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182914
篇 春风登古隘
1、
天开函谷壮关中
2、
烽火祁连走古道
3、
西塞名关通丝路
4、
绝壁栈道接危崖
5、
天下雄关剑门险
6、
娘子关头更奇崛
7、
杨将英名留雁关
8、
三秦散关雄千古
9、
嘉峪雄关插云霄
10、幽蓟东来称首关
11、天设居庸冠中原
12、渔阳秋风吹蓟关
13、紫荆要塞镇太行
14、镜门关雄亘边城
15、斟酒高台唱西口
第二篇 月下赏名构
1、
至圣庙前闻韶乐
2、
千秋忠义昭关庙
3、
黄沙落日伴敦煌
4、
北魏石窟彪千古
5、
千仞孤塔迎人来
6、
千秋庙貌鉴为古
7、
岁岁谒庙瞻武穆
8、
长城内外访元都
9、
信有山林在市城
10、故宫重门显帝威
11、万里长城舞万山
12、山中道观看云起
13、闻听梵声入禅林
14、晋徽建筑显商帮
15、且依桥栏观坠月
第三篇 秋草没帝陵
1、
始祖陵前追伟业
2、
泰伯仲雍建勾吴
3、
万千兵马护帝陵
4、
西风残照汉陵阙
5、
三国君魂归何处
6、
南朝古丘卧麒麟
7、
十八唐陵矗关中
8、
残碑古松泣宋陵
9、
一代天骄威永在
10、明宫陵寝暮色稠
11、寂寞清陵叹国殇
12、中山陵高抑袁林
13、凋零末帝埋荒草
14、藩王陵前洒残阳
15、异国君魂托中华
第四篇 落叶知良臣
1、 千年兵圣称双绝
2、
功成身退唯张良
3、
胯夫扶汉成帝业
4、
三顾茅庐足千秋
5、
桓侯祠宇慰英魂
6、
文武赤壁领风骚
7、
淝水风霜悲唳鹤
8、 瑰文卓行仰荆公
9、 先忧后乐赞范公
10、铁面包公标青史
11、苏杭有幸埋忠骨
12、明初功臣绕孝陵
13、七下西洋念郑和
14、驱寇靖边思戚帅
15、雄风千载颂延平
第五篇 雨中忆旧事
1、
半坡河姆步文明
2、
芒砀山麓显传奇
3、
江东至今思霸王
4、
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大漠长烟觅夏踪
6、
京杭运河贯南北
7、
公主赞普谱新曲
8、
泉眼无声淌细流
9、
苍山洱海伴大理
10、五岳归来藐诸山
11、逼上梁山行天道
12、古都多少付烟雨
13、走马圆楼探秘踪
14、春花掩映土司城
15、国之血脉话驿传
第六篇 千年蕴风流
1、
史学双璧仰司马
2、
四大美女传天下
3、
天下名楼重名篇
4、
右军笔法尊书圣
5、
木兰故里觅遗踪
6、
诗圣诗名高千古
7、
西行东渡求传经
8、
天下英雄尽入彀
9、
字如其人显风骨
10、苏氏文章擅天下
11、书院春晓送流年
12、斯楼不朽在藏书
13、四大名著说作者
14、三笑姻缘戏唐寅
15、江南织造梦红楼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同桌送了我一本《中国旅游词典》,并在扉页上写下了“路在脚下”的赠言。一晃大学毕业近三十年了。回首一望,我脚下的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得很长了,祖国的万水千山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脚印。
古人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其实,读书固然重要,但仅仅读书是不够的。要对一个事物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不到现场亲眼看看,往往很难了解或者理解不透,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这一点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历史悠久漫长,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文明古国遍地开花的累累果实。随意到一个古迹,都能引出许多尘封的历史往事;随意找一个地名,都能在史书上翻出大量史话经典。这些历史遗存,或仍较完整地保留了原貌,或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它们都是一代代的记忆载体。在这里,我们可以与历史对话。
我很庆幸,我的工作使我有机会走遍祖国各地。我的学科背景和个人兴趣,又使我对所到之处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更使我深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为了使每一次的参观考察有所收获,每次出行,我一般都会做好三件事:
件事,出行前,我都会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对当地古迹有一个初步了解。参观的时候,我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参观路线和时间长短,并在回宾馆后及时把自己的参观体会和感想写成游记或日记。对参观中有疑问的地方,再通过查阅资料加深了解。当然,现在再翻看一些以前写的游记和日记,我感到许多还是相当粗糙的,但那种美好的感受依然会将你拥抱,令人遐想。
第二件事,每次出行,我都会留下一些照片。我的照相机已经换了好几台,从黑白的到彩色的,从胶片的到数码的。拍照的对象,也从以照人为主到以照景为主。照相机逐渐成为我游途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并成为我表达思想的载体。古关隘、古建筑、古墓葬、古都城、古遗址等,已经慢慢占满了我的镜头,渐渐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中的照片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都是自己亲自拍摄的。
