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361636
1. “历史中国”系列(白金升级版),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王觉仁、醉罢君山、金满楼、姜狼、张程……当今历史写作界诸多名家大神经典力作!
2. “历史中国”之《魏晋南北朝原来是这样》,一本书读懂*乱的乱世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皇权衰微,世家天下;群雄逐鹿,草根崛起。权谋在乱世中淬血,人性在战火中淬砺!中华文化融合塞外文化,别创空前之世局!一个文化更新、个体意识张扬的时代,一个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原来是这样》,全景式展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589年隋灭陈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既是秦汉旧秩序瓦解期,又是隋唐新生机孕育期。四百年乱世,造就无数的英雄豪杰,寒微草根之士亦能顺势而起:隐忍上位司马懿、闻鸡起舞祖逖、残酷战神冉闵、奋起寒微刘裕、狼性君主赫连勃勃、千古一后冯太后、壮志未酬宇文邕、奇才远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
4.胡族入主中原,中华大地如何在四百年的战火中重新一统?中华文化如何抵挡胡人文化冲击并吸收融合、创新发展?《魏晋南北朝原来是这样》一卷在手,拨开迷雾,见微知著,窥斑见豹,让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带你触摸有温度的历史!
一部全景式解读*乱的乱世魏晋南北朝的大历史之作!
魏晋南北朝,一个多民族斗争和融合,从大乱到大治的时期。司马家族以联姻、结盟的权谋手段,夺权上位,三家归晋;世家大族权力垄断致使宗室、外戚内斗,酿成“八王之乱”;衣冠南渡,王、庾、桓、谢诸大姓北方士族与江南吴地士族联合,挟天子以令诸侯,“王与马,共天下”;高门世族日渐糜烂,寒门士子趁机崛起,引发“侯景之乱”;涌入中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建立“十六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北齐、北周沿袭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趋势。
长达四百年的乱世,铁血的战火淬炼了人性,旋涡之中的英雄不问出处,展现各领风骚的无限可能:隐忍上位司马懿、闻鸡起舞祖逖、残酷战神冉闵、奋起寒微刘裕、狼性君主赫连勃勃、千古一后冯太后、壮志未酬宇文邕、奇才远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
本书以精炼的白描手法,以真实而有温度的历史细节,描绘了一幅中华文化如何抵挡塞外文化冲击,吸收其野蛮精悍之血,自我更新,并*终迎来前所未有大一统之隋唐盛世的燃情图卷。
曹魏受汉禅开国 / 001
司马懿的崛起 / 006
曹髦的儿戏政变 / 011
三家归晋 / 016
白痴太子司马衷 / 023
悍妇贾南风乱政 / 027
八王之乱 / 033
五胡十六国 / 037
后赵与冉魏的兴衰 / 042
慕容家的内讧传统 / 049
前秦统一北方 / 054
司马睿建国江东 / 060
祖逖北伐 / 065
“王与马,共天下” / 070
北伐是剂猛药 / 077
谢安东山再起 / 082
淝水之战 / 087
后燕与后秦 / 093
孙恩-卢循起义 / 099
桓玄篡国 / 105
刘裕横扫中原 / 112
赫连勃勃大王 / 118
