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53478丛书名: 通信网络精品图书
编辑推荐
帮你打开通往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大门,带领你遨游移动互联网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以网络体系结构为依据,从终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等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移动互联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通信技术,并以行业热点应用为例,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深入论述各种信息通信技术的适用性,全面介绍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标准组织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展望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探讨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目 录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基本概念1
1.1 移动互联网简介1
1.1.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1
1.1.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3
1.1.3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4
1.2 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8
1.2.1 移动互联网架构8
1.2.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11
1.3 移动互联网网络技术13
1.3.1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概述13
1.3.2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2
1.3.3 LTE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进31
1.3.4 移动IP技术46
第2章 移动终端53
2.1 移动终端概述53
2.2 移动终端发展过程53
2.2.1 智能手机54
2.2.2 平板电脑60
2.3 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64
第3章 移动操作系统67
3.1 移动操作系统概述68
3.1.1 移动操作系统发展过程69
3.1.2 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75
3.2 移动操作系统架构81
3.2.1 iOS架构81
3.2.2 Android架构85
3.2.3 Windows Phone架构88
3.2.4 Symbian架构90
3.3 主流移动操作系统92
3.3.1 iOS92
3.3.2 Android92
3.3.3 Windows Phone93
3.3.4 BlackBerry94
3.3.5 主流操作系统的比较94
第4章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99
4.1 移动Widget技术99
4.1.1 移动Widget概述100
4.1.2 移动Widget工作原理104
4.1.3 移动Widget应用106
4.2 移动Mashup技术114
4.2.1 移动Mashup的概述114
4.2.2 移动Mashup工作原理118
4.2.3 移动Mashup应用124
4.3 移动Ajax技术127
4.3.1 移动Ajax概述128
4.3.2 移动Ajax工作原理132
4.3.3 移动Ajax应用136
4.4 云计算技术140
4.4.1 云计算的概述141
4.4.2 云计算的工作原理144
4.4.3 云计算支撑移动互联网149
第5章 移动互联网典型应用153
5.1 社交应用业务154
5.1.1 社交应用业务概述155
5.1.2 社交应用的业务特点157
5.1.3 社交应用业务典型应用及分析158
5.2 位置应用业务164
5.2.1 位置应用业务概述164
5.2.2 位置应用的业务特点164
5.2.3 位置应用的典型业务及分析166
5.3 视频应用业务172
5.3.1 视频应用业务概述172
5.3.2 视频应用业务的特点173
5.3.3 视频应用的典型业务及分析175
5.4 电子商务业务177
5.4.1 电子商务业务概述177
5.4.2 电子商务业务的特点178
5.4.3 电子商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180
5.5 移动广告业务186
5.5.1 移动广告业务概述186
5.5.2 移动广告业务的特点187
5.5.3 移动广告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188
5.6 移动物联网业务189
5.6.1 移动物联网业务概述189
5.6.2 移动物联网业务的特点190
5.6.3 移动物联网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191
第6章 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与运营197
6.1 移动互联网标准化197
6.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
6.1.2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97
6.1.3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200
6.1.4 国际电信联盟(ITU)202
6.1.5 中国的标准化组织206
6.1.6 其他标准化组织207
6.2 移动互联网运营分析209
缩略语215
参考文献219
1.1 移动互联网简介1
1.1.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1
1.1.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3
1.1.3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4
1.2 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8
1.2.1 移动互联网架构8
1.2.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11
1.3 移动互联网网络技术13
1.3.1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概述13
1.3.2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2
1.3.3 LTE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进31
1.3.4 移动IP技术46
第2章 移动终端53
2.1 移动终端概述53
2.2 移动终端发展过程53
2.2.1 智能手机54
2.2.2 平板电脑60
2.3 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64
第3章 移动操作系统67
3.1 移动操作系统概述68
3.1.1 移动操作系统发展过程69
3.1.2 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75
3.2 移动操作系统架构81
3.2.1 iOS架构81
3.2.2 Android架构85
3.2.3 Windows Phone架构88
3.2.4 Symbian架构90
3.3 主流移动操作系统92
3.3.1 iOS92
3.3.2 Android92
3.3.3 Windows Phone93
3.3.4 BlackBerry94
3.3.5 主流操作系统的比较94
第4章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99
4.1 移动Widget技术99
4.1.1 移动Widget概述100
4.1.2 移动Widget工作原理104
4.1.3 移动Widget应用106
4.2 移动Mashup技术114
4.2.1 移动Mashup的概述114
4.2.2 移动Mashup工作原理118
4.2.3 移动Mashup应用124
4.3 移动Ajax技术127
4.3.1 移动Ajax概述128
4.3.2 移动Ajax工作原理132
4.3.3 移动Ajax应用136
4.4 云计算技术140
4.4.1 云计算的概述141
4.4.2 云计算的工作原理144
4.4.3 云计算支撑移动互联网149
第5章 移动互联网典型应用153
5.1 社交应用业务154
5.1.1 社交应用业务概述155
5.1.2 社交应用的业务特点157
5.1.3 社交应用业务典型应用及分析158
5.2 位置应用业务164
5.2.1 位置应用业务概述164
5.2.2 位置应用的业务特点164
5.2.3 位置应用的典型业务及分析166
5.3 视频应用业务172
5.3.1 视频应用业务概述172
5.3.2 视频应用业务的特点173
5.3.3 视频应用的典型业务及分析175
5.4 电子商务业务177
5.4.1 电子商务业务概述177
5.4.2 电子商务业务的特点178
5.4.3 电子商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180
5.5 移动广告业务186
5.5.1 移动广告业务概述186
5.5.2 移动广告业务的特点187
5.5.3 移动广告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188
5.6 移动物联网业务189
5.6.1 移动物联网业务概述189
5.6.2 移动物联网业务的特点190
5.6.3 移动物联网业务的典型应用及分析191
第6章 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与运营197
6.1 移动互联网标准化197
6.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
6.1.2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97
6.1.3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200
6.1.4 国际电信联盟(ITU)202
6.1.5 中国的标准化组织206
6.1.6 其他标准化组织207
6.2 移动互联网运营分析209
缩略语215
参考文献219
前 言
