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651429
•精选宋代诗歌名篇,专家鉴赏解读;
•选篇兼顾经典性与普及性,突出名家,全面展现各类型风格诗派特点,尽量涵盖名篇名句
3 对雪 王禹偁
7 江南春二首(其二) 寇 準
10 春日登楼怀归 寇 準
13 呈寇公二首 蒨 桃
15 山园小梅 林 逋
18 汉武 刘 筠
22 南朝 杨 亿
25 江上渔者 范仲淹
27 煮海歌 柳 永
30 无题 晏 殊
33 示张寺丞王校勘 晏 殊
36 鲁山山行 梅尧臣
39 戏答元珍 欧阳修
42 丰乐亭游春三首 欧阳修
45 梦中作 欧阳修
48 夏意 苏舜钦
50 九日和韩魏公 苏 洵
53 微雨登城二首(其一) 刘 敞
55 西楼 曾 巩
58 客中初夏 司马光
60 河北民 王安石
64 葛溪驿 王安石
编者的话
说到古典诗词,人们多是以“唐诗宋词”并提。王国维先生也曾言:“……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面对着宛若一座高峰横亘在前的唐诗,宋代的诗人们却没有甘心退缩。他们一方面学习唐诗,从中汲取养料,一方面也在努力开拓新境。宋诗与唐诗相比,可以说并不是“莫能继焉”,而是别开生面,在唐诗之后,成就了古典诗歌历史长河中另一座高峰。
钱锺书先生说:“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缪钺先生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都鲜明地指出了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特点。宋代学术繁荣,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程朱理学兴盛,许多诗人兼具学者的身份。他们将深沉的哲理融于诗歌,或是借诗歌纵横议论,为宋诗添上了深湛的理趣。宋诗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典。印刷技术的进步为宋人读书提供了物质基础,诗人博览群书,典故便信手拈来,也为宋诗染上浓浓的书卷气。虽说有些作品把诗歌当作说理的工具,或是沦于獭祭“掉书袋”,因而也招致“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但瑕不掩瑜,宋诗的确另辟蹊径,对唐诗有所突破,为古典诗歌发展贡献卓著,影响深远。后来历朝历代的诗人诗派常为“宗唐”与“宗宋”论争不休,亦是宋诗堪与唐诗双峰并峙之明证。
宋代诗人也是名家辈出。如欧阳修引领诗风变革,诗风平易畅达,格调高而命意深;一代文豪苏轼,才情纵横,“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黄庭坚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诗风瘦硬奇拗,其追随者形成江西诗派,声势颇大,泽被后世;杨万里倾心自然风物,清新活泼的“诚斋体”独具特色;陆游一生创作颇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无论是悲壮慷慨的家国情怀,还是闲散恬淡的日常风雅,都有诸多名篇
……名家辈出,数不胜数。
这本《历代名诗鉴赏》的宋诗卷,选取宋诗名作,尽量涵盖各种不同的诗派诗风。每首诗还配有名家所撰写的鉴赏文章,特别是对诗中的用典使事加以解释,希望能够帮您更好地领略宋诗的“筋骨思理”之妙。
上海辞书出版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