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06037

l 图书装帧精美,四色全彩,纸张质感十足,适合珍藏,图画震撼人心!
l CCTV-2,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网、齐鲁网、环球艺术网,中国美术家网,北京文艺网,中国古玩网,中国品画网,新浪财经,投资与合作,金融界,上海证券报等媒体报道和推荐
内容简介:
宇宙大爆炸后,不只是散布出去了满天星斗,还扩散出去了宇宙间*强大的“宇之爱”,“宇之爱”散出去的“爱之痕”遍布了宇宙的各个角落。
苦寻爱之痕的每一个灵魂,不经意间刻留下了泪痕、伤痕……
但是,无论他们多少次轮回,几度前生后世,他们终究会找到他们*初在宇宙大爆炸之始刻印上去的爱痕,当爱痕覆盖所有泪痕、伤痕时,他们归根复性,复归宇之爱的源头。
张芳邨先生是*在世的,在国家博物馆开办油画展的当代画家,同时也是中国第12/*届美术金奖获得者,本书阐述了在写实艺术获得成功之后,因为原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教授的一句振聋发聩的断言“中国目前还没有世界影响力的画家”,而受到感召,立志开创新的艺术流派,受科学界至今未解的“化学钟”之谜的启示,开创了BZ自组画,让绘画工具独立于艺术家的手、眼和思想而独立自主绘画,让宇宙自然成为真正的画家,由此诞生了令人惊讶的美丽画作,在瓷板画、宣纸、油画、玻璃等介质上呈现了令人窒息的美。
《爱之痕》一书深刻解析了未来人类如何因为科学和艺术的充分融合而进入全新的宇宙美学科学时代,人类从“适者生存”进化到“美者生存”。
画家简介:
原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教授曾有一句振聋发聩的断言“中国目前还没有世界影响力的画家”。但BZ艺术自组画的出现让这位中国画家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领域走在世界的*前沿,让中国美术界摆脱了多年的压力和桎梏。这个由中国画家创作出来的BZ艺术自组画以其让绘画工具独立于人类的理念和独特的宇宙感获得了好莱坞华裔导演孙耀宁的青睐,源于科学之谜化学钟的BZ自组画有望被拍成艺术大片!这位中国画家,就是张芳邨。
张芳邨,原名张利,曾荣获第12届、第*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全国各大报刊以及雅昌艺术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张芳邨从写实艺术转型为BZ艺术之后,关注的是物质元素之间产生的BZ反应,也就是元素之间的“自组织现象“是他的绘画的核心。无论是传统的调色和配色,还是BZ绘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利用颜料的化学作用来达到表现和传达审美的目的。传统绘画和BZ绘画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直接控制在何处停止,而后者则是施以不同且有限的颜料,在画布上自由流动,渗透,遭遇,让它们在振荡中“自我组织”,从而产生混沌和美的视觉结果。
部分获奖等艺术经历:
1992年作品在台湾高格画廊和香港云峰画廊展出;
1993年作品在金孔雀艺术中心展出,
作品《长发少女》参加93’北京国际拍卖会;
1994年作品在北京音乐厅画廊展出;
1997年首次将科学中的BZ现象引入到绘画中来,并独创了“BZ绘画”;
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
2008年《张芳邨BZ绘画展》在FANGART展出;
2008年在北京798锦都艺术中心举办个展;
2008年作品在德国、法国、奥地利巡回展出;
2009年美国纽约后世纪画廊邀请展;
2009年杭州西湖美术馆邀请展。
章 一本1993年的画册
第二章 仰望星空的人智慧
第三章 想当科学家的艺术天才
第四章 一流画廊的年轻画家
第五章 一个走“弯路”的画家
第六章 发明了神奇的BZ艺术自组绘画
第七章 万事万物皆可BZ
第八章 BZ VS波洛克
第九章 成功的小环境和大环境
第十章 科学的尽头是艺术?
