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38185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阐述了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业界主流的技术方法,并从软件生命周期的*视角展开和分析软件测试的知识、技术及应用的策略、过程及方法。全书共10章:软件测试概述、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软件静态测试技术、软件动态测试技术、软件自动化测试、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软件系统性能测试、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软件测试管理,基本涵盖了目前软件测试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本书使读者能系统、较快地掌握软件测试的系统知识,获得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思路和基本的工程实践方法。
目 录
第1章 软件测试概述
1.1 软件测试的产生与发展
1.1.1 软件可靠性问题
1.1.2 软件缺陷与故障
1.1.3 软件测试的产生与发展
1.1.4 软件测试的发展趋势
1.2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与理论
1.2.1 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
1.2.2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准则
1.2.3 软件测试的基本策略
1.3 软件开发模式与软件测试
1.3.1 软件开发模式
1.3.2 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
1.3.3 软件测试模型分析
1.4 软件质量及其保证
1.4.1 软件质量体系
1.4.2 软件测试成熟度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2章 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
2.1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
2.1.1 软件生命周期
2.1.2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策略
2.1.3 软件测试通用流程
2.2 软件测试技术分析
2.2.1 基于动态测试分析与静态测试分析
2.2.2 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技术
2.2.3 基于结构的测试技术
2.2.4 基于经验的测试技术
2.2.5 手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
2.2.6 基于风险的测试
2.2.7 软件测试的分类
2.3 组件测试
2.3.1 组件测试的类别及模式
2.3.2 组件测试的任务
2.3.3 组件测试的过程
2.3.4 组件测试管理
2.4 集成测试
2.4.1 集成测试概念
2.4.2 集成测试策略
2.5 系统测试
2.5.1 系统测试的概念、对象、环境与目标
2.5.2 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2.5.3 系统测试的非功能性测试
2.6 确认测试
2.6.1 确认测试的准则
2.6.2 程序修改后的确认测试
2.6.3 配置与审查
2.7 验收测试
2.7.1 验收测试的含义
2.7.2 验收测试的任务及内容
2.7.3 软件文档验收测试
2.8 软件新版本的测试
2.8.1 软件维护测试
2.8.2 软件版本开发的测试
2.8.3 软件增量开发中的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3章 软件静态测试技术
3.1 软件静态测试
3.1.1 静态测试技术概要
3.1.2 静态测试技术
3.2 程序数据流分析方法
3.2.1 数据流测试
3.2.2 数据流测试的应用举例
3.3 程序控制流分析方法
3.3.1 程序的控制流图
3.3.2 将程序流程图转换为控制流图
3.3.3 控制流图分析的测试应用
3.4 软件的复杂性度量
3.4.1 静态检查与测试对象的规范、标准的一致性
3.4.2 软件复杂度的度量
3.4.3 Logiscope 静态分析测试应用
3.5 软件评审
3.5.1 软件评审的概念
3.5.2 评审的组织
3.5.3 评审过程
3.5.4 评审类型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4章 软件动态测试技术
4.1 软件动态测试技术
4.1.1 动态测试
4.1.2 动态测试(黑盒技术)的测试模型
4.2 等价类划分法与边界值分析法
4.2.1 等价类划分法简介
4.2.2 边界值测试
4.2.3 等价类划分测试法与边界值测试法结合设计测试用例
4.3 因果图/决策表法
4.3.1 因果图法
4.3.2 决策表法
4.3.3 因果图/决策表法的测试应用
4.4 状态转换法
4.4.1 状态转换法原理
4.4.2 运用状态转换法设计测试用例
4.5 全配对法
4.5.1 全配对法测试原理
4.5.2 全配对测试法应用
4.6 覆盖测试法
4.6.1 逻辑覆盖
4.6.2 路径覆盖
4.6.3 循环的路径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5章 软件自动化测试
5.1 软件自动化测试概念
5.1.1 自动化测试的原理
5.1.2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与特点
5.2 软件自动化测试生存周期方法学及应用
5.2.1 自动化测试决策
5.2.2 测试工具获取
5.2.3 自动化测试引入
5.2.4 测试计划、设计、开发
5.2.5 测试执行与管理
5.2.6 测试评审与评估
5.3 自动化测试用例与脚本
5.3.1 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生成要求
5.3.2 自动化测试脚本
5.4 自动化测试工具
5.4.1 自动化测试的专项工具
5.4.2 自动化测试套件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6章 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
6.1 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介绍
6.1.1 组件测试的范围及内容
6.1.2 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解决方案
6.2 软件GUI的测试
6.2.1 页面元素测试
6.2.2 对窗体操作的测试
6.2.3 对下拉式菜单与鼠标操作的测试
6.2.4 对数据项操作的测试
6.3 面向对象软件类的测试
6.3.1 类、对象、消息及接口
6.3.2 类的测试设计
6.4 Logiscope组件测试应用
6.4.1 Logiscope概况
6.4.2 Logiscope功能
6.4.3 Logiscope的安装与配置
6.4.4 TestChecker测试应用
