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170943
本书是在繁体版(第二版)基础上修订出版的简体版(*版)。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魅力却又深奥的部分。它以极为简单又极标准化的构件,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担起中国古代建筑中出檐悬挑、承托梁栿、装点檐下、显示等级等功能,其榫卯之精巧又作为中国建筑木工技艺的典范。本书作者在这一领域中研究与实践达四十余年,并以十二年的努力写成此书。斗栱的历代变化悉收书中,榫卯之堂奥尽呈眼底,共绘图纸三百余幅,照片一百四十余张,斗栱分件图一千余件,可谓斗栱研究之宏大展览。
本书的总论部分,对于历代斗栱的演变和《营造法式》《工程做法》两部专书的学术价值,都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与评估,有着较好的可读性。使人感到头痛的那些斗栱,类型繁多,结构复杂,绝非书面文字所能解说明白,读者每有“望而却步”之感。有鉴于此,作者明智地采用了“以图代言”的方式,分章分节地画出真实图像,结构关系一目了然,能产生很强的直观感受。那些艰涩难懂的名词术语,通过图文对照,加深了印象,许多疑难问题,从而“茅塞顿开”。——杜仙洲(中国文物研究所)
作者在扬州鉴真纪念堂大木构架及斗栱的亲自制作、江苏靖江岳王庙宋式大殿的施工以及扬州大明寺仿唐栖灵塔的设计与施工等众多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又潜心研究,梳理总结,并制作大量斗栱模型,推敲其榫卯结构,“十年磨一剑”,著成《斗栱》一书。相信本书对斗栱结构的剖析,以其深入、翔实、准确度高而凸显其自身的价值。——潘谷西(东南大学)
斗栱是中国古典建筑中*有特色的部分。由于斗栱的使用,使得中国木构建筑在世界木构发展史中具有领先的地位,从而使中国成为保留千年以上木构的惟一国家,同时也是保留古老木构*多的国家。作者所著《斗栱》是一本富有真知灼见的好书,是作者几十年工程实践的智慧结晶,也是首次将宋、清两代官式建筑斗栱表达得*为详尽、研究得*为透彻的书。——郭黛姮(清华大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