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209718
《老街凤城》是作者王茂恒的散文随笔集,共一百一十二篇,被分门别类分为五辑,分别为古镇掌故、情事;时令、节气短文;亲友交往记述与回忆;议论、感慨;旅游见闻和感悟。其中部分为已经发表的作品。全书文字质量较好,体例较为清晰。
第一辑 儒宗世泽理学家声——从外祖父家的一副门联说起 老街凤城 老街凤城的四门二十庙 五山五坊三条港 十桥四池塘 廿四巷弄十八湾 凤城有个十八湾 凤城的龙文化 光绪四年钟 凤城女与姐妹井 丰厚绵长的文化教育 戏比天大——2012年“海门之夏”余东镇专场文艺演出的台前慕后 江山代有才人出——凤城的三五名人 钉心钉胆七十年——回忆日本鬼子在余东犯下的罪行 商道酬信——凤城老店话当年 百年老屋见沧桑:明光星尺与水木作牌 笔记小说大观 凤城有个茗乐园卯 七十年代海门的文艺骨干 海门一日体验游之印象 第二辑 蓬灯圆子落灯面 只待新雷第一声 春分话社日 寒食清明话特权 谷雨三月气 油菜花 端午文化 久演不衰白蛇传人间真情永不磨 七月半:通东人的重要时节 处暑萝卜白露菜 露从今夜白 放河灯 月到中秋 中秋八月中 重阳 秋天十月看红叶 大冬小年 年残岁末话对联 守岁与压岁 马年说马 甲申话猴 酉年谈鸡 第三辑 寻寻觅觅三十年 我和我那口子 童心真趣 童心真趣续 童颜无羞 爷爷 父亲给予我的 慈母手中线 剪趾甲 外公:我怀旧文中的主角 土地堂前的梅兰竹菊 三只老虎一头牛——我的母亲和三个舅舅 别开生面京剧宴 芝兰玉树竟娟秀瑞香桃李共年华——方师瑞芝八十华诞庆典侧记 小荷已露尖尖角 植根沃土绽奇葩 他从天府走来 也说葛红兵 崇尚正派追求优雅——江国昕其人其艺 才情生异彩德馨邈青云——记业余导演李庆英(青云) 红灯高举闪闪亮——记余东京剧联谊会会长姜国英 三十八年过去——由几张老照片想起 祭悸茜 重回当年落户地 悼念沙翁 飞鸿雪泥亦永恒——怀念陈象新老校长 好心人遇热心人寻根梦终究成真 几十年我和你——遥寄身患绝症的远方朋友 “一失足成千古恨” 阿拉老陆 第四辑 整理家什 家长该做什么——写在你初中毕业的孩子填报志愿之际 学而优则仕 一切缘于爱 有感于永正唱京剧 我与海门山歌——写在海门山歌剧团第三次晋京调演前夕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 与《海门日报》同行 王义夫读清华和徐寅生学“毛选” 不知足长乐 择邻择校择师 壮哉军旅歌曲 聆听仁者的教诲 和唯美 贞洁贞节 又到年终评优时 从快报板到报纸书 越改越好与越改越丑 好书记的标准 也说劳动最光荣 人民至上 让老年人走出审美疲劳 羡慕嫉妒攻击:人性恶习三部曲 人生读书聪明始 人生的两端 “三心”二意 真唱假唱 诗人与酒 烟嘴丢失之后 由一元钱违约金想起 告别麻将 十三层四层底层 十二年前的一则日记 第五辑 我爱武夷山 走进张家界 香港旅思 在天涯海角过大年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回走千年春秋看淹城——淹城印象 在胥塘想到凤城
久演不衰白蛇传人间真情永不磨记得儿时,每年端午节,老街的戏园子里总要上演一出传统京剧,那就是百看不厌的《白蛇传》。
不懂事的时候,只是观看台上咿咿呀呀、咚咚锵锵,图个热闹。只是约莫知道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和端午节有关。
长大后,慢慢似懂非懂地看出了许仙和白素贞断桥邂逅的缠绵,看出了法海蛮横无理从中作梗的可恶,也看到白娘子勇盗仙草的艰辛,水漫金山的磅礴。
再后来,渐渐地,能为人妖的联姻叫好,为许仙的懦弱摇摆着急,为小青青的机智伶俐喝彩,替白蛇误喝雄黄酒捏一把汗,跟着白娘子抱着小乖乖掉泪!今年的端午节快到了,走在街头小巷,看着人家门楣上插的菖蒲、过往行人手上提着的芦叶,展示着传统民俗的美好。但每次节日来临,大家都知道屈原,却不太注意白蛇娘娘。《白蛇传》是一个与端午节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民间传说,与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等民间故事一样,妇孺皆知。南宋年间,世道离乱,更有各方妖孽为害世间,亦有痴情种子因缘和合,演出千古传奇。某深山老林,一青一白二蛇修炼千年,化得人身,终日在山中畅意游玩,好不自在。二蛇偶遇上山采药的郎中许仙,白蛇倾慕许仙,并偶然救得他的性命,自此凡心触动,决定下山寻找心上之人。适逢佳节,二蛇变做人形,以白素贞、青青之名来到城中。正所谓因缘际会,白素贞终与许仙相逢,结为夫妇。时有金山寺高僧法海,追寻二蛇期间,更与白素贞、青青二蛇上演正法与情缘的亘古纠葛……据说在江南一带,与《白蛇传》的故事情节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各种独特的节日习俗。