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63606
《现代混凝土的传输行为与耐久性》共12章,主要内容涵盖现代混凝土微结构形成过程、混凝土的传输通道、多尺度预测混凝土的扩散系数、饱和混凝土的氯离子传输过程和规律、非饱和混凝土的水分迁移与干湿循环传输模型、氯盐环境下混凝土寿命预测的确定性模型、基于可靠度的混凝土耐久性分析与寿命预测、耐久性提升技术与措施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耐久性设计等。
《现代混凝土的传输行为与耐久性》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桥梁工程、港口水运工程、公路和铁道工程等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的微结构
1.2.2 混凝土的传输行为
1.2.3 多尺度理论
1.2.4 混凝土的耐久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现代混凝土微结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2.1 超声法追踪固相的逾渗过程
2.1.1 简述
2.1.2 工作原理
2.1.3 新型超声仪装置
2.1.4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5 实验结果和讨论
2.1.6 小结
2.2 电阻率法追踪孔结构的演变过程
2.2.1 简述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4 电阻率与孔结构的关系
2.2.5 小结
2.3 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法监测微结构形成过程
2.3.1 简述
2.3.2 工作原理
2.3.3 实验方法
2.3.4 结果和讨论
2.3.5 小结
2.4 数值模拟固相的逾渗和孔隙的阻断过程
2.4.1 模拟固相的逾渗
2.4.2 模拟孔隙的阻断
2.4.3 模拟微结构演变对电阻率的影响
2.4.4 小结
2.5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现代混凝土的传输通道I:C-S-H凝胶
3.1 C-S-H凝胶的分子结构
3.1.1 简述
3.1.2 C-S-H的分子构型和结晶状态
3.1.3 C-S-H的溶液化学性质
3.1.4 C-S-H的纳米尺度结构
3.1.5 小结
3.2 混合球组合模型计算C-S-H凝胶扩散系数
3.2.1 混合球组合模型
3.2.2 预测C-S-H凝胶扩散系数
3.3 广义有效介质法(GEM)反演C-S-H凝胶扩散系数
3.3.1 GEM的理论背景
3.3.2 水泥浆体GEM模型
3.3.3 固相GEM模型
3.4 数值模拟C-S-H凝胶扩散系数
3.4.1 C-S-H的Macro和Micro堆积模型
3.4.2 电模拟方法
3.4.3 双电层的影响
3.4.4 两种密度C-S-H凝胶的堆积模型与扩散系数的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现代混凝土的传输通道Ⅱ:水泥浆体
4.1 纯水泥浆体中各相体积分数
4.1.1 单矿相反应程度
4.1.2 纯水泥反应程度
4.1.3 纯水泥浆体中各相体积分数
4.1.4 纯水泥水泥浆体模型的验证
4.2 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中各相体积分数
4.2.1 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反应程度模型
4.2.2 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各相体积分数计算模型
4.2.3 粉煤灰-水泥浆体复合体系模型的验证
4.3 磨细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中各相体积分数
4.3.1 磨细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反应程度模型
4.3.2 磨细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各相体积分数计算模型
4.3.3 磨细矿渣-水泥浆体复合体系模型的验证
4.4 水泥水化过程与浆体微结构演变的计算机模拟
4.4.1 构建水泥浆体的初始三维微结构
4.4.2 模拟水泥浆体的水化过程
4.4.3 模拟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过程
4.4.4 模拟结果的敏感性分析与实验验证
4.5 水泥浆体扩散系数的预测
4.5.1 夹杂的Mori-Tanaka 预测方法
4.5.2 广义自洽法预测水泥浆体的扩散系数
4.5.3 计算机模拟水泥浆体的相对扩散系数
4.6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现代混凝土的传输通道Ⅲ:界面过渡区
5.1 ITZ结构特点
5.2 ITZ中各物相分布
5.2.1 孔隙率
5.2.2 其他非扩散相
5.3 ITZ体积分数的数学模型
5.3.1 ITZ体积分数
5.3.2 ITZ的重叠度
5.4 ITZ的微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及实验验证
5.4.1 单个集料的ITZ微结构
5.4.2 集料表面孔隙率的分布
5.4.3 集料表面固相的分布
5.4.4 背散射技术对界面过渡区孔隙率的测试
5.5 ITZ扩散系数的预测
5.5.1 ITZ扩散系数的数学模型
5.5.2 ITZ相对扩散系数的计算机模拟
5.6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多尺度方法预测现代混凝土的扩散系数
6.1 数学模型
6.1.1 混凝土/砂浆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
6.1.2 多尺度代表单元的划分
6.1.3 扩散系数实验及其变化规律
6.1.4 扩散系数的多尺度预测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
6.2 计算机数值模拟
6.2.1 模拟混凝土/砂浆的微结构
6.2.2 模拟混凝土/砂浆的扩散系数
6.2.3 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与验证
6.3 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敏感性分析
