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401088
说到唐诗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而要说到唐宋散文,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他们那一篇篇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宛如一望无垠黄灿灿的麦田,成熟而富于生机。读八大家之文,就是在读八大家的人生与智慧。而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和柳宗元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他们竖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韩愈,一个倔强的儒家道统的倡导者,是什么样的人生与经历铸就了他这样伟大的文学成就呢?这本《百代文宗(韩愈)》讲述了韩愈的故事。《百代文宗(韩愈)》的作者是亚刚。
第一章 出仕之路
1 兄嫂之恩,没齿不忘
2 读书善文,始自七岁
3 避乱江南,耕读芥辍
4 文武双全,立志报国
5 寄人篱下,无奈返还
6 屡试不第,恒心依旧
7 傲岸自信,高登魁苔
8 仰慕高节,雄心壮志
第二章 初涉仕途
1 明珠暗投,郁不得志
2 屈居幕府,愤而自谏
3 真诚待友,不忌小嫌
4 重视雄辩,颇有辩才
5 复兴儒学,自报一代
6 求官不得,胸生愤懑
7 作《师说》,箴规时弊
8 敢于直言,为民请命
9 反抗宦官,被贬阳山
10 疑友告密,误解冰释
第三章 中年壮志
1 随遇而安,不以己悲
2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 虽遭贬谪,忧心依旧
4 驳斥谗言,保持清白
5 著书立传,洗英雄冤
6 尽己所能,保护文物
7 据理力争,保护人才
8 替恶伸冤,反省过失
9 直言抨击,借史讽喻
10 闻颖师弹,泪湿衣襟
第四章 暮年豪情
1 献计兜城,平定淮西
2 君主佞佛,犯颜上疏
3 愈至潮州,问民疾苦
4 举荐贤才,不遗余力
5 深入虎穴,不辱使命
6 挚友西去,黪怀神伤
7 铮铮傲骨,宁折不弯
8 重视经济,反对官盐
9 病逝长安;海内同哭
第五章 精神道德观与文化成果
1 清贫度日,崇尚节俭
2 汲汲富贵,救世为事
3 文坛巨匠,政绩夺朽
4 崇情浓烈,感情真挚
5 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6 继承传统,超越前人
7 大气磅礴,创新戈风
8 与时俱进,导源引流
9 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1 行知统一,仁德楷模
12 创造杂文,影响深远
13 因人而异,文体多样
14 时世文豪,肩唆使命
15 寄情于文,直抒胸臆
16 重视文辞,写就经典
第六章 教育思想和哲学思想
1 敢为人先,勇于为师
2 目的明确,中兴唐朝
3 兴办教育,破门弟理
4 用材使能,因材施数
5 伯乐相马,识材仕努
6 勤学深思,去粗取精
7 教育青年,视为己任
8 甄选学官,注重素质
9 读有益书,终身受益
10 政治人生,高度统一
11 灭人之见,继承孔孟
12 人性学说,承前启后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家兼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生活的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六朝,是一个既有忧患,又有希望,保守与改革两种势力此消彼长的复杂时代。韩愈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是唐宋八大家的首脑人物。他在思想上,力排佛老,阐扬圣道,复兴儒学;在文学上,反对骈文,提倡散文,他倡导的复古运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如动地狂飙,使中唐社会无论在思想上、文学上都展现了另一番新风貌。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郁闷不乐之际,振臂一呼,号召有识之士,进行文化复古运动,名动天下,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化巨人的名声。后回京任四门博士,在教育上厉行改革,革除不学无术之教师,整顿学风,使最高学府的教育呈现出一派崭新风貌。与此同时,他还对当时师道的没落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写了《师说》之文,倡导师道,使学风从此大盛。36~49岁,韩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惩戒宦官,遭到权贵、宦官与君主的不满,在他们的打击下,书生意气的韩愈被贬为阳山令。在阳山,韩愈了解民情、调查民意,与民同乐。为了让更多的山区群众吃到食盐,他反对食盐由国家专卖;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建议政府征收实物税。他看到阳山教育落后,广收学徒,在阳山形成了弟子盈门的局面,使阳山出现一派“彬彬儒雅”之景象。50~57岁,韩愈虽然进入老年,但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魄。他先从裴度征吴元济,为平定淮西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韩愈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反对皇帝佞佛,遭到皇帝的残酷镇压,险被杀头,幸得有朝中正直大臣裴度等的相救,才被从轻发落,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期间,韩愈为百姓治理洪水,驱逐鳄鱼,赈济百姓,减免赋税,深得百姓之心。之后改调袁州,在袁州期间,他还设法释放奴隶,这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德政,使袁州百姓在他死后还怀念、感激不已。从韩愈的政治人生道路,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是采取了用儒家思想来武装行动的方针,作为一位儒家学说的继承者,他在思想上,把儒家思想贯穿于自己的仕途之中。虽然唐朝当时佛学昌炽,在韩愈看来,佛学不仅给中国文化思想注入了许多消极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给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极大危害。韩愈在《原道》里就说,“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这是韩愈从古代的兴废中,看到了儒学的重要性,相信儒学一定能够取得正统的地位。在文学上,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家道统而提倡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他对古文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惟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因忠于古文,韩愈最杰出的贡献在于文学方面,他的诗和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成果颇硕,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中的第一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政论文、杂说、祭文、碑志、赠序等散文体裁的文章,其中《原毁》《原道》《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祭柳子厚文》等,都以论理充分、真挚感人、热烈奔放而传闻于世,在当时韩愈的文章就和大诗人杜甫的诗并称为“杜诗韩文”。韩愈的诗歌创作也匠心独运,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文为诗”和“奇崛险怪”。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为了矫正大历诗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诗歌发展的新路。教育方面,唐代门第观念深重,门第之家的子弟,不须依靠科举考试,便可以进入仕途,所以总是轻视道德学术,不肯虚心从师学习。弟子耻于求师,师道不存。这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时尚,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韩愈因此提倡师道,想要重振学习的风气。韩愈无惧人们的讥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像孔子一样,广收门徒,使许多古文学的爱好者都投于他的门下,开创了中唐教育的新局面,培养了一批有作为的人才,创立了他的教育思想,并形成了体系。中国教育史在经过了一个低潮后,又得以继续发展。令人称道的还有韩愈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是光芒四射,像礼贤先士、提携贤才、兴办教育、反对君主佞佛、孤胆入虎穴等,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做得到的。这反映了韩愈的正直、果敢、刚毅、不屈等精神品格,这些精神品格,凝聚着韩愈不朽的精神追求。韩愈的一生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教育思想上的贡献,整个政治人生的曲折经历,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中唐历史画卷。虽然韩愈的一生,也有缺点甚至是错误,但是与他在教育、文学、政治思想的贡献相比,他的成绩还是主要的,其功劳是巨大的,当时是无人可取代的。韩愈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功绩,与屈原、李白、杜甫这些伟大文豪一样,堪与日月齐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苏轼对韩愈之才的赞誉。有缘如此,著写此书,主要是希望对韩愈这样一位唐代文人的一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探索这位伟大文学巨匠的曲折成长道路,以及他独特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他的成就、个性与生活,了解属于他的那一个时代。写这部书,力求根据历史资料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将韩愈一生在立志修身、爱国忧民、自我奋斗、教育理念、文学(古文、诗歌、杂文等)的开拓创新等诸多方面,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新进行整理、归纳、评价,以给人一些启迪。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