前 言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其应用范围涵盖各行各业,起到了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摩根斯坦利认为,移动互联网是继大型机、小型机、个人计算机及桌面互联网之后的第五个信息产业发展周期,是当今信息产业竞争为激烈且发展为迅速的领域。目前,世界各信息产业强国均非常重视移动互联网领域,都在抢占移动互联网这一高地。2011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全国无线网络计划,目标是在5年内建成覆盖全美98%人口的高速无线网络,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类似地,英国政府推出了旨在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移动互联网和全民数字应用的“数字英国”计划。作为信息化强国的日本,也推出了鼓励超高速宽带建设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i-Japan战略2015”。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网络,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PDA或者其他手持(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它体现了“无处不在的网络、无所不能的业务”的思想,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目前,除文本浏览和图铃下载等基本应用外,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TV、视频、游戏、即时通信、位置服务和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迅速,并仍在继续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
移动互联网涉及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较多,包括终端技术、网络技术、高层应用技术以及标准化相关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书致力于阐述面向应用的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以便帮助读者建立从原理到应用、从概念到技术的移动互联网知识体系;从移动互联网基本含义出发,深入解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及体系架构,并对所涉及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与阐述;以网络体系结构为依据,按照终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等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移动互联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通信技术,并以行业热点应用为例,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深入论述各种信息通信技术的适用性,全面介绍和讨论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标准组织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展望了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探讨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全书共6章。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基本概念:从移动互联网的起源出发,深入阐述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并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以及体系架构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其发展前景,表明其重要意义。
第2章 移动终端:介绍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阐述智能终端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影响,重点介绍智能终端关键技术,其中包括NFC和Zigbee。
第3章 移动操作系统:介绍了移动操作系统发展过程及发展态势,重点阐述了移动操作系统的架构,同时,对当今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第4章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移动Widget、移动Mashup和移动Ajax,深入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作用。
第5章 移动互联网典型应用:根据作者当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对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深入介绍和阐述,其中包括社交应用、位置应用和视频应用等方面。
第6章 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与运营:首先针对移动互联网标准化进程进行介绍,并深入分析各个标准组织所提出方案的异同,然后对当前国际上各个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剖析,进而结合当前现状,总结了我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对于全世界而言都刚起步,各个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把建设移动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培养相关人才,从而掌握国际话语权。希望本书能对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其应用范围涵盖各行各业,起到了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
摩根斯坦利认为,移动互联网是继大型机、小型机、个人计算机及桌面互联网之后的第五个信息产业发展周期,是当今信息产业竞争为激烈且发展为迅速的领域。目前,世界各信息产业强国均非常重视移动互联网领域,都在抢占移动互联网这一高地。2011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全国无线网络计划,目标是在5年内建成覆盖全美98%人口的高速无线网络,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类似地,英国政府推出了旨在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广移动互联网和全民数字应用的“数字英国”计划。作为信息化强国的日本,也推出了鼓励超高速宽带建设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信息技术发展战略——“i-Japan战略2015”。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网络,在该环境下,用户可以用手机、PDA或者其他手持(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网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公众互联网上的服务,它体现了“无处不在的网络、无所不能的业务”的思想,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目前,除文本浏览和图铃下载等基本应用外,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音乐、移动TV、视频、游戏、即时通信、位置服务和移动广告等应用增长迅速,并仍在继续衍生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其他应用。
移动互联网涉及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较多,包括终端技术、网络技术、高层应用技术以及标准化相关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书致力于阐述面向应用的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以便帮助读者建立从原理到应用、从概念到技术的移动互联网知识体系;从移动互联网基本含义出发,深入解析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及体系架构,并对所涉及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与阐述;以网络体系结构为依据,按照终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等三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移动互联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通信技术,并以行业热点应用为例,分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深入论述各种信息通信技术的适用性,全面介绍和讨论国内外研究机构以及标准组织的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展望了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探讨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全书共6章。
第1章 移动互联网基本概念:从移动互联网的起源出发,深入阐述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并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以及体系架构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其发展前景,表明其重要意义。
第2章 移动终端:介绍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阐述智能终端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影响,重点介绍智能终端关键技术,其中包括NFC和Zigbee。
第3章 移动操作系统:介绍了移动操作系统发展过程及发展态势,重点阐述了移动操作系统的架构,同时,对当今手机的主流操作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第4章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移动Widget、移动Mashup和移动Ajax,深入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作用。
第5章 移动互联网典型应用:根据作者当前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对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行深入介绍和阐述,其中包括社交应用、位置应用和视频应用等方面。
