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7654696
课 自控力认知:理智和欲望
没有自控,世界将乱套
“你会忍不住”的陷阱
直面那些困扰你的问题
自控的思想才是自由的思想
第二课 了解自己:尝试受迫做事,别为自己设限
走出舒适圈,远离那些让你身不由己的大量信息
你能成为你自己想象的人
走出“人越多效率越高”的误区
第三课 抵御环境干扰:只要内心不乱,外界便无法改变你
别让环境干扰了你的判断
警惕颜色的误导
抵制舌尖上的诱惑
第四课 打破惯性:走出囚禁思维的栅栏
不做“先例的奴隶”,放手一搏获新生
敢于为自己的将来买单
告别“灾难化信念”
若正门没开,那就从侧门进来
第五课 驾驭情绪: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转变
“情绪风暴”中更要努力控制自己
克制愤怒,化怒火为平静
及时反馈自己的懈怠情绪
第六课 控制欲望,逃离被欲望绑架的生活
你不能拥有你想要的所有东西
学会控制不合理的欲望
越简单,其实越快乐
第七课 克制冲动:要做理性的勇士,不做无脑的莽夫
带着自制上路
极小的自制也能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危急时刻,先让自己静下来
理性的勇敢,胜过横冲直撞
第八课 战胜恐惧:跟真正的“自我”在恐惧中相会
体验恐惧,方能克服恐惧
战胜恐惧只能依靠自己
真正的强者把勇气当滋补剂
第九课 摒弃完美心态: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
我们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千万别陷入“得不到的总是好的”陷阱中
包容不完美,才有完美的心境
第十课 停止抱怨: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
永远不要批判抱怨他人
树立正确的心理暗示,积极对待生活
第十一课 潜意识:我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成真
跟潜意识说,一切安好
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
让你的心先越过横杆,你的身体才会越过阻碍
第十二课 养成好习惯:习惯若不是做好的仆人,便是差的主人
自控力帮你养成好习惯
坚持体育锻炼,打造良好身心
有时候,可以把手机关掉
第十三课 培养果敢力:不能马上成功,但能马上行动
现在就去做
掌握速度,果断发力
速度,果敢者的制胜武器
第十四课 学会忍耐:我等待,我坚持,我希望
用耐力走出逆境的泥潭
咬牙坚持下去,成功就会在终点出现
再多坚持一分钟
第十五课 锻炼意志力:从“要我这样”到“我要这样”
意志力,强者与弱者的分水岭
对自己再狠心一点儿
意志力使用过度也会筋疲力尽
第十六课 保持独立内心:不拿别人的地图去找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别在意他人的眼光
依靠自己,生活在自立之中
锯掉习惯依靠的“椅背”
第十七课 树立责任感:克服“鸵鸟心态”,不做“旁观者”
认真负责,成败蕴藏在细节中
带着使命感,走得更远更高
承担责任,不必解释
第十八课 唤醒自信:放下“我不行”的防护盾牌
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
告诉自己:只要去做,没什么不可能
将“我不能”埋进坟墓
第十九课 修炼情商:不做聪明的“傻子”
懂得倾听,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真诚的礼貌,让你成为受欢迎的人
让身边的人都快乐起来
第二十课 学会宽容:原谅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饶恕别人,便是宽恕自己
就算现实不公平,你也要适应
第二十一课 懂得放弃:能上架更要会下架
不敢放弃时,那就顺着人性
让自己转个弯
勇于接受不可控制的事物
第二十二课 释放压力:给压力松绑,做自己的压力调节师
别让压力挤走了自制
多做自己擅长的事
发条上得太紧的表走不久
第二十三课 时间管理:你一年 个小时的秘密
把时间都用在正确的地方
掌握你的时间节奏
活用你的零碎时间
第二十四课 制订计划:追赶变化的计划,架起通向目标的高梯
用计划掌控生活的步伐
“要事”原则
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哈莫尼斯指出,一个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内心,就无法向外施展才能。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想努力学习,考一个文凭或者证书,却管不住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总是要拖到考试前才肯拿起书本;有的人想戒掉自己的烟瘾酒瘾,或很想减肥,却管不住自己的欲望,抵制不住烟酒与美食的诱惑;有的人很想和周围的人搞好关系,却管不住自己的情绪,遇到芝麻大点儿的小事也会火冒三丈,让所有人对他只好敬而远之;有的人很想控制开支,让自己不再“月光”,却管不住自己的购买欲,信用卡总是被刷爆;还有诸如网游控或微博控……如此种种,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人乐此不疲地做着自己认为不该做的事情,一边后悔一边继续做。其实,这些人不明白,外面的一切混乱都源于他内心的混乱,他在外面的一切不顺,实际上也都源于他内心的无序。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指出:“做什么事情容易,向别人提意见容易;做什么事情难,管理好自己难。”管好自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自我约束,是一种处之泰然的自我调控。只有善于管理自己,才可能成为战胜自己的人,成为终的胜利者。挑战自我是强者的心态,管理自我是成功者的素质。要管好自己,首先需要强大的自控力。自控力强的人,能够冷静地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自控力强的人,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再去满足那些社会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所必需的欲望,对不正当的欲望则坚决予以抛弃。自控力强的人,处在危险和紧张状态时,不轻易为激情和冲动所支配,不意气用事,能够保持镇定,克制内心的恐惧和紧张,做到临危不惧、忙而不乱。自控力强的人,在崇高理想的支配下,能够忍耐克己,为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相反,自控力薄弱的人遇事不冷静,不能控制激动和冲动;处理问题不顾后果、任性、冒失。这种人易被诱因干扰而动摇,或惊慌失措。