拓跋鲜卑的狂飙之路 / 123
千古一后冯太后 / 130
孝文帝迁都 / 135
刘裕篡位建宋 / 141
元嘉之治 / 145
草草的元嘉北伐 / 152
刘家的精神病史 / 158
刘家的变态史 / 166
萧道成建立南齐 / 172
骨肉相残的报应 / 179
变态皇帝代代有 / 186
萧衍建立南梁 / 192
高肇专权之祸 / 198
南北方拉锯战 / 203
胡作非为胡太后 / 211
六镇起义 / 218
河阴之变 / 224
高欢取代尔朱氏 / 233
北魏帝国一分为二 / 241
苏绰改革强西魏 / 249
癫狂高洋与傀儡羔羊 / 256
杰出的傀儡皇帝 / 262
“佛门天子”萧衍 / 267
八百残兵攻大梁 / 275
侯景之乱 / 284
南陈的兴亡 / 294
周齐势力消长录 / 303
杨坚的意外之喜 / 311
金陵王气黯然收 / 317
大事年表 / 326
参考文献 / 338
★曹操在世时,不少名士便瞧不起曹操。曹操也不时做出压制豪族名门浮华风气的举动,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客观上,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虽然没有打击到世族大家的根本,但曹操对世族大家的厌恶和压制是明显的。在曹姓代刘几成定局的时候,世族大家需要曹丕给他们保证,维护和扩大他们的利益。即便曹丕本人已经完全是世家子的出身和行为做派,但缺乏明确的承诺和制度上的保护,世族大家还是不放心效忠于曹氏家族。
★武帝曹操用人注重真才实学,看重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绩,而不是东汉后期风行的门第和声望。他多次求才若渴,发布任人唯贤的命令,广招天下名士。所以在曹魏王朝建立过程中聚集了许多真才贤士,曹操基本上都能做到人尽其用。但对一个人,曹操一直看不准,不敢放开了使用。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不愿意去给曹操当幕僚。当时天下大乱,鹿死谁手尚不可知,司马懿还很年轻(才二十二岁),不想早早地和曹操绑定在一起。他还要待价而沽,于是婉拒征辟。当曹操派的人到家后,司马懿假装风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来人回去汇报,精明的曹操不信,派人在夜里偷偷去侦察。不想,司马懿料到了曹操的这一手,还躺在床上装风瘫呢!曹操这才信以为真,放过了司马懿。
★也许是司马懿太过现实,虽然他能力不错,但曹操始终不喜欢他。也有说法是曹操打击世家豪族,恰好司马懿是中原著名世家子弟,曹操不肯用他。据说,司马懿的长相很怪,具有“狼顾之相”,也就是能把脑袋转九十度角,用眼睛的余光看到背后的东西。在相术上,这是一个人野心勃勃的表现。一天晚上,晚年曹操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三马食槽”的梦境让曹操很自然地和司马懿的“狼顾”本领联系在了一起,担心司马懿日后对曹家王朝不利。曹操迷信,终生没有提拔重用司马懿,还告诫儿子曹丕要提防司马懿。
★客观地说,司马懿和诸葛亮作战的“成绩”并不怎么好看。他主要是依靠曹魏以逸待劳、兵多粮广的优势,和诸葛亮打持久战,后总是逼着底子薄的诸葛亮粮尽退兵,算得上圆满完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务。在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战争是王朝的迫切矛盾。司马懿因为长期负责对蜀汉的战斗,而曹魏一半以上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西部战线,因此司马懿家族很容易就笼络了效忠自己的武装,开始了窃取曹魏王朝实权的进程。
