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历史历史随笔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

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

关于北洋水师的系列钩沉、林则徐与道光皇帝的始信终弃、四公子的轶闻逸事、诗僧苏曼殊的风流倜傥、秋瑾绝命词的唏嘘悲怆、袁世凯洹上垂纶的韬晦诡谲、唐英与唐窑的传奇历程等等,跌宕起伏,引人遐思,颇值得一读。

作者:朱小平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ISBN: 9787506380898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26.99

类别: 历史随笔 SKU:5d8491645f984910454180b6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80898

编辑推荐

集中之文,深入浅出,力求严谨。不仅史料丰富,亦不乏趣味性,如关于北洋水师的系列钩沉、林则徐与道光皇帝的始信终弃、四公子的轶闻逸事、诗僧苏曼殊的风流倜傥、秋瑾绝命词的唏嘘悲怆、袁世凯洹上垂纶的韬晦诡谲、唐英与唐窑的传奇历程等等,跌宕起伏,引人遐思,颇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作者嗜好清史,爬梳史料,厚积腹笥;注重溯本清源,形成独立见解。自上世纪80年代初,即为海外报纸撰写了大量文史专栏文章,多年来笔耕不辍,其文章亦散见于国内报刊。且形成作者固有风格和文笔。文章虽未必成一家之言,但亦有拾遗补阙之益。集中之文,深入浅出,力求严谨。不仅史料丰富,亦不乏趣味性,如关于北洋水师的系列钩沉、林则徐与道光皇帝的始信终弃、四公子的轶闻逸事、诗僧苏曼殊的风流倜傥、秋瑾绝命词的唏嘘悲怆、袁世凯洹上垂纶的韬晦诡谲、唐英与唐窑的传奇历程等等,跌宕起伏,引人遐思,颇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朱小平,祖籍山东招远,生于北京。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北京作协会员。出版有长篇纪实《谁该向中国忏悔——抗战胜利反思录》、《1925至1949国民党特工轶事——从军统到保密局》;人物传记《张大千》、《蒋氏家族全传》、《鬼才范曾》、《我所知道的顾城》;散文、随笔集《无双毕竟是家山——传说之外的老北京》、《文化名人大写意》、《听雨楼随笔》、《燕台旧墨》、《多少楼台烟雨中》;旧体诗词集《朱小平诗词集》、《朱小平韵语》、《朱小平逸兴》、《朱小平馀事》、《絮风馆诗抄》等。现为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社负责人兼编辑部主任。

目  录

温故而知今

——读朱小平新作李国文/001

怒海楼船

千古一憾:未曾打赢的战争/003

北洋水师未曾惨败黄海/007

是北洋水师的素质差吗/010

英雄水兵王国成/019

黎元洪与段祺瑞/028

北洋水师海战指挥和阵形无误/032

甲午海战牺牲的北洋水师外籍雇员/039

从北洋水师建军谈起/045

毁誉参半的悲剧人物/049

性命攸关的制海权/052

谁促成挪用海军经费?/055

刘公岛悲歌——后的安魂曲/058

风流云散

林则徐晚年及与道光帝的离合/063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071

四公子杂考/078

清末三才女/083

从纪晓岚、刘墉说到乾隆/085

范伯子与散原老人/088

大江南北两刘三/092

努尔哈赤与四大疑案/094

江南曹家:树倒猢狲散的悲剧/097

毓朗与《述德笔记》/100

逸事撷拾

右翼宗学的名人遗迹/107

也谈雍正篡位/109

袁世凯洹上垂纶的背后/111

孙龙拂其人/116

陈三立与姚家胡同/119

湘绮老人王闿运/124

前  言

序

温故而知今
——读朱小平新作

小平写旧体诗,很见功夫。这次读他的历史随笔,感到他另一支笔的力量。

我历来主张文无定法,不自我设限,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能够写什么就写什么,小平做到了,我很佩服。大凡为文写字之人,争取写好,努力写得更好,是一个既定目标,他的这部以清代为背景的历史随笔,是以这样一种精神,给我们提供那个时代的弘大叙事和精准特写。前者之视觉幅度广阔,令人叹服,后者之细节真实可信,令人折服。读罢这部书,既得教益,又是享受,很感谢小平给我带来的这份阅读的满足。说史,尤其说清史,江山万里,辉煌帝国,兴亡衰替,尘世沧桑,是一个大家都在涉猎的领域,小平能够耕耘出属于自己的一块园地,居然经营得花繁叶茂,芳菲满目,生机盎然,自成气候,在这个很难出新,也很难出彩的领域中,居然看到他的不同一般,别出心裁,这实在太难得了。看来,在这个世界上,一份劳动,一份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回报,他的辛苦,他的努力,他的好学不倦,他孜孜不息的请益、求知、积累、思索,真是着实应该为他喝彩。

