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57308丛书名: 铁路局招聘考试辅导用书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铁路局招聘考试辅导用书:面试通关题库》得益于中公教育相对成熟的面试培训体系,在掌握大量面试实例的基础上,本着实践出真知的基本原则,中公教育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研究中心将心血与智慧集结成书奉献给广大考生。这本书不仅在应试者的面试题型和专业知识方面做出重点阐述,还在答题思路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为考生在铁路局招聘面试的茫茫题海中拨云指路,精选铁路局面试中有代表性的题目,给考生通过铁路局招聘考试提供助力。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铁路局招聘考试辅导用书:面试通关题库》上篇“铁路局结构化面试题型精讲”,讲解了哲理思辨类、人际处理类、情境处理类、时政热点类、人岗匹配类、组织活动类等铁路局结构化面试中的常见题型,并附有大量例题,以供考生练习。
下篇“铁路局面试真题及专业知识”,不仅提供了铁路局历年真题,还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常用的铁路基础知识、铁路知识问答,帮助考生增加知识储备,了解铁路行业的发展方向。
目 录
上篇铁路局结构化面试题型精讲
章哲理思辨类问题()
节哲理故事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名言俗语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节观点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章人际处理类问题()
节主动性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适应性()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节权属意识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四节原则性与灵活性()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五节有效沟通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章情境处理类问题()
节工作危机处理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公共危机处理()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四章时政热点类问题
节社会现象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公共政策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五章人岗匹配类问题()
节自我认知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职业认知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六章组织活动类问题
节调研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宣传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节会议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四节接待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五节培训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六节策划活动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下篇铁路局面试真题及专业知识
章铁路局面试真题
节哲理思辨类问题()
第二节人际处理类问题
第三节情境处理类问题()
第四节时政热点类问题
第五节半结构化面试真题()
第二章铁路专业知识积累
节铁路基础知识()
一、信号
二、联锁设备()
三、闭塞设备
四、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
五、铁路运输的基本设备
六、线路()
七、路基和桥隧建筑物
八、工务()
九、车辆
十、铁路运输()
十一、股道、道岔的编号及股道的有效长
十二、乘车须知()
十三、铁路宣传歌谣
十四、铁路常识百记()
十五、铁路相关名词解释
第二节铁路知识问答()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章哲理思辨类问题()
节哲理故事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名言俗语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节观点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章人际处理类问题()
节主动性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适应性()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节权属意识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四节原则性与灵活性()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五节有效沟通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章情境处理类问题()
节工作危机处理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公共危机处理()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四章时政热点类问题
节社会现象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公共政策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五章人岗匹配类问题()
节自我认知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职业认知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六章组织活动类问题
节调研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二节宣传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三节会议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四节接待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五节培训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第六节策划活动类
一、真题精讲()
二、强化训练
下篇铁路局面试真题及专业知识
章铁路局面试真题
节哲理思辨类问题()
第二节人际处理类问题
第三节情境处理类问题()
第四节时政热点类问题
第五节半结构化面试真题()
第二章铁路专业知识积累
节铁路基础知识()
一、信号
二、联锁设备()
三、闭塞设备
四、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
五、铁路运输的基本设备
六、线路()
七、路基和桥隧建筑物
八、工务()
九、车辆
十、铁路运输()
十一、股道、道岔的编号及股道的有效长
十二、乘车须知()
十三、铁路宣传歌谣
十四、铁路常识百记()
十五、铁路相关名词解释
第二节铁路知识问答()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上篇铁路局结构化面试
题型精讲上篇铁路局结构化面试题型精讲面试通关题库章哲理思辨类问题
节哲理故事类
一、真题精讲
【真题示例】一个小国遣使者向中原的国王进献三个金人,并提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有价值”,国王请工匠测量、称重,三个金人无论哪方面都是一模一样,国王对于使者的提问难以回答。正在为难之际,有大臣拿来一根稻草,稻草从个金人一边耳朵进去,另一边耳朵出来;从第二个金人的耳朵里穿过,嘴里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掉进了它的肚子里再没出现。面对大臣的答案,使者默默无语。谈谈你对这则寓言的看法。
【审题关键】
关键点“三个金人”“有价值”
题目中的三个金人分别代表了三种人——不善于倾听者、“长舌”者、守口如瓶者。相应的,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如善于倾听使人进步,能说会道不如脚踏实地,能保守秘密的人是“金贵”的,等等。
【思路引导】
1提出观点
通过审题,大部分考生基本上能够看出,这道题用“三个小金人”的寓言故事主要说明了保守秘密的重要性。考生在说出观点的时候,可以开宗明义,并围绕“守口如瓶”这个优秀的品质展开自己的论述。
2论证观点
(1)事例论证。对于此题,考生在确定论点后,可以添加事例、联系实际展开论述,以使得论述结构完整,达到善始善终的效果。在具体论证时,考生可以这样论证:北宋时期,年轻有为的富弼经范仲淹的推荐,被皇帝任命为河阳判官。因富弼政绩突出,后他升为宰相。他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就辞去宰相之职,回到故乡隐居。富弼从不随便表示自己的喜怒,办事公正,主张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其优秀品质至今为人称道。
(2)道理论证。就此题而言,我们可以选择把名人名言或者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相关论述作为我们的理论依据,比如“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等。
(3)比较论证,有三种论证方式:
①类比论证——“幸运之神”的传说
