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49048丛书名: 机械设计与智造宝典丛书
编辑推荐
UG NX 8.0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使用人群较多的UG版本。《UG NX 8.0宝典修订版()》系统介绍了使用UG进行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内容不仅包括二维草图设计、零件设计、曲面设计、装配图设计、钣金设计等UG基础模块,还包括渲染、数控加工、运动仿真与分析、电缆设计、管道设计、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析等高级模块。学习完这本书,就掌握了UG几乎所有模块的设计技巧, 另外,在主要章节后,都有相应的范例供读者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读者购买本丛书,可以通过作者网站和电话获得技术支持。此外,还可获赠各类软件培训的优惠卡或试听卡。
内容简介
本书以UGNX8.0中文版为蓝本进行编写,内容包括UGNX功能模块简介、软件安装及配置、二维草图的绘制、零件设计、装配设计、曲面设计、工程图设计、钣金设计、高级渲染、运动仿真、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结构分析、管道设计、电缆设计等。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设计人员的UGNX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供大专院校机械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目 录
前言本书导读第1章 UG NX 8.0导入11.1 UG NX 8.0各模块简介11.2 UG NX 8.0 软件的特点41.3 UG NX 8.0的安装51.3.1 安装要求51.3.2 安装前的准备61.3.3 安装的一般过程71.4 创建用户工作文件目录91.5 启动UG NX 8.0软件91.6 UG NX 8.0工作界面91.6.1 用户界面简介91.6.2 用户界面的定制121.7 鼠标的操作151.8 UG NX 8.0软件的参数设置151.8.1 “对象”项151.8.2 “用户界面”项161.8.3 “选择”项17第2章 二维草图202.1 二维草图环境中的主要术语202.2 草图环境的进入与退出202.3 UG草图新功能介绍222.4 草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简介232.4.1 “插入”下拉菜单232.4.2 “编辑”下拉菜单232.5 添加删除草图工具条242.6 坐标系简介242.7 设置草图参数252.8 绘制二维草图272.8.1 认识“草图工具”工具条272.8.2 直线的绘制282.8.3 圆的绘制292.8.4 圆弧的绘制302.8.5 矩形的绘制302.8.6 圆角的绘制322.8.7 轮廓线的绘制322.8.8 派生直线的绘制332.8.9 艺术样条曲线的绘制342.8.10 将草图对象转化为参考线342.8.11 点的创建352.9 编辑二维草图372.9.1 删除草图对象372.9.2 操纵草图对象382.9.3 复制/粘贴对象392.9.4 修剪草图对象392.9.5 延伸草图对象402.9.6 制作拐角的绘制402.9.7 镜像草图对象412.9.8 偏置曲线412.9.9 编辑定义截面432.9.10 相交曲线442.9.11 投影曲线452.10 二维草图的约束462.10.1 几何约束492.10.2 尺寸约束502.10.3 显示/移除约束542.10.4 约束的备选解552.10.5 尺寸的移动562.10.6 尺寸值的修改562.10.7 动画尺寸572.11 管理二维草图582.12 二维草图范例1592.13 二维草图范例2632.14 二维草图范例3682.15 二维草图范例4682.16 二维草图范例568第3章 零件设计703.1 零件模型文件的操作713.1.1 新建一个零件模型文件713.1.2 打开一个零件模型文件723.1.3 打开多个零件模型文件733.1.4 零件模型文件的保存733.1.5 关闭部件733.2 体素建模743.2.1 创建基本体素743.2.2 在基础体素上添加其他体素833.3 布尔操作功能853.3.1 布尔求和操作863.3.2 布尔求差操作873.3.3 布尔求交操作873.3.4 布尔出错消息883.4 拉伸特征893.4.1 概述893.4.2 创建基础拉伸特征893.4.3 添加其他特征943.5 UG NX的部件导航器963.5.1 部件导航器界面简介973.5.2 部件导航器的作用与操作983.6 UG NX中图层的使用1013.6.1 设置图层1013.6.2 视图中的可见图层1043.6.3 移动对象至图层1053.6.4 复制对象至图层1053.6.5 图层的应用实例1053.7 对象操作1083.7.1 对象与模型的显示控制1083.7.2 删除对象1093.7.3 隐藏与显示对象1103.7.4 编辑对象的显示1103.7.5 分类选择1113.7.6 对象的视图布局1133.8 回转特征1143.8.1 概述1143.8.2 