参考文献
附记 张芳邨的情感经历
点评
当我漫步在张芳邨BZ艺术的大千世界中,一种被纯洁之美的精灵引发的心灵震荡和眩晕突然攫住了我的心窍,化作丝丝涟漪融入了绝美的宇宙画卷之中,耳边突然回荡起50年前青年时代喜爱的爱情歌曲“西波涅”的旋律:
西波涅,你像森林、像海洋、你像朝霞一样…
哦,即便是森林、海洋和朝霞,这些大自然瑰丽的美色也不足以形容BZ艺术的绚烂、魅力和底蕴!这是因为在BZ艺术中处处昭显着宇宙的睿智和大自然的永能与神性,宇宙中重要的非线性自组织原则在BZ绘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宇宙大爆炸耀眼的光芒到暗宇宙的幽冥境界,从银河星云的斑斓到大洋深处珊瑚礁石的美艳,从太空靛蓝的深邃到蓝宝石精湛的脉纹,从宇观到微观到超微观…到处都是自组织的分形图形—这就是天人合一的BZ艺术的情操与境界!
非线性科学,连同他的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自组织分形理论,在二十世纪末叶一度被称为堪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并肩比美的世纪巨作。但是非线性科学终功亏一篑,并未获得它本应获得的桂冠。原因在于非线性科学的精髓、自组织结构鲜活的灵魂—宇宙智能在非线性科学中的引领作用被忽视了,科学家们尚未认识到信息宇宙对物质宇宙的指导作用,这使得非线性科学未能突破狭义科学的范畴。
但是非线性科学发展的缺憾在BZ艺术领域被率先突破了!BZ绘画绝不是单纯的化学物质的振荡反应、染料的滴淌泼洒,更不是画家恣意疯狂的涂鸦;相反,它是画家灵性与宇宙智能极致谐振的产物,是张芳邨心中对生命无尽的热爱与宇宙大爱无疆的情操完美结合的骄子!
宇宙的精灵在星程中讴歌:“在‘爱之痕’里,只有爱,只有光,只有永恒的祝福和生命乐章不息的律动。这就是至高至美的大爱,至真至纯的深情。
我们是光,因为我们照亮了一切;我们是爱,因为我们包容一切;我们是歌者的韵律,因为我们每一刻心灵的颤动,都发出岁月高贵的回声,在一次次唤醒一个个沉睡的心灵。
我们是坚贞,在一次次挫折与困苦中,勇敢坚强与不屈,所以我们有内心的安然、澄明、无滞的真情。
岁月证明,我们的爱无悔,我们的青春无悔,我们的心灵无悔,因为我们在成为亲密无间的永恒。”——这就是张芳邨输入到BZ艺术中的活的灵魂!非线性科学所需要的宇宙智能的灵犀。
BZ艺术给人以美的陶醉与享受,它更给人以灵感与激情的启迪:放开思想吧,去追求大自然的美色,宇宙的大道蕴含其中;用人心向善的爱去引导生活吧,无疆的大爱会使不死的生命走向光明;永远坚守做人的正念吧,宇宙的智能和灵性将伴随你人生的‘爱之痕’融入永恒!
航天航空科学家 高 歌教授
2015年7月夜读《爱之痕》随感
《世界论坛报》社长邱兆亿:描写张芳邨及其BZ艺术的图书《爱之痕》,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的,文献资料,内容信息量,思维模式,写作角度,尤其是创新创意等方面,绝不输于欧美作者的传记,更令人愉悦的是,《爱之痕》兼具科学的深远视野和星空一般的浪漫情怀及诗意。对于一个科技类领先出版大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来说,艺术家的传记理应以此形式出版。
航空航天科学家高歌:非线性科学,连同他的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自组织分形理论,在二十世纪末叶一度被称为堪与相对论、量子力学并肩比美的世纪巨作。非线性科学发展的缺憾在BZ艺术领域被率先突破了!BZ绘画绝不是单纯的化学物质的振荡反应、染料的滴淌泼洒,更不是画家恣意疯狂的涂鸦;相反,它是画家灵性与宇宙智能极致谐振的产物,是张芳邨心中对生命无尽的热爱与宇宙大爱无疆的*情操完美结合的骄子!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彭凯平:科学是被广泛证明的一种积极沟通方式,艺术也是。曾经有许多科学家期待将来有一天,科学和艺术能够融合,感化人类。BZ艺术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曙光,它充满积极、美丽、灵性和感动。张芳邨的人生和许多我们了解的伟大艺术家一样,充满了艰难,常常面临绝境,但是,因为有美丽的BZ艺术相伴而行,使得他无数次逢凶化吉,有惊无险。这个过程就是“美者生存”的见证,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BZ艺术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和升华。
美国华裔导演孙耀宁:张芳邨 的BZ艺术作品将化学反应的原理与艺术相结合,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表现形式。他的作品中夹杂着很多线,满满地表达了他的“大爱”。做为美国华裔导演的我,BZ艺术启发和感召我拍摄一部以“爱之痕”BZ艺术画派创始人张芳邨为蓝本的影片,把美和大爱分享给世人,让奇妙的BZ艺术和演变的爱之痕,诉说一个颠覆创造历史的伟大艺术的诞生!