第6章 移动互联网标准化与运营:首先针对移动互联网标准化进程进行介绍,并深入分析各个标准组织所提出方案的异同,然后对当前国际上各个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剖析,进而结合当前现状,总结了我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对于全世界而言都刚起步,各个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把建设移动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培养相关人才,从而掌握国际话语权。希望本书能对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编著者
2015年1月
在线试读
第3章 移动操作系统
早的计算机其实并没有操作系统,在那个时候人们只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汇编语言,并将它的编译器内置到电脑中。这个时代的计算机是一个专用名词,只有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才能使用和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对普通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甚至是遥不可及的名词[11]。这些将语言内置的电脑只能由操作人员自己编写程序来运行,不利于设备、程序的共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出现了操作系统。从一开始的DOS到图形化的Windows以及后来出现的源代码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程序的共用以及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使人们可以从更高层次对电脑进行操作,而不用关心其底层的运作。通用的操作系统逐渐地发展起来,使得基于操作系统上层的应用与底层的硬件系统无关,从而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难度,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使得一大批应用开发商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应用,同时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也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使用的难度,从而使计算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其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样作为用户终端,PC与移动终端的系统发展历程具有相似之处,PC的发展过程对于移动终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移动通信在刚出现时只是扮演单一的固定电话移动化的角色,所支持的功能也只是单一的通话功能。移动操作系统出现之前,移动设备一般使用嵌入式系统运行。伴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通话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今天的移动终端已经向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综合的方向演变。像可拍照手机、摄像手机、彩屏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等都是迎合用户的需要所产生的。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而3G、4G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加入了移动性的互联网将会为移动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这些新应用的出现必将对移动终端的技术含量和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2]。移动通信终端除了具备普通移动终端的通话功能外,还应具有无线上网能力甚至是PC功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作为连接软硬件、承载应用的关键平台,在移动终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3]。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丰富的移动终端不断问世,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白热化。
3.1 移动操作系统概述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彻底颠覆了传统通信产业的竞争格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移动设备大行其道。我们把移动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称为移动操作系统(Mobile Operating System,MOS)[14]。移动操作系统近似于台式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通常较之简单,并且提供了无线通信功能。移动操作系统是国际上研发竞争激烈的基础软件,是移动设备中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控制移动设备的所有资源并提供服务和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可以说,MOS是移动设备的核心。使用移动操作系统的设备主要有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此外也包括移动通信设备、无线设备等。移动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它连接着硬件开发者、软件开发者、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其发展日新月异[15]。
手机如今已经就像钱包和钥匙一样成为了人们的随身品。能像电脑一样浏览互联网、自由扩展功能的智能手机引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在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87亿)历史性地全面超过电脑(4.14亿,含PC和平板)之后,2012 年季度,Android设备出货量又首次超过了Windows设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首次超过台式电脑。移动终端真正成为主流,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就像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的,已经很难想象没有iPhone的日子了。而智能手机之所以与传统功能型手机不同,重要的就是它拥有一个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我们通常将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称为移动操作系统或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决定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手机这一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本节将就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几大操作系统的现状以及未来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给出详细阐述。
移动操作系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Android优势持续扩大,2013年占据全球78.4%的市场,谷歌在版本中推出带有革命性的技术方案——“新一代运行环境”(ART),更进一步强化了其对Android演进方向的主导权,也冲击了我国之前所做的一些研发努力;另一方面,移动操作系统仍保持快速创新态势,新一代Web技术、泛智能终端的发展有可能带来技术变革和产业格局重塑的新机遇。近年来,通过学习利用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开源成果,我国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但也正形成新的路径依赖,当前亟须紧紧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和产业新机遇,做好前瞻部署,通过分类施策和差异化布局,推动实现移动操作系统的新突破。
3.1.1 移动操作系统发展过程
1.智能手机的诞生及Symbian系统的统治时代
说到智能手机的兴起需要回溯到20世纪末。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1999年岁末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它正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机的鼻祖。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珠(Dragon ball EZ)16MHz 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统。A618一经推出,便成为了高端商务人士的。时隔一年之后,来自北欧的爱立信推出了R380sc手机。R380sc采用基于Symbian平台的EPOC操作系统,同样支持WAP上网,支持手写识别输入。R380sc作为世界上款采用Symbian OS的手机自然名垂青史。2002年10月,世界上2.5G、基于Symbian 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芬兰诞生了,它就是诺基亚7650。7650采用了4096色TFT屏幕,内置当时极为罕见的蓝牙传输功能,同时它也是部内置数码相机功能的手机。它的出现一度让整个手机业界瞠目结舌,原来手机也可以具备这么多的功能。直到今天,人们仍对这款开创多个的智能手机津津乐道。Symbian OS(中译音“塞班系统”),在一开始之初是由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几家大型移动通信设备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一个合资公司,是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2004年诺基亚开始收购持有Symbian股份的公司,当年收购了Psion公司持有的价值大约1.357亿英镑的Symbian公司31.1%的股权,使诺基亚在Symbian公司的股权达到63.3%。这一年,Symbian锋芒毕露,7610、6670两款热门街机奠定了诺基亚智能手机霸主的地位。而Symbian平台也在诺基亚的栽培下成为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2005年的Symbian系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飞跃,Symbian OS v9.0版的发布以及Symbian S60 3rd Edition的出现将Symbian的用户体验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在当时以键盘输入为主的时代里是无人能及的。另外,在这一年,全球Symbian OS操作系统手机累积出货量达到1920万部,而在2004年累积前9个月的出货量仅为869万部。在强势的S60 v3的带领下,Symbian智能系统的手机得到了飞速发展。2006年,外形与性能在当时都几乎无可挑剔的诺基亚N73上市,并且毫无意外地成为年度街机。售价在4000元以上的诺基亚N73就像如今的iPhone一样得到多数人的追捧。2006年一年的时间,Symbian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1亿部,2007年Symbian历为成功的产品之一诺基亚N95正式发布,标志着Symbian时代的到来。2008年,Symbian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部。“我们用了8年时间达到1亿部手机的累计出货量,而仅仅过去18个月就完成了另一个1亿部。”诺基亚的负责人如是说。
