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7107丛书名: 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编辑推荐
《河北师范大学史话》一书,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百十年来大量史料的整理,以及对发展现状的呈现和对未来发展蓝图的勾勒,为读者提供了解河北师范大学110余年的历史沿革脉络及河北师大大学文化积淀和大学精神养成的文化图谱。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的探究,揭示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在学校未来发展中的教育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引领力,及其对大学学人的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内容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发端于20世纪初叶中国近代早的兴学浪潮之中,首倡平民教育开化民智,兴女学开中国女子师范教育之先河。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的校史画卷,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史的一个缩影。本书通过对史料的整理,以学校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线索,为读者了解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的沿革脉络及文化积淀,提供了一幅清晰的文化图谱。
目 录
序/1
一 学校的发端与历史脉络/1
1.创办初期的河北师范大学(1902~1949)/1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河北师范大学(1949~1966)/8
3.“文革”期间的河北师范大学(1966~1976)/16
4.改革开放中的河北师范大学(1976~1996)/20
5.新时期的河北师范大学(1996~2015)/30
二 彪炳史册的办学华章/40
1.陈璧与顺天中学堂/40
2.傅增湘与北洋女师范学堂/44
3.齐国樑与西迁自救/48
4.学校发展史上的两次交融/53
5.教育援藏与智力援藏/60
6.走进新校区/70
三 灿若星辰的学子风采/78
1.革命先驱/79
2.学术大师/104
3.文化名流/123
四 继往开来
再谱新篇/144
1.打造高水平学科/145
2.开展高水平研究/150
3.推进国际化办学/152
4.提供科技文化服务/154
5.培养高质量人才/158
6.再展宏图伟业/161
参考文献/164
后 记/166
一 学校的发端与历史脉络/1
1.创办初期的河北师范大学(1902~1949)/1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河北师范大学(1949~1966)/8
3.“文革”期间的河北师范大学(1966~1976)/16
4.改革开放中的河北师范大学(1976~1996)/20
5.新时期的河北师范大学(1996~2015)/30
二 彪炳史册的办学华章/40
1.陈璧与顺天中学堂/40
2.傅增湘与北洋女师范学堂/44
3.齐国樑与西迁自救/48
4.学校发展史上的两次交融/53
5.教育援藏与智力援藏/60
6.走进新校区/70
三 灿若星辰的学子风采/78
1.革命先驱/79
2.学术大师/104
3.文化名流/123
四 继往开来
再谱新篇/144
1.打造高水平学科/145
2.开展高水平研究/150
3.推进国际化办学/152
4.提供科技文化服务/154
5.培养高质量人才/158
6.再展宏图伟业/161
参考文献/164
后 记/166
前 言
序
河北师范大学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时值清朝末年,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中国,国力衰败,生灵涂炭。先觉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衰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非兴学不能育人,非育人不能兴国”。在这股清末新政教育救国的洪流中,河北师范大学艰难启程了。1902年,在顺天府尹陈璧等人多番奔走吁请之下,几经变故,终于确定校址、建校招生,以官方名义创办的新式学堂——顺天中学堂诞生了。四年后的1906年,中国近代教育家、清政府天津女学事务总理傅增湘,在天津河北三马路三才里西口创办了公立北洋女师范学堂。自此,河北师范大学的两脉源流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
建校以来,两脉源流几经更名、改制、融合、分离,终于1996年5月汇集一流,由地处省会石家庄的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其间,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由起初的中学堂、女子师范,发展为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士、硕士、博士的全系列多层次教育。目前,本科专业达10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可招收培养博士生的专业5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可招收培养硕士生的专业130余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河北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在校生数量由初创时期的数十人增至2015年初的25947人;设有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在职教职工2818名。办学类型已由单一的师范教育学校转型为多学科、综合性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113年的办学史见证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学校始终坚持“怀天下,求真知”的办学理想。一大批名家大师先后受聘到校任教。他们中有中国女性先觉者吕碧城,中国新地理学开启者白眉初,爱国教育家马千里,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奠基人李恩科,音乐家丁善德,剧作家及戏剧教育家曹禺,小说家及散文家孙犁,画家李苦禅、孙奇峰,社会活动家萨空了,历史学家张恒寿,以及在河北师范大学成长起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等等。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河北师范大学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在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同时,师大人常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现实,重视把学识以“力行”的方式,付诸实践,贡献社会。前身学校在历史上曾首开贫民教育、女子教育、职业教育之先河,倡行学术研究以社会急需为前提。合并后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首创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育创新模式。先贤的兴学实践,既植根于社会现实之土壤,又不失人文追求之理想;既承续中国深厚的文化血脉,又播撒西学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在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与治学方略中,不仅有教育家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更有其所肩负的对国家前路、对民族兴亡的深切关怀,无不体现着师大学人关注社会、学问有益于国家的情怀。走进21世纪的河北师范大学,秉承了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2006年3月开始实施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程,开创了教师教育的新模式。2009年,国务委员刘延东曾两次做出批示,予以肯定。同志于2014年5月再次来到河北师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兴隆县六道河中学,走进顶岗实习生马丽莎同学的地理课堂听课,称道“很好,就这样上!”由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家教”团队,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坚持十年如一日,对下岗职工家庭及因病失学的儿童实施教育援助,荣获“善行河北——2012年感动校园人物”称号。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在*部长袁贵仁的陪同下,来到河北师范大学视察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肯定了学校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成功经验。
走过113载的河北师范大学,在“怀天下,求真知”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了20多万名专业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企业精英、社会名流,有的成为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特级教师。一代代师大学子怀揣报国之志,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岗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各条战线,辛勤耕耘,建功立业。