6.5 运用JUnit进行组件测试
6.5.1 JUnit的基本概要
6.5.2 运用JUnit进行组件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7章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
7.1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
7.1.1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的内容
7.1.2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的基本要素
7.2 软件功能测试工具及应用
7.2.1 RFT的一般概况
7.2.2 RFT的基本运用方法
7.2.3 RPT的测试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8章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
8.1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8.1.1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的概念
8.1.2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规划与设计
8.1.3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管理
8.2 Web性能测试
8.2.1 Web性能测试模型
8.2.2 Web性能测试用例设计
8.2.3 Web性能测试过程管理
8.3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8.3.1 RPT功能简介
8.3.2 RPT的基本测试应用分析
8.3.3 RPT性能测试工程应用
本章小结
专业术语
习题与作业
第9章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
9.1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的问题
9.1.1 软件系统安全性概述
9.1.2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策略
9.1.3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方法
9.2 Web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测试
9.2.1 Web应用安全的背景
9.2.2 Web应用安全测试
9.3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具及测试应用
9.3.1 AppScan概要
9.3.2 AppScan功能特性
9.3.3 AppScan的基本使用
9.3.4 AppScan安全性测试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10章 软件测试管理
10.1 软件测试管理的概念
10.1.1 测试管理的基本要素
10.1.2 测试组织管理
10.2 测试过程管理
10.2.1 测试计划管理
10.2.2 测试流程管理
10.3 测试事件管理
10.3.1 缺陷管理
10.3.2 测试用例管理
10.4 软件配置管理
10.4.1 软件配置管理的内涵
10.4.2 配置管理策略与方法
10.4.3 配置管理的应用
10.5 测试管理工具及应用
10.5.1 TestDirector测试管理工具
10.5.2 Rational Test Manager测试
管理工具
本章小结
专业术语
习题与作业
参考文献
1.1 软件测试的产生与发展
1.1.1 软件可靠性问题
1.1.2 软件缺陷与故障
1.1.3 软件测试的产生与发展
1.1.4 软件测试的发展趋势
1.2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与理论
1.2.1 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
1.2.2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准则
1.2.3 软件测试的基本策略
1.3 软件开发模式与软件测试
1.3.1 软件开发模式
1.3.2 软件开发与软件测试
1.3.3 软件测试模型分析
1.4 软件质量及其保证
1.4.1 软件质量体系
1.4.2 软件测试成熟度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2章 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
2.1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
2.1.1 软件生命周期
2.1.2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策略
2.1.3 软件测试通用流程
2.2 软件测试技术分析
2.2.1 基于动态测试分析与静态测试分析
2.2.2 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技术
2.2.3 基于结构的测试技术
2.2.4 基于经验的测试技术
2.2.5 手工测试与自动化测试
2.2.6 基于风险的测试
2.2.7 软件测试的分类
2.3 组件测试
2.3.1 组件测试的类别及模式
2.3.2 组件测试的任务
2.3.3 组件测试的过程
2.3.4 组件测试管理
2.4 集成测试
2.4.1 集成测试概念
2.4.2 集成测试策略
2.5 系统测试
2.5.1 系统测试的概念、对象、环境与目标
2.5.2 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2.5.3 系统测试的非功能性测试
2.6 确认测试
2.6.1 确认测试的准则
2.6.2 程序修改后的确认测试
2.6.3 配置与审查
2.7 验收测试
2.7.1 验收测试的含义
2.7.2 验收测试的任务及内容
2.7.3 软件文档验收测试
2.8 软件新版本的测试
2.8.1 软件维护测试
2.8.2 软件版本开发的测试
2.8.3 软件增量开发中的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3章 软件静态测试技术
3.1 软件静态测试
3.1.1 静态测试技术概要
3.1.2 静态测试技术
3.2 程序数据流分析方法
3.2.1 数据流测试
3.2.2 数据流测试的应用举例
3.3 程序控制流分析方法
3.3.1 程序的控制流图
3.3.2 将程序流程图转换为控制流图
3.3.3 控制流图分析的测试应用
3.4 软件的复杂性度量
3.4.1 静态检查与测试对象的规范、标准的一致性
3.4.2 软件复杂度的度量
3.4.3 Logiscope 静态分析测试应用
3.5 软件评审
3.5.1 软件评审的概念
3.5.2 评审的组织
3.5.3 评审过程
3.5.4 评审类型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4章 软件动态测试技术
4.1 软件动态测试技术
4.1.1 动态测试
4.1.2 动态测试(黑盒技术)的测试模型
4.2 等价类划分法与边界值分析法
4.2.1 等价类划分法简介