6.3.1 界面过渡区扩散系数的影响
6.3.2 界面过渡区厚度的影响
6.3.3 集料粒径的影响
6.3.4 集料级配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 饱和状态下现代混凝土的氯离子传输过程和规律
7.1 引言
7.2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7.2.1 原材料
7.2.2 配合比
7.2.3 试验方法
7.3 单一因素作用下氯离子扩散规律
7.3.1 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
7.3.2 氯离子扩散系数
7.3.3 表面氯离子浓度
7.4 双重和多重因素作用下氯离子的扩散规律
7.4.1 荷载作用下氯离子的扩散规律
7.4.2 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的扩散规律
7.5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 非饱和状态下现代混凝土的水分迁移与传输模型
8.1 引言
8.2 非饱和混凝土的水分传输行为
8.2.1 非饱和状态下混凝土毛细吸水与水分分布
8.2.2 X-CT原位监测非饱和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
8.2.3 X-CT原位监测带裂缝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
8.3 非饱和混凝土氯离子传输试验研究
8.3.1 混凝土配合比
8.3.2 试验方法
8.3.3 结果与分析
8.4 开裂混凝土氯离子传输行为模拟研究
8.4.1 氯离子在裂缝中的扩散系数
8.4.2 开裂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控制方程
8.4.3 裂缝特征参数对混凝土传输行为的影响
8.5 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模型
8.5.1 干湿循环作用下氯离子的传输机制
8.5.2 干湿循环作用下氯离子传输过程
8.5.3 考虑干湿循环作用的氯离子传输模型
8.5.4 案例分析
8.6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章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寿命预测的确定性模型
9.1 引言
9.2 诱导期预测模型
9.2.1 基于氯离子扩散的混凝土多因素寿命预测新方程
9.2.2 基于氯离子扩散的多因素寿命预测新方程的求解
9.2.3 模型参数的测定方法
9.2.4 模型参数取值规律
9.2.5 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及模型简化
9.3 发展期和失效期预测模型
9.3.1 锈胀开裂计算模型
9.3.2 锈胀开裂计算模型
9.3.3 DuraCrete 裂缝宽度计算模型
9.3.4 案例分析
9.4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10章 基于可靠度的混凝土耐久性分析与寿命预测
10.1 引言
10.2 氯离子扩散的概率计算模型
10.3 模型参数
10.3.1 简述
10.3.2 环境参数
10.3.3 混凝土材料参数
10.3.4 构造参数
10.4 案例分析
10.4.1 输入参数和耐久性分析
10.4.2 耐久性评价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11章 耐久性提升技术与措施
11.1 耐久性提升的基本措施
11.1.1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原则
11.1.2 混凝土耐久性控制参数
11.1.3 高耐久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11.2 防腐蚀附加措施
11.2.1 涂层钢筋和耐蚀钢筋
11.2.2 钢筋阻锈剂
11.2.3 混凝土表面处理
11.2.4 透水模板
11.2.5 电化学保护
11.3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12章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耐久性设计
12.1 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方法
12.2 案例分析
12.3 耐久性设计方案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现代混凝土是一种包含固、液、气三相,尺度跨越纳米、微米、毫米至米的多相多尺度复合材料,混凝土内部含有大量不同尺度的孔隙(凝胶孔、毛细孔、界面过渡区、裂缝等),属于多孔介质。环境中的侵蚀性介质通过不同尺度的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引起钢筋锈蚀或混凝土材料自身破坏是导致工程结构损伤劣化的主要原因。本书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性能结合、室内实验与室外数据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结合、材料与结构结合,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以侵蚀介质在现代混凝土中传输行为为主线,从纳观、细观和宏观等多个尺度研究各种传输通道的结构特征、体积分数和传输系数,深入研究现代混凝土在饱和与非饱和状态下水分迁移和氯离子扩散规律,建立基于氯离子扩散的多因素寿命预测确定性模型,构建基于可靠度的耐久性分析方法,提出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耐久性设计理念,形成现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技术与措施。通过多年系统研究,目前取得了一系列国家发明专利和大量科技论文成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现代混凝土水化、传输行为、耐久性能和寿命预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其研究成果对推动现代混凝土的耐久性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