2.苹果iPhone发布,iOS的兴起与Symbian的日益衰落
2007年1月10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乔布斯称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iPhone的主要特点有:全触摸屏幕,独特的外观设计;融合产物,可看作iPod+手机+Internet浏览器的结合;独特的界面、重力感应和多点触摸。iPhone发布之后,各大品牌对iPhone不屑一顾,分析师也表示暂不看好,甚至有人认为,苹果公司将会因为iPhone而开始走下坡路。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iPhone的出现不仅彻底地打破了智能手机行业的格局,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乔布斯所说的“重新定义手机”一点也没错。而从市场反映情况来看,iPhone也是当之无愧的苹果公司有史以来伟大的产品,尽管苹果公司在之前已经推出了多种革命性的产品,如Mac、iPod等。而iPhone所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内置的独具特色的操作系统——iOS。iOS开始名叫iPhone runs OS X,意思为可以在iPhone上运行的Mac OS X系统(苹果Mac电脑内置的系统名叫Mac OS X),2008年3月改名为iPhone OS,2010年6月改名为iOS并一直沿用至今。iOS的开发语言是Objective-C,系统结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Media Layer)、Cocoa 触摸框架层(Cocoa Touch Layer)。iOS用户界面概念的基础是能够使用多点触控直接操作,控制方法包括滑动、轻触开关及按键;与系统交互包括滑动(Wiping)、轻按(Tapping)、挤压(Pinching)及旋转(Reverse Pinching)。此外,通过其内置的加速器,可以令其旋转设备改变其y轴以令屏幕改变方向,这样的设计令iPhone更便于使用。屏幕的下方有一个主屏幕按键,底部则是 Dock,有四个用户经常使用的程序的图标被固定在Dock上。屏幕上方有一个状态栏能显示一些有关数据,如时间、电池电量和信号强度等。其余的屏幕用于显示当前的应用程序。启动iPhone应用程序的方法就是在当前屏幕上点击该程序的图标,退出程序则是按下屏幕下方的Home(iPad可使用五指捏合手势回到主屏幕)键。在第三方软件退出后,它直接就被关闭了,但在iOS及后续版本中,当第三方软件收到了新的信息时,Apple的服务器将把这些通知推送至iPhone、iPad或iPod Touch上(不管它是否正在运行中),在 iOS5 中,通知中心将这些通知汇总在一起。iOS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iPhone之前,智能手机多是偏向商务化,全键盘基本都是标配,而在iPhone之后,触屏已经大行其道,智能手机从一个效率设备转换为一个体验设备,而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当前热的名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强调自己是如何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不断改进产品。2011年,iPhone的累计销量突破一亿台,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iPhone几乎成为时髦的代名词,虽然价格不菲,但其巨大的吸引力还是使之成为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街机”。在iOS如日中天之时,昔日统治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Symbian却逐渐走向衰落。在2008年推出的SymbianS60 v5显然没能让诺基亚抵御触屏手机在全球的蔓延,虽然诺基亚也推出了不少基于S60 v5系统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显然不是Android以及iOS系统的对手,因此Symbian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下滑,Symbian系统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另外,诺基亚在同年还推出了Maemo平台,表明诺基亚也在做Symbian之外的打算了。2010年,诺基亚发布了Symbian3系统,一个全新的专为触摸屏幕打造的Symbian系统就此诞生。比起之前的版本,Symbian3拥有众多的改变。Symbian3对内核进行了优化,并原生集成了QT平台,可以获得更华丽的桌面插件效果,以及切换页面效果。由于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对内存管理机制的改进,Symbian3可以允许更多程序同时运行。而硬件支持3D的特性,使游戏效果更加绚丽。Symbian3的上市,让更多软件开发人员看到了Symbian强劲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其先天性的设计缺陷(为键盘手机而设计),导致其在触屏手机上的运行始终显得笨重而臃肿,完全不能和Android以及iOS系统抗衡,Symbian3也丝毫不能扭转Symbian系统的颓势。2010年,三星电子宣布退出Symbian转向Android,至此,Symbian仅剩诺基亚一家支持。2010年至2011年,Symbian系统的全球市场份额在短短的一年中从51%降到了41.2%。2011年11月,Symbian的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2.1%,霸主地位已彻底被Android取代,中国市场占有率则降为23%。2012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诺基亚将会在2014年以后彻底放弃Symbian平台。不过很快诺基亚官方微博就站出来辟谣,表示将会继续支持Symbian到2016年。尽管如此,Symbian平台的退出早已成为必然。
3.APP Store模式
iOS的成功,除了其本身有着出色的操作体验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创新,那就是APP Store。App Store即Application Store,通常理解为应用商店,于2008年7月11日在iPhone上正式上线。App Store是一个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od Touch、iPad以及Mac创建的服务,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iPhone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购买或免费试用,让该应用程序直接下载到iPhone或iPod touch、iPad、Mac中。但“应用商店”仅仅是对App Store狭义上的定义,并没有真正体现出App Store本身作为软件、服务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核心内在价值。App Store模式的商业价值在于为第三方软件的开发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产品销售平台,不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开发商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手机用户对个性化应用的需求,从而使手机软件业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轨道。苹果公司把App Store这样一个商业行为升华到了一个吸引人参与的经营模式,开创了手机应用的新篇章,App Store无疑将会成为手机业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iPhone的软件应用商店”的本身。在App Store模式出现之前,让一款手机软件流行的途径只能是通过说服运营商在手机中预装该软件这个单一的方式进行,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不仅是为苹果公司带来了业绩优良的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模式——App Store模式,它改变了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使手机变成可定制的并拥有各种工具的随身设备;而对于整个手机行业的经营者来说,改变了整个经营的概念和方向——实现了手机行业从封闭向开放的根本转变。APP Store上线三天后,其可供下载的应用程序已达800个,下载量达到1000万次。2009年1月16日,数字刷新为逾1.5万个应用,超过5亿次下载。2011年1月6日,APP Store扩展至Mac平台。两年半的时间全球用户通过APP Store的下载量已突破100亿大关。2012年6月,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达65万,下载量突破300亿次。截至2013年1月7日,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应用下载量已经突破400亿次,总活跃账户数达5亿个。2013年3月,根据移动广告网络inMobi调查显示,中国3/4的iOS和安卓系统用户该月使用手机App个数达6个以上,其中27%的用户使用App数量多于21个。2014年将是车载APP高速发展的一年,各大汽车厂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智能手机中的APP应用技术加载到车载APP中,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技术革新。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们,诸如本田、奥迪、宝马、奔驰都将新兴的车载APP开发作为201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集体发力车载APP的研发制造。而并非车企的苹果公司同样不甘示弱,在充满技术挑战的领域里,苹果总是一马当先,已经开始进军车载APP技术并开发了CarPlay应用程序,该信息系统仿制了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技术,但在汽车功能方面更加深化。
