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58176
编辑推荐
亚瑟王传奇对于后代的浪漫主义传奇、小说等有着重大的影响,是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列传奇,而国内也未曾系统而有指导性的引进,余友辉、罗斯年编译的《崔斯坦和伊索尔德(中世纪传奇文学亚瑟王系列精选)》为弥补空白之举,让你一本读懂亚瑟王传奇!
内容简介
亚瑟王传奇是欧洲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取代地位的重要题材,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种文学、艺术体裁重述、改写、吸纳和颠覆,它不仅是西方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对近现代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瑟王惊险刺激又充满道德教化的传奇故事可读性极强,且有不少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老幼咸宜,雅俗共赏。编者匠心独具,使本书囊括了欧洲各中古语言版本和亚瑟王传奇的开端、流变、成熟、集大成之作,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貌。亚瑟王传奇对于后代的浪漫主义传奇、小说等有着重大的影响,是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列传奇,而国内也未曾系统而有指导性的引进,此为弥补空白之举。
目 录
不列颠诸王史亚瑟王的故事布鲁图朗福尔骑士崔斯坦和伊索尔德帕齐伐尔头韵体亚瑟王之死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亚瑟王和他的骑士
前 言
亚瑟王传奇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种文学、艺术体裁重述、改写、吸纳和颠覆,它不仅是西方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对近现代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虽是选本(除却《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是全诗收录),编者却匠心独具,囊括了欧洲各中古语言版本和亚瑟王传奇的开端、流变、成熟与集大成之作,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貌。 关于中世纪欧洲人心目中“九圣贤”(Nine Worthies)之一的亚瑟王的记载,早见于八世纪末的编年史《不列颠史》,其中提到亚瑟王率领不列颠诸王一起反抗撒克逊人,并因此被称为“战争之王”。这部编年史列举了亚瑟王取得的十二场胜利,不仅特别渲染亚瑟王在贝东山独自消灭了九百六十名敌人的壮举,而且还提及在南威尔士的一块石头上印有亚瑟王爱犬卡巴尔的爪印。九世纪,有关亚瑟王的传说流传到法国,而1066年的诺曼征服又把亚瑟王传说带回了英国。十二世纪以前的文学再没有其他的亚瑟王传奇故事出现。 1137年,蒙默思的杰弗里以拉丁文写成十二册《不列颠诸王史》,其中五册是用以记载亚瑟王的事迹。当然,杰弗里是根据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国王的传说,虚构了亚瑟王的身世,这些国王包括特洛伊王室、埃涅阿斯、李尔和辛白林等。亚瑟王开始被当作类似亚历山大、尤里乌斯·恺撒和查理大帝这样非凡的征服者。但是就是在杰弗里的故事里,亚瑟王传奇的主要内容得以定型。 由于杰弗里的《不列颠诸王史》大受欢迎,1155年,诺曼诗人瓦斯参考杰弗里的作品用八音节对句创作了一万五千行的长诗《布鲁图传奇》,也叫作《布列塔尼人的故事》,并首次提出了圆桌的概念。瓦斯将这部作品献给了亨利的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诺。 十三世纪初,英国僧侣莱亚蒙完全保留瓦斯的故事,用英语转写成三万两千行的头韵体诗歌《布鲁图》,叙述了从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的曾孙布鲁图抵达不列颠直至公元689年的历史,后三分之一记述了亚瑟王的故事,标志着亚瑟王传奇进入中古英语文学。 