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62069
《东京时味记》是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的同名美食专栏首次结集。她说:“旅行与美食密不可分,还有阅读。”所以这次这个喜欢独立旅行的女子用八十四种美食带你去体验普通日本人家的餐桌风景,开启一段难忘的味觉之旅。
日本料理就是寿司、刺身、寿喜烧?其实酱酱烧、秋刀鱼昆布卷、熏烤鲣鱼等等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日本人的便当有什么学问?日本人说“饺子”时是山东口音?翡冷翠的牛排、绿皮火车上的年夜饭、新疆绿洲的拉条子,跟这位日本“女汉子”又有怎样的情缘?寻常一餐饭,总有不寻常的人情故事和文化趣谈。
123私房菜
黑轮、熬点、关东煮
寿司神
鱼力
啤酒炖牛肉
鸡唐扬
生日蛋糕
神户牛肉
酱酱烧
烤肉晚宴
扬出豆腐
鲷鱼昆布缔
肉团子
烘烤和牛肉
炸鱼薯条
日本四季味
素面
秋刀鱼昆布卷
三种巧克力
天笸箩
梨子的季节
初鲣
桃花节的蛤蜊汤
木芽时
栗子饭与鲑鱼子
牡蛎、鮟肝、白子
汤豆腐
日式圣诞蛋糕
骨与肉
鱼卵的世界
外婆的秘密
鱼卵的世界
唐墨
乌鱼子
旗津乌鱼子屋
便当学
冷便当
为孩子做便当
冷中华
《便当时间》
吃冷饭的日本人
学校给食
菜谱迷
食在广州
憧憬欧洲菜
菜谱迷
美食家的散文
托尔斯泰的大芜菁
海蒂的奶酪
吴雯桑
菜市场之旅
好坏水果店
大梨子、小西瓜
樱桃忌
克莱门泰和春美
香港街市的猪肝
雅加薯和美国豆
紫苏糖浆
桃太郎番茄
东京人的厨房
庖丁
樱肉
鳗鱼世界
冲绳料理
丼
铁鲷鱼
面包机
GYOZA
鲣出汁
鲸鱼之味
和牛问题
日夜食堂
深夜食堂
新宿天妇罗屋
时荞麦
能登屋
山猫亭
里昂之天空
鲷烧
食在他乡
温泉与牛乳
馒头学
片仓馆的珍味
雪国的螃蟹
碗子荞麦
粉物
翡冷翠牛排
快餐化的意大利
初尝广州
中大西门市场
刺身和蛙饭
漂泊者的年饭
我爱新疆拉条子
自序 / 透过饮食阅读世界 小时候,我有个梦想:若能变成透明人,就一家一家地悄悄进去看看别人家到底吃着什么东西。当年日本社会还不是很富裕,恐怕大家吃的都差不多:不是沙丁鱼干就是秋刀鱼干之类。可是,我想亲眼看看的并不仅是一天三餐的具体内容,而且是各个家庭的饮食习惯所表现出来的家族历史、故乡回忆等,换句话说:故事。随着成长,我逐渐放弃了变成透明人的期望。幸好,我找到了溜进他人生活的合法途径:阅读。 初中时代,我迷上了日本女作家森村桂(一九四○—二○○四)写的小说和散文。她以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岛的纪行文《接近天堂的岛屿》走红,东京书店里摆的讲谈社版“森村桂文库”作品多达三十种。她父亲是东京大学毕业的小说家,母亲则是和歌诗人。桂是他们的独生女,从小学到大学都读了原初专门负责教育贵族儿女的学习院,而且跟美智子皇后是好朋友。显而易见,她来自上流社会。然而,战后不久的日本社会经济仍未复兴,国际上又相当孤立,连上流社会的女儿都渴望去海外旅行,尝尝异国的美味,但不容易。 在一本书里,森村桂仔细描写过她如何把憧憬了许久的烤箱终于弄到手,用它烤出来的香蕉蛋糕又多么好吃迷人。从字里行间,我看出来她对远处的热烈向往,也看出来对她而言,香蕉蛋糕不只是一种食品,而且代表未曾见过的美丽世界。何况,她十九岁时候去世的父亲,曾给幼小的女儿讲述过一年四季花儿都盛开、甜蜜水果永远在树上成熟的天堂般岛屿的故事。所以,自己烘烤南洋风味香蕉蛋糕来赏味,也是她悼念先父的一个方式。 我比她晚二十多年出生,中学时期家里已有了瓦斯烤箱,用来做香蕉蛋糕并不困难。然而,我家没有森村家那样的文化环境;父母兄弟都不理解,为什么我偏偏要把好好的香蕉跟面粉、砂糖、以及当时还昂贵的奶油混在一起,变为一点都不显眼的“土人食物”。现在回想,其实我也不能怪家人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过森村桂的书,无法对朴素的香蕉蛋糕有跟我一样热忱的憧憬。 后来,我出国漂泊很多年,在遥远的异乡经常想念日本的食物。我想念的果然不仅是具体的食品,而且是围绕着它的人和记忆,也就是:故事。正如森村桂的香蕉蛋糕包含着对已故父亲的思念、对远处的向往,同时也牵涉到了法国统治新喀里多尼亚的历史所留下来的混血食品、用来做它的外国工具,以及作为上述一切综合的香味和口感,一个一个日本食品在我脑子里逐渐形成为一系列的故事。 这本书收录的共七十篇散文,本来大多是为广州《南方都市报》文艺版撰写的。