在捷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圣约翰·内波穆克曾是国王瓦茨拉夫四世王后的忏悔牧师。国王因怀疑王后与别人有私情,便找到内波穆克,要求他说出王后在祷告时透露的隐私。但内波穆克恪守教规,拒绝国王的要求。国王恼羞成怒,命士兵将内波穆克从查理大桥上扔进了河里……在传说中,内波穆克被河水淹没的一刹那,上方的天空中突然奇迹般出现了五颗闪烁的星星,似乎是要哀悼他的离去。从此,在捷克人眼中,内波穆克成了为保守秘密,保护美好情感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并被看作是幸运之神。
②对比论证——杨修因多言丧命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
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盖上。
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地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唯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地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
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3落实观点
对于这道题,考生在提炼出观点后,在经过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联系国家、社会、个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论证:由此我联想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会脚踏实地,加强学习,努力做一个善于倾听、讷言敏行的君子。
【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
这则故事主要表现了三种人,种是把别人的话当耳边风的人;第二种是不能保守秘密的人;第三种是不管他听到了什么话都不会到处乱说,把话放进心里,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三缄其口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能说话的人。人本来有两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善于倾听,才是有修养的人基本的素质,我们做人遇事就应该做到像第三种人一样:听到的秘密,守口如瓶;吸收的知识,消化在肚里。
孔子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要想踏踏实实地做事,好的方式就是多听少说,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少说,不是让我们不说,而是要有原则地说,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很多场合中一些人一打开话匣子就难以止住。这样话说得太多,既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又会让人分不清主次,可能还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同时无法从别人口中获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在工作中更是应该少说多做,避免急功近利。有些人在工作中总是喜欢发牢骚,殊不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给同事留下消极怠工的印象,既不利于工作又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还有些人稍有一点成绩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开始到处“宣传”,往往没有料到接下来的工作还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反而给领导留下不踏实、不可靠的印象,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多做事。多做,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在数量上叠加,而是要在看清问题的前提下,掌握方法、迅速有效地去做。面对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尽自己的努力,在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到好。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想获得成功,就应该少说多做,脚踏实地,要多着眼于工作中的细微之处,让自己真正地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
二、强化训练
1一位门徒对他的师傅说:“大师你潜心修炼多年,能移动前面那座山吗?”师傅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对着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纹丝不动,师傅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于是,便带着门徒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爬到了山顶。到了山顶之后,师傅对门徒说:“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山不过来,我过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转变思维,学会变通。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山不过来,我过去”反映着一种生存的智慧,是一条弥足珍贵的成功规律。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外部世界,就应转换角度,学会变通,想办法改变自己本身。就如同故事里的那位大师,他知道用常规的办法移动不了大山,就改变自己的位置来“移动”大山。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海伦·凯勒一生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中。她没有办法“移走”黑暗、寂静,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既定的命运。面对命运的不公,她没有等待幸运的垂帘,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迎难而上,在内心里描绘出一幅美好的世界,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虽然移不走黑暗寂静,但她移走了自己孤寂如死海般的内心,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黑暗和寂静。又如,德国的一位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被老板解雇。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能从错误中找出有用的东西来。”后来,他发现这种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用器具上的水分。于是他便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上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并因此发了大财。这位工人在朋友的劝说下,变换一种思路,变废为宝,从一堆废纸中找到了生路。
“山不过来,我过去”,说明这世上根本没有“移山大法”,有的只是心态的转变、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无法改变生活环境,但可以改变对环境适应的心态;无法改变周围同事的行为,但可以改变自己处世的方式。
生命的画板,需要自己着色,切莫用一种色彩遮挡住所有。只有学会改变,才能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生。2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农夫老张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间,他看见一条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是船还是直撞过来,他的船严重受损。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但是,当他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是条空船,因此气也消了。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题型精讲上篇铁路局结构化面试题型精讲面试通关题库章哲理思辨类问题
节哲理故事类
一、真题精讲
【真题示例】一个小国遣使者向中原的国王进献三个金人,并提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有价值”,国王请工匠测量、称重,三个金人无论哪方面都是一模一样,国王对于使者的提问难以回答。正在为难之际,有大臣拿来一根稻草,稻草从个金人一边耳朵进去,另一边耳朵出来;从第二个金人的耳朵里穿过,嘴里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掉进了它的肚子里再没出现。面对大臣的答案,使者默默无语。谈谈你对这则寓言的看法。
【审题关键】
关键点“三个金人”“有价值”
题目中的三个金人分别代表了三种人——不善于倾听者、“长舌”者、守口如瓶者。相应的,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观点,如善于倾听使人进步,能说会道不如脚踏实地,能保守秘密的人是“金贵”的,等等。
【思路引导】
1提出观点
