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792006
★新锐科普作家以36部经典电影为线索,带你一步步了解大脑、保护大脑、开发大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旭 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其才鼎力推荐
中国古生物专家 地球科学专家 徐世球 倾情作序
★ 人人都能读懂的脑科学科普力作。
还记得那个励志的阿甘吗?从小就把人生当作一块巧克力,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在他眼里,一切很美好。智商报告只是参考,高情商才是制胜之道。
看过《霍金传》吗?科学家霍金苦心孤诣地思考着宇宙*深邃的秘密,却是困于轮椅的囚徒。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却用用充满激情的思索对抗死亡。你了解渐冻症吗?
《超体》中的露西,靠着神秘药物的帮助获得了100%的大脑潜能。你的大脑开发了多少?你可知如何去释放那无限潜能?
……
36个精彩的章节,带领你一步步了解大脑、保护大脑、开发大脑。
36部电影,每一部都是经典,每一部都给读者一个生命的命题,作者带你解密脑科学!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存在?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就让我们从大脑开始,重新认识这场生命。
还记得那个励志的阿甘吗?从小就把人生当作一块巧克力,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在他眼里,一切很美好。智商报告只是参考,高情商才是制胜之道。
看过《霍金传》吗?科学家霍金苦心孤诣地思考着宇宙*深邃的秘密,却是困于轮椅的囚徒。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却用用充满激情的思索对抗死亡。你了解渐冻症吗?
《黑客帝国》中的脑机接口,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问世,人们通过电子耳蜗和电子视网膜来感知世界,还可以用意念驱动机器。这项技术一旦广泛应用,未来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超体》中的露西,靠着神秘药物的帮助获得了100%的大脑潜能。你的大脑开发了多少?你可知如何去释放那无限潜能?
……
36个精彩的章节,带领你一步步了解大脑、保护大脑、开发大脑。
36部电影,每一部都是经典,每一部都给读者一个生命的命题,作者带你解密脑科学!
通过36部经典电影,深入浅出地对脑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介绍,带领读者探索神秘的脑中世界。主要内容涉及脑科学的基础知识、广受关注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自闭症、渐冻人、老年痴呆)的常识,以及如何通过脑科学知识改善思维习惯、营造幸福人生。
第1辑 你拥有的无价之宝
1 万物之灵与脑的进化 / 电影《人猿泰山》004
2 从神经元到神经网络 / 电影《入侵脑细胞》008
3 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人性是善是恶 / 电影《幽灵公主》012
4 自我意识的形成 / 电影《我是谁》016
5 没有痛觉就完了 / 电影《黑侠》020
6 问大脑什么是爱情 / 电影《多巴胺》024
7 令人销魂的成瘾 / 电影《门徒》029
8 大脑中的相对论 / 电影《星际穿越》033
9 “永不消逝”的脑电波 / 电影《源代码》037
10 情绪与头脑风暴 / 电影《沉默的羔羊》041
11 到底谁被谁催眠 / 电影《催眠大师》045
12 智商报告的含金量 / 电影《阿甘正传》049
第2辑 大脑究竟怎么了
1 思绪轻轻关上门 / 电影《自闭历程》056
2 走近“裂脑人” / 电影《雨人》060
3 形形色色的嗜睡症 / 电影《深睡魔咒》064
4 原谅我无法忘记 / 电影《蝴蝶效应》069
5 天才与幻觉 / 电影《美丽心灵》073
6 我活在你的脑海里 / 电影《阿凡达》077
7 人人都有强迫症 / 电影《火柴人》081
8 神经系统与身体失联 / 电影《霍金传》085
9 同性恋的生物起源 / 电影《断背山》089
10 走出抑郁的阴霾 / 电影《时时刻刻》093
11 世界上(不)幸福的疾病 / 电影《归来》097
12 无数大脑拒绝思考 / 电影《僵尸世界大战》101
第3辑 我和未来有个约会
1 下个世纪的人工智能 / 电影《我,机器人》108
2 当电极插入人脑 / 电影《黑客帝国》112
3 探索潜意识之谜 / 电影《盗梦空间》116
4 你也拥有无限潜能 / 电影《超体》120
5 精神分析与心智修复 / 电影《爱德华大夫》124
6 脑科学的禁区 / 电影《变蝇人》128
7 青春永驻与大脑翻新 / 电影《暮光之城》134
8 关于外星智慧生物的畅想 / 电影《独立日》138
9 我能听懂万物的低语 / 电影《神奇四侠》142
10 修行就是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 / 电影《非诚勿扰2》146
