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512823
★仅有的一次人生,请勇敢过活。请相信,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你的未来也可以光芒万丈。
★努力去拼,你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做了千万件事情,你才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人生;敢于和别人不同,敢于尝试,坚持下去吧,把你的人生变得无限可能。
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经验分享交流会,作者讲述了自己从一只菜鸟到大家眼中的牛人的成长历程,内容涉及思维格局、情绪与情商、时间管理、创业心得、职场经验、自我认知方法等,希望帮助读者开阔眼界,快速找到人生进阶的途径。也愿书中的正能量,可以激励那些刚入大学和刚刚就业的年轻人,珍惜美好时光,在青春的年岁里活出属于自己人生的“高级感”。
作者赠言:
我zui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大概是不甘平庸的勇气。年轻不是劣势,更不是借口,只要你足够勇敢和努力,找对方法,不断突破自身局限,你就能活出别人没有的高度。
——曹缦兮
Chapter 1 好运不会从天而降,敢拼才会赢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为懒惰找借口 002
学会在一路拒绝中长大 006
二流的大学,也能过一流的人生 010
不要让自己的履历成为一张白纸 017
一个女孩到底该不该这么拼 023
关注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好 028
四种神奇的时间管理方法 033
定好目标,才能更好地勇敢向前 039
善写计划,让生活变得高效率 044
Chapter 2 有韧劲的人生,会让你越变越好
有韧劲的人生,到哪里都能落地生根 048
跌落是为了攀爬,搁浅是为了重新起程 053
持续努力,才能坚定地做自己 056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60
勇敢地走出去,拥抱新世界 064
如果你的人生不想被别人肆意篡改 070
把痛苦化为动力,才会真正成长 077
越自律才能越自由 081
对一份可以磨掉你最初棱角的工作说不 087
Chapter 3 你不是平庸,只是没发现自己的潜能
“三分钟热度”未必是一件坏事 092
勇敢主动会让你获得更多机会 100
你不是平庸,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长处 104
换个角度,人生中的很多不如意并非坏事 10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而你要有自己的标准 114
你羡慕别人的人生,就要像他们一样努力 119
兴趣能够改变一个人孤独的状态 127
在你掌握的信息里藏着一个个机遇 133
没有绝对的真理,适合自己就好 139
Chapter 4 优秀是熬出来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所有的优秀都不是平白无故 144
我们都是梦想家,所以不肯投降 152
曾经付出过的努力,会以美好的方式回馈你 157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164
你没错过好时光,而是拥有了新世界 168
好朋友就是要比着一起优秀 173
你以为别人很闲,其实他们的努力从不炫耀 180
哪怕摔得灰头土脸,也要满怀火光 186
Chapter 5 你要相信,那些美好和缘分的存在
把清贫的日子过成美好的生活 192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会让你对生活更有热情 195
学会定义自己的人生 202
要相信那些美好和缘分的存在 209
你热爱生活,生活才会善待你 217
只要用心改变,生活就会很有诗意 225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229
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232
父亲是我前进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237
后 记 245
附录:我的人生清单 249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为懒惰找借口
高三那年,父亲公司破产,我第一次体会到金钱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父亲一夜之间失业了,只能同母亲一起在阴暗的地下室做一些加工的活儿,一天工作11个小时,工资却没多少。
父母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提及这些,他们依旧每天去接我放学,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微笑着倾听我所有的喜怒哀乐。
可是每当深夜听见父母说的悄悄话,我都忍不住落泪,我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而就在那一瞬间里,仿若自己又成长了很多。
大学开学那天,父母一同送我来学校,舍友笑着打趣我:“一看你就是被宠坏的小公主。”我冲她们笑笑,并未作答。
直到现在,她们也不知道,大一那年,我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花不到400元钱。为了省钱,我每顿只点一份菜,一份米饭,只需要两块五;我一整年都未添置过新衣服,穿的都是从前的旧衣;第一次学生会聚餐,每个人需要交60元钱,我感觉到了自己囊中羞涩。
父母时不时地问我:“钱够不够啊?再给你打点?”
