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964709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之精华,也为了满足现代人养生保健的需求,发挥中草药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编者参考了数十本中医典籍,精心编著了这本《中药养生大功效——养的好,身体强,活到老》。首先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知识和养生进补法则,然后根据中药的不同药效选取了几种典型的中药材进行详细介绍,接着从“不同体质用药不同”的角度出发,选取了适合9种体质的人们选用的中药材,供人们参考选用。*后,本书还贴心地为爱美人士选取了一些关于美容养颜的中药材。书中所选的每一种中药材,都详细而科学地介绍了它们的来源、性味归经、地域分布、本草成分、养生功效、选购储存的方法以及食用禁忌,并为您推荐*实用的药方和养生秘方。
章寻找源头,了解中药本来面目
中药的起源与类别
中药的性能、配伍和服用
中药的四气和五味
掌握中药升降浮沉的性能
了解中药用药常识
中草药命名方法
第二章谨慎进补,解密中药健康密码
要进补,不要乱补
进补要兼顾“归经”与药性
中药配伍需讲究“门当户对”
不同体质的进补法则
顺应节气,进补更有效
良药不苦口的小妙招
第三章效用不同,认清功效强身健体
散热解表类
紫苏叶——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
白芷——解表散寒,通窍止痛
……
中医药养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神农氏尝百草”伊始,中药已走过了四五千年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洗濯,沉淀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智慧,成为了民族中闪亮的瑰宝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古人提出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养生原则和中草药养生方法。如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药物保健则注重药养、药治、药忌、药禁。作为人类丰富的物质宝库和智慧源泉,“药食同源,药食同功”理论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随着中医在全世界的传播,中医的疗效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医学竖起大拇指,中药的种种效用也越来越多地被证实,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和关注度也在大大提高。中药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被普通人们所熟知、运用,除了被用于对症治病,还常被用到日常饮食中,煲汤、煮粥、泡茶、泡酒……用对中药,对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亚健康、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都能发挥极好的功效。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病、去医院成为了一件麻烦事。排队挂号、候诊等,让很多人不愿意去医院看病,有些健康上的小问题就自己去药房买药,或者是利用一些常用偏方来解决,这就需要人们多了解一些中药的知识。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所以才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相对西药来说,疗效更持久,对身体的副作用也较小,这也成为人们选择中药的一个重要原因。
《神农本草经》中将中药分为三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由此可见,中药更宜谨慎地选择,明明白白地吃,才能祛病强身。
章寻找源头,了解中药本来面目
中药的起源与类别
中药的起源
中药的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劳动、生活经验和医疗经验,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淮南子·修务训》中云:“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百草之滋味……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史记·补三皇本纪》有:“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中药现存早专著当推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约公元200年),该书记载中药365种,之后明代李时珍所编著的《本草纲目》(公元1578年)已增至1892种,而清乾隆三十年,浙江医学家赵学敏所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增加新药716种,故中药种类非常丰富。《神农本草经》根据中药性能和功效,将其分为上、中、下品。
1上品:120种
上药120种为君,主养性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2中品:120种
中药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3下品:125种
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中药的类别
中药学将能够补益人体正气、改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体质、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或补益药,即通常所说的滋补中药,并将其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及补阳药四大类。
1补气药
可增强人体的功能活动能力,尤其对脾、肺两脏的生理功能具有显著的滋补强壮功效,因此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或肺气虚弱等证。
对于脾、肺虚弱者,可选用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灵芝、甘草、大枣、山药、白扁豆、蜂蜜等进行滋补。
2补血药
可滋补阴血,促进心、肝、脾、肾诸脏功能以滋生血液。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因此,心、肝、脾、肾诸脏的功能均与血液能否正常生成有关。
3补阴药
阴虚者多表现为虚火妄动、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阴液不足、大便干燥等,可选用补阴药进行滋养,如沙参、天冬、麦冬、百合、枸杞子、玉竹、石斛、黄精、桑葚、女贞子、墨旱莲、龟板、鳖甲、黑芝麻等。
4补阳药
能扶助人体阳气,促进机体气化功能,尤其对肾阳不足有显著的增强效果。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全身各脏腑器官的阳气均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鼓舞。肾阳虚,则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及性功能减退等,可选用补阳药进行滋补,如鹿茸、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紫河车、肉苁蓉、锁阳、黄狗肾、仙茅、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沙苑子、菟丝子、韭菜子、补骨脂、益智仁、葫芦巴、阳起石、蛤蚧、核桃仁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