11 你要的幸福在哪里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50
12 致3000年后的人类 / 电影《繁星若尘》相关电影154
科普创作是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本书作者用极大的热情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我们的生活和电影作品中蕴含的脑科学知识,让我们在品味艺术的同时亦能享受科学。
——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其才
打开未知的“黑箱”,挖掘知识的宝藏,传播科学的曙光,启迪人类的思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科学家科普讲演团团长 张先锋
探秘沉睡的大脑,亟待更多年轻人着迷。本书视角独特、文笔生动,一个个科学小故事,带你走进神经科学大世界,无需洪荒之力,也能大有感悟。
——中国生理学会理事 武汉大学医学院教授 生理学系主任 万瑜
看电影还觉得烧脑吗?想发现虚幻世界背后的真实吗?本书带你领略经典影片中的脑科学原理,让我们换个角度学科学。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唐杰
探索潜意识之谜
——电影《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堪称考验智商的电影,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又出人意料的梦境和现实交织在一起,令观者分不清是幻是真。男主角柯布专门盗取别人梦境中的信息,这一绝技使他成为杰出的商业间谍,也使他失去了爱妻,沦为国际逃犯。为了回归正常的生活,柯布接受了后一次任务。这一次,柯布的任务不是盗取思想,是在他人的头脑中植入思想。目标人物防御重重,看不见的对手虎视眈眈,柯布能如愿以偿吗?
随着“造梦”工程的深入,观众的脑海里浮出朵朵疑云:真的能进入别人的梦境吗?两个人的梦境可以相通吗?存在梦中梦吗?梦中的自我是真实的自我吗?当海边的悬崖雪崩般倾塌,不可思议的场景一幕幕浮现,我们不禁惊叹梦境的雄奇。当柯布的妻子劝说他停留在没有犯罪感和死亡威胁的梦境里,我们也忍不住微微叹息,究竟是人生如梦还是梦如人生,何者才是我们栖居的乐土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梦。梦是脑的高级功能,除了人类会做梦,某些哺乳动物也可能存在梦境,但是无人知晓它们的梦境到底如何。关于梦的科学研究从脑电图的记录开始。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柯立行曼(Rleitman)教授对一批受试者进行实验,让他们戴着特制的电极帽入睡,监测整个睡眠过程的脑电波。柯立行曼教授发现:每当受试者的脑电波出现快波时,眼球会快速转动,仿佛闭着眼睛在看什么东西。这时唤醒他们,他们通常说正在做梦。而脑电波为慢波时,受试者没有快速眼动,被唤醒时大多说没有做梦。由此可知,梦是与脑电图的快波及快速眼动相联系的。整夜的睡眠过程中有4~6个快波睡眠的周期,会做4~6个梦,共1~2小时的时间在梦境中度过。我们往往觉得梦境中的时间很漫长,可能是没有参照物的缘故。
关于梦的科学研究此后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因为脑的高级功能研究起来难度太大,而且研究者难以获得现实效益——比如,盗梦。“盗梦”这个词听起来很有趣,但是仔细想一想,你要通过自己的梦境进入他人的梦境,这两个梦境之间的通道是什么?是让两个人的大脑变成一个人的大脑吗?显然不可能。是用电极在两个大脑之间进行对接吗?试问电极插在哪里,又如何精准无误地在亿万脑细胞之间传递信号。是通过脑电波干扰吗?本书前面的章节已述及,脑电波干扰的效应几乎不存在,就是存在也不可能操纵对方的意识和潜意识。
脑科学的研究者常常把脑比喻成一个“黑箱”,梦境可谓是“黑箱中的黑箱”。我们往“黑箱”里输入一些信号,虽然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大致知道会输出什么信号。也就是说,脑的感觉、运动、学习、记忆、情绪、意识……这些功能比较有规律,比较有迹可循。而梦境却是天马行空、来去自由,你不知道今晚会做美梦还是做噩梦,不知道会梦见谁,梦里有怎样的悲欢离合。
但梦境并非毫无线索,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我们奉献了一本《梦的解析》。学术界对于弗洛伊德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追随者奉为圭臬,反对者嗤之以鼻,这些不妨碍我们对这位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具有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潜意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却支配着人的一生。举例来说,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每当她遇见心仪的对象并与之交往到一定程度,就会不断指责对方直到恋情破裂。虽然在意识的层面,她很渴望爱情和家庭,也知道自己条件不错。但是她小时候父母不和,在潜意识的层面,她认为自己的出生是一个错误,也不相信真正的爱情。对于这样的人,精神分析会找出其童年的创伤,帮助其勇敢地面对潜意识的黑暗,扭转命运。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抱着批判的态度,相比而言,他的学生荣格对潜意识的态度就积极得多。荣格认为,潜意识是智慧的深根源,精神分析的功能是帮助病人接触这种非理性的智慧根源,并从中获益。换句话说,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里大多是负面的欲望、童年的阴影,荣格认为潜意识里包含着真理和良知。弗洛伊德和荣格后来因为学术上的分歧分道扬镳,但是他们在人类思想领域的探索,使潜意识这一无形之物获得了足够的认可。
