步系统
8.1概述
8.2载波同步原理
8.2.1Costas环提取同步载波原理
8.2.2载波同步仿真
8.3位同步
8.3.1基于早迟门的位同步原理算法
8.3.2基于早迟门算法的位同步仿真
8.4群同步
8.4.1巴克码同步法原理
8.4.2基于巴克码识别器的群同步仿真
第9章信道编码
9.1概述
9.2奇偶校验码
9.2.1奇偶校验码编译码原理
9.2.2奇偶校验码编译码的仿真
9.3线性分组码
9.3.1(7,4)汉明码编译码原理
9.3.2(7,4)汉明码编译码的仿真
第10章课内实验
实验一SystemView使用入门
实验二滤波器的作用
实验三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实验四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与解调器
实验五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误码性能研究
前言
第1章SystemView入门
1.1SystemView的功能及使用简介
1.1.1SystemView简介
1.1.2SystemView的用户环境
1.1.3动态仿真环境设置
1.2动态仿真系统的构建、运行、保存和调用
1.2.1动态仿真系统的构建
1.2.2动态仿真系统的运行
第2章确知信号与随机噪声
2.1概述
2.2确知信号的频谱分析
2.2.1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傅里叶级数展开
2.2.2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仿真
2.3能量信号的频谱分析
2.3.1能量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3.2常用能量信号的频谱仿真
2.4高斯白噪声
2.4.1高斯白噪声特点
2.4.2高斯白噪声统计特性仿真
2.4.3白噪声通过线性系统的仿真
第3章信道
3.1概述
3.2恒参信道
3.2.1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2.2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影响的仿真
3.3随参信道
3.3.1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3.2多径效应仿真
第4章模拟调制
4.1概述
4.2振幅调制
4.2.1振幅调制解调原理
4.2.2AM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4.2.3DSB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4.3频率调制
4.3.1频率调制基本原理
4.3.2带宽调频系统仿真
4.4频分复用
4.4.1频分复用原理
4.4.2频分复用系统仿真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
5.1概述
5.2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5.2.1常用码型
5.2.2常用码型及其功率谱仿真
5.3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码间干扰及抗噪声性能
5.3.1带限信道无码间干扰系统传输特性
5.3.2带限信道无码间干扰系统仿真
5.3.3最佳数字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
5.3.4最佳数字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仿真
第6章数字调制
6.1概述
6.2二进制数字振幅调制(2ASK)
6.2.12ASK调制解调原理
6.2.22A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6.3二进制数字频率调制(2FSK)
6.3.12FSK调制解调原理
6.3.22FSK调制解调系统仿真
6.4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仿真
6.4.1多进制绝对相移键控(MPSK)
6.4.2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MDPSK)
6.4.3相位调制系统仿真
第7章模拟信号数字传输
7.1概述
7.2取样定理仿真
7.2.1低通取样定理
7.2.2低通取样定理仿真模型
7.2.3带通取样定理
7.2.4带通取样定理仿真模型
7.3脉冲编码调制系统仿真
7.3.1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7.3.2脉冲编码调制原理仿真
7.4增量调制系统仿真
7.4.1增量调制原理
7.4.2ΔM系统仿真模型
第8章同步系统
8.1概述
8.2载波同步原理
8.2.1Costas环提取同步载波原理
8.2.2载波同步仿真
8.3位同步
8.3.1基于早迟门的位同步原理算法
8.3.2基于早迟门算法的位同步仿真
8.4群同步
8.4.1巴克码同步法原理
8.4.2基于巴克码识别器的群同步仿真
第9章信道编码
9.1概述
9.2奇偶校验码
9.2.1奇偶校验码编译码原理
9.2.2奇偶校验码编译码的仿真
9.3线性分组码
9.3.1(7,4)汉明码编译码原理
9.3.2(7,4)汉明码编译码的仿真
第10章课内实验
实验一SystemView使用入门
实验二滤波器的作用
实验三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实验四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与解调器
实验五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误码性能研究
前 言
前言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以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高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类型的通信、信息系统和技术课程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为满足社会对“大专业、宽口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除了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开设通信原理课程外,一些院校的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也纷纷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此课程。由于 “通信原理”课程特点是概念、原理抽象,系统性强,数学分析多,因而仅靠理论教学很难做到对课程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因此,一直以来,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而且新的“通信原理”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实验硬件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利用SystemView仿真软件的可视化仿真是一种既经济又易推行的课程实践手段,利用SystemView具有的简单、直观、灵活、功能强大的优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很方便地进行可视化的动态演示,学生可以在课内和课外很容易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验证、拓展,对深化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都有很好帮助。为此我们编写了本书,以配合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心得和教学研究成果,力求做到:
(1)内容体系的编排与经典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一致。
(2)仿真方法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
(3)按照通信系统组成,既注重部件级仿真,也强调综合的系统级仿真。