因为江南民间过端午节,历来有吃“五黄”的食俗。这“五黄”除黄鱼、黄鳝、黄瓜、蛋黄外,特别要饮一点雄黄酒,其他“四黄”的时令食物,如若缺少某一样也不太计较,唯独雄黄酒必不可少。怪不得《白蛇传》里那个“端节惊变”一折:白娘娘与许仙在西湖“断桥”借伞传情,结成恩爱夫妻后,遭到法海的一再破坏。许仙误信法海谗言,在端午节逼白娘子饮雄黄酒,白娘子为了爱情,竟然毫不犹豫地喝了下去。孰料酒醉后果然现出原形,吓死了许仙。所以民间更加相信雄黄可解蛇虫百脚“五毒”,于是端午家宴,不管平时会不会喝酒,人人都得饮一点,哪怕象征性地沾一下嘴唇。小孩子不会饮酒,就在额上抹点雄黄,或用雄黄酒写个“王”字。端午饮剩的雄黄烧酒,人们还要贮藏起来,以备春秋季节,孩童万一被毒虫叮咬或生了疮疖时,外敷消肿。
现在每到端午节中午12时,杭州民间还有给孩子吃癞蛤蟆的风俗,据说可以消火代凉,夏天不生痱子和疮疖。这一民间的预防疾病的医俗,相传也与《白蛇传》有关。据说,当初白蛇与癞蛤蟆同在杭州望仙桥下修炼,许仙吃了吕纯阳的汤团,日夜啼哭,最后吐在望仙桥下,被白蛇抢先吃下成了仙。癞蛤蟆未曾抢到,怀恨在心,后来变成法海和尚,一再与白娘娘作难,破坏她与许仙的美满婚姻。最后在白娘娘产后,于端午节那天法海用金钵活活拆散夫妻、母子,残酷地将白娘娘镇压在雷峰塔下。杭州人同情白娘子的不幸遭遇,憎恨作恶多端的法海,因此,到了端午节这天,人们便将癞蛤蟆斩头剥皮,叫童孩吃它的肉。当然这是传说,据《外科正宗》记载,癞蛤蟆可制成药用蟾酥,具有解毒功能,可治疗痈疽、疮疖等症。可见这一习俗,既有传说意义,又蕴含着祛病除邪的医疗常识。
时空已跨越千年,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但有关白娘子和许仙那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这仿佛在告诉着我们什么!我对于这个故事的知悉,得益于儿时看过的京剧《白蛇传》,以及早些年看的赵雅芝版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对一切有关白蛇的题材,我都异常关注,新加坡版的《白蛇后传》,王祖贤的《青蛇》,刘涛的《白蛇传》,范文芳的《青蛇与白蛇》,娟子的《又见白娘子》,我都看过。听说,在电视剧之前还有个电影版本,情节差异不大,只是繁简有别。我喜欢剧中展示的太平世道,虽然当时的背景是南宋王朝偏安于杭州,只剩下半壁江山。江南寻常人家的故事,因有这青白二蛇的参与,显得分外华丽妖娆。那时的端午节和现在相比,更有着万千风情。亲朋好友互相赠送粽子,西湖上划龙舟,喝雄黄酒。剧中的《端阳》是有名的一折。许仙见白蛇现出原形,当下吓昏在地。白蛇醒来内心愧疚万分,只身前往瑶池偷取仙丹,仙丹未偷着,却被王母娘娘关入大牢,下旨立即斩首。幸亏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出面相救,才保住一命。按照菩萨的旨意,她又前往南极仙翁处取灵芝,又被白鹤童子挡住去路。白娘娘救夫心急,和白鹤童子也是舍了性命去斗,这一切只为恩情二字。胡兰成先生说过,白娘子为了许仙,可真是“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娘子是个烈性的女子,可在其生下孩子后,自知尘缘已了,留在亲人身边的时日不多了,就争分夺秒地给刚满月的儿子做衣服,一直做到可供孩子穿到十岁的。
许仙却并不了解其中的曲折,这一出至今思之也令人悱恻。
与京剧相比,电视剧有更多人世的风景和神怪妖魔的正邪争斗,这就是中国古小说的可爱之处。有人世,有天上宫阙,有阎王地府,各司其职,最终的旨归都是积极向上的——劝诫世人要有善心,积善德。
如今看《白蛇传》,更有了新的理解:那是一场“情”与“法”的较量。诚如白素贞唱的,法海是“拿着屠刀念弥陀”。最后虽然“法”战胜了“情”,然而,也诚如白素贞唱的“人问真情永不磨”。世上有很多种爱:惊天地,泣鬼神;山无棱,天地合;此情可待成追忆,望帝春心托杜鹃;等等。
然而,这些古往今来的旷世爱情,却没有一个比得了白素贞可歌可泣!有一种爱叫作无怨无悔,有一种爱虽然遥不可及,只是神话,却那么令人神往!爱让人变得不像自己,不会权衡利弊。人妖恋,必伤情。很多凄美的爱情,冲破了世俗,在穿越了很多的不可能最后成为可能。结局或许有些凄美,可是那些爱过的人都无怨无悔,死而无憾。
端午节快到了,我们要吃着粽子,想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不要忘记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白娘子。
写于2012年5月P80-82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