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2046490
《中国创新50人笔谈》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智库建设成果,是面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策略研究的系列智库要报的汇总。
学会五十多位专家,从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方法和技术经济六个方面,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重大难题深入调查研究而提出的政策或对策建议。这些智库报告,站位高、视野宽、研究深、对策实,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态度严谨,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决策建议针对性强,是一份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智库文献。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专家有关“中国创新”的智库成果结晶。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李平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余玉刚教授,分别作序推荐。
面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策略研究。
从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方法和技术经济6个方面,提出了广视角、多层面、立体化、实用性强的决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中国创新50人笔谈》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智库建设成果,是面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策略研究的系列智库要报的汇总。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五十多位专家学者,从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方法和技术经济六个方面,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中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大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问题,提出政策或对策建议。文章突出思想性、战略性,强化问题意识,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展开对策性研究。各篇文章,较准确地反映现状,客观地分析原因,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并以智库要报型论文结集出版,可供政府、企业或相关决策者和智库工作者参考。
序一 / 李 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序二 / 余玉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述评:咨事为诹咨难为谋 / 刘志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创新驱动
“两步走”发展战略下中国经济增长对策建议 / 李 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加快提升我国创新动力和能力的若干建议 / 吕 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障碍因素与政策措施 / 谢富纪(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 王宏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产学研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 / 朱桂龙(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转换创新思维 / 杨蕙馨(山东大学教授)
论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 黄 寰(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省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障碍因素及其克服措施 / 林迎星(福州大学教授)
促进创新与改革的良性互动,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 田杰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关键要深入挖掘“动力源” / 朱孔来(济南大学教授)
产业创新
警惕过度迷恋“隐形冠军”现象 / 苏敬勤(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以产业链为主线的中国自主创新道路选择 / 刘志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技术追赶的战略思考 / 曹 平(广西大学教授)
中国国防领域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与优化 / 汪海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实现重要产业技术跨越必须把握创新逻辑 / 张玉臣(同济大学教授)
制造服务化: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 李靖华(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供给侧改革下聚力创新推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戚 湧(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技术创新中的专利陷阱及其生成机制 / 张米尔(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联动的现状及理论思考 / 曹 勇(武汉纺织大学教授)
加速推进自主技术创新的背景、思路和政策 / 高旭东(清华大学教授)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推建筑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毛志兵(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 赵芝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我国服务创新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建议 / 蔺 雷(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服务创新研究部主任)
可持续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 杨为民(北京农学院教授)
区域创新
中国区域创新40年的演化发展和启示 / 柳卸林(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关于我国倡导全球创新合作行动的建议 / 黄鲁成(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民营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研发国际化战略与对策 / 陈衍泰(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加快我国“科技走出去”的战略步伐 / 王玉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有关建议——以黑龙江省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为例 / 王宏起(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
京津冀经济增长方式的评估 / 武义青(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
三江源地区交通低碳化治理思路创新与探索 / 吉敏全(青海大学教授)
创新人才
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工程科技人才 / 陈 劲(清华大学教授)
我国科研创新团队发展状况、问题及政策建议 / 刘 云(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打造新型战略创新团队发挥区域人才集聚效应 / 刘 军(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创新方法
技术孵化平台的服务价值链解构与生态体系分析构想 / 杨德林(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情境下突破性创新的瓶颈与对策 / 邵云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科技政策组合、创新绩效及协同效应研究 / 庞守林(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我国创新质量的研究亟待发展——兼论创新质量分析的层次 / 陈向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通过创新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 王学军(武汉大学教授)
技术学习成本分担方式及其现实选择 / 刘洪伟(湘潭大学教授)
企业创新能力体系及其构建路径 / 李 垣(同济大学教授)
大数据驱动供应链产品和服务创新 / 计国君(厦门大学教授)
浅谈创新的形式及其实现 / 郑 念(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国有企业搞好技术创新的几大要诀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杨 艳(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二级专家)
技术经济
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发展现状与机制创新思考 / 牛东晓(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PPP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 李开孟(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
英国PPP项目绩效评价原则与指标在中国的本地化改造 / 林晓言(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夯实质量基础设施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质量强国” / 池仁勇(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创新风电定价机制的技术经济思考 / 吴忠群(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加快探索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 董战峰(生态环境部副研究员)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 张社梅(四川农业大学研究员)