本书以大量的实际案例,以哈佛大学的教授及哈佛大学优秀学子的理论为主线,论述了自控力对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它从很多方面入手,如情绪驾驭、时间管理、欲望控制、习惯养成、情商修炼、唤醒潜能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心态,以及如何更恰当地解决问题。期望读者能从中发现自我欠缺的根源与自我修正和完善的方法,从而提高自我管控能力,使自己在当下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或者说可以通过这样的努力,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让自己成为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人,即更成功的人。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必然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这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技能上,更多的还有他对于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各种问题及困难,在一次又一次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更强大的自信心,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行。对于他们来说,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所以,他们是乐观的、积极进取的,是能够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的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达到一定的人生目标,只要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坚定地执行下去,就有机会达成目标。
第二课
了解自己:尝试受迫做事,别为自己设限
做自己的主人,人生的所有法则都将变得简单,孤独将不再孤独,贫穷将不再贫穷,脆弱将不再脆弱。
——亨利·戴维·索罗(哈佛大学教授)
想着成功,看看成功,心中便有一股力量催促你迈向期望的目标,当水到渠成的时候,你就可以支配环境了。
——丹尼尔·贝尔(哈佛大学教授)
走出舒适圈,远离那些让你身不由己的大量信息
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曾对学生说,如果你学我这门课,那你一天就只能睡两个小时。学生想,那我要是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觉的时间,还得倒贴睡眠时间。
在哈佛,一个博士生可能每3 天就要读完一本几百页的书,还要上交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然而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去面对的。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无力应对及反抗,悲观的人就用自我催眠的方式麻痹自己,选择逃避,觉得踏出舒适圈是一件非常骇人的事。舒适,让很多人失去自控能力,他们把决定权交给命运,处于一种庸庸碌碌状态。
而哈佛人却拒绝舒适,在哈佛,舒适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也是一件让哈佛人不齿的事情。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们没有哈佛的那种氛围,但我们要学着走出舒适圈。而这重要的是从小处做起,先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事,选择一种较小的无效行为模式,通过准备式的训练来学会控制。通过身体上的行为来改变生活中的细微的行为模式,你会逐步踏出舒适圈。当你踏出舒适圈,你就是在改变行为模式,开始控制自己。当你在某一领域重新控制自己,你就会有信心在其他领域得到改变。切忌脱离实际,无论你的行为模式是什么,都要做好准备,逐步改变。当你迈步踏出舒适圈,无论步伐多小,都要奖励自己。
除了走出舒适圈,我们还要学会拒绝那些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常常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让我们成为它们的傀儡,从而失去自控能力。
有句话叫作:“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当画面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时,我们往往会多想几次,这样一个重复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行为。由于我们已经被美好表象催眠,听者已经被大量重复信息催眠了。如果说一遍、两遍,我们的左脑会通过评判机制将其抵挡在外,那么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年、五年,每天不断地循环灌输,再强大的评判机制也有被摧垮的一天。广告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将顾客催眠的。一个有自控力的人,应该能区别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有害的。
除了那些不断重复的信息容易让我们失去正确判断外,权威的催眠能力也不可忽视。美国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的一堂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国教师,说这位德国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
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人们对权威的崇拜和权威情结的迷恋,让他们对所谓的权威信服、听从。名人的成功带着人们所羡慕的光环,因此,名人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一个羡慕、崇拜、想要模仿和接纳的榜样。名人的行为、语言甚至外在的装饰、声音、眼神都会被人们的潜意识接纳,达到催眠效果。
榜样的催眠力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催眠效果,使后人不断传承他们所带来的美好东西,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中挖掘深的层次、扩充新的内容、纠正现有的缺陷,加上时间的沉淀,使得我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榜样的力量,哈佛大学一向运用得很好。迄今为止,哈佛大学先后诞生了包括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8 位美国总统,4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0 位普利策奖得主。这些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哈佛学子们,在求知的道路上扬鞭前进。
【透视自控力】
舒适常常让我们迷失在前进的路上,信息太多也常常让我们陷入谎言的险境中。不管如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需要迎难而上;面对真假难辨的消息,我们要仔细辨别;面对权威的声音,我们要懂得思考。
【知识链接】
詹森效应源自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利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