Ted Sun(Master of Cosmic Law,国际知名身心灵导师,《Super Life Secret Codes》作者):
Mr. Fang Cun has studied BZ style of painting for many years, he has thoroughly combined the theory with his paintings. Each painting echoes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subtleties of one’s creativity, it is through these beautiful colours that the messages of the cosmos are illuminated to the world, and coincidentally, these cosmic echoes parallel what I have been teaching! The beauty and the truth of the universe is ever present in his creative works, awaiting our discovery and awakening our inner wisdom and awareness.
Ms. Theresa mentioned the publication of Mr. Fang Cun’s new book, and invited me to write the foreword. Through cosmic channelling, it dawned on me that this book is another extension of cosmic intention, it is a true gem. Anyone who comes across this book, and is able to grasp the subtleties within the paintings, is a blessed one, and I truly urge you to treasure this book!
张芳邨先生钻研BZ艺术绘画多年,通过这些美轮美奂的色彩,将造物主的伟大和神秘的宇宙信息显现给我们,用宇宙浩瀚净化我们的灵魂,用神奇的画笔拨动我们的心弦,发现和唤醒我们内在的智慧和意识。
应特蕾莎女士邀请,为芳邨先生的传记《爱之痕》出版写序。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一条揭开宇宙神秘画卷的通道。任何一个有缘遇到这本书并能参透其玄妙的人,都将因此而蒙福,我真诚地劝你珍惜这本书!
日本国公益財団法人 日本美術院 特待 日本画家 臼井 治 (Usui Osamu):
Mr FANG CUNの一連の抽象油画を観るにその色合い、動きはまさに私が日本画(膠彩画)で追求してきた歌舞伎(kabuki)のテーマにも通じるところがあるように感じます。鮮やかな画面からは気のパワーを感じます。スピード感、、色の配置など彼の精神性は日本人から見ても日本の古典の持つ美を共有できます。まさに現代の豊かな創造力を持つ画家です。
荣剑(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负责人):红、黄、蓝是宇宙当中的三原色,人的肉眼可辨别的两千多万种颜色都是由三原色组成的。在绘画过程中,张芳邨他把矿物质的颜料稀释到适当的程度,让各种颜料在画布上自身反应,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图案画面。这种画面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更不可能产生所谓绘画中的赝品。
在这个“BZ”反应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物质颜料的自我催化,另一方面又是主体和客体的交融,*后使非生命系统中的简单成分被演化为一种复杂的模式和结构,形成大自然和人类都难以想象的美丽壮阔的图画。
李逸龙(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每次看到芳邨的作品,总是被深深震撼,被一种极有境界的美所震撼。
每次见到芳邨本人,总是被深深吸引,被一种特别单纯的友善所吸引。
我一直把芳邨当一个画家,因为他的作品表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才华。但我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当他给我解释BZ反应的时候,他俨然是一个科学家!当他运用BZ原理独创了BZ自组绘画的时候,我相信:他是一个发明家!他促成了艺术与科学的一场邂逅,用科学表达艺术,用艺术理解科学,完美结合的结果是如此惊艳!
从古代岩画到当代艺术无一不是表现事物的表象以及所谓的思想观念,而BZ艺术探索追求的是艺术自身的本源,和艺术在物理化学特性中所呈现出的自然演变结果,使艺术作品通过自组织现象完成“生命化”的过程。这种生命化就如清人郑板桥所说“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BZ绘画是有“真魂”的艺术!
