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44372
平淡之笔墨,中正之眼光,坦诚之态度,幽深之情怀,不动声色中见史家之气象。
——孙郁
以随笔体写民国学人从政,实非随笔而成,所言均人所不知,或人所少知,广稽博采,娓娓道来,言必求其据,事必求其真,因而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作历史读,亦可作掌故读。
——杨天石
李村先生前著《前人后事》对一些鲜有人关注的史事已有较深钩沉,《世风士像》一书更聚焦现代史上“政学”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文人政治”视野,颇具敏锐之问题意识。虽是随笔集,却见大眼光。
——叶隽
中国传统政治可以称作“ 文人政治”。现代史上,许多人在政学两界出入频繁,到底是学者还是政客,面目不清。这部随笔集从胡适之谈起,评述民国时期的政学名人,虽内容分散,涉及人物众多,但有一个相互联系的主题,即探讨现代史上的政学关系。书中谈及的诸多往事一度尘封,作者广征博引,以缜密的判断和功力深厚的笔触,抽丝剥茧,层层梳理被忽略的历史细节,让那些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见。
真伪难辨
胡适与宋子文
再说胡适与宋子文
胡适1949年赴美之行
胡适为什么不做行政院长
胡适与“第三党”问题
胡适与“第三势力”
“吴国桢事件”中的胡适
胡适是学者还是政客
胡适的胸襟与气度
师生之道
书生从政
傅斯年书生误国
再说傅斯年书生误国
蒋介石的错误:说翁文灏
我看何廉这个人
从蒋廷黻说起
不失书生本色
学者从政之后
宋子文的傲慢
马寅初、傅斯年、费巩:同罪不同罚
偏听则明,兼听则暗
世事难料
历史不能轻信
书生情是一张纸
顾维钧的结局
早期留美学生之“兄弟会”
我所知道的王造时
有关王造时的补记
吴国桢与叶公超
秦德君、茅盾、穆济波
刘尊一与潘宜之
世风士像
林庚白其人
吴虞与吴宓
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
政学之间
学者之间的应酬
五四以后的新旧之争
后记
续后记
······
李村没有村气,肚皮里的书多,腹笥宽,文字有民国范儿。
——张鸣
平淡之笔墨,中正之眼光,坦诚之态度,幽深之情怀,不动声色中见史家之气象。
——孙郁
以随笔体写民国学人从政,实非随笔而成,所言均人所不知,或人所少知,广稽博采,娓娓道来,言必求其据,事必求其真,因而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作历史读,亦可作掌故读。
——杨天石
李村先生前著《前人后事》对一些鲜有人关注的史事已有较深钩沉,《世风士像》一书更聚焦现代史上“政学”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文人政治”视野,颇具敏锐之问题意识。虽是随笔集,却见大眼光。
——叶隽
胡适与宋子文
从1938年9月到1941年9月,胡适任驻美大使四年。他这四年使美外交的成败,历来众说纷纭,而所有争论的焦点,都与宋子文有关。例如杨天石先生在《排挤驻美大使胡适》一文中,便根据胡佛研究院收藏的宋子文档案,认为宋子文在美国任蒋介石私人代表期间,一再地“排挤”胡适,胡适的去职即是宋子文排挤的结果。这些材料虽然都有案可查,但宋子文之于胡适算不算“排挤”,抑或反倒是胡适在“排挤”宋子文,恐怕还是问题。客观地说,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期间,以他的学识和人格,给美国人留下很深的好感,因此他被免职后,蒋介石委任魏道明为驻美大使,美国政府很不畅快,拖延了三个星期,才同意接受这位新任大使。美国的新闻媒体对胡适的离任,更公开表示了惋惜。
但是胡适担负的大使,很难说是“全职大使”。他刚一上任,就提出一个“四不主义”:不谈借款,不谈军援,不做宣传,也不搞募捐。他认为驻外大使的职责是“为国家做点面子”,要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能分心于杂役。要求政府另派专人处理这些具体事务。姑不论他对外交官职务的理解是否正确,当时对美外交的核心任务,就是争取美国政府的同情与援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