★司马家真正露出篡位谋天下的野心是在废黜曹芳事件上。司马懿病死后长子司马师继续掌权。司马师比父亲要外露凶狠,一心要建立司马王朝。司马家族的专权和司马师对曹芳的紧逼不仅使曹芳极为不满,也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抗。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图谋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替代司马师,再逐步清除司马家族的势力。但他们没有躲开司马师的耳目,结果事情败露,凡是牵涉其中的人都被诛杀。在清理了朝臣后,司马师正式逼皇帝废黜了皇后张氏。
★国家经历漫长分裂后重新统一,恰恰需要一个安静治国的守成之君。司马炎的个性宽松,无为而治,适应了现实的要求。南北统一和若干经济恢复措施,使西晋初期的社会经济逐年增长,国家赋税收入逐渐充裕,人口逐年增加。从西晋灭吴的太康元年(280年)到司马炎临死前一年的太康十年(289年)这十年,也被艳称为“太康繁荣”。
★司马衷连五谷都分不清楚,哪能处理疑难政务,只能呆呆地看着父亲送来的文件。太子妃贾南风非常害怕,忙找了外人来做“枪手”。她请来的是迂腐的学者,在回答的时候旁征博引,义正词严,慷慨激昂。贾南风阅后非常满意。宫中的侍从张泓在旁边看后,提醒说:“太子不学无术,皇上非常清楚。现在的答诏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皇上肯定怀疑是否是太子亲自写的,并且追究作弊的人。还不如直接用大白话把问题给说清楚。”贾南风大喜,忙让张泓代答。张泓平素有些小才,先用大白话把所有疑难都说清楚了,再让太子抄写一份。
★司马伦废惠帝自立,完全是利欲熏心,上台后除了大肆封赏,没有任何方针政策。上自赵王的亲信党羽,下自王府的奴卒厮役都封官晋爵,朝廷之上顿时高官充盈。西晋的官员冠服要用貂尾装饰。因为突然封赏了大批官员,整个洛阳城储存的貂尾都不能满足新官员官服制作的需要,只好找狗尾巴来代替。成语“狗尾续貂”由此而来。服装不够倒是其次,许多新晋官员连印信都没有。因为国库储蓄根本不足以支撑司马伦的滥封,朝廷没有足够的金银给新封的人铸造印信。这些司马伦的党羽因此被讽刺为“白版之侯”。
★在整个八王之乱过程中,作为皇帝的司马衷反倒是一个旁观者。他成了造反谋逆者争夺的目标和军中俘虏,几度易手,颠沛流离,受尽惊吓。但是人非草木,即使是司马衷这样的弱智也多少在乱世中显现出人性正常的一面。散骑常侍司马威依附赵王司马伦。司马伦要篡位的时候,司马威奉命来逼司马衷退位,还动手夺了皇帝玺绶。司马伦篡位后任命司马威为中书令。司马伦失败后,晋惠帝重新成为皇帝。一干人议论对失败者的处理问题。处理司马威的时候,大家本来想放他一条生路。这时候,一向沉默不语的司马衷说话了:“阿皮(司马威的小字)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司马衷毕竟是皇帝,既然皇帝发话了,群臣不好违抗,杀了司马威。
★匈奴人兴起于蒙古高原,是北方的古老民族,一度统治着东起辽水、西到西域的北方大地,从战国时就开始侵扰中原,是中原政权的大患。汉武帝时,匈奴遭到沉重打击后,开始衰落,进而分裂为南北匈奴两部。其中南匈奴在汉宣帝时入关投降汉朝,西汉王朝将他们安置在并州、司隶等地。南匈奴逐渐在并州离石的左国城(今山西吕梁离石区)建立了王庭。东汉时,北匈奴继续遭到重创,部分沿着欧亚大陆消失在了西方,不愿意远迁的部众则南下投降了汉朝,也被安置在上述地区。匈奴民族和汉族的融合时间久,上层人士汉化很深,很多人担任朝廷官员。