这一场艺术与科学的惊艳邂逅,将留下遥远的回声!
黄维志(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多次参加国际演出,曾受到德国总统、以色列总统亲切接见): BZ画是张芳邨先生独创的一门画派,它结合了中西画派的不同特点并且融合了高科技含量,使人们看到后会产生很多的遐想,仿佛在太空中翱翔,是大自然与人类灵魂碰撞的结晶。
陈振玮(中国台湾著名律师):因为加入了科学元素的创作方法,张芳邨先生的作品成为历史上*送件申请发明专利的艺术画作,比欧美都还先进,这是华人之光。先生运用原生色彩加上自然元素的组合,呈现出磅礡、无边际、充满能量的磁场,非常震撼人心,每次欣赏先生作品总是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才知道BZ艺术的博大精深。感谢世界BZ文化大使王茗茗姊姊的带领,让我跟太太KIKI有机会认识BZ文化。先生的BZ艺术结合科技创造出无边无境的作品,未来究竟能引领华人艺术在世界文化上达到什么境界,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韩绍萍(山东潍坊市坊子区文物局局长):“BZ艺术”既蕴含了科学探索的理性思维,又充满了不拘常规的创新精神,体现出鲜明的探索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性。
张芳邨的作品,用独创的表现手法为元素创造出有生命力的绘画语言,看似如天堂般宁静、广袤的画面,却似聆听一首激情昂扬的交响乐,充满了振聋发聩的张力和咄咄勃发的气势,让浮躁的心沉下来,回归到对真的感悟、对善的崇尚和对美的追求。
王博(《投资与合作》主编):物质的精神(灵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的外貌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上的一层面纱,人们只有透过面纱才能看到闪光的精神。而现实中具备这种洞察力的人不多,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备这种能力。“BZ艺术”把绘画精神重新提高到史前对人类绘画精神的需要。自然反应加上艺术家的介入与突破,达到了自然界中天人合一的完美图画。
饥寒交迫的日子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波,全球经济萧条,国内股市低迷,使得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芳邨的生活也更加不稳定了,更为糟糕的是,他并不懂得接受教训。锅炉房的蚊子并没有让芳邨记得接受教训,去调整生存状态。绚丽多彩的美梦、爷爷和天使们带给了芳邨平行生活的全新人生,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画室,还是流落街头,身旁似乎永远都有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在与他伴行。无论何种境地,芳邨都一如继往地把所有的钱花在买颜料、画布上。结果没多久,芳邨再一次没有钱买食物,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喝凉水充饥。人们常说饥肠辘辘的人眼大肚小,会急切地吃下大量饮食,把自己撑坏。饿极了的芳邨,就大口大口地喝凉水,把自己的肚子喝得圆圆的,胀到直不起腰来。付不起房租的时候,芳邨会被赶出出租屋,他只能带着装颜料和画架的一个个纸箱子,到大桥下面的桥洞中睡觉。当下雨的时候,桥洞下非常冷,芳邨的衣服和被褥常常被桥洞下的乞丐抢走,幸好他们对绘画工具和颜料不感兴趣,芳邨无奈之余,不禁暗暗庆幸。逃离了生死线的芳邨已经脱胎换骨,与女友分手之后,芳邨还是常常没钱就喝凉水、住桥洞,仍然是饥寒交迫,浑身打颤而无法入睡。但是,心情却大不相同,洞旁原来令他心烦的雨丝,在芳邨眼里已经是别有一番自然的美景。在那种情况下,如果再因饥寒交迫而生大病的话,就是变卖画架也不一定能捡回命。但是,幸运的是,芳邨竟然没病没灾,不能不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艺术之梦”带给他可怕的诱惑的同时,也带给他莫名的庇佑。
一个人被梦想诱惑,当梦想的文字开始发挥魔力,九九八十一难就会排着队迎接他,同时又会有莫名的幸运之神在绝境时庇护他逢凶化吉。
每当画作卖出,芳邨就又重新租房居住,紧接着为了画画继续采购大量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然后很快将自己再次搞到破产的边缘。在下一幅售出前,芳邨往往捉襟见肘,难以为生。
勾魂摄魄的艺术梦
上世纪八十年代,众所周知的凡高《向日葵》,以划时代的价格——3亿多港元成交,成为轰动当时的国际新闻。九十年代以此3亿多港元用于收够中国近、现代名画家的作品,则几乎可把中国数代名家的作品全部买进,因那时张大千、齐白石、任伯年等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市场价格只有几万元,林风眠、吴冠中的作品有些只需数千,只有个别画作能达到万元以上,而更为年轻的优秀画家的作品,不过数百至数千元。
在北京开启绘画艺术生涯的初近十年时间,芳邨看尽艺术界的繁华和衰落,这些事实给他带来强烈的心灵冲击,远远超过住桥洞的贫困对芳邨的影响,或者说,即使是只剩几毛钱,芳邨从来没有感觉自己贫穷过。
