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23815
² 德国没落贵族亚历山大·冯·勋伯格的“新贫时尚”生活理念
² 本书曾列德国《明镜周刊》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名、诚品书店年度百大畅销书
《穷得有品位》全书分三部分,共十四章,有理有据地阐述了德国没落贵族亚历山大·冯·勋伯格的“新贫时尚”主义生活理念。
目 录
– 部 –
既狼狈,又高雅
章 该死的本·拉登,我被裁员啦! / 3
第二章 没钱,照样能千古流芳! / 29
– 第二部 –
幸福乃态度问题
第三章 少点工作,多点人生! / 71
第四章 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 / 89
第五章 别吃饱了撑着 / 103
第六章 穷人的养生术 / 119
第七章 没车,是件好事! / 125
第八章 度假让你变笨 / 137
第九章 国王的旧衣 / 153
第十章 文化便秘! / 159
第十一章 教他快乐,别教他消费! / 176
第十二章 别让自己越买越笨 / 189
–第三部 –
富裕有碍天分
第十三章 钱是幸福的绊脚石? / 207
第十四章 摆脱庸俗的终极生活 / 236
名词解释 / 257
第三章
少点工作,多点人生!
钱有什么用?你得为了钱拼命工作。
——萧伯纳
成为“非受雇者”的个礼拜,顶着这个新身份,日子过得——唉——很不一样。我不喜欢用“没工作”来形容失业,因为家里的“工作”还真是很多!快进入状况的是——我老婆。她完全不记得,我还是个新闻从业人员,在她眼里,我只是个长得粗壮、跟她操同样语言(非外劳)、听话、耐用的男帮佣。每次我参加聚会,必被问到的“问题”:“您的职业是——?”我总偏好直接说:“失业!”我喜欢这么回答,好像是为了惩罚那些爱问这个问题的人。有一次,我认真地统计了一下:不同身份的人要花多长时间才会提出这个“聚会必问问题”。朴实、靠劳力赚钱或家教很好的人,通常交谈几分钟或一阵子之后才会问到,或甚至不问。至于自由业者、律师或医生则是一到两分钟之后。广告业者或媒体人没耐性,顶多三十秒,一定马上切入正题。
其实,问别人职业不但势利,还显得过时。因为,用工作定义一个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为什么过去了呢?因为越来越多人失业了。纵使还没失业的人也开始觉悟到,生活的意义不该只在工作。其实,“工作”原本的意义是“惩罚”,惩罚在伊甸园中偷尝禁果的夏娃:“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1后来经过马丁·路德和卡尔文教派的改革,“工作”才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和道德要求。但工作本身从来都不是生命的内容,反而像是人们逃避生命本质的一种手段,反映出来的只是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恐惧,亦即对空虚的恐惧:如果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因工作而来的认同、尊重以及地位。
有一种在现代经济制度下备受推崇的看法是,那些“工作狂”虽然在生活上是个低能儿,但他们的工作表现的确叫人刮目相看:他们愿意二十四小时日以继夜待命,全天候为公司解决问题,完全把自己等同于工作,将所有的精力投注在工作上。不过,这样的看法已经过时了!全世界的管理学院,无论是美国的哈佛或法国的欧洲商业管理学院(INSEAD)都告诉学生:这种员工只会为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成本风险或制造风险。他们几乎都是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虚脱、停摆,然后就报废了。
今天因为网络问世,致使工作绕着地球跑,所有员工都配备了移动电话、黑莓机2、笔记本电脑。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如果员工不知道要为自己预留一方净土,一个可以安静独处,让自己能溜进去沉淀、恢复、清醒的空间,如果不知道要给自己机会,去把塞满的脑袋整理一番,或甚至完全跳脱开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不知道要这么做的人,无异于在戕害自己的健康与精力。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就是在降低其公司的生产力。另外,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机构指出,那些特别自负、自我期许特别高的人,通常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不满和沮丧的情绪,更容易罹患忧郁症。
但有趣的是,危害健康严重的其实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失去工作的“恐惧”。根据统计,那些长期规划人事精简、降低营运成本的公司,其员工的发病率容易暴升。显然,恐惧和压力才是戕害活力与免疫系统的元凶。根据芬兰的研究报告显示,那些一波波在裁员的企业里,员工在四年内罹患心肌梗死的比率,是还没有实施人事精简前的五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