关于矢量构造器1153.8.3 回转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1163.9 基准特征1173.9.1 基准平面1173.9.2 基准轴1243.9.3 基准点1283.9.4 基准坐标系1363.10 倒斜角1413.11 边倒圆1423.12 抽壳1453.13 孔1473.14 螺纹1493.15 特征的操作与编辑1513.15.1 编辑参数1513.15.2 编辑位置1523.15.3 特征移动1533.15.4 特征重排序1543.15.5 特征的抑制与取消抑制1563.16 拔模1573.17 扫掠特征1593.18 三角形加强筋1613.19 凸台1623.20 腔体1633.21 垫块1683.22 键槽1683.23 开槽1713.24 缩放体1733.25 模型的关联复制1743.25.1 抽取体1753.25.2 复合曲线1773.25.3 对特征形成图样1773.25.4 镜像特征1803.25.5 镜像体1813.25.6 引用几何体1813.26 变换1833.26.1 比例变换1833.26.2 通过一直线镜像1853.26.3 变换命令中的矩形阵列1873.26.4 变换命令中的圆形阵列1883.27 模型的测量与分析1893.27.1 测量距离1893.27.2 测量角度1913.27.3 测量曲线长度1923.27.4 测量面积及周长1933.27.5 测量小半径1933.27.6 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1943.27.7 模型的偏差分析1953.27.8 模型的几何对象检查1963.28 零件设计范例1──机座1963.29 零件设计范例2──咖啡杯2003.30 零件设计范例3──制动踏板2013.31 零件设计范例4──支架2013.32 零件设计范例5──箱壳2013.33 零件设计范例6──手柄2023.34 零件设计范例7──下控制臂202第4章 曲面设计2044.1 曲线设计2044.1.1 基本空间曲线2044.1.2 高级空间曲线2104.1.3 来自曲线集的曲线2154.1.4 来自体的曲线2234.2 曲线曲率分析2264.3 创建简单曲面2284.3.1 曲面网格显示2284.3.2 创建拉伸和回转曲面2294.3.3 有界平面的创建2314.3.4 曲面的偏置2314.3.5 曲面的抽取2334.4 创建自由曲面2364.4.1 网格曲面2364.4.2 一般扫掠曲面2414.4.3 沿引导线扫掠2454.4.4 样式扫掠2464.4.5 变化的扫掠2484.4.6 管道2494.4.7 桥接曲面2504.4.8 艺术曲面2514.4.9 截面体曲面2534.4.10 N边曲面2574.4.11 弯边曲面2614.4.12 整体突变2644.5 曲面分析2654.5.1 曲面连续性分析2654.5.2 反射分析2664.6 曲面的编辑2674.6.1 曲面的修剪2684.6.2 曲面的延伸2724.6.3 X-成形2754.6.4 曲面的变形与变换2784.6.5 曲面的边缘2814.6.6 曲面的缝合与实体化2864.7 曲面中的倒圆角2884.7.1 边倒圆2894.7.2 面倒圆2904.7.3 软倒圆2954.7.4 样式圆角2984.8 曲面设计范例1──笔帽的设计3014.9 曲面设计范例2──勺子的设计3084.10 曲面设计范例3──充电器的设计3084.11 曲面设计范例4──门把手的设计3084.12 曲面设计范例5──玩具车身的设计3094.13 曲面设计范例6──异型环装饰曲面造型的设计309第5章 装配设计3105.1 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3115.2 装配导航器3145.2.1 概述3145.2.2 预览面板和依附性面板3155.3 组件的配对条件说明3165.3.1 “装配约束”对话框3165.3.2 “对齐”约束3185.3.3 “角度”约束3185.3.4 “平行”约束3185.3.5 “垂直”约束3195.3.6 “中心”约束3195.3.7 “距离”约束3195.4 装配的一般过程3205.4.1 添加个部件3205.4.2 添加第二个部件3225.4.3 引用集3235.5 部件的阵列3245.5.1 部件的“从实例特征”参照阵列3245.5.2 部件的“线性”阵列3255.5.3 部件的“圆周”阵列3265.6 编辑装配体中的部件3275.7 爆炸图3275.7.1 爆炸图工具条3285.7.2 爆炸图的建立和删除3295.7.3 编辑爆炸图3305.8 简化装配3325.8.1 简化装配概述3325.8.2 简化装配操作3325.9 装配干涉检查3345.10 综合实例一3365.11 综合实例二341第6章 工程图设计3426.1 工程图概述3426.1.1 工程图的组成3426.1.2 工程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与工具条3436.1.3 部件导航器3466.2 工程图参数预设置3476.2.1 工程图参数设置3486.2.2 原点参数设置3486.2.3 注释参数设置3496.2.4 剖切线参数设置3506.2.5 视图参数设置3506.2.6 标记参数设置3516.3 图样管理3526.3.1 新建工程图3526.3.2 编辑已存图样3536.4 视图的创建与编辑3546.4.1 基本视图3546.4.2 