“不用,不用,够了。”每一次我都这么说,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大手大脚成为他们的负担。
贫困生每年都会有资助金,虽然它给了我很大的诱惑,但我却没去申请成为学校的贫困生。因为我觉得,我不可能永远这么贫穷下去,我有手有脚,并且已经成年,我可以养活自己。
于是,我开始打工,每个周末、每个寒暑假都不闲着。我在辅导班做过老师,在超市专柜卖过鞋子,在凛冽的寒风中发过传单。后来我渐渐知道,我不能只为了赚钱而赚钱,这样是在浪费我宝贵的青春。
我开始换工作,开始去报社实习,工资虽然不高,但可以增长很多的见识和经验;开始到展会上做解说员,锻炼自己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去一家艺术培训中心教小孩跳舞,教舞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舞技;去做国际体育赛事服务,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大一一年,我从没看过电视剧,从没睡过懒觉,从没在晚上10点钟之前回过宿舍。我曾一个人在大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曾在办公室忙了无数个通宵,没课也没工作的时候就一个人在图书馆读书,拿面包充饥。
那一年我只有18岁,常常在深夜里委屈地偷偷拭泪,也羡慕那些永远都含着金汤匙的同龄人。可庆幸的是,我已经知晓了公平的含义,也深知我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所以,我不遗余力地去让自己进步,甘之如饴。
转机出现在大二。我同一家杂志社签了约,成为他们的签约作者,同时因为一直在从事学校的新媒体工作,所以找到了一份新媒体编辑的兼职,收入可观。我再也不用每天雨里来风里去了,终于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
大二下学期,我自己付完学费后,银行卡里的钱还有很多,我开始每月给家里寄钱,生活再也不用捉襟见肘,通过努力,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诗意生活。
大三更像是开了挂一样,写一个策划最多可以拿到近万元,视频也是以万元计价的。不知道在哪个时刻,机会就像一直在等待的烟花一样,突然一下子绽放在天空,我的月收入轻松过万。
现在我已经大四了,开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买了自己的小公寓。我用寥寥数语描述了我的大学四年,但是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人羡慕我如今的生活,羡慕我可以公费去某某地方旅游了,羡慕我有钱可以到外面租房。那些拿着助学金的同学冷嘲热讽,说我生得好,说他们有弟弟有妹妹,家庭还没有收入来源。
我仍旧轻轻一笑,不去辩解,你们每天窝在宿舍嗑瓜子,看剧,看小说,连吃个饭都要叫外卖;你们每天嚷嚷自己又胖了,却仍旧每顿吃完就睡,从不运动;你们拿着国家助学金却从不努力学习……
而我用别人玩耍的时间,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努力。也许,我的确生得好。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教会我,做人不能好逸恶劳,而是要勤劳勇敢。此刻的我,心怀感激,感激我生命里来来去去的许多人,也感激那个从未放弃朴素梦想的我。
现在我身边的很多同学还是认为我是个被父母宠坏的独生女,是个无比幸运的小公主。但只有我知道,我是自己的女王,一个不甘落后、不甘平庸,永远抬头挺胸的女王。
穷一些不可怕,但别为那个没有自制力的自己找借口,请相信,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你所期待的美好总有一天会如约而至。
四种神奇的时间管理方法
从前有个老奶奶要给她的侄女寄一张明信片,她用了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一个小时找眼镜,半个小时查地址,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二十分钟用来考虑寄信是不是需要带把伞……
这件小小的事情明明最多需要半个小时,老奶奶却花了四个多小时,并且她的这一整天都在犹豫、担心、操劳,觉得疲惫不堪。
时间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善于时间管理的人会将时间的价值最大化,但不擅长管理时间的人,时间往往转瞬即逝。
记得某个月的第一天我发了一条微博,说这月第二十日之前,我有一个考试要复习,有六万字的稿子要交,有一周九节课要上,有每晚的会议要开,有工作要做,有自己的公司要到市南注册。
大家看到后都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我不可能完成,还有不少人评论说:我本来以为我够忙了,但是看看你,我心里就平衡了。
我都半开着玩笑给他们回复:没事没事,我精力旺盛。
事实上,我发那条微博的时候正在校园里散步,盯着一片落下的树叶看了好久,全身上下一点都没有慌张的感觉,也察觉不到我有任何压力。如果他人不了解我的生活,在路上看见我,兴许还以为我是那种每天都悠闲并且无所事事的人呢。
看一个人不能看表面,而靠微博上的那些文字也不能准确了解我的状态,可能我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完不成的情况下悄然地把所有事情都完成了。
因为这样的生活,我已经习惯了。从大一开始,每月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已经成为我的常态。我以前经常说,没关系,忙完这阵就好了,但没想到下一阵还会更忙。