当我读罢该书首卷《怒海楼船》,我就被他笔墨震撼了。同时,我也想起《世说新语·任诞》中“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阮籍,由魏入晋的那种沉沦,那份郁结,是那个太快活的文人无法体味到的,作为汉武帝文学宠臣的司马相如,他不可能理解什么叫作“垒块”?说白了,“垒块”者,就是横亘在胸臆间那团不吐不快的愤懑之气,敌忾之气。当甲午年再一轮出现,一百二十年过去,凡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决不会因时光荏苒而淡忘这尚未湔雪的国耻,博学广知的小平以全球视野下的崭新角度,来回顾这段虽然模糊,然而难忘的耻辱记忆。其实也是当下国民心声的一种反映。“垒块”,使得小平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熔铸进铁和火的国仇家恨,融化着血和肉的满腔怒火,作者的拍案而起,读者的狂潮起伏,他不但告诉我们历史的真实,他还痛斥了一切卖国贼、汉奸之流的污蔑和歪曲。人们常说写作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倾诉,当然,更是一种辨正,一种以正视听。《怒海楼船》所以能成为这部书的压舱石,就在于作者这份毋忘国耻,昭雪先烈的“垒块”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小平这样做学问,值得学习。

在这部历史随笔中,我们还读到《风流云散》中的努尔哈赤、道光帝、林则徐、李鸿章等这些熟知前清帝臣,从不同角度所写出的不同侧面;《逸事撷拾》中的袁世凯、陈三立、王闿运、苏曼殊等这些清末民初早期名流,他们在辛亥革命这场风云变幻中的形形色色;《地舆典章》中的八旗沿革、烟花柳巷、漕运仓储、胡同变化等等京都故实,从中看出沧海桑田的时代变异,社会进展;《琴心墨痕》中的书画名家,文人韵事,南社遗迹,秋瑾革命等等考证,一代风流,墨香犹存;至于《轶闻余韵》中的吃喝玩乐,逢年过节,风俗习惯,生活趣谈等等京城风景,也让我们又回到曾经很强大,实际很衰弱,外观挺堂皇,“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大清王朝。长许多见识的同时,也深感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是不强大,若是不富足,还真是难逃《怒海楼船》全军覆没的命运。

苟且偷安,还是发奋图强。也许是这部书提供给读者的一个思考题吧?