第三件事:每到一个地方参观都必须要买几本介绍当地历史文化风情的书籍。这些书大都只能在当地书店才能买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往往从新华书店的书架中就可以感受到。像北京、西安、南京、杭州、苏州、洛阳等城市的书店中,介绍当地历史文化的各种书籍琳琅满目,这样的城市令人仰望。我书房里满墙的这类书籍现在已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翻看这些书籍是我的享受,并逐渐成为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和闲暇时写作的重要源泉。
对我来说,对历史遗迹的探访已经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积累的独特经历是丰富我人生阅历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是我的财富。以后闲暇之余,我会常常想起那些经历,那些令我感到心满意足的点点滴滴。
外出多了,感想也多了,同时也衍生出对中国文物保护现状的一些思考。中国当前对文物的保护,可以用“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来概括。喜的是国家和地方现在对文物保护的重视,许多文物都得到很好的保护、修复;忧的是一些地方的文物修复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导致文物修复中的贪大求全,以致失去了时代感。这样的修复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破坏,使人有“看了不如不看”的感叹。
常年外出,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种积累开始的时候是无意识的。但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了想整理出书的想法。于是我用了几年时间,对一些稿子进行修改、归类。几经调整,后整理出本书。
我认为本书并不是一本游记,也不是一本导游书,而是笔者对历史遗迹的介绍和感悟。一方面,我力求把一些相关的人物、遗迹联系在一起阐述,使读者对此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另一方面,本书力图成为一本通俗的知识读物,使读者能够大致知晓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笔者也希望把一些世人忽视的历史遗迹呈现出来,引起更多人对其价值的关注。我更想给读者呈现的,是这些目前尚存、或将湮没、或已湮没的历史遗迹传递给我们的历史信息。通过这些历史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历史遗迹和遗址的内涵,更好地了解历史。
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许多朋友给予的帮助,感谢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辑的认真细致的工作和颇具价值的建议。这种职业精神使本书得以更加完整地呈现给大家。感谢南京艺术学院辛尘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笔酣墨饱,雄健洒脱,使本书更具韵味。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南京大学的胡阿祥教授。我们因为高考命题的机缘而成为朋友,阿祥教授的潇洒和学术成就一直使我仰慕不已。我也拜读了阿祥教授的部分专著,感觉确实出手不凡,大家手笔。这次写书序,我不假思索地想到阿祥教授。阿祥教授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出了一篇器宇不凡的书序,涉古道今,旁征博引,尽显名家风范,为本书增添了异样的光彩。在此深表感谢。
常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并非只有仁者或者智者才能欣赏山水、人文之美,普通人也都喜爱山水之胜,人文之趣。寻访是我们打开世界的大门,寻访也是另一种翻看历史的过程,历史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生动、真切。
多年前一个深秋的季节,我从宝鸡出发,怀着对历史遗址的仰慕之情驱车前去探访大散关。汽车在秦岭的山道上缓缓行驶着,本以为这样的季节里秦岭早已是枯林一片,没有想到此刻的秦岭竟然山花怒放,花红柳绿。行驶在弯弯的山道中,不知不觉大散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
…….
大散关作为南北交通要冲,以及关中西的一座重要关隘,出可以攻,退可以守,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事。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从这里经过的;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南宋时,宋将吴玠、吴璘兄弟率军据险固守此关,并与南下的金兵激战,击溃金兵的进攻。尤其是1131年在大散关前的和尚原战斗中,金兵将领 “兀术(即完颜宗弼)中流矢,仅以身免”,甚至“亟剔其须髯而遁”。此役宋军大胜。后宋金以大散关为界,在此对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