局部放大图3566.4.3 全剖视图3586.4.4 半剖视图3586.4.5 旋转剖视图3586.4.6 阶梯剖视图3596.4.7 局部剖视图3606.4.8 显示与更新视图3626.4.9 对齐视图3626.4.10 编辑视图3646.5 标注与符号3666.5.1 尺寸标注3666.5.2 注释编辑器3696.5.3 标识符号3716.5.4 自定义符号3726.5.5 基准特征符号3736.5.6 形位公差374第7章 NX钣金模块3767.1 NX钣金模块导入3767.2 基础钣金特征3807.2.1 突出块3807.2.2 弯边3827.2.3 轮廓弯边3887.2.4 放样弯边3917.2.5 法向除料3937.3 钣金的折弯与展开3967.3.1 钣金折弯3967.3.2 二次折弯3997.3.3 伸直4007.3.4 重新折弯4017.3.5 将实体零件转换到钣金件4027.3.6 边缘裂口4047.3.7 展平实体4067.4 钣金拐角的处理方法4087.4.1 倒角4087.4.2 封闭拐角4107.4.3 三折弯角4157.4.4 倒斜角4187.5 高级钣金特征4207.5.1 凹坑4207.5.2 冲压除料4237.5.3 百叶窗4267.5.4 筋4287.5.5 实体冲压4307.6 钣金工程图的一般创建过程4367.7 钣金综合范例——固定支架441第8章 WAVE连接器与参数化设计方法4448.1 WAVE连接器4448.1.1 新建WAVE控制结构4448.1.2 关联复制几何体,创建零部件4448.1.3 零部件参数细节设计4448.1.4 更改设计意图,更新零部件4518.2 表达式编辑器4528.2.1 表达式编辑器的概述4528.2.2 表达式编辑器的使用4538.2.3 建立和编辑表达式实例4568.3 可视参数编辑器4578.4 电子表格4608.4.1 UG NX 8.0电子表格功能4608.4.2 “建模”电子表格4608.4.3 “表达式”电子表格4618.4.4 “部件族”电子表格4628.5 参数化设计范例1——螺母4638.6 参数化设计范例2──加热丝466第9章 渲染4719.1 材料/纹理4719.1.1 材料/纹理对话框4719.1.2 材料编辑器4729.2 灯光效果4769.2.1 基本光源4769.2.2 高级光源4779.3 展示室环境设置4789.3.1 编辑器4789.3.2 查看转台4799.4 基本场景设置4809.4.1 背景4809.4.2 舞台4819.4.3 反射4829.4.4 光源4829.4.5 全局照明4839.5 视觉效果4849.5.1 前景4849.5.2 背景4859.5.3 IBL4859.6 高质量图像4869.7 艺术图像4879.8 渲染范例1——机械零件的渲染4889.9 渲染范例2——图像渲染491第10章 运动仿真49510.1 概述49510.1.1 机构运动仿真流程49510.1.2 进入运动仿真模块49
前 言
UG 是由美国UGS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三维CAD/CAM/CAE软件系统,其内容涵盖了产品从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输出,到生产加工成产品的全过程,应用范围涉及航空航天、汽车、机械、造船、通用机械、数控(NC)加工、医疗器械和电子等诸多领域。UG NX 8.0是目前应用广泛的UG版本之一,该版本在数字化模拟、知识捕捉、可用性和系统工程等方面都非常有特色。 本书此次修订主要是应用针对读者的反馈,删除了部分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少的命令,增加了大量实际产品的案例。此外,本书随书光盘中同时也增加了大量产品设计案例的讲解,使本书的性价比大大提高。 本书是系统、全面学习UG NX 8.0软件的宝典类书籍,其特色如下。 ?内容全面、丰富,除包含UG一些常用模块外,还涉及众多的UG高级模块,图书的性价比很高。 ?范例丰富,对软件中的主要命令和功能,先结合简单的范例进行讲解,然后安排一些较复杂的综合范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讲解详细,条理清晰,保证自学的读者能独立学习和运用UG NX 8.0软件。 ?写法独特,采用UG NX 8.0中文版中真实的对话框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附加值高,本书附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可以帮助读者轻松、高效地学习。 本书由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编著,参加编写的人员有王焕田、刘静、雷保珍、刘海起、魏俊岭、任慧华、詹路、冯元超、刘江波、周涛、段进敏、赵枫、邵为龙、侯俊飞、龙宇、施志杰、詹棋、高政、孙润、李倩倩、黄红霞、尹泉、李行、詹超、尹佩文、赵磊、王晓萍、陈淑童、周攀、吴伟、王海波、高策、冯华超、周思思、黄光辉、党辉、冯峰、詹聪、平迪、管璇、王平、李友荣。本书已经过多次审核,如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编 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