4.2.2 边界值测试
4.2.3 等价类划分测试法与边界值测试法结合设计测试用例
4.3 因果图/决策表法
4.3.1 因果图法
4.3.2 决策表法
4.3.3 因果图/决策表法的测试应用
4.4 状态转换法
4.4.1 状态转换法原理
4.4.2 运用状态转换法设计测试用例
4.5 全配对法
4.5.1 全配对法测试原理
4.5.2 全配对测试法应用
4.6 覆盖测试法
4.6.1 逻辑覆盖
4.6.2 路径覆盖
4.6.3 循环的路径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5章 软件自动化测试
5.1 软件自动化测试概念
5.1.1 自动化测试的原理
5.1.2 自动化测试的优势与特点
5.2 软件自动化测试生存周期方法学及应用
5.2.1 自动化测试决策
5.2.2 测试工具获取
5.2.3 自动化测试引入
5.2.4 测试计划、设计、开发
5.2.5 测试执行与管理
5.2.6 测试评审与评估
5.3 自动化测试用例与脚本
5.3.1 自动化测试用例的生成要求
5.3.2 自动化测试脚本
5.4 自动化测试工具
5.4.1 自动化测试的专项工具
5.4.2 自动化测试套件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6章 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
6.1 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介绍
6.1.1 组件测试的范围及内容
6.1.2 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解决方案
6.2 软件GUI的测试
6.2.1 页面元素测试
6.2.2 对窗体操作的测试
6.2.3 对下拉式菜单与鼠标操作的测试
6.2.4 对数据项操作的测试
6.3 面向对象软件类的测试
6.3.1 类、对象、消息及接口
6.3.2 类的测试设计
6.4 Logiscope组件测试应用
6.4.1 Logiscope概况
6.4.2 Logiscope功能
6.4.3 Logiscope的安装与配置
6.4.4 TestChecker测试应用
6.5 运用JUnit进行组件测试
6.5.1 JUnit的基本概要
6.5.2 运用JUnit进行组件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7章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
7.1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
7.1.1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的内容
7.1.2 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的基本要素
7.2 软件功能测试工具及应用
7.2.1 RFT的一般概况
7.2.2 RFT的基本运用方法
7.2.3 RPT的测试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8章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
8.1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8.1.1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的概念
8.1.2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规划与设计
8.1.3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管理
8.2 Web性能测试
8.2.1 Web性能测试模型
8.2.2 Web性能测试用例设计
8.2.3 Web性能测试过程管理
8.3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8.3.1 RPT功能简介
8.3.2 RPT的基本测试应用分析
8.3.3 RPT性能测试工程应用
本章小结
专业术语
习题与作业
第9章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
9.1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的问题
9.1.1 软件系统安全性概述
9.1.2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策略
9.1.3 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方法
9.2 Web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测试
9.2.1 Web应用安全的背景
9.2.2 Web应用安全测试
9.3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具及测试应用
9.3.1 AppScan概要
9.3.2 AppScan功能特性
9.3.3 AppScan的基本使用
9.3.4 AppScan安全性测试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与作业
第10章 软件测试管理
10.1 软件测试管理的概念
10.1.1 测试管理的基本要素
10.1.2 测试组织管理
10.2 测试过程管理
10.2.1 测试计划管理
10.2.2 测试流程管理
10.3 测试事件管理
10.3.1 缺陷管理
10.3.2 测试用例管理
10.4 软件配置管理
10.4.1 软件配置管理的内涵
10.4.2 配置管理策略与方法
10.4.3 配置管理的应用
10.5 测试管理工具及应用
10.5.1 TestDirector测试管理工具
10.5.2 Rational Test Manager测试
管理工具
本章小结
专业术语
习题与作业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本书此次修订较第一版、第二版在体系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与变动。全书在内容上做了整合与更新,使教材的容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内涵进一步提升,突出软件测试课程教程的功能,以更加符合学习规律、认识规律,全面阐述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和业界主流的技术方法,并从软件生命周期的最新视角阐述和分析软件测试的知识、技术及应用,运用于工程中的策略、过程及方法,以期能基本涵盖目前软件测试领域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