(4)仿真实例体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系统实现方法上的新发展。
全书共10章,分别为SystemView入门、确知信号和随机噪声、信道、模拟调制、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传输、同步系统、信道编码和课内实验。
第1章为SystemView入门,介绍了SystemView的安装、功能及使用方法,通过这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基本掌握动态仿真系统的构建、运行、保存和调用方法。
第2章为确知信号与随机噪声,主要介绍确知信号和随机噪声的仿真分析方法。
第3章为信道,主要讨论了恒参信道幅频和相频失真的仿真,以及随参信道多径效应的仿真。
第4章为模拟调制,主要介绍模拟调制解调系统和频分复用系统的仿真。
第5章为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分析了常用码型及功率谱,仿真实现了带限信道无码间干扰系统,仿真实现了最佳数字基带系统并对其抗噪声性能进行了仿真统计。
第6章为数字调制,仿真实现了2ASK、2FSK、2DPSK、4PSK调制解调系统,并对这些系统进行了抗噪声性能仿真分析。
第7章为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仿真分析了低通、带通取样定理、脉冲编码调制系统(PCM)、增量调制系统(△M)。
第8章为同步系统,主要对Costas载波同步、基于早迟门的位同步和基于巴克码的群同步进行了仿真实现和分析。
第9章为信道编码,主要介绍了奇偶校验码编译码仿真、(7,4)汉明码编译码仿真。
第10章为课内实验,设计了5个实验,分别是SystemView使用入门、滤波器的作用、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与解调器和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误码性能研究。
本书由黄葆华、魏以民和袁志钢编写。黄葆华编写了1~6章,魏以民编写了7~9章,袁志钢编写了第10章,并解决了软件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全书由黄葆华统编。在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课程组其他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中参考了许多资料,在此也向这些参考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及其他各种原因,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改进,作者联系方式:黄葆华13951960567(微信号)。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以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高低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类型的通信、信息系统和技术课程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为满足社会对“大专业、宽口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除了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开设通信原理课程外,一些院校的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也纷纷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此课程。由于 “通信原理”课程特点是概念、原理抽象,系统性强,数学分析多,因而仅靠理论教学很难做到对课程教学内容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因此,一直以来,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而且新的“通信原理”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实验硬件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利用SystemView仿真软件的可视化仿真是一种既经济又易推行的课程实践手段,利用SystemView具有的简单、直观、灵活、功能强大的优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很方便地进行可视化的动态演示,学生可以在课内和课外很容易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验证、拓展,对深化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都有很好帮助。为此我们编写了本书,以配合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积累的心得和教学研究成果,力求做到:
(1)内容体系的编排与经典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一致。
(2)仿真方法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特殊到一般。
(3)按照通信系统组成,既注重部件级仿真,也强调综合的系统级仿真。
(4)仿真实例体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系统实现方法上的新发展。
全书共10章,分别为SystemView入门、确知信号和随机噪声、信道、模拟调制、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传输、同步系统、信道编码和课内实验。
第1章为SystemView入门,介绍了SystemView的安装、功能及使用方法,通过这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基本掌握动态仿真系统的构建、运行、保存和调用方法。
第2章为确知信号与随机噪声,主要介绍确知信号和随机噪声的仿真分析方法。
第3章为信道,主要讨论了恒参信道幅频和相频失真的仿真,以及随参信道多径效应的仿真。
第4章为模拟调制,主要介绍模拟调制解调系统和频分复用系统的仿真。
第5章为数字基带传输,仿真分析了常用码型及功率谱,仿真实现了带限信道无码间干扰系统,仿真实现了最佳数字基带系统并对其抗噪声性能进行了仿真统计。
第6章为数字调制,仿真实现了2ASK、2FSK、2DPSK、4PSK调制解调系统,并对这些系统进行了抗噪声性能仿真分析。
第7章为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仿真分析了低通、带通取样定理、脉冲编码调制系统(PCM)、增量调制系统(△M)。
第8章为同步系统,主要对Costas载波同步、基于早迟门的位同步和基于巴克码的群同步进行了仿真实现和分析。
第9章为信道编码,主要介绍了奇偶校验码编译码仿真、(7,4)汉明码编译码仿真。
第10章为课内实验,设计了5个实验,分别是SystemView使用入门、滤波器的作用、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与解调器和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误码性能研究。
本书由黄葆华、魏以民和袁志钢编写。黄葆华编写了1~6章,魏以民编写了7~9章,袁志钢编写了第10章,并解决了软件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全书由黄葆华统编。在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课程组其他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中参考了许多资料,在此也向这些参考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及其他各种原因,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改进,作者联系方式:黄葆华13951960567(微信号)。
作者,2018年4月于南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