一幅凡高的作品,竟可换取那么多中国名家的作品,说明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严重偏低,中国一直以来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画家。靳尚谊以中国画界泰斗的身份对媒体毫不隐晦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接触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画家以及他们的思想和画作,芳邨一直想超越,尤其是油画越来越逼近真实,画法越来越精致,加上科班培训代替了原来古典的民间学习方式,画法和技法越来越雷同,就像吴冠中说的,不同画家的画之间越来越没有区别,都像是一个妈生得,没有本质的突破。模仿西方的大师,即使是伦勃朗那样的大师,即使接近百分之百,也不过是重复前辈。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绘图软件层出不穷,无论多么高超的技法,用不了多久都会被计算机取代。画家一年才能画好的画,用先进的现代设备和技术,几小时甚至几秒就完成了。一直去模仿大师画画,这样真的能实现艺术梦吗?这样的艺术梦有意义吗?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们看来,芳邨这样的思考似乎有些过虑了,那时候的人还不能设想3D打印,还不敢设想油画的触感和立体感,也会被现代科技轻松实现。
但是,从来没有停止阅读科学著作的芳邨,已经敏感到了未来正在飞速飘来的,势不可挡的科技革命给绘画带来的冲击。
从4万7千年前的岩洞壁画开始,艺术比宗教更早地介入人类的心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直和人类的幸福密切相关。可是,艺术史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无数艺术家在勇敢地探索,杜尚、波洛克、波普艺术……期望改写艺术史,带给人类全新的美的感受。
现代高科技将终结艺术史,还是重新开启艺术新纪元?
从小怀有科学梦的芳邨,在对艺术发展越来越迷茫的时候,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杜尚的《泉》让人类明白,艺术不是有严格界限和划分的学科。它是对一切传统艺术观念彻底的否定与批判,包括,艺术创作的过程,形式,表达……全部都否定了。那么,对于艺术,我们还可以否定什么?还可以重建什么?
艺术除了能让我们和事物的表象无限接近之外,是否还能让我们和事物的本质无限接近?分子、原子、夸克、裂变、虫洞……艺术能表现它们吗?
科学=艺术
芳邨在国家图书馆苦苦地寻求答案。他开始阅读东西方哲学、自然科学,由于中学打下了良好的数理基础,芳邨对理论物理的大部头并没有压力,他还阅读了大量的杂志和文章。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常客,芳邨几乎翻烂了《爱因斯坦文集》《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混沌》《结构》等等。
刚刚出版的《天幕:一个宇宙信息记录员的日记》,在出版社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时候,芳邨就时间找到了。霍金的书中谈到了宇宙有26个维度等,《天幕》中除了黑洞概念之外,又给出了白洞概念,并且把浩渺星空的维度增加到了99个维度……这些都让芳邨着迷。
他还了解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M理论(超弦理论的一种),宇宙是11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在爱因斯坦那里,宇宙只是4维的(3维空间和1维时间),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7维空间我们看不见。11维空间有两种说法,霍金的和爱德华维顿的,不过,芳邨认为,他很幸运,他不是物理学家,不需要去论证和验证什么理论,他只需要思考,或者凭自己的数理直觉去感知。
芳邨知道自己被梦想吸引了,他已经无法自主自己的人生,梦想在主宰他,同时他相信自己的愿望是有吸引力的,他发的大愿一定能神奇地实现。
在高等数学的理论中,不要说11维、26维,其实任何维数,也就是从0到无穷维的多维空间都可以存在。并且任意维数的空间的基本数学原理有很多是相似的。不过,作为一个艺术家,竟然对高维空间有这样大的兴趣,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可以说,这是古往今来例了。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世界的重大变化,都是那些疯狂的大脑带来的。如果这个疯狂的大脑是政治大脑,人类就会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例如,希特勒带给地球的一切;如果这个大脑是科学大脑,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很神奇,例如,乔布斯带给我们的一切;如果这个疯狂的大脑是艺术大脑,那会如何?设想这样的世界,会不会妙不可言?