APP Store模式彻底改变了移动信息产业的格局,智能操作系统之争的本质变成了各自生态系统之争,这种竞争已经远远超越技术本身的优劣,而是更高层次的生态链层面的竞争。
4.Android的崛起
2007年秋,苹果iPhone问市后,在全球掀起一股“苹果风潮”,以诺基亚为主的Symbian阵营逐渐感受到了威胁,正苦苦思索着对抗iPhone的方案。微软发布了全新的Windows Mobile 6,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此时,智能手机产业迫切需要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来与苹果iOS对抗。于是,Android应运而生。2003年10月,Andy Rubin等人创建Android公司,并组建Android团队。两年后,公司被Google收购。Andy Rubin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总裁,继续负责Android项目。2007年11月5日,Google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这款名为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联合65家企业建立了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这一联盟将支持Google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Google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2008年9月,Google正式发布了Android 1.0系统。Google发布的Android 1.0系统并没有被外界看好,甚至言论称多再有一年Google就会放弃Android系统。不久后,款搭载Android 1.0系统的手机现身,这款手机就是T-Mobile G1,由运营商T-Mobile定制,台湾HTC(宏达电)代工制造,手机的全名为HTC Dream。这款手机采用了3.17英寸480×320分辨率的屏幕,手机内置528MHz处理器,拥有192MB RAM以及256MB ROM。Android(中文名:安卓)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其系统架构和其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分为四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核心层。其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Android系统并不像iPhone那样一经发布就备受瞩目,相反,Android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相当艰难曲折的。Android刚推出时,大部分人并不认可它。“就算我只有一口气,我将会花费苹果在银行中的全部400亿美元,来纠正这一错误。我将摧毁Android,因为这是一个偷来的产品。”这是苹果教父乔布斯生前的话。的确,Android在许多方面的设计思路上都与iOS相似甚至雷同,这也让它长期饱受争议。但是,不断的创新及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也让Android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开放性是Android的优势。Android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这点与全封闭的iOS系统截然不同。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意味着开放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因为Android的开源,专业人士可以利用开放的源代码来进行二次开发,打造出个性化的Android。例如,中国小米科技的MIUI就是基于Android原生系统深度开发的Android系统,其与原生系统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而且开放性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如此一来更有利于Android的发展。联盟战略是Android能够攻城拔寨的另一大法宝。Symbian也曾经使用过联盟战略,但由于Symbian的开源程度不够,导致系统臃肿、难以为继,合作伙伴先后离开阵营,且从联盟成员来看,Symbian联盟主要以手机厂商为主。而Google为Android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OHA)不但有摩托罗拉、三星、HTC、索尼爱立信等众多大牌手机厂商拥护,还受到了手机芯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仅创始成员就达到34家。开源、联盟,Android凝聚了几乎遍布全球的力量,这是Android形象及声音能够被传到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每一个角落的根本原因。2011年1月,Google称每日的Android设备新用户数量达到了30万部,到2011年7月,这个数字增长到55万部,而Android系统设备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35亿,占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
在CES 2011会展上,使用Android 3.0平板电脑专用优化版系统的摩托罗拉XOOM正式诞生,同时也将Android版本推至3.0版,是Android发展史上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次重大更新。从Android 3.0开始,Android的发展将更注重良好的互动性,交互界面效果与Android 2.X及其以前版本完全不同。Android 系统4.0 命名为 Ice Cream Sandwich(以下简称ICS,冰淇淋三明治),并于2013年9月4日发布Android4.4 KitKat。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安卓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2.044亿部,去年同期安卓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296 亿部,同比增长57.7%。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75%提高到了 81%。这表明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依然在持续增长。Google于2014年6月KitKat(Android 4.4)已经成功突破两位数,达到了13.6%。
5.成长中的Windows Phone
2010年2月,微软正式向外界展示了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2010年10月,微软公司正式发布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个版本Windows Phone 7,简称WP7。Windows Phone 的诞生,宣告了Windows Mobile系列彻底退出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全新的WP7完全放弃了Windows Mobile 5、6X的操作界面,而且程序互不兼容,并且微软完全重塑了整套系统的代码和视觉。Windows Phone系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其界面的特色在于使用了Metro UI。Metro是基于瑞士平面设计原则的长方图形的功能界面组合方块。Metro UI是一种界面展示技术,和苹果的iOS、Google的Android界面的区别在于:后两种都是以应用为主要呈现对象,而Metro界面强调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冗余的界面元素。显示下一个界面部分元素在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是提示用户“这儿有更多信息”。同时在视觉效果方面有助于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英国伦敦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诺基亚手机将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并且将参与该系统的研发。诺基亚将把Windows 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并在该平台上,在诺基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拍照等。全面转型后的诺基亚,在与微软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后,接连发布了几款表现出色的Windows Phone手机,包括工业设计备受好评的Lumia 900以及款支持无线充电的Lumia 920等。目前,诺基亚在Windows Phone 手机生厂商中的份额高达76%。2012年6月21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全新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放弃了WinCE内核,改用与Windows 8相同的NT内核。Windows Phone 8系统也是个支持双核CPU的Windows Phone版本,宣布Windows Phone进入双核时代,同时宣告着Windows Phone 7退出历史舞台。Windows Phone 8新增了包括IE10、全新界面、MicroSD卡扩充、支持多核处理器和高分辨率屏幕在内的多项重大更新,使Windows Phone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因其内核改变,微软宣布不再继续支持Windows Phone 7,Windows Phone 7的手机无法升级到Windows Phone 8,也无法使用Windows Phone 8的应用程序,使得广大的Windows Phone 7用户对微软的做法感到不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和Gartner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微软Windows Phone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8%。彼时,它尚落后于黑莓,在全球排名第四。但是,当时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较上一年同期已增长了150%,这样的增幅远远领先业内其他平台。2013年,微软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6%,相较2012年底,增长超过150%,它已超越黑莓,并在不断缩减和iOS(iPhone)之间的差距,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三大平台。2014年4月2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Build 2014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宣布了若干Windows平台的重要更新,包括发布Windows Phone 8.1、Windows 8.1 Update正式推出、新的授权政策、全新融合的开发平台等。2014年将会是WP系统强劲发展的一年。首先,在系统版本更新至WP8.1之后(之前所有的WP8设备均可以升级),会带来更加完善的功能,无论是个人级还是企业级功能;其次,当前WP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已达24万以上,未来将有更多的开发者进行WP应用的开发,当前应用质量也将不断提高,新应用的开发也将注重三平台版本的同步和齐全;后,随着微软大幅降低系统的授权费用,同时在MWC2014上有更多的OEM厂商加入WP系统硬件的制造。总体来说,WP系统在2014年以及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