通过审题,大部分考生基本上能够看出,这道题用“三个小金人”的寓言故事主要说明了保守秘密的重要性。考生在说出观点的时候,可以开宗明义,并围绕“守口如瓶”这个优秀的品质展开自己的论述。
2论证观点
(1)事例论证。对于此题,考生在确定论点后,可以添加事例、联系实际展开论述,以使得论述结构完整,达到善始善终的效果。在具体论证时,考生可以这样论证:北宋时期,年轻有为的富弼经范仲淹的推荐,被皇帝任命为河阳判官。因富弼政绩突出,后他升为宰相。他与王安石意见不合,就辞去宰相之职,回到故乡隐居。富弼从不随便表示自己的喜怒,办事公正,主张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其优秀品质至今为人称道。
(2)道理论证。就此题而言,我们可以选择把名人名言或者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相关论述作为我们的理论依据,比如“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等。
(3)比较论证,有三种论证方式:
①类比论证——“幸运之神”的传说
在捷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圣约翰·内波穆克曾是国王瓦茨拉夫四世王后的忏悔牧师。国王因怀疑王后与别人有私情,便找到内波穆克,要求他说出王后在祷告时透露的隐私。但内波穆克恪守教规,拒绝国王的要求。国王恼羞成怒,命士兵将内波穆克从查理大桥上扔进了河里……在传说中,内波穆克被河水淹没的一刹那,上方的天空中突然奇迹般出现了五颗闪烁的星星,似乎是要哀悼他的离去。从此,在捷克人眼中,内波穆克成了为保守秘密,保护美好情感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并被看作是幸运之神。
②对比论证——杨修因多言丧命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
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盖上。
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地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唯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地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
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3落实观点
对于这道题,考生在提炼出观点后,在经过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联系国家、社会、个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论证:由此我联想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会脚踏实地,加强学习,努力做一个善于倾听、讷言敏行的君子。
【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
这则故事主要表现了三种人,种是把别人的话当耳边风的人;第二种是不能保守秘密的人;第三种是不管他听到了什么话都不会到处乱说,把话放进心里,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三缄其口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能说话的人。人本来有两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善于倾听,才是有修养的人基本的素质,我们做人遇事就应该做到像第三种人一样:听到的秘密,守口如瓶;吸收的知识,消化在肚里。
孔子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要想踏踏实实地做事,好的方式就是多听少说,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少说,不是让我们不说,而是要有原则地说,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很多场合中一些人一打开话匣子就难以止住。这样话说得太多,既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又会让人分不清主次,可能还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同时无法从别人口中获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在工作中更是应该少说多做,避免急功近利。有些人在工作中总是喜欢发牢骚,殊不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给同事留下消极怠工的印象,既不利于工作又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还有些人稍有一点成绩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开始到处“宣传”,往往没有料到接下来的工作还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反而给领导留下不踏实、不可靠的印象,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多做事。多做,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在数量上叠加,而是要在看清问题的前提下,掌握方法、迅速有效地去做。面对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尽自己的努力,在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到好。
总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想获得成功,就应该少说多做,脚踏实地,要多着眼于工作中的细微之处,让自己真正地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
二、强化训练
1一位门徒对他的师傅说:“大师你潜心修炼多年,能移动前面那座山吗?”师傅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对着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山纹丝不动,师傅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于是,便带着门徒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爬到了山顶。到了山顶之后,师傅对门徒说:“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谈谈这个故事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山不过来,我过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转变思维,学会变通。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山不过来,我过去”反映着一种生存的智慧,是一条弥足珍贵的成功规律。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那么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外部世界,就应转换角度,学会变通,想办法改变自己本身。就如同故事里的那位大师,他知道用常规的办法移动不了大山,就改变自己的位置来“移动”大山。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海伦·凯勒一生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中。她没有办法“移走”黑暗、寂静,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既定的命运。面对命运的不公,她没有等待幸运的垂帘,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迎难而上,在内心里描绘出一幅美好的世界,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虽然移不走黑暗寂静,但她移走了自己孤寂如死海般的内心,用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黑暗和寂静。又如,德国的一位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被老板解雇。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能从错误中找出有用的东西来。”后来,他发现这种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用器具上的水分。于是他便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上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并因此发了大财。这位工人在朋友的劝说下,变换一种思路,变废为宝,从一堆废纸中找到了生路。
“山不过来,我过去”,说明这世上根本没有“移山大法”,有的只是心态的转变、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无法改变生活环境,但可以改变对环境适应的心态;无法改变周围同事的行为,但可以改变自己处世的方式。
生命的画板,需要自己着色,切莫用一种色彩遮挡住所有。只有学会改变,才能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生。2在一个烟雾弥漫的早晨,农夫老张划着船逆流而上。突然间,他看见一条小船顺流直冲向他。眼看小船就要撞上他,他高声大叫:“小心!小心!”但是船还是直撞过来,他的船严重受损。于是他暴跳如雷,开始向对方怒吼。但是,当他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是条空船,因此气也消了。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