自菜亚蒙之后,亚瑟王传奇以布列塔尼叙事歌谣的形式在法国盛行:法兰西的玛丽受到了法国浪漫故事的启发,讲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生活在一个百姓与仙女、精灵们共存的世界中;特鲁瓦的克雷蒂安则坚持吟游诗人风格,突出爱与勇气的事迹。他们的故事都避免大量的人物及战争场面,与杰弗里和瓦斯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随着亚瑟王传奇传入德国、奥地利、挪威、冰岛、瑞典、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各种异域文化因素也不断融入亚瑟王传奇之中。典型的如,在十三世纪宫廷恋歌创作之时,因戈特弗里德的诗歌而成为私奔故事里的中心人物的崔斯坦,在亚瑟王传奇中,其名加入了圆桌骑士的行列,其事演化为莫德雷德和桂妮薇的私通。而圣杯故事的加入,则产生了埃申巴赫的沃尔弗拉姆的宏大史诗——两万五千行的《帕齐伐尔》。 十四世纪中叶,被誉为中世纪文学瑰宝的头韵诗行与尾韵诗节相混合的《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诞生,这是公认的描写亚瑟王传奇故事中有关高文爵士的诗作。全诗长两千五百三十行,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按中古传奇传统,从特洛伊灭亡、埃涅阿斯流亡、布鲁图定居不列颠说起,引出亚瑟王,然后便是新年伊始绿衣骑士的不期而至,以及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定下绿色教堂的斩首之约;第二部分写四季交替,冬季到来之时亚瑟王设宴为高文送行,高文一路翻山涉水、历经磨难,在圣诞前夕到达一座城堡受到盛情款待,主人承诺会在约定之时带他前往绿色教堂,并与高文定下了每晚互换白天所得的约定;第三部分描写主人白天打猎和女主人在城堡引诱高文的场景,以及夜晚他们交换所得的情形:前两晚高文守信,以女主人给他的香吻换取了主人捕获的雌鹿和野猪,第三晚却没有交出女主人赠予的据称可以让他保命的绿色腰带;第四部分便是高文赶赴斩首之约的情形,原来绿衣骑士就是城堡主人,第三斧伤了高文是因为第三夜他没有交出腰带,并揭示一切都是亚瑟王的姐姐摩根为了考验圆桌骑士而设计的。后高文回到亚瑟王宫廷,如实叙述了经过,亚瑟王建议圆桌骑士和宫中妇女都佩绿色绶带用以表达敬意。 此诗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形象和真实的细节在中古文学中是罕见的。故事的结构也完整而集中,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第三部分故事双线推进,形成对比,故而三天的情节虽类似却不显重复。而且作者善于烘托气氛,描写四季的景色、奇异的冒险、华丽的城堡时都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此外,高文与城堡夫妇的对话,有攻有守,饶有趣味;诗中对高文保命和保荣誉的矛盾心理的刻画,既有人情味又不乏夸张,表现了高文由不完美向完美的转变过程。总之,译者觉得无论是从结构、叙事还是心理描写、对话等方面看,本诗都已经初具近代小说的雏形。 当然,诗中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人物的服饰的材质、纹样和配饰,以及在第三部分里几次对杀戮和宰卸猎物赤裸而细致的描写,让经历了先秦、魏晋、唐、宋文学洗礼的国人阅读之时不禁生出何其野蛮的感叹。然而,我们不得不在欣赏文学之余反思,为何恰是这种被纳入了文明体系的野蛮之后日渐显现非凡活力,不断推动文明进程;反倒是过早进入了文明状态的我们现今重返野蛮状态。 十五世纪后半叶,托马斯·马洛礼参考凯尔特人的传说,并从古拉丁语和法语诗歌中受到启迪,将此前的英语和法语传奇加以汇集、选译和编排,用散文体写成《亚瑟王之死》。这是中古英语亚瑟王传奇和中世纪英语叙事文学的集大成者,相关论述甚多,其重要性便不在此赘言。 由此,亚瑟王的形象随着传奇的演进而不断地变化,终成为佩戴着拥有精灵魔力的王者之剑,将兰斯洛、崔斯坦等传说中的骑士收于麾下的圆桌骑士的首领——拥有至高荣誉的不列颠之王。王者之剑与石中剑是亚瑟王至尊的王权象征,不仅确立了他的王位,而且使他在众多的战役中凯旋。 此后,亚瑟王的故事不断为历代诗人采用,其中著名的当属斯宾塞的《仙后》以及十九世纪桂冠诗人丁尼生所著的《国王之歌》。