早的计算机其实并没有操作系统,在那个时候人们只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汇编语言,并将它的编译器内置到电脑中。这个时代的计算机是一个专用名词,只有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才能使用和操作计算机。计算机对普通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甚至是遥不可及的名词[11]。这些将语言内置的电脑只能由操作人员自己编写程序来运行,不利于设备、程序的共用。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出现了操作系统。从一开始的DOS到图形化的Windows以及后来出现的源代码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程序的共用以及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使人们可以从更高层次对电脑进行操作,而不用关心其底层的运作。通用的操作系统逐渐地发展起来,使得基于操作系统上层的应用与底层的硬件系统无关,从而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难度,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使得一大批应用开发商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应用,同时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也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使用的难度,从而使计算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其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样作为用户终端,PC与移动终端的系统发展历程具有相似之处,PC的发展过程对于移动终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移动通信在刚出现时只是扮演单一的固定电话移动化的角色,所支持的功能也只是单一的通话功能。移动操作系统出现之前,移动设备一般使用嵌入式系统运行。伴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通话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今天的移动终端已经向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综合的方向演变。像可拍照手机、摄像手机、彩屏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等都是迎合用户的需要所产生的。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而3G、4G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加入了移动性的互联网将会为移动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这些新应用的出现必将对移动终端的技术含量和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2]。移动通信终端除了具备普通移动终端的通话功能外,还应具有无线上网能力甚至是PC功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作为连接软硬件、承载应用的关键平台,在移动终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3]。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越来越丰富的移动终端不断问世,操作系统之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白热化。
3.1 移动操作系统概述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彻底颠覆了传统通信产业的竞争格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移动设备大行其道。我们把移动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称为移动操作系统(Mobile Operating System,MOS)[14]。移动操作系统近似于台式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通常较之简单,并且提供了无线通信功能。移动操作系统是国际上研发竞争激烈的基础软件,是移动设备中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控制移动设备的所有资源并提供服务和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可以说,MOS是移动设备的核心。使用移动操作系统的设备主要有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等,此外也包括移动通信设备、无线设备等。移动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它连接着硬件开发者、软件开发者、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其发展日新月异[15]。
手机如今已经就像钱包和钥匙一样成为了人们的随身品。能像电脑一样浏览互联网、自由扩展功能的智能手机引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在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87亿)历史性地全面超过电脑(4.14亿,含PC和平板)之后,2012 年季度,Android设备出货量又首次超过了Windows设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首次超过台式电脑。移动终端真正成为主流,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就像苹果之父乔布斯说过的,已经很难想象没有iPhone的日子了。而智能手机之所以与传统功能型手机不同,重要的就是它拥有一个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我们通常将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称为移动操作系统或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决定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手机这一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本节将就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几大操作系统的现状以及未来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给出详细阐述。
移动操作系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Android优势持续扩大,2013年占据全球78.4%的市场,谷歌在版本中推出带有革命性的技术方案——“新一代运行环境”(ART),更进一步强化了其对Android演进方向的主导权,也冲击了我国之前所做的一些研发努力;另一方面,移动操作系统仍保持快速创新态势,新一代Web技术、泛智能终端的发展有可能带来技术变革和产业格局重塑的新机遇。近年来,通过学习利用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开源成果,我国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但也正形成新的路径依赖,当前亟须紧紧把握技术创新方向和产业新机遇,做好前瞻部署,通过分类施策和差异化布局,推动实现移动操作系统的新突破。
3.1.1 移动操作系统发展过程
1.智能手机的诞生及Symbian系统的统治时代
说到智能手机的兴起需要回溯到20世纪末。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1999年岁末推出了一款名为天拓A6188的手机,它正是现在如日中天的智能手机的鼻祖。A6188采用了摩托罗拉公司自主研发的龙珠(Dragon ball EZ)16MHz CPU,支持WAP1.1无线上网,采用了PPSM(Personal Portable Systems Manager)操作系统。A618一经推出,便成为了高端商务人士的。时隔一年之后,来自北欧的爱立信推出了R380sc手机。R380sc采用基于Symbian平台的EPOC操作系统,同样支持WAP上网,支持手写识别输入。R380sc作为世界上款采用Symbian OS的手机自然名垂青史。2002年10月,世界上2.5G、基于Symbian OS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芬兰诞生了,它就是诺基亚7650。7650采用了4096色TFT屏幕,内置当时极为罕见的蓝牙传输功能,同时它也是部内置数码相机功能的手机。它的出现一度让整个手机业界瞠目结舌,原来手机也可以具备这么多的功能。直到今天,人们仍对这款开创多个的智能手机津津乐道。Symbian OS(中译音“塞班系统”),在一开始之初是由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几家大型移动通信设备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一个合资公司,是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的。2004年诺基亚开始收购持有Symbian股份的公司,当年收购了Psion公司持有的价值大约1.357亿英镑的Symbian公司31.1%的股权,使诺基亚在Symbian公司的股权达到63.3%。这一年,Symbian锋芒毕露,7610、6670两款热门街机奠定了诺基亚智能手机霸主的地位。而Symbian平台也在诺基亚的栽培下成为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2005年的Symbian系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飞跃,Symbian OS v9.0版的发布以及Symbian S60 3rd Edition的出现将Symbian的用户体验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在当时以键盘输入为主的时代里是无人能及的。另外,在这一年,全球Symbian OS操作系统手机累积出货量达到1920万部,而在2004年累积前9个月的出货量仅为869万部。在强势的S60 v3的带领下,Symbian智能系统的手机得到了飞速发展。2006年,外形与性能在当时都几乎无可挑剔的诺基亚N73上市,并且毫无意外地成为年度街机。售价在4000元以上的诺基亚N73就像如今的iPhone一样得到多数人的追捧。2006年一年的时间,Symbian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1亿部,2007年Symbian历为成功的产品之一诺基亚N95正式发布,标志着Symbian时代的到来。2008年,Symbian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部。“我们用了8年时间达到1亿部手机的累计出货量,而仅仅过去18个月就完成了另一个1亿部。”诺基亚的负责人如是说。