如何进入潜意识呢?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他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人们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含义,即被压抑的潜意识。对梦进行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
比如,在《盗梦空间》中出现的那个纸风车就是“显梦”,而纸风车代表的无忧无虑的心情,做回纯真的自己的快乐,就是“隐梦”。一个人如果梦见了童年的纸风车,也许会想:我有多久没有放松过了?我应该给自己放个假,好好地轻松一下。这就是梦的解析。
《盗梦空间》里,纸风车是柯布的团队给石油大亨之子费舍设计的诱饵,目的是让费舍放弃父亲遗留下的庞大产业。唯恐纸风车代表的寓意还不够明显,柯布又设计费舍的父亲临终前亲口对费舍说了一句话:“我失望的是——你想成为另外一个我”。至此,费舍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柯布的潜意识植入计划大功告成。
醒来之后,费舍放弃了继承权,对父亲的公司进行拆分。我们不仅会问:潜意识的影响有这么强大吗?换了我们,恐怕梦醒之后还要再掂量掂量吧。确实,潜意识的作用因人因时而异,如果费舍的意识非常强大,它很可能压抑住潜意识(已经浮现到意识)里要放弃遗产的做法。如果费舍的潜意识非常强大,它就很可能冲破意识的阻拦,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放弃遗产——如果这条植入的潜意识吻合费舍真正的潜意识,费舍将过上心灵和谐的幸福生活。假如这不是费舍真正的潜意识,费舍终有一天会如梦初醒、茫然若失。
荣格一生相信潜意识中的神秘力量,这令人不由想起庄子。庄子的著作充满了梦幻色彩:逍遥游、齐物论、翩翩化蝶……在奇幻的梦境中,庄子摆脱了身体的困顿、心智的局限,达到和宇宙融为一体的境界,而这,就是人生种种虚幻追求之外的真实和永恒。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也有说“至人无梦”、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到底梦该不该做,做完之后如何解析,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吧。不过也不必过于沉迷梦境。并非所有的梦都深有含义,至少20%的梦是些荒诞离奇的幻象,还有30%~50%的梦是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随机组合,那些真正有启发的、触及我们潜意识中爱与忧伤的梦,不到30%。
顺便说一句,至于梦中梦、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在梦中自我构建山川、花朵、城市……以我个人的经验,都是存在的。可惜,我没有做过柯布那么传奇的梦,我做过美的梦,是在漫长的旅途上,列车穿行过翠绿的原野,窗外清清水满、春暖花开。
神经系统与身体失联
——电影《霍金传》
《霍金传》(2004年版)讲述了从霍金发病到病情渐笃的一年间的事。此前,他是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即将攻读剑桥大学的宇宙学博士。此后,他是被困于轮椅中的囚徒,苦心孤诣地思考着宇宙深邃的秘密。
此前的故事太平凡,此后的故事太苦涩——1963年,是霍金一生中的“奇点”。21岁的霍金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走路常常摔跤,手指连关上水龙头都非常吃力。大夫预言他只能活两年。
霍金的父母给了他极大的支持,还有生日舞会上出现的女孩——后来成为霍金任妻子的简给了他活下去的动力。羸弱的霍金经常把全身埋入水中,想象着呼吸停止、死亡到来的时刻,又努力地浮出水面,用充满激情的思索对抗死亡。
霍金罹患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它是脊髓侧索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大脑无法通过脊髓支配肌肉,久而久之,肌肉渐渐萎缩,终可因呼吸肌的瘫痪而导致窒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另外80%受后天环境影响。发病之后,病程的进展也不一样,大部分病人在3~5年内死亡,像霍金这样活了50多年的,可谓非常罕见、死里逃生。
“渐冻症”也许是所有疾病中可怕的一种,它意味着病人慢慢失去行动能力,像一具僵尸,一个活死人。偏偏病人的头脑又完全正常,灵魂仿佛被禁锢在密不透风的铁棺材中,忍受着难以言表的孤独与恐惧。