芳邨显然是一个有这样的疯狂大脑的艺术家。他整天研究的科学,究竟能给艺术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这也是他自己非常好奇和期待的。
发现了化学BZ振荡反应
尽管芳邨在心中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但是,残酷的现实让芳邨不得不清醒下来。没有钱,他连饭都吃不上,更不要说绘制改变艺术史的画作。
要想画一副好画,上好的油画布至关重要,例如伦勃朗,梵高系列的油画布,都是好的。一般经济条件好的画家都会买价格昂贵的上好画布。
经历了无数次“经济危机”“穷困潦倒”之后,芳邨决定自己动手做画板,自己动手做颜料,这样可以把绘画的成本降到,有更多的钱来买绘画颜料和画布,也可以活下去,画更多好画。
芳邨买来好的亚麻布,在油画框上绷好,亚麻布绷得越紧越好,布质本身越细致越好,然后再上面刷按比例掺水的白乳胶,掺了水的胶比较薄,用细沙纸打磨,打磨平了之后再刷,刷的遍数越多越好,这样做写实的油画,就可以连汗毛孔和发丝都画得和真的一样,出来的画就像本人站在眼前一样的写实感,甚至达到比照片还真实的视觉感。画抽象画就不需要这么细致了,可以少兑水,遍数少一些,相对粗糙些,甚至有那种特别的颗粒感。印象和抽象画不追求局部细节的感觉,追求的是画面整体感。
在刷了很多遍,打磨很多遍之后,油画布的底就打好了,是透明的,后再将胶兑上“立德粉”,按照12:1的比例,这样油画布就白了,因为之前刷的白乳胶是透明的,所以,要加立德粉,这样再刷几遍,后,原色的亚麻布才能变成可以做画的白色油画布。自己动手做的油画布越来越精致,堪比昂贵的高档画架。
然后就是想办法制造颜料。这样自己可以用有限的钱,作更多的画。芳邨开始在图书馆大量翻阅化学、材料学等学科的专业和经典书。设法寻找可以做颜料的、效果好且价格便宜的各类有机物和无机物。
在不断刷亚麻布、不断寻找颜料配制的各种方法的过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芳邨发现了几种颜料在一起会出现颜色的变化,并且会过一段时间停止,停止后的颜色和一开始以及过程中的颜色很不相同。这个奇特的现象被对颜色和画面敏感的芳邨扑捉到了。他立刻去国家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和杂志。在翻了无数化学书籍和期刊后,终于在一本期刊上找到了他需要的化学振荡反应,随后,他又去实验室观看了这些反应。当看到真正实验室的化学振荡反应过程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似乎是完全不同的情景,又似乎是重叠的情景。那种梦想忽然可以触摸的激动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芳邨一头扎进去,开始了夜以继日地研究,芳邨很快就知道化学振荡反应,是俄罗斯著名化学家别罗索夫和柴波廷斯基早发现,因此,也称为BZ反应。
当看到BZ这两个字母之后,芳邨感觉自己的心脏有点承受不住了:梦境中后出现的两个飞碟上似乎有两个字母,难道就是“B”和“Z”?
当幻觉和真实重叠的时候,是不是就是美梦成真的定义?
静态观的世界是单一的,稳定的。有一些写实风格的油画如《大卫》《向日葵》《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给很多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动态世界观下的绘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些充满梦幻色彩的BZ绘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