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840848
本书是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安全技术研究、安全检测与监测工作的需要编写而成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全书涵盖了危险品防火防爆基础实验、工作场所粉尘测定与危害实验、化工过程安全实验、材料阻燃性能实验、危险化学品分析实验、危险货物危险特性分析实验、应急救援实验七个大篇内容,共计37个实验。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实验方法详细明确,既注重学生对安全工程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又突出了化工过程安全中多种仪器与方法的综合性实验训练。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安全、环境、化工、矿山、消防、建筑等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人员的参考用书。
篇危险品防火防爆基础实验1
实验1可燃液体闪点测定实验1
实验2可燃液体燃点测定实验5
实验3抗燃油自燃点测定实验7
实验4可燃固体自燃点测定实验11
实验5易燃危险液体闪点快速测定实验15
实验6低闪点可燃液体测定实验20
实验7可燃固体燃烧热测定实验22
第二篇工作场所粉尘测定与危害实验28
实验8工作场所浮游粉尘采集与测定实验28
实验9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快速测定实验34
实验10粉尘粒度分布测定实验40
实验11可燃性粉尘爆炸特性测定实验45
第三篇化工过程安全实验51
实验12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实验51
实验13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实验57
实验14工作场所有机蒸气泄漏检测实验62
实验15红外测温法测定密闭空间温度实验70
实验16表面静电测试实验74
实验17接地电阻测定实验78
实验18可燃气体爆炸特性测定实验82
实验19化工材料差热分析实验87
实验20绝热加速量热法测定化学反应失控危险性实验94
实验21超声波测厚实验99
第四篇材料阻燃性能实验105
实验22可燃固体氧指数测定实验105
实验23可燃固体着火点测定实验110
实验24水平燃烧和垂直燃烧实验113
实验25电工电子产品部件耐火等级测试实验121
实验26塑料烟密度实验125
第五篇危险化学品分析实验131
实验27分光光度法对苯胺类物质的测定131
实验28气相色谱法对空气中苯系物的测定140
实验29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环芳烃的测定153
实验30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空气中铅的测定160
实验31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的测定165
第六篇危险货物危险特性分析实验170
实验32危险品易燃液体持续燃烧实验170
实验33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实验175
实验34液体氧化物危险特征实验180
实验35遇水放出易燃气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分析实验185
第七篇应急救援实验191
实验36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实验191
实验37现场急救操作实验197
参考文献201\fuwuqG华东理工出版社14hl024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指导教程2,5
专业实验是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现工程化应用的重要途径,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形成科研思路的重要手段。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实验设置的内容既是专业特色的体现,也是专业培养方向的保证。本书围绕化学物质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危险特性设置实验内容,是化工安全特色方向安全工程专业的典型教材。
安全工程涉及较宽的学科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交叉科学。本书在实验内容设置上,突出化工安全的核心影响因素,即物质危险性的研究。在一个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采购、运输、仓储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使用大量的危险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性等特殊性质,因此潜藏着安全隐患和风险。本书从防火、防爆、防毒这三方面入手组织实验内容,涉及安全性识别、监测、分析与评估等。全书力求实验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和简便性,并注重专业实验的先进性,吸收那些代表安全测试与研究的新方法、新手段、新理论组成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本书适合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同时可作为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内实训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供从事安全行业的专业人士使用和参考。
全书内容包括七大篇,即危险品防火防爆基础实验、工作场所粉尘测定与危害实验、化工过程安全实验、材料阻燃性能实验、危险化学品分析实验、危险货物危险特性分析实验、应急救援实验,共计37个实验。全书第五篇由王晓霞编写,陆强、乔建江编写余下各篇,后由陆强统稿。乔建江教授对全书进行审核和定稿,王晓霞还参与了全书的校勘。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并引用了许多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资料,还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指导帮助和教务处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的涉及面较广,编写时间仓促,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9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