发端于中国近代早的兴学浪潮之中的河北师范大学,在一个多世纪曲折前行的历程里,凝聚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我本人来河北师范大学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品鉴河北师大百十余年的华彩乐章,无不为其文脉渊源之深邃所震撼。正是师大人对传承文明薪火的使命担当、对人类本体价值的终极关怀、对社会进步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教育发展的执着探究,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这所百年学府所蕴含的天下襟怀、求真品格与进取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支为活跃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本书采用史话形式,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来史料的整理,对发展现状的呈现和对未来发展蓝图的勾勒,以学校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线索,为读者了解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的历史沿革脉络,以及河北师大大学文化积淀和大学精神养成,提供了一幅清晰的文化图谱。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以陈奎元先生为主任的编委会组织编写“中国史话”丛书,并将《河北师范大学史话》列入其中。这既是对师大学人的褒奖,也是对师大人砥砺前行的鼓舞和鞭策,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赵月霞
2016年5月
河北师范大学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时值清朝末年,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中国,国力衰败,生灵涂炭。先觉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衰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非兴学不能育人,非育人不能兴国”。在这股清末新政教育救国的洪流中,河北师范大学艰难启程了。1902年,在顺天府尹陈璧等人多番奔走吁请之下,几经变故,终于确定校址、建校招生,以官方名义创办的新式学堂——顺天中学堂诞生了。四年后的1906年,中国近代教育家、清政府天津女学事务总理傅增湘,在天津河北三马路三才里西口创办了公立北洋女师范学堂。自此,河北师范大学的两脉源流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
建校以来,两脉源流几经更名、改制、融合、分离,终于1996年5月汇集一流,由地处省会石家庄的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其间,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提升,由起初的中学堂、女子师范,发展为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士、硕士、博士的全系列多层次教育。目前,本科专业达10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可招收培养博士生的专业5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可招收培养硕士生的专业130余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河北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日制在校生数量由初创时期的数十人增至2015年初的25947人;设有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在职教职工2818名。办学类型已由单一的师范教育学校转型为多学科、综合性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113年的办学史见证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学校始终坚持“怀天下,求真知”的办学理想。一大批名家大师先后受聘到校任教。他们中有中国女性先觉者吕碧城,中国新地理学开启者白眉初,爱国教育家马千里,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奠基人李恩科,音乐家丁善德,剧作家及戏剧教育家曹禺,小说家及散文家孙犁,画家李苦禅、孙奇峰,社会活动家萨空了,历史学家张恒寿,以及在河北师范大学成长起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等等。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河北师范大学形成了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在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同时,师大人常以天下为己任,关注社会现实,重视把学识以“力行”的方式,付诸实践,贡献社会。前身学校在历史上曾首开贫民教育、女子教育、职业教育之先河,倡行学术研究以社会急需为前提。合并后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首创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育创新模式。先贤的兴学实践,既植根于社会现实之土壤,又不失人文追求之理想;既承续中国深厚的文化血脉,又播撒西学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在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与治学方略中,不仅有教育家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更有其所肩负的对国家前路、对民族兴亡的深切关怀,无不体现着师大学人关注社会、学问有益于国家的情怀。走进21世纪的河北师范大学,秉承了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2006年3月开始实施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程,开创了教师教育的新模式。2009年,国务委员刘延东曾两次做出批示,予以肯定。同志于2014年5月再次来到河北师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兴隆县六道河中学,走进顶岗实习生马丽莎同学的地理课堂听课,称道“很好,就这样上!”由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家教”团队,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坚持十年如一日,对下岗职工家庭及因病失学的儿童实施教育援助,荣获“善行河北——2012年感动校园人物”称号。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在*部长袁贵仁的陪同下,来到河北师范大学视察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肯定了学校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成功经验。
走过113载的河北师范大学,在“怀天下,求真知”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了20多万名专业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企业精英、社会名流,有的成为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特级教师。一代代师大学子怀揣报国之志,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岗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各条战线,辛勤耕耘,建功立业。
发端于中国近代早的兴学浪潮之中的河北师范大学,在一个多世纪曲折前行的历程里,凝聚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我本人来河北师范大学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品鉴河北师大百十余年的华彩乐章,无不为其文脉渊源之深邃所震撼。正是师大人对传承文明薪火的使命担当、对人类本体价值的终极关怀、对社会进步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教育发展的执着探究,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这所百年学府所蕴含的天下襟怀、求真品格与进取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支为活跃的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本书采用史话形式,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来史料的整理,对发展现状的呈现和对未来发展蓝图的勾勒,以学校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线索,为读者了解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的历史沿革脉络,以及河北师大大学文化积淀和大学精神养成,提供了一幅清晰的文化图谱。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以陈奎元先生为主任的编委会组织编写“中国史话”丛书,并将《河北师范大学史话》列入其中。这既是对师大学人的褒奖,也是对师大人砥砺前行的鼓舞和鞭策,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赵月霞
2016年5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