2.苹果iPhone发布,iOS的兴起与Symbian的日益衰落
2007年1月10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乔布斯称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iPhone的主要特点有:全触摸屏幕,独特的外观设计;融合产物,可看作iPod+手机+Internet浏览器的结合;独特的界面、重力感应和多点触摸。iPhone发布之后,各大品牌对iPhone不屑一顾,分析师也表示暂不看好,甚至有人认为,苹果公司将会因为iPhone而开始走下坡路。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iPhone的出现不仅彻底地打破了智能手机行业的格局,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乔布斯所说的“重新定义手机”一点也没错。而从市场反映情况来看,iPhone也是当之无愧的苹果公司有史以来伟大的产品,尽管苹果公司在之前已经推出了多种革命性的产品,如Mac、iPod等。而iPhone所获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内置的独具特色的操作系统——iOS。iOS开始名叫iPhone runs OS X,意思为可以在iPhone上运行的Mac OS X系统(苹果Mac电脑内置的系统名叫Mac OS X),2008年3月改名为iPhone OS,2010年6月改名为iOS并一直沿用至今。iOS的开发语言是Objective-C,系统结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Media Layer)、Cocoa 触摸框架层(Cocoa Touch Layer)。iOS用户界面概念的基础是能够使用多点触控直接操作,控制方法包括滑动、轻触开关及按键;与系统交互包括滑动(Wiping)、轻按(Tapping)、挤压(Pinching)及旋转(Reverse Pinching)。此外,通过其内置的加速器,可以令其旋转设备改变其y轴以令屏幕改变方向,这样的设计令iPhone更便于使用。屏幕的下方有一个主屏幕按键,底部则是 Dock,有四个用户经常使用的程序的图标被固定在Dock上。屏幕上方有一个状态栏能显示一些有关数据,如时间、电池电量和信号强度等。其余的屏幕用于显示当前的应用程序。启动iPhone应用程序的方法就是在当前屏幕上点击该程序的图标,退出程序则是按下屏幕下方的Home(iPad可使用五指捏合手势回到主屏幕)键。在第三方软件退出后,它直接就被关闭了,但在iOS及后续版本中,当第三方软件收到了新的信息时,Apple的服务器将把这些通知推送至iPhone、iPad或iPod Touch上(不管它是否正在运行中),在 iOS5 中,通知中心将这些通知汇总在一起。iOS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iPhone之前,智能手机多是偏向商务化,全键盘基本都是标配,而在iPhone之后,触屏已经大行其道,智能手机从一个效率设备转换为一个体验设备,而用户体验已经成为当前热的名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强调自己是如何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不断改进产品。2011年,iPhone的累计销量突破一亿台,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iPhone几乎成为时髦的代名词,虽然价格不菲,但其巨大的吸引力还是使之成为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街机”。在iOS如日中天之时,昔日统治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Symbian却逐渐走向衰落。在2008年推出的SymbianS60 v5显然没能让诺基亚抵御触屏手机在全球的蔓延,虽然诺基亚也推出了不少基于S60 v5系统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显然不是Android以及iOS系统的对手,因此Symbian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下滑,Symbian系统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另外,诺基亚在同年还推出了Maemo平台,表明诺基亚也在做Symbian之外的打算了。2010年,诺基亚发布了Symbian3系统,一个全新的专为触摸屏幕打造的Symbian系统就此诞生。比起之前的版本,Symbian3拥有众多的改变。Symbian3对内核进行了优化,并原生集成了QT平台,可以获得更华丽的桌面插件效果,以及切换页面效果。由于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对内存管理机制的改进,Symbian3可以允许更多程序同时运行。而硬件支持3D的特性,使游戏效果更加绚丽。Symbian3的上市,让更多软件开发人员看到了Symbian强劲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其先天性的设计缺陷(为键盘手机而设计),导致其在触屏手机上的运行始终显得笨重而臃肿,完全不能和Android以及iOS系统抗衡,Symbian3也丝毫不能扭转Symbian系统的颓势。2010年,三星电子宣布退出Symbian转向Android,至此,Symbian仅剩诺基亚一家支持。2010年至2011年,Symbian系统的全球市场份额在短短的一年中从51%降到了41.2%。2011年11月,Symbian的全球市场份额降至22.1%,霸主地位已彻底被Android取代,中国市场占有率则降为23%。2012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诺基亚将会在2014年以后彻底放弃Symbian平台。不过很快诺基亚官方微博就站出来辟谣,表示将会继续支持Symbian到2016年。尽管如此,Symbian平台的退出早已成为必然。
3.APP Store模式
iOS的成功,除了其本身有着出色的操作体验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创新,那就是APP Store。App Store即Application Store,通常理解为应用商店,于2008年7月11日在iPhone上正式上线。App Store是一个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和iPod Touch、iPad以及Mac创建的服务,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了iPhone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购买或免费试用,让该应用程序直接下载到iPhone或iPod touch、iPad、Mac中。但“应用商店”仅仅是对App Store狭义上的定义,并没有真正体现出App Store本身作为软件、服务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核心内在价值。App Store模式的商业价值在于为第三方软件的开发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产品销售平台,不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开发商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手机用户对个性化应用的需求,从而使手机软件业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轨道。苹果公司把App Store这样一个商业行为升华到了一个吸引人参与的经营模式,开创了手机应用的新篇章,App Store无疑将会成为手机业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iPhone的软件应用商店”的本身。在App Store模式出现之前,让一款手机软件流行的途径只能是通过说服运营商在手机中预装该软件这个单一的方式进行,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不仅是为苹果公司带来了业绩优良的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模式——App Store模式,它改变了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使手机变成可定制的并拥有各种工具的随身设备;而对于整个手机行业的经营者来说,改变了整个经营的概念和方向——实现了手机行业从封闭向开放的根本转变。APP Store上线三天后,其可供下载的应用程序已达800个,下载量达到1000万次。2009年1月16日,数字刷新为逾1.5万个应用,超过5亿次下载。2011年1月6日,APP Store扩展至Mac平台。两年半的时间全球用户通过APP Store的下载量已突破100亿大关。2012年6月,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达65万,下载量突破300亿次。截至2013年1月7日,苹果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应用下载量已经突破400亿次,总活跃账户数达5亿个。2013年3月,根据移动广告网络inMobi调查显示,中国3/4的iOS和安卓系统用户该月使用手机App个数达6个以上,其中27%的用户使用App数量多于21个。2014年将是车载APP高速发展的一年,各大汽车厂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智能手机中的APP应用技术加载到车载APP中,将是一场革命性的技术革新。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商们,诸如本田、奥迪、宝马、奔驰都将新兴的车载APP开发作为2014年的工作重点之一,集体发力车载APP的研发制造。而并非车企的苹果公司同样不甘示弱,在充满技术挑战的领域里,苹果总是一马当先,已经开始进军车载APP技术并开发了CarPlay应用程序,该信息系统仿制了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技术,但在汽车功能方面更加深化。
APP Store模式彻底改变了移动信息产业的格局,智能操作系统之争的本质变成了各自生态系统之争,这种竞争已经远远超越技术本身的优劣,而是更高层次的生态链层面的竞争。
4.Android的崛起