★北方和巴蜀地区先后出现了二十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十六个国家: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其中只有前凉、西凉、北燕三国是汉人政权。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四国因为地小时短,没有计算在内。这些政权主要为少数民族政权,在长达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此起彼伏反复交战,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十六国时期”。
★除了石勒,东部打着匈奴汉朝的旗号作战的还有王弥的军队。王弥是汉族人,趁乱起兵,军队以汉族人为主,实力足可与石勒相对抗。石勒和王弥扫荡了东部地区的西晋军队,并和匈奴的刘聪军队一道制造了“永嘉之祸”,各自杀戮了数以万计的西晋王公官吏。共同的敌人被消灭后,并肩作战的朋友就变成了敌人。
★从奴隶到皇帝,石勒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出身少数民族,又当过奴隶,对社会实情和百姓疾苦有切身的感受,尤其是对西晋末年百姓流离失所的乱局记忆深刻。建立后赵政权后,石勒留意农业生产,派遣使者巡行州郡,招募流民,劝课农桑。随着后赵政权的稳定,流民相继归附石勒,之前农田荒芜、百业凋敝的景象有所缓解。
★尽管有所自我约束,石勒骨子里还是个残暴的人,奉行民族压迫政策。石勒忌讳别人提及他的异族出身,后赵法令明确规定: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杀无赦。百姓不得不将日常食用的胡瓜改名为“黄瓜”。至于杀戮汉人、强迫移民等措施,更是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333年夏,石勒病死,遗诏令太子石弘继位。
★石闵原名冉闵,是并州“乞活军”的后代。西晋末期,北方连年灾荒,又赶上瘟疫和八王之乱、胡人南下,许多地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牛羊猫狗都被吃了,老鼠草根也被刨出来吃了,后出现了“易子而食”“人相食”的人间惨剧。人祸接踵而来。比如在并州“寇贼纵横,道路断塞”,又“数为胡寇所掠”,到处是跨马持刀的凶徒,弱肉强食,简直是人间地狱。于是,数以十万计的流民四处流徙,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和安全的地方。在流荡哄抢的过程中,流民既要抢掠生存又要自卫,逐渐形成了自发的武装组织。军官出身的田甄、李恽、薄盛等人后将并州流民组织起来,随司马腾“就谷冀州,号为乞活”。这就是乞活军的来历。
★慕容廆大刀阔斧改革部族的内政外交。他主动遣使觐见晋武帝,接受了晋朝官职,自认藩属,使弱小的慕容部鲜卑获得了“尊王”的金字招牌。其次,慕容部重金联络其他两部鲜卑。段氏鲜卑是当时辽东各部中实力强者,慕容廆便迎娶了段部单于的女儿为妻。中原八王之乱正酣,称王称霸者前仆后继。辽东强的段氏鲜卑排斥避难而来的中原移民和汉族士大夫。而慕容廆政法分明、用人唯才,很快集中了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慕容廆移居大棘城,教人耕种,制订与汉人相似的法令法规。慕容鲜卑迅速繁荣起来。
★苻坚招揽流民,鼓励百姓安定下来,从事耕种。前秦征发贵族豪强的仆役庇户三万多人,在关中兴修水利,让关中许多荒废田地重新得到了灌溉。苻坚“与民休息”,还亲自参加耕种,他的皇后则在长安郊区开辟田地养蚕,作为天下的表率。而王猛执政,政品颇足称道,“关中良相唯王猛”。即使身居相位,王猛也克己奉公,生活俭朴,从不骄横凌人,让人抓不住把柄。他精力旺盛,工作勤勉,从不拖沓,当日决定的事情晚上就开始推行。