李国文

2015年6月19日

在线试读

  千古一憾:未曾打赢的战争
  英阿马岛之战偃旗息鼓已整整33周年,虽然号称是电子对抗的海空立体化海战,前期的海战规模与中途岛大海战等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却引起了全世界大国海军的重视:一枚造价并不昂贵的“飞鱼”导弹,瞬间击沉耗费巨资、配备十八般先进军事前沿科技的英国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这掀起了一场海军作战思维的革命,即大型水面战舰究竟是否应该退出今后的海战作战序列?
  这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但惜乎从此之后再未曾生过类似的海战。
  我在神游于膧朦齐发、导弹飞射的马岛之战流光瞬影时,不由想起当年北洋水师楼船铁锁、灰飞烟灭的一幕幕令人感慨的历史陈迹,常常会把这场战争与百年前的中日甲午之战纵横并论。
  历史上常常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尽管英阿马岛之战是一场现代化的电子对抗的立体化战争,但它仍极似甲午战争——本是一场应该打赢却打败了的战争(指中国与阿根廷一方)。
  中日黄海大战双方优势并非特别悬殊,日本海军优于北洋水师,但北洋水师亦有它的优势。在某些方面北洋水师甚至强于日本海军。
  英国于1982年4月横跨1万3千公里远征马尔维纳斯岛,对手阿根廷是南美强大的军事强国,双方在武器质量上基本力均质等,都没有优势可言。当时,世界舆论认为英国取胜希望在“百分之一以下”,必将重蹈1905年俄国以波罗的海队为主体之第二舰队为解救被围旅顺口之陆军,远渡重洋征讨日本、在对马海峡被日本联合舰队所败全军覆灭的旧辙。其实日本发动甲午之战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客犯主,倾巢跋涉去攻击一个严阵以待的大陆国家。如同二战时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之战一样,完全是一种孤注一掷的冒险。
  英阿马岛之战与中日甲午海战一样,初始双方互有胜负,阿根廷“圣菲”号潜艇和“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后,阿空军动用“飞鱼”导弹相继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考文垂”“大西洋运送者”驱逐舰。阿根廷没有赢得海、空战的后胜利,是因为和北洋水师遭到了同样弹尽的命运——法国禁运使英军心惊胆丧的“飞鱼”导弹,欧洲共同体联合进行武器封锁……当时权威军事评论家预料:如果阿军有足够的“飞鱼”,英军旗舰“无敌”号航空母舰及其他运兵船必将葬身海底。
  后的决战也极似刘公岛之战——海军配合陆军登岛作战,覆灭的命运相同——没有任何支援的孤军全军覆灭,结局也惊人的相似——以投降(阿根廷)和兵变瓦解(刘公岛北洋水师)而结束了战争。
  本来打不赢的战争却打赢了。为什么?
  首先,全国总动员,兵精粮足无后顾之忧,甲午之战时的日本是这样,马岛之战时的英国也是这样。
  日本当时起用了血气方刚、精通海战的青年将校,英国也起用了青年海军将领伍德沃德少将为特遣舰队司令。而当时中国和后来的阿根廷根本不屑起用青年将校,如北洋水师统帅李鸿章和实际指挥官丁汝昌根本不习海战,倘若甲午之战起用刘步蟾,结局无疑会另当别论了。
  当时的中国和后来的阿根廷根本没认真秣兵厉马,而都是寄希望于调停——中国寄希望于列强,阿根廷寄希望于美国,结果都吃了军备不修、惨遭偷袭的大亏。而恰恰是阿根廷依赖的盟国老大哥美国,将情报提供给英国。
  日本和英国都是采用“委托式指挥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中国和阿根廷都是事事请示,贻误战机。
  都是女人领导的战争。
  日本明治天皇带头捐款购买军舰,西太后却挪用几百万两海军经费大修御用园林。撒切尔夫人下令全世界上百艘英国客轮商船改装编入舰队参战,阿根廷却一直观望作壁上观。
  有不止一次宝贵的机会都失掉了。
  黄海大战中日舰“西京丸”(军令部长座舰)被重创后逃出战场,恰遇赶来参战的北洋水师鱼雷艇队的“福龙号”,从400米、150米、直至40米连发3枚鱼雷,竟无一命中!斯时“西京丸”已无一门可战之炮,而那时北洋水师的鱼雷艇却只装载3枚鱼雷!马岛之战中英军在卡洛斯港奇袭登陆后,阿根廷空军对登陆英军实施大规模轰炸,英军登陆部队司令穆尔后来说:“我不止一次感到快撑不住了。阿根廷空军的英勇几乎将奇袭的效果全部抵销。”但后来阿空军后劲不足,很多炸弹竟都丢进了海里。
  当年滑铁卢之役中拿破仑的援军不曾及时赶到已永远成为历史之谜。刘公岛之役本可以仍有作为,但鱼雷艇队不战而溃,或沉或被俘,并谎报军情至烟台而断绝了陆军支援。马岛之战中阿根廷登岛的1万5千陆军在空军轰击登陆英军时,整整一天也未曾“插上一刀”——向攀崖而上的英军实施反击,登陆英军司令穆尔说,如果“插上一刀”,“那便是我们的末日了!”

抢先评论了 “清朝,被遗忘的那些事”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

EUR €24.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世纪人文)

EUR €35.99
加入购物车

中国文化的精神

EUR €34.99
阅读更多
缺货

从迦太基到迈锡尼

EUR €45.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