本书由软件测试概述、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软件静态测试技术、软件动态测试技术、软件自动化测试、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软件系统性能测试、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软件测试管理共10章构成。其中,软件测试概述、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两章作为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知识加以系统介绍;软件静态测试技术、软件动态测试技术、软件自动化测试三章作为测试方法及技术应用分析的重点;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软件系统性能测试、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软件测试管理五章则从测试工程的角度进行详细深入的阐述。每章除了正文之外,还增加了有针对性的内容提要与学习目标的导学、本章小结等内容。为进一步体现和完善教材的功效,全书配备了例题、案例、习题、作业、应用实践项目共300多个,并为每章的相关内容加入了专业术语栏目与参考资料的索引。
本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阐述简明,较好地把握了所编选内容的深度及广度,使之不仅反映出软件测试的发展脉络、最新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而且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技术基础与工程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使读者能系统、较快地学习到软件测试的系统知识与主流技术,获得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工程方法与运用的策略。
本书是中国大学精品共享资源课程(爱课网)软件测试的配套主教材,以期作为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的一本专门教程,成为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首选读本,为进一步掌握、提高测试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本书涵盖了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ISTQB FL/AL)大纲2007版所规定的许多内容,因此可作为准备参加此项专业认考的参考资料。
本书含有大量的算法语句、程序语句及计算公式,对于其中的变量,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避免歧义,不再区分正、斜体,而是统一采用正体,特此说明。
贺萌、吴晓园、杨艳、夏辉、徐芳、李健、李晓兵、赵琳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与资料整理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从首版编写到第3版的出版,始终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持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敬意与衷心感谢。
因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的错误和不妥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和提出改进建议。
联系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 著 者
2013年12月
本书由软件测试概述、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软件静态测试技术、软件动态测试技术、软件自动化测试、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软件系统性能测试、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软件测试管理共10章构成。其中,软件测试概述、软件生命周期的测试两章作为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知识加以系统介绍;软件静态测试技术、软件动态测试技术、软件自动化测试三章作为测试方法及技术应用分析的重点;软件项目的组件测试、软件系统性功能测试、软件系统性能测试、软件系统安全性测试,软件测试管理五章则从测试工程的角度进行详细深入的阐述。每章除了正文之外,还增加了有针对性的内容提要与学习目标的导学、本章小结等内容。为进一步体现和完善教材的功效,全书配备了例题、案例、习题、作业、应用实践项目共300多个,并为每章的相关内容加入了专业术语栏目与参考资料的索引。
本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阐述简明,较好地把握了所编选内容的深度及广度,使之不仅反映出软件测试的发展脉络、最新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而且更加注重将理论知识、技术基础与工程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使读者能系统、较快地学习到软件测试的系统知识与主流技术,获得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的思路,掌握基本的工程方法与运用的策略。
本书是中国大学精品共享资源课程(爱课网)软件测试的配套主教材,以期作为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的一本专门教程,成为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首选读本,为进一步掌握、提高测试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本书涵盖了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ISTQB FL/AL)大纲2007版所规定的许多内容,因此可作为准备参加此项专业认考的参考资料。
本书含有大量的算法语句、程序语句及计算公式,对于其中的变量,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避免歧义,不再区分正、斜体,而是统一采用正体,特此说明。
贺萌、吴晓园、杨艳、夏辉、徐芳、李健、李晓兵、赵琳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与资料整理工作,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从首版编写到第3版的出版,始终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持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敬意与衷心感谢。
因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的错误和不妥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和提出改进建议。
联系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 著 者
2013年1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