尽量媒体对霍金的残疾有很多报道,真正看见他的人仍会感到震惊。1979年,中国学者吴忠超(霍金的学生)见到这位大师,他日后这样描述:“脑后忽然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我尽量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吃饭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活在如此严重残疾的躯体中,霍金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提出了黑洞辐射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霍金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是英国崇高的教授职位。他还致力于科普创作,撰写的《时间简史》成为艰深又畅销的科普书。
尽管如此,如果能够在做身残志坚的伟人和做健康的普通人之间选择,霍金还是会选择后者吧?盛名之下却连呼吸都如此费力,何不做一个能够自由行走的普通人。
我不由想起另一个和霍金有着类似遭遇的人——西班牙影片《深海长眠》中男主角的原型雷蒙·桑佩德罗。他26岁时因一次海边跳水意外导致脊髓损伤,自颈部以下全身瘫痪。1993年,已经在床上躺了20多年的雷蒙展开诉讼,要求西班牙政府准许他由别人协助自杀,此时,他已经50岁了。雷蒙的安乐死请求没有能得到政府批准。1996年,雷蒙在友人的帮助下出版了一部描写自己内心的书《地狱来信》,诉说了他这么多年来躺在床上,一切都需要人来照料的经历和感受。1998年,雷蒙在未能证实身份的人协助下终于获得解脱,并将临死前的视频公之于众。西班牙警方随即以协助自杀的罪名逮捕了雷蒙22岁的女友,但之后的一周雷蒙所居住的小镇上几乎所有居民3000多人陆续自首,承认协助雷蒙自杀。
雷蒙的死换来人们对安乐死的重新认识。现在,安乐死在西班牙是合法的,我工作过的萨拉曼卡大学神经科学中心附近,就有一家整洁庄严的安乐死医院。每天,都有一些人站在医院外的长廊上等待,没有哭泣、叫喊,人们安安静静地和亲人说再见。
我并不认为霍金是英雄而雷蒙是懦夫,雷蒙同样很勇敢,为了生命的尊严,他不惜用死亡来抗争。
因为学医的缘故,我见到各种各样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而出现运动障碍的人——手脚发抖的帕金森病人,动作怪异表情夸张的舞蹈症(亨廷顿病)病人,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病人,脊髓外伤或病变导致的截瘫病人……虽然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他们无一例外地不得不忍受“身不由己”的痛苦。
对于这些病人,可以通过药物、理疗减慢病情的发展或者促进机体自身的修复,也可以通过手术来减轻症状。未来有希望的方法是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不过这项技术要用于临床并不是指日可待的事。
人类所有的运动都靠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来支配,其中和运动功能关系密切的是大脑皮质运动区、基底神经节、小脑和脊髓。即便是拿杯子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需要数以万计的神经元发生兴奋才能够完成。
神经元一旦死亡就无法再生,但是神经轴突可以再生,控制活动的神经通路可以重建。因此,有些运动功能障碍可以恢复,只是恢复的过程艰难而漫长。
我认识一位女病人,因为车祸导致脊髓受伤,住院治疗。刚刚能够走路了,却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脊髓彻底断裂,就在当天晚上,她爬到窗口跳楼自杀。
她住院期间,家人都对她很好,也许正因为此,她不愿意再拖累家人。
这件事让我深感生命的脆弱,作为医生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如果换成是别的病,轻言放弃是可耻的,但如果神经系统和身体失联,这具身体从此无法自由行动,变成心灵的枷锁、他人的负担。那么,又怎么忍心责备舍它而去的主人不加珍惜?
神经系统和身体失联,毕竟是罕见的小概率事件。放在古代,很多人可能很快就死了,然而现代医术的妙手回春,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拖了回来,才有这么多催人泪下的悲欢离合,才有关于安乐死是否合理的万般争论。
当然,我不认为严重残废了就应该去死,只是认为生命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像霍金这样的人,尼克·胡哲这样的人,张海迪、史铁生这样的人,他们都很了不起,让我们这些健全人由衷地敬佩和感动。还有像雷蒙这样的人,他们的悄然退场让我们看见死生如昼夜交替,愿生如春花灿烂,死如秋叶静美。
霍金曾说,仰望星空,看见宇宙如此浩瀚,一个人无限渺小,然而这个无限渺小的人竟然能够思考整个宇宙的秘密,是多么令人惊叹的事。而雷蒙,他在梦境中飞行,和心爱的人在海边散步,他迫不及待地要走入下一个梦境。
生命如此美好,存在就是永恒。还是在我们能够活动自如,腾挪跳跃的时候,好好珍惜这不知几世修来的人身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