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不习惯,不习惯下午加晚上连开三个会议,不习惯每天市里郊区两头跑,但是当我发现我没有办法改变外部环境的时候,我选择了改变自己,让自己在无论什么时刻都能迅速静下心来投入到一件事情里去。
利用每个课间看书,利用每个开会的间隙写作,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列好,并且进行分类,渐渐地就会在安排事情上有了自己的心得,知道哪一种安排方式的效率更高。
而且如果做得好,我会给自己一些奖励,可能是一杯好喝的咖啡,也可能是一顿美味的饭,或者是逛街和朋友约会。我也会每天挤出时间散步,会每晚写日记反思自己。一天的时间里,永远要有一部分时间是需要慢慢度过的,使自己保持在一个平静的状态而非急躁。
之前的我是急性子,好像凡事都慌慌张张的,易躁易怒,但经过很多事情的磨砺后,我性子变慢了,做事开始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于是,我完成了这一系列改变后,发现自己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了,而不是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这就是你强它弱的时间,让我们做时间的主人吧。
下面有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了解自己的生理时间,寻找黄金时段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不可能有人二十四个小时都保持精神饱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了解自己的生理时间,拿出自己的黄金时段来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或者说用脑的事情。
我一天当中的黄金时段是刚刚起床的时候,早晨八点钟和下午四点钟,有时候甚至脸不用洗,牙不用刷,精神就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饱满度。
如果当天没课或者不需要外出的话,我会选择用我的黄金时段做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一般是写作和写策划案,因为这些都是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许多灵光一闪的瞬间,更需要一种饱满的状态。
时间通常会持续两个多小时,这个时候在书桌前坐长了就会产生疲惫感,然后大脑会显得迟钝。
二、学着换脑,间作套种
这个要表达的意思就像种地一样,同一块土地不能连续种同一种作物,否则它的肥力就会下降。
而我们也不能持续工作几个小时,需要学会休息和换脑。
在我感到疲惫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去做家务,那种状态与韩剧《今生是第一次》中的女主尹智昊一模一样。尹智昊是一名编剧,她没有灵感的时候就起身做家务,有了灵感就撂下拖把,赶忙回到书桌前继续写。
看到这个镜头后我惊讶地喊了一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样的习惯。我也喜欢在大脑停止运转的时候,起身叠好起床时未叠的被子,洗好前一天换下的衣服,拖完地后为花瓶里换上新鲜的花。
忙完这些事情再重新坐到书桌前,就像呼吸了新鲜空气一样,大脑又活了过来,才思泉涌。
最重要的,还能让自己的眼睛得到休息。我有一个做翻译的朋友,因为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已经佩戴上了将近一千度的眼镜。
有时我们交流心得,我就会把自己喜欢做家务和做饭的事情告诉她,这样不仅能改变自己周边的环境,让自己心情变好,还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寻找到新的刺激点。
同样的道理,把时间按月来看的话,可以适当换换环境,周末的时间出门走走,或者几个月就给自己安排一次旅行,再归来时就像迎接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有一个习惯,我会提前一个月把我下个月要旅行的城市发在朋友圈,这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会怀着一种期盼和希望,会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有热情。
三、见缝插针
我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还有见缝插针,这样会提高每一分钟的利用率。
我一般会在等车或者等人的时候搜一下我编辑文章需要用的材料和照片,然后工作的时候就不用再花费时间去查找了。
也许只是省下十五分钟,但这十五分钟其实很有用。
而坐车的时候,我一般会跟朋友通电话,联络联络感情;或者戴上耳机听一些教程,很多平台上都有一些语音教程,这样的感觉就像在跟老师或者智者对话一样受用。
还有吃饭的时候,我喜欢跟朋友或者跟父母打开视频,虽然只是一个屏幕,但感觉像是许多人和自己一起吃饭,而且还能彼此讲讲今天发生的故事;或者就在吃饭的时候看一些纪录片或者电影,这样也会让我的那顿饭吃得很舒适。
四、对事情分类,先做重要并且紧急的事
有一种说法是把事情比成石头,往瓶子里装石头的时候,首先要装那些大石头,其次再装那些小的。同样的道理,在众多的事情中,我们也要学会挑出那些大石头,也就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