除了文学之外,亚瑟王传奇在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合作的产物:余友辉翻译了《不列颠诸王史》、《亚瑟王的故事》、《朗福尔骑士》、《崔斯坦和伊索尔德》、《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罗斯年翻译了《布鲁图》、《帕齐伐尔》、《头韵体亚瑟王之死》、《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余友辉统校了全部译文。当我们尚在书斋里纠结于亚瑟王传奇的中古语言版本、译本以及流变和影响之时,少年们早已通过光怪陆离的游戏世界和花样美男的影像世界,对亚瑟王传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武器都耳熟能详,并在仿佛无所不能的网络世界里津津乐道着相关经验和体会。读书的意义无须赘言,译者感慨当下读书饱受冲击之余,不禁希冀:此书若是能激发起少年们一丝一缕欲窥亚瑟王传奇和中世纪原貌的兴趣,便可聊以自慰了。 译者才疏学浅,译文和注释存在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在线试读
梅林、佩里诺尔王和湖中仙女亚瑟骑着马缓缓前行,及至天明,忽然看见三个乡野村夫在追赶着梅林,要置之死地。亚瑟连忙纵马追上,喝止他们:“滚开,乡下佬!”三人一见是位骑士,都很害怕,就逃跑了。“唉!梅林,”亚瑟说道,“如果不是我正好赶来此地,任你有多大本领,也难逃此劫。”“不,”梅林答道,“那可未必,只要我想救自己,便能救自己;若不是上帝和您做朋友,您会比我死得更早,您已经走上死亡的道路了。”于是二人边走边谈,不久就来到喷泉边那顶富丽堂皇的帐篷旁。亚瑟看见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坐在椅子上,便上前问道:“骑士先生,除非有人想和您比试,否则是不会有骑士经过此地的;您为什么还要独自守在这里?我劝您还是放弃吧!”崔斯坦和伊索尔德亚瑟王和他的骑士那骑士答道:“不管他人如何非难,我一直遵守这个惯例,今后仍将继续遵守;若是有人对此不满,尽管出来修正好了。”“那我就来修正它。”亚瑟说道。“我不许你乱改。”骑士答道。说话之间,他已持盾上马,手执长矛向前冲来,二人交战起来;各用盾牌抵挡,结果双方的矛头都折断了。于是亚瑟拔出佩剑。“不行,”那骑士立即叫道,“我是不用剑的,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重新拿矛再斗一回。”“只要我还有矛,”亚瑟说道,“我也愿意。”“我这里有的是矛。” 那骑士答道。于是来了一个侍从,送上两支矛,亚瑟伸手选了一支,骑士就拿了剩下的那支。两人又策马大战了几个回合,力道之大,再次互相把对方的矛折断了。于是亚瑟又伸手准备拔剑。“不可,”那骑士又道,“请再拿出你的好本领吧;你真是我生平所遇好的对手,看在骑士应有的高贵品质的份上,我们再来比试一回。”“谨遵君命。” 亚瑟说道。接着侍从又送上两支长矛,两人各取一支在手,彼此刚一交手较量,亚瑟的矛就被击断了。那骑士便瞄准亚瑟的盾心,奋力打去,因为用力过猛,竟把亚瑟连人带马击落在地。亚瑟爬起来,羞愤难当,于是拔剑出鞘,大喊:“骑马比武,算我输了;骑士先生,让我们在地上比一比吧。”“我情愿在马上比试。”那骑士回答道。亚瑟不禁火冒三丈,一手提剑一手执盾径直冲来。那骑士见此情形,连忙跃下马来,因为他觉得骑在马上去和徒步的人比武,不是骑士应有的品质意即在他看来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跳下马,拾起盾牌来对付亚瑟。这真是一场激战,双方举着利剑,奋力砍斫,将对方的武器震落在地;两人的身上都染着鲜血,比武场的地上也被血迹溅得点点殷红。这一战历时弥久,二人体力不支就下场休息,不多时,又返回比武场开始打斗,恰似两只公羊一般,你撞我冲,一齐跌在地上。到了后,二人仍旧难分难解,两人的剑也纠缠在一起。那骑士的剑竟把亚瑟的剑劈成两段,亚瑟不禁心下一沉。只听那骑士对亚瑟说:“你是我的手下败将,你是死是活由我说了算;如果你再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懦弱,我便要取你的性命。”“说到死,”亚瑟回答道,“死有何惧,我是不会屈服,不会承认自己是懦夫的;我宁死也不受屈辱。”就在这时,亚瑟忽然跳到佩里诺尔(Pellinore)骑士的身前,拦腰抱住他,将他摔倒在地,除去了他的头盔。这时,那骑士虽不免有些胆寒,但是仗着自己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一个转身便又把亚瑟压在身下,也动手除去亚瑟的头盔,按捺不住险些要动手砍掉亚瑟的脑袋。这时梅林忽然走过来说道:“住手,骑士!