★氐族人少力弱,要统治广大的北方地区实属不易。为了巩固统治,苻坚采取迁徙氐人分镇四方的政策。他消灭其他割据政权后,往往实行徙民政策,将被征服的鲜卑、乌桓、羌等民族十万户徙至关中。同时,苻坚将关中氐族十五万户移至关东,安置在各个要镇,以此来加强对新征服区的控制。这就分散了原本就薄弱的氐族势力。更要命的是,苻坚没了王猛的辅佐,开始“圣心独断”,在383年一意孤行,倾全国之力南征,终于爆发了淝水之战。
★中原大乱愈加激烈,王导和堂兄弟王敦、王旷商议,觉得中原局面混乱,不如去相对安定的东吴故地开辟新局面。王导建议司马睿去东南地区独当一面。司马睿很赞成,向司马越申请移镇南方。朝廷中的王氏兄弟王衍、司马越的妃子裴氏二人被司马睿和王导做通了工作,都鼓动司马越同意司马睿的请求。司马越答应了。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睿出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联合王导等人搬到了建业。司马睿前往东南,名义上是移镇,其实类似逃亡,带动了北方官民的南逃浪潮,史称“元嘉南渡”。
★西晋末期,义兴周氏、吴兴沈氏领衔江东世族,号为强宗。紧随其后的是吴郡四大家张朱陆顾。北方世族初来,都不敢直接和他们对抗,纷纷避开现在的苏南和太湖流域,深入浙江、江西一带圈地占田,发展势力。其后有会稽的孔魏虞谢四家。但是,江东世族在东吴灭亡后,没有统一的组织,形不成合力。始终没有一个强权人物成功领导江东世族与西晋朝廷对抗。也许是为了稳定多次骚乱后的江南,江东世族没有反抗北方世族的南下,坐视他们逐渐站稳脚跟。等到北方世族开始挤压土著势力的发展空间,江东世族开始后悔了。随着统治的逐渐巩固,北方世族在笼络策略之余,采取分化方法让江东世族自相削弱。王敦亲近吴兴沈家,以沈充为心腹和谋主,后来派沈充带兵消灭了义兴周家。沈充依靠王敦势力做大,一度私铸钱币,还参与了王敦之乱。王敦造反被平定后,沈充被部下所杀。吴兴沈家转衰。周、沈两家内耗衰落,标志着江东世族力量下滑。在整个南朝时期,江东世族都处于北方世族的优势之下。
★逖长大后心性改变,开始博览群书,记忆力超群,古今军政都了然于胸,往来京师见者都称祖逖有赞世之才。他开始频繁进出各个王爷和权臣的幕府,当的都是些参军之类的职务。大抵上,他长于处理重要事务或者棘手的事,而不善于坐在衙门里埋头于文山案牍。可惜,司马诸王没能给他施展才能的舞台,埋头于内讧争斗。所以,祖逖的前四十多年都湮没无闻,一事无成。
★祖逖曾和刘琨同时担任司州主簿。刘琨比祖逖小五岁,感情很好,住在一起同被而眠。两人都是俊杰,都有匡扶国家之心,常常谈论时政,有时通宵达旦,都认为晋朝将“四海鼎沸,豪杰并起”。想到动荡的前景,二人互相勉励,约定“相避于中原”。一天凌晨,荒野响起鸡鸣,祖逖醒来,踢踢刘琨说:“这不是恶声。”于是,两人摸黑出来舞剑,锻炼身体。“闻鸡起舞”由此而来。刘琨才能逊于祖逖,但因为是汉朝宗室后裔、名冠一时,提拔得比祖逖快,后来成了西晋在北方的支柱。
★马睿、王导等人并不热衷北伐。对于南渡的司马睿政权来说,首要的是在南方扎下根去,巩固统治。争夺江州荆州地盘、争取江东世族的支持、调节南下世族的内部矛盾,样样事情都比北伐重要得多。再说,司马睿的名望很低,万一哪个重臣大将北伐成功了,声名大震,功高盖主,对司马睿有什么好处呢?其次,司马睿是皇室疏宗,万一北伐找到几位皇室血统更近更高的宗室,司马睿往哪里放啊?所以,司马睿、王导力主收缩力量稳定南方,不愿意分兵北伐。然而,北伐具有不容辩驳的道德优势,司马睿和王导不便公开反对。他们能做的是口头赞赏,暗地里布置种种障碍,阻扰北伐成功。这种“阳奉阴违”的北伐对策,由司马睿和王导首创,被之后的东晋历代朝廷所继承。
★祖逖兵少,追求巧胜,屡次埋伏石虎,取得小胜。双方相守四旬,北伐军后勤运输漫长而艰难,司马睿政权又拒绝支援,粮草很快接济不上。祖逖知道石虎的军需也很困难,就看敌我双方谁先支持不住了。他想出一条计策来,用布囊盛土做出米袋的模样,派千余人佯装运粮,途中令几个人扛着真米,佯装掉队在路旁休息。后赵军队上前劫掠,那几个人赶紧放下米袋逃跑。石虎检查截获的米袋,误以为祖逖粮草充足,顿时信心大减。后方石勒派将军刘夜堂赶了上千头驴运粮支援石虎。祖逖在汴水伏击刘夜堂,俘获后赵军粮。石虎更是丧失了坚持的胆气,主动撤军了。
