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874498
★ 该案的审理过程与判决结果对中国信托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标杆性意义;
★ 本书记述了详尽的案情分析及代理过程,为律师代理新型、复杂、疑难案件提供借鉴;
★ 全书通过细致的法律问题剖析,涵盖一、二审判决书原文,全面了解法官的审判思路;
★ 名家解析、媒体报道,多角度解读信托纠纷的法律、金融意义。
章案件事实和主要法律问题的介绍
一、案件事实介绍
二、本案的交易结构和主要法律问题
第2编案件办理纪实
章我们介入本案的过程及诉讼之前阶段的主要情况
一、信托公司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及房地产公司回应
二、向公证处发出不予签发执行证书的律师函及公证处回应
三、问题归纳与研究及寻求和解
第二章案件一审阶段办理实录
一、信托公司起诉的相关情况介绍
二、一审中我们的应对策略
三、案件一审的审理经过及判决结果
第三章一审判决前后对本案社会观点的归纳与回顾
一、本案诉讼阶段初期社会舆论及行业内对本案的认识
二、一审判决之后社会舆论及行业内对本案认识的转变
第四章二审收官阶段
一、二审烽烟再起
二、二审中我方的策略和主要变化
三、二审的审理经过和判决结果
第3编办理案过程中的思考
从一起房地产信托纠纷看信托六大乱象
关于财产权信托的五个法律问题辨析
——兼评《从一起房地产信托纠纷看信托六大乱象》之评论
关于财产权营业信托纠纷案法院的判决与思考
——国内首例房地产财产权营业信托纠纷案件
“资产收益财产权”能否作为信托财产初探
章新闻媒体对本案的报道精选
第4编社会反响
一、受益权信托引爆司法判例决定行业变局
二、某房地产公司案一审判决出炉某信托公司主张债权缩水
第二章法官对本案裁判的解读
第三章中国信托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信托法》修改的
建议及展望
后记
附录
一、本案办理过程中所参考的主要书籍及资料
二、信托业务中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房地产信托贷款相关的主要规定
2013年12月6日,随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判决的公布,持续近两年之久、业内人士所称的国内“信托纠纷案”终于画上了句号。时至今日,办理案件时的兴奋与激情已经退去,当回过头来整理我们办理这起案件的资料时,留下更多的是理性思考。作为法律界、房地产业和金融行业内影响巨大的一起信托纠纷案,案件的审理过程与判决结果无疑将会影响中国的信托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笔者之所以下这样的结论是就这起案件在中国信托法律史和信托业务发展史的作用而言的。众所周知,虽然《信托法》正式通过已有13年之久,信托业务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也快得令人称奇,尤其是2008~2012年,中国房地产业高歌猛进;但是,一个比较反常的现象是《信托法》的运用在司法实践中极为罕见,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因信托关系而对簿公堂的案件非常少,这种现象与现实中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对比鲜明,显得非常不平衡。虽然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但“路径依赖”这一经济学规律也会体现在法律的适用领域,尤其是在一个基本属于空白的法律领域,“领头羊”式的判例对之后案件的法律适用、法律理解都毫无疑问会产生一定影响。
这起案件涉及的纠纷从诉讼开始就受到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关注与评论,网上对本案的讨论可谓空前激烈。一个经济案件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也可谓开创了一个先例。人们从各种信息渠道关注着本案,努力地去还原双方纠纷的全貌。虽然网上可以找到与本案相关的两审法院的判决书,但是判决书的内容毕竟是经过筛选、精简之后的内容,只能展示纷繁复杂真相的冰山一角。作为本案房地产公司的代理律师,我们在双方纠纷刚刚产生时介入其中,也掌握了更全面细致的资料,我们希望能够将整个案件的经过呈现给感兴趣的读者,希望读者能够了解我们是如何面对并成功地代理新型、复杂、疑难案件的,是怎样学习、研究信托原理、法律、法规的,又是如何结合案情对法律关系进行定性并就诸如合同关系、合同效力等问题进行判定的,以及我们是如何制定代理策略、应对诉讼的。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私营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很高,作为资金供给方的金融机构一般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因此与交易相关的法律文本、交易结构等均是对其有利的。而这显然对资金需求方及其律师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扭转局面、反败为胜,对律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对本案的办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将我们的心得体会与各位同行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及感兴趣的读者分享,并为促进中国信托业及信托法律的发展与完善尽一丝绵薄之力。我们写作本书的另外一个初衷是希望通过全面展示代理律师的代理过程,为广大律师同仁代理新型、复杂、疑难案件提供一些借鉴。
此外,审理本案的法官在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类型的案件时,认真研究案情和法律、法规,并与律师对事实与法律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其敬业和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在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本案的一审审判长符望法官以及主审法官嵇瑾致以特别的谢意,尤其是符法官在收到我们约稿的请求后,欣然同意将自己对本案审理和裁判的解读与思考的文章附于本书,以飨读者。
后,出于对当事人隐私的尊重,我们在本书中隐去了涉及的公司名称、人名等相关信息,希望读者理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