如果你杀死这位骑士,这个国家将要遭到旷古未有的浩劫:因为这位可敬的骑士,其高贵远出乎您的意料。”“为什么?他究竟是谁?”那骑士问道。“他就是亚瑟王。”然而,唯恐亚瑟因自己要杀他而怀恨在心,那骑士仍然举剑去砍亚瑟,梅林连忙对其施法,那骑士便立刻倒地,呼呼大睡。梅林扶起亚瑟,骑上那骑士的马一同离去。“天啊!”亚瑟道,“梅林,你做了些什么啊?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可敬的骑士了;只要能换回他的一条命,我宁愿损失一年的国库收入。”“您不用担心,”梅林答道,“他比您还更安全呢;他不过在昏睡罢了,三个钟头以后就会醒来的。我告诉过您,”他接着又说道,“他是个怎样的骑士;今天要不是我在,您的性命就断送在他手里了。而且,现在世界上没有比他更强大的骑士,将来他还会效忠于您;他的名字叫作佩里诺尔,以后他会有两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那时,举世只一个人比他们的武艺更高,生活也更美好,其余的人全及不上他俩——威尔士的帕齐伐尔和威尔士的拉莫若克(Lamorak of Wales);佩里诺尔还将说出您的儿子的名字,就是您同自己姐姐所生的孽子,您的整个王国也将因他而遭到毁灭。”于是亚瑟和梅林离开此地,前去访晤一位隐士,那位隐士不但品格高尚而且精于医术。隐士仔细检查了亚瑟的全部伤口,然后给伤口敷上药膏;亚瑟便留在这里诊治了三天,直到伤口完全愈合,方才上马告辞。他们骑马而行的时候,亚瑟才忽然说道:“我没有剑啊。”“不要紧,”梅林答道,“附近有一把属于您的剑,去拿来便是了。”于是他们又继续骑到湖边,水净波平,淼淼茫茫。亚瑟看见湖心伸出了一只穿白色锦缎的手臂,手里举着一把绝伦的宝剑。“看呀!”梅林叫道,“那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宝剑。”恰在同时,他们两人又望见一个少女从湖面走来。亚瑟就问:“那女子是谁?”“她是湖中仙女,”梅林答道,“在那湖中有一座磐石,磐石之上有一处,堪与世上任何胜地媲美之地,宛如仙境;过一会儿那女子就会来看望您,只要您言辞得当,她就会把宝剑送给您。”不多时,那少女果然来见亚瑟,先向他施礼,他也回礼。“女士,”亚瑟开口,“敢问水面上那手握着的是把什么剑?我因为没有了剑,很想得到那把剑!”“亚瑟王啊,”少女答道,“那是我的宝剑,只要您在我向您要求礼物的时候,肯随时见赠,您就拿去好了。”“我以忠诚起誓,”亚瑟说道,“无论您要什么我都一定相赠。”“好!”少女回答道,“请您登上那只驳舟,划到剑旁,连剑带鞘一同拿出;至于我向您要求的礼物,到时我再来讨还。”于是亚瑟和梅林都跳下马,将马分别系在两棵树上,一同上船,一直划到伸手就可以握住剑的地方。亚瑟握住剑柄,将剑取出,随身带回,只见那胳膊就缩回水里去了。于是他们返回岸上,仍骑马前行,未几,亚瑟又看见一座华丽的帐篷。“那是谁的帐篷?”“那是骑士的帐篷,”梅林答道,“就是上次同您比武的那位骑士——佩里诺尔;他现在外出,不在里边。他曾找过您那位名叫艾格兰姆(Egglame)的骑士的麻烦,他们当然是干了一仗,幸好艾格兰姆大败逃走,否则性命难保;现在他正去追赶艾格兰姆,已快到达卡利昂(Caerleon),一会儿我们在大路上就可以遇见他了。”“这下正好,”亚瑟说道,“此刻我有了宝剑,大可向他挑战,一雪前耻了。”“陛下,我劝您不要,” 梅林说道:“他已经战斗和奔跑了一整天,肯定疲倦不堪,如若您去难为他,有失体统;况且,当代在世的骑士当中,没有一人能够轻易比过他;所以我奉劝您,放他一马,不久以后,他就会效忠于您,而且他的儿子们也将效忠于您。还有一点,不久的将来,您会欣然将您的姐姐嫁给他。”“当我遇见他的时候,我会照你的意思去做。”亚瑟说道。然后抽出宝剑察看一遍,越看越满意。“宝剑和剑鞘,”梅林问道,“您更喜欢那一样呢?”“我当然更爱宝剑。”亚瑟回答道。“您的选择很不明智,”梅林说道,“其实这只剑鞘要抵上十把宝剑,只要您将剑鞘随身携带,不论您遭到怎样重伤,也永不会流一滴血;所以,您应当永远将这把剑鞘随身保存好。”他们骑马径往卡利昂城,在途中果然遇上了佩里诺尔骑士;然而梅林施了法术叫佩里诺尔认不出亚瑟,只见他一声不响地走了过去。“好生奇怪,”亚瑟说道,“就这么一言不发地走了。”“陛下,”梅林说,“他并不曾瞧见您呀,倘使他望见了您,您就别想轻易走啦。”这时他们已进入了卡利昂,所有的骑士都欢天喜地。他们听了亚瑟的种种冒险奇迹,都为他能不顾个人的安危独自一人到处巡视而表示惊讶。所有的人们都在议论,说国王竟能像穷苦骑士那样单枪匹马地去冒险,能够为这样的领袖效劳,真让人欣慰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