很多时候,事情不是按天算的,而是按月算的,这样就对甄别完成它们的先后顺序有了一定的难度,具体来说大概有四个维度,分别是:重要并且紧急的事情、重要的事情、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我以前会把所有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它们琐碎,但通常又不是重要的事情,所以当完成紧急事情再去做重要事情时,精力和时间都不那么多了,这就导致完成得不如意。
要知道,往往重要的事情才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
后来,我会尽量协调两者,并在紧急的事情中再进行分类,先做那些紧急并且重要的事情,而将其他的紧急事件适时地往后放一放,把最好的时间段留给重要的事情。
你不是平庸,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长处
我有一个每天开口闭口都是娱乐新闻的姐姐米丽,我从不叫她姐姐,而是叫她米粒儿。她从大一到大三一直都沉浸在娱乐圈的帅哥靓女里无法自拔,好像明星八卦是她最爱的下酒菜一样。
直到大四上学期她才开始忧虑:“完了,老妹,我已经虚度了这么多年光阴。”当时,我刚上大一,考到了她所在的大学。
她一个人闷闷地坐在校园的一处椅子上,脸色沉郁,像是完成一项重大而又肃穆的仪式。
我坐在她旁边安静地看着她。她个子不高,样貌平平,学习成绩不好,也没什么特长。照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一个丢在人群里永远都不会被发现的平庸少女。
过了好一会儿,她特别郑重地跟我说:“缦兮,你文笔那么好,在报纸上给我发一份来自平庸少女的求救文吧。”
我看着她的样子,哭笑不得。
其实不仅仅是米粒儿姐,我们这些有大把时间的大一新生,同样对未来感到迷茫,我们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将来能做什么。
有一句话说得好,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
而自己,到底是谁呢?
米粒儿有一个优点倒是不错,她是一个行动派,自她感到危机之后,她便四处搜罗着信息,当然在我看来都是些无用的信息。比如我们在某个城区看见售楼广告,她也要打个电话问问人家房价,她说:“既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那就多接触一些外在的信息。”
我对她的话嗤之以鼻。
她把双手往腰间一插:“哼,有一天一定要让你对我说的真理深信不疑。”
后来,米粒儿真的做到了,几年过去,她已经混成了明星经纪人,而成就她的竟然是微博上的一条消息。
因为喜欢明星,所以她关注了至少几百个明星,包括什么编剧、导演、经纪人一系列感觉离我很遥远的人。
而有一天,她刷到一条消息,是一个N线小明星在微博上发的一条要招聘助理的启事。
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因为她实在不出众,面试的时候险些被刷下去,而救了她的恰是她这些年对娱乐圈透彻的研究。
就这样,她从端茶倒水一点点做起,因为跟的不是什么大腕明星,所以经常受气,但她还是很开心,毕竟已经成功混入娱乐圈。
后来因为她实在太了解这个圈子,所以很多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又因为她十分热爱这方面,工作便格外出色了。
她说:“缦兮,做了这行之后,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平庸了。”
我对她会心一笑:“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合适呀。”
我的姐姐米粒儿,几年前她还是个整天就知道窝在宿舍里看剧的花痴女,现在竟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年轻的经纪人。
我的同学说米粒儿实在是太幸运了,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她只是善于寻找平台和机会而已,当然,她的积累也不可或缺。
邓布利多对哈利·波特说过一句话: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总会离成功近些。
说说我自己。米粒儿面试成功的时候,我刚刚大一下学期,仍未走出迷茫期,但我隐约知道一个道理,既然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能做什么,那么我就多接触一些事情。
什么解说啊,销售啊,策划啊,手工啊,我都做过,到处去浏览信息,但到头来,发现自己都不喜欢。
米粒儿说了句:“你喜欢写文章,就当个作家呗!”
但喜欢写东西是一码事,能否成为谋生的工作又是另外一码事,起码你需要一个平台。
一开始我一点途径都没有,我用了最笨的方法,打开百度写了一行字:如何投稿赚钱。然后各种各样的途径就来了,贴吧、文字工作室,加了很多,上了很多当,也投过很多稿子和简历,悉数杳无音信。
但因为已经开始留意这方面信息,所以时间一长,渐渐也加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知道了很多正规的写作途径,比如杂志啊,写作公司啊。
现在新兴职业这么多,没有人是平庸的人,你只是没发现自己的擅长所在而已。
我有一个爱吃零食的同学,现在成了食物鉴赏师;那个爱看穿越小说的同学,现在成为一家游戏公司的剧本策划。这些别人觉得不好的小嗜好,有一天恰恰成就了他们。
他们并不是比你幸运,而是比你更了解自己,并且善于发现机会而已。
不仅要多花点时间提高自己,更要多花点时间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平台是你的翅膀,它会载着你抵达你想要的远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