★北伐形势一片大好,归附者甚多。当日黄河南北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流民武装相互攻击,祖逖遣使为他们和解,晓以民族大义和切身祸福。这些流民武装都接受祖逖的指挥。黄河北岸有许多堡垒的坞主不得不送儿子在后赵政权中当人质,不能旗帜鲜明地投靠祖逖。祖逖也悉听尊便,默许他们的“两属”状态,有时还派遣小股部队佯攻这些堡垒,让后赵知道他们没有投靠北伐军。坞主们对祖逖的细心考虑感恩戴德,更加倾心北伐军,后赵政权有什么计划和阴谋事先都偷偷报告祖逖。北伐军的优势更加明显了。由于祖逖指挥得当,手腕灵活高超,“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王览的孙子辈飞黄腾达。先是王衍担任了太尉,成为掌权人物,再是王澄出任荆州刺史,王敦出任青州刺史。王衍很得意地说:“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王衍这个人平日里不干正事,整天拿着一把拂尘夸夸其谈,信口雌黄。暗地里,王衍却早设计了王家“狡兔三窟”的退路,得到了祖父辈的真传。王衍后来被石勒抓住,压死在墙下。但是王导、王敦有了博取进一步荣华富贵的基础。
★东晋和南朝时期,朝廷的重心是扬州和荆州。两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都能制造兵器军械。其中首都建康在扬州,扬州就成了朝廷的中枢。而荆州处于上游,虎视扬州。如果镇守荆州的大臣再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朝廷和荆州的矛盾就难以避免。东晋建立后,王敦出镇武昌,总管长江中游军事和政务后,飞速膨胀。同时,王敦身边聚集了一批别有用心的部属,比如钱凤和沈充等寒门出身的士人,都希望借助王敦的政治飞跃来实现各自的政治梦想。王含、王廙等同族也聚拢在王敦身边,恭维怂恿他,王敦更加骄横专擅。
★褚裒生前推荐了殷浩主持北伐,朝廷便征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上疏推辞,朝廷就继续征召他,一直持续了四个月,殷浩才答应上任。殷浩也是当时的名士,善于玄言,名望极高。一般人都把他与管仲、诸葛亮相提并论。他的名言是:“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朝廷一再给他官做,庾亮、庾翼北伐时也征召他,殷浩全都拒绝。他称疾不起,屏居墓所,将近十年之久。桓温灭蜀后,威势高涨。当时在朝堂上主政的是司马昱,他想借助殷浩的盛名对抗桓温,就树立殷浩为扬州强藩,与荆州的桓温抗衡。
★谢安的希望都寄托在前线的侄子谢玄身上了。谢玄小时候一副娇贵美男子的模样,喜欢衣着华丽,腰上别着别致的丝巾,手里拿着漂亮的紫罗香囊把玩。谢安把他叫到面前来说,伯伯和你打赌玩,好不好?谢玄欣然答应,没几下就中了谢安的套子,输了。谢安说,我要拿走你的紫罗香囊作为赌注。谢玄满不在乎地将香囊给了伯伯,谢安拿到香囊,轻轻扔到火炉里烧掉了。小谢玄明白叔叔不赞成自己的纨绔作风,决心痛改前非。有一次,谢安问子侄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其他人的回答大同小异,无非是说要学好,做有能力有道德有声望的人。只有谢玄仔细思考后回答说要像“芝兰玉树”一样自由茁壮地成长,庇护一家门庭!谢安很欣赏谢玄的回答,认为他有独立的思想和强烈的责任感。