绿色技术创新助力生态创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 陈建成(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我国海外油气发展和管理创新对策与建议 / 穆献中(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河长制背景下北京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 / 马东春(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加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结构研究的政策建议 / 邵俊岗(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关于推进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开拓社会信用产业的对策 / 邹和福(四川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研究员)
体育无形资产评估制度的创建 / 肖淑红(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序 一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成立于1978年,核心任务是研究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40年来,学会一直发挥着国家智库的重要作用,在三大具体工作内容上深入耕耘,即: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科技规划提供咨询意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项目、产业项目的评估论证,并进行相关理论方法的研究探索;培养企业管理、创业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咨询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大批优质的智库成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国家智库作用。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汇集了全国数千名高水平的行业专家,是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新时代,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以来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学会的智库作用。学会40年的决策咨询实践表明,这是一个智力资源宝库,应该为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出更大的智力贡献。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战略决策中的智库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印发的《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的意见》《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积极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智库的服务作用,提供多种形式的决策建议,并决定组织出版《中国创新50人笔谈》,将分散在全国各地、各高校和各行业领域的学会专家智库成果汇集起来,形成学会智库产品,呈献给决策部门和社会,展示学会的专家智力成果,服务于重大决策。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持续深化,大量的经济社会难题亟待专家们给予智力支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确定,为了全面深入实施这一战略,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破解,围绕着中国创新展开讨论和提出智库咨询意见,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符合企业创新主体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咨政价值和决策咨询意义。
学会组织出版的《中国创新50人笔谈》是一系列智库要报的汇总,是专家们多年持续研究成果的结晶,是面向各类决策主体的决策咨询意见,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重大难题深入调查研究而提出的政策或对策建议,是面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策略研究。从总体上看,五十多位专家的智库报告,站位高、视野宽、研究深、对策实,理论基础扎实,学术态度严谨,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决策建议针对性强,是一份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智库文献。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的智库作用形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40年来为各类主体提供决策咨询意见数以万计。本书的出版是学会开辟的一种新的智库作用形式,属于首次尝试,但愿这种新的形式,能够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作用,能够得到各界的认可。我们将持续开展这项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更好地发挥学会智库作用。
李 平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
2018年11月16日
序 二
创新是成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根本途径。围绕着“中国创新”主题开展智库研究工作,提出若干智库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持价值和政策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管理学院以“创造管理思想与工具,培养管理英才与领袖”为办学使命,以大数据为核心,培育科学决策、创新创业和金融工程高水平人才,打造大数据科学决策“双一流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上努力作为,在管理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发挥好智库作用。
从全球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多数有一流的智库。如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和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简称CISAC)作为隶属于斯坦福大学的大学智库,前者连续三年位于全球大学智库排行榜的前两位,后者也属于智库。哈佛大学贝尔富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Harvard University)在2013~2017年蝉联全球智库排行榜的榜首;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院(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Princeton University)也是全球大学智库;伦敦大学教育学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简称IOE)是隶属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的教育政策领域智库,位列教育政策专业领域全球智库前50位等。这些大学智库都是依托基础雄厚的研究力量的跨学科方法,面向国家甚至全球重大需求,以独立性和专业性为特点,以政策为导向,为政府和各领域决策主体提供了大量的决策建议报告,在推进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智库。
从国内来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问题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2014年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指出,高校智库应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进入2017年全球智库百强,与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高校智库,进入全球高校智库90强。这都充分表明大学要发挥智库作用,大学是国家智库体系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响应学校号召,加强智库建设,多为国家重大决策提出高水平的智库建议,这不仅是中国科大相关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需要。中国科大管理学院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在C9院校经济管理类学院中多年处于领先地位,正努力在国家智库建设上做出新的成绩。中国科大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刘志迎教授主编的《中国创新50人笔谈》就是以“中国创新”为主题的智库报告汇编,将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的全国五十多位专家的智库建议报告汇编成集,在我校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学者们从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创新人才、创新方法和技术经济六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决策建议,视野开阔,研究深入,决策建议针对性强,具体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对各类主体决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应用指导意义。正是该书有价值、有意义,我撰写此文作序,感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对中国科大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的支持和信任,希望刘志迎教授继续组织全国创新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中国创新发展中更好地出谋划策,不断提出高水平的智库建议。
另外,中国科大依托管理学院成立的国际金融研究院,以追求“数据深度,世界高度”为办学使命,以金融、大数据、国际化与交叉学科为办学抓手,打造世界一流金融学者的荟萃高地、国际化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金融的开放创新创业平台、金融产业的高端智库。我们将依托该平台,强化金融创新智库建设,在组织好一流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同时,加强面向国家战略决策需要的智库建议研究和政策研究。
余玉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18年11月20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