2007年秋,苹果iPhone问市后,在全球掀起一股“苹果风潮”,以诺基亚为主的Symbian阵营逐渐感受到了威胁,正苦苦思索着对抗iPhone的方案。微软发布了全新的Windows Mobile 6,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此时,智能手机产业迫切需要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来与苹果iOS对抗。于是,Android应运而生。2003年10月,Andy Rubin等人创建Android公司,并组建Android团队。两年后,公司被Google收购。Andy Rubin为Google公司工程部副总裁,继续负责Android项目。2007年11月5日,Google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这款名为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联合65家企业建立了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这一联盟将支持Google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Google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2008年9月,Google正式发布了Android 1.0系统。Google发布的Android 1.0系统并没有被外界看好,甚至言论称多再有一年Google就会放弃Android系统。不久后,款搭载Android 1.0系统的手机现身,这款手机就是T-Mobile G1,由运营商T-Mobile定制,台湾HTC(宏达电)代工制造,手机的全名为HTC Dream。这款手机采用了3.17英寸480×320分辨率的屏幕,手机内置528MHz处理器,拥有192MB RAM以及256MB ROM。Android(中文名:安卓)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其系统架构和其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分为四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核心层。其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Android系统并不像iPhone那样一经发布就备受瞩目,相反,Android的发展之路可以说是相当艰难曲折的。Android刚推出时,大部分人并不认可它。“就算我只有一口气,我将会花费苹果在银行中的全部400亿美元,来纠正这一错误。我将摧毁Android,因为这是一个偷来的产品。”这是苹果教父乔布斯生前的话。的确,Android在许多方面的设计思路上都与iOS相似甚至雷同,这也让它长期饱受争议。但是,不断的创新及其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也让Android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开放性是Android的优势。Android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这点与全封闭的iOS系统截然不同。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意味着开放的平台允许任何移动终端厂商加入到Android联盟中来。因为Android的开源,专业人士可以利用开放的源代码来进行二次开发,打造出个性化的Android。例如,中国小米科技的MIUI就是基于Android原生系统深度开发的Android系统,其与原生系统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而且开放性可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如此一来更有利于Android的发展。联盟战略是Android能够攻城拔寨的另一大法宝。Symbian也曾经使用过联盟战略,但由于Symbian的开源程度不够,导致系统臃肿、难以为继,合作伙伴先后离开阵营,且从联盟成员来看,Symbian联盟主要以手机厂商为主。而Google为Android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OHA)不但有摩托罗拉、三星、HTC、索尼爱立信等众多大牌手机厂商拥护,还受到了手机芯片厂商和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仅创始成员就达到34家。开源、联盟,Android凝聚了几乎遍布全球的力量,这是Android形象及声音能够被传到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每一个角落的根本原因。2011年1月,Google称每日的Android设备新用户数量达到了30万部,到2011年7月,这个数字增长到55万部,而Android系统设备的用户总数达到了1.35亿,占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
在CES 2011会展上,使用Android 3.0平板电脑专用优化版系统的摩托罗拉XOOM正式诞生,同时也将Android版本推至3.0版,是Android发展史上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次重大更新。从Android 3.0开始,Android的发展将更注重良好的互动性,交互界面效果与Android 2.X及其以前版本完全不同。Android 系统4.0 命名为 Ice Cream Sandwich(以下简称ICS,冰淇淋三明治),并于2013年9月4日发布Android4.4 KitKat。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安卓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2.044亿部,去年同期安卓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296 亿部,同比增长57.7%。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75%提高到了 81%。这表明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依然在持续增长。Google于2014年6月KitKat(Android 4.4)已经成功突破两位数,达到了13.6%。
5.成长中的Windows Phone
2010年2月,微软正式向外界展示了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2010年10月,微软公司正式发布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个版本Windows Phone 7,简称WP7。Windows Phone 的诞生,宣告了Windows Mobile系列彻底退出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全新的WP7完全放弃了Windows Mobile 5、6X的操作界面,而且程序互不兼容,并且微软完全重塑了整套系统的代码和视觉。Windows Phone系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其界面的特色在于使用了Metro UI。Metro是基于瑞士平面设计原则的长方图形的功能界面组合方块。Metro UI是一种界面展示技术,和苹果的iOS、Google的Android界面的区别在于:后两种都是以应用为主要呈现对象,而Metro界面强调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冗余的界面元素。显示下一个界面部分元素在功能上的作用主要是提示用户“这儿有更多信息”。同时在视觉效果方面有助于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011年2月11日,诺基亚在英国伦敦宣布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诺基亚手机将采用Windows Phone系统,并且将参与该系统的研发。诺基亚将把Windows 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并在该平台上,在诺基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拍照等。全面转型后的诺基亚,在与微软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后,接连发布了几款表现出色的Windows Phone手机,包括工业设计备受好评的Lumia 900以及款支持无线充电的Lumia 920等。目前,诺基亚在Windows Phone 手机生厂商中的份额高达76%。2012年6月21日,微软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全新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放弃了WinCE内核,改用与Windows 8相同的NT内核。Windows Phone 8系统也是个支持双核CPU的Windows Phone版本,宣布Windows Phone进入双核时代,同时宣告着Windows Phone 7退出历史舞台。Windows Phone 8新增了包括IE10、全新界面、MicroSD卡扩充、支持多核处理器和高分辨率屏幕在内的多项重大更新,使Windows Phone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因其内核改变,微软宣布不再继续支持Windows Phone 7,Windows Phone 7的手机无法升级到Windows Phone 8,也无法使用Windows Phone 8的应用程序,使得广大的Windows Phone 7用户对微软的做法感到不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和Gartner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微软Windows Phone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8%。彼时,它尚落后于黑莓,在全球排名第四。但是,当时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较上一年同期已增长了150%,这样的增幅远远领先业内其他平台。2013年,微软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6%,相较2012年底,增长超过150%,它已超越黑莓,并在不断缩减和iOS(iPhone)之间的差距,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三大平台。2014年4月2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Build 2014开发者大会上,微软宣布了若干Windows平台的重要更新,包括发布Windows Phone 8.1、Windows 8.1 Update正式推出、新的授权政策、全新融合的开发平台等。2014年将会是WP系统强劲发展的一年。首先,在系统版本更新至WP8.1之后(之前所有的WP8设备均可以升级),会带来更加完善的功能,无论是个人级还是企业级功能;其次,当前WP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已达24万以上,未来将有更多的开发者进行WP应用的开发,当前应用质量也将不断提高,新应用的开发也将注重三平台版本的同步和齐全;后,随着微软大幅降低系统的授权费用,同时在MWC2014上有更多的OEM厂商加入WP系统硬件的制造。总体来说,WP系统在2014年以及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