二○一二年秋天,该报编辑跟我联络,邀请写一周三篇的短文。我实在佩服中国报人的眼光与勇气。再说,广州也是我曾在中国留过学的两所学府之一中山大学的所在地,所以感觉犹如收到了家乡来信一般温暖。于是开设的“东京时味记”专栏,开始的半年里写的主要是日本的饮食。只是,我向来就认为饮食是窥见世界好的窗口,所以希望读者能透过我的专栏,知道多一点日本社会与人的故事。 现在把文章整理起来,要由台湾大田出版社刊行,我实在感慨万千。(本书二〇一四年在台湾出版)因为还没有上大学开始学中文以前,我已经看过台湾作家邱永汉写的《食在广州》,当年对文中讲到的乌鱼子、肉粽等台湾美食,以及对虾饺、叉烧包等港式点心所憧憬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早几年对新喀里多尼亚风味香蕉蛋糕的热望。 邱永汉(一九二四—二〇一二)是台南人,读了当年的东京帝大,日本战败后回台湾遇上二二八事件,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而逃到香港去,有缘娶到当地阔家千金,对粤菜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见解。婚后从香港重新搬去日本,邱永汉写《香港》《浊水溪》等取材于亲身经验的小说,获得了一九五五年的直木奖,并且跟同一期的芥川奖得主石原慎太郎一起领了奖。然而,当年的日本社会对台湾人的遭遇不大关心。似是为了迎合日本读者和出版商的口味,他故意按照外界对汉人的成见去做人,开始写有关饮食和投资的文章。他很多年都没有公开自己的血统;实际上,他母亲是日本九州岛人,几个兄弟姐妹中,除了他以外全都一出生就登记为日本人的。一九五七年问世的《食在广州》,被名评论家丸谷才一誉为日本三大美食散文之一,成为了作家邱永汉毕生的代表作,至今半个多世纪,仍然能在日本书店买到,可说早进入了古典之列。 二○一二年,他在东京去世,报导讣闻的日本报纸写道:发财之神邱永汉先生八十八岁辞世。我二十多岁去广州中山大学念书,后来也到台湾尝尝美丽岛风味,如今为广州报纸写饮食专栏,该说都是《食在广州》引的路。如今邱先生已经在九泉之下,我在此表明对他衷心的感谢和尊敬。
《黑轮、熬点、关东煮》 日本便利商店很多都在收款处边放着四角铁锅卖关东煮、黑轮或熬点,其实都是东京人所说的Oden,乃在用酱油调味的昆布汤里煮鱼糕、蒟蒻、萝卜、炸豆腐、煮鸡蛋等菜肴。Oden没有正式的日文书写法,一般都用平假名音标写成おでん,不过语源则应该是中世纪日本流行的田乐,乃类似于中国秧歌的民间活动。田乐的各项表演节目中,著名的是踩高跷。因为串在竹签上的豆腐、蒟蒻等食品,看样子像踩高跷,日本人初叫它为田乐,后來变成了其昵称阿田即Oden。 阿田是东京常见的火锅,每个家庭每个冬天都要吃几次的。大阪、京都等关西地区本来没有阿田,由于是从关东传过来的杂烩,因此称之为关东煮了。后来,阿田也传到台湾去,把日语Oden用闽南音的假借字写成黑轮,久而久之普及全岛了。不过,我在台湾尝过的黑轮,有贡丸、猪血糕、糯米肠、烤麸、玉米、香菇等,东京阿田里从没出现过的品种,并且是沾甜辣酱吃的,可说早已发展成台湾独特的菜式了。 至于熬点,那是一九九七年日资的罗森便利店打进中国大陆市场时,把Oden用普通话读音的假借字写成熬点的。我在网络上看到罗森熬点的花样,也发现北极翅、香葱肉轮、玉米肠等在日本从来没听说过的品种。看来,Oden这一菜式特会产生各地不同的花样来。 其实在日本关西地区的关东煮里,都有几样东京阿田没有的品种。比如说:牛筋、章鱼、鲸鱼肥肉。如今在东京很少有卖鲸鱼肉,但是牛筋、章鱼则容易买得到。尤其牛筋,富有胶质的口感非常特别,而且本来只有海鲜和蔬菜类的阿田火锅里,一旦加入了肉类就实在过瘾,再也不能没有了。于是我家的阿田,除了昆布结、沙丁鱼丸、蒟蒻、萝卜、炸鱼糕、竹轮、鸡蛋等以外,还一定要有牛筋串,否则会令家人失望的。 另一个品种,我小时候没有,今天却赢得广大孩子们的支持,是日语所谓的饼袋,乃把油炸豆腐片切成两半,弄开成袋状后,里面放进年糕块,并用牙签缝住的。这种饼袋,在阿田汤里煮上了十五分钟,油炸豆腐皮吸收汤水,年糕块则变软软的,吃起来不仅可口而且填饱肚子,总之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在家吃阿田的时候,我当上便利商店收款员的角色,拿起长筷子,分给每人他们各自想吃的品种。好在家里吃不用付钱,而且我这收款员也边服务边吃,有点演戏、游戏的味道。果然冬天寒冷日子里吃的阿田是大家的至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