★苻融被乱军杀死,苻坚中了流矢,仓皇北逃。他曾自负地相信能投鞭断江,现在前秦大军自相踩踏溺水而死的尸体真的堵塞了淝水,淝水因此断流多时。逃跑的路上,前秦大军丢盔弃甲,日夜逃命,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东晋追兵来了,结果沿途又饿死冻死了十分之七八的官兵。史称“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败后慕容家族起兵。苻坚派儿子苻叡率军五万讨伐慕容泓,姚苌为司马辅助他。战前,姚苌建议秦军在慕容鲜卑的后面鸣鼓追击,任由返乡心切的鲜卑人退出关外。可惜苻叡好大喜功,一心追求战功,领兵截击,结果败死。皇子阵亡,姚苌害怕了,派人向苻坚谢罪。苻坚盛怒之下,杀了姚苌的使者。姚苌逃奔渭北。当地北地、新平、安定十余万户羌人推举姚苌为领袖,姚苌顺势叛乱。
★作为东晋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司马曜毫无作为。他十岁即位,长大后爱好酗酒,常做长夜之饮。司马曜清醒的日子越来越少,醉得不成人形。司马曜的酗酒,或许为一种逃避。东晋皇权衰微是不争的事实。末年,司马曜看到长星划过天际,举杯邀请说:“长星,劝汝一杯酒,自古何有万岁天子邪!”因为悲观而又无能为力,司马曜干脆逃避到酒乡中去,听任朝野大臣争斗。这又反过来加速了皇权衰微。
★396年冬的一天,司马曜又喝醉了。醉眼惺忪中,他看到得宠的张贵人陪在身边。张贵人年近三十,司马曜就开玩笑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也该被废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贵人越想越凄凉,由怕生恨,对司马曜下了杀心。司马曜开完玩笑就昏睡过去,张贵人熬到夜幕降临,狠狠地用被褥捂死了司马曜。时年三十五岁。司马道子扶立侄子司马德宗继位。司马德宗就是晋安帝。
★非常不幸,上天给了晋朝两个白痴皇帝,一个是引发八王之乱的司马衷,另一个就是司马德宗。司马德宗从小到大说不了完整的话,连四季冷热饥饱都分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理政能力就不言自明了。登基初期,司马德宗因年幼,司马道子辅政,操纵实权。成年后,司马道子表面还政,实权仍操于亲信王国宝等人之手。司马德宗完全是个傀儡。
★桓温的儿子桓玄在荆州怂恿荆州刺史殷仲堪响应王恭。殷仲堪是著名的孝子,父亲常年卧病在床,殷仲堪衣不解带地伺候。为了给父亲治病,他半路出家学医,究其精妙,煎药的时候瞎了一只眼睛。当了刺史后,殷仲堪自然以忠君自诩,起兵顺江而下,进攻建康。建康陷入了三面包围之中。司马道子不敢迎战,而是赐死王国宝等人,然后请王恭、殷仲堪退兵。王国宝死后,王恭等人没了起兵的借口,只好偃旗息鼓。
★建康城中,司马道子度过危机,又开始纵情酒色。一日,司马道子醉酒不起,司马元显入宫禀告白痴皇帝司马德宗,请求提升父亲为太傅,任命自己为扬州刺史。司马德宗哪里知道其中的奥妙,按照司马元显的意思颁布诏书。司马道子醒来,发现被儿子夺了实权,恼怒非常又无可奈何。他索性更加纵情酒色,把摊子交给司马元显打理。
★桓玄掌权后,首先就要削弱北府兵。他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剥夺了军权。刘牢之恍然大悟,哀叹祸将至矣。刘敬宣就劝刘牢之袭击待在建康丞相府中的桓玄。关键时刻,刘牢之犹豫不决,没有采纳儿子的建议,而是计划带着北府兵渡过长江,与在江北的女婿高雅之联合据守北岸和桓玄相持。北府兵将领厌恶刘牢之的反复无常,纷纷走散。刘牢之的主张得不到部下支持。他事先安排儿子刘敬宣到京口安置家眷,如今见儿子失期未到,以为他遭遇不测。众叛亲离之下,刘牢之自缢而死。等刘敬宣赶回来,见父亲已死,急忙投奔高雅之而去。北府兵将吏将刘牢之安葬在丹徒。桓玄下令斫棺斩尸,把刘牢之尸体抛曝于大街上。
★后秦在河南地区的抵抗很薄弱,当年十月晋军前锋进逼洛阳,守将姚洸投降。在这危急时刻,后秦内部不仅没有同仇敌忾,反而加速同室操戈。先是姚泓的弟弟、太原公姚懿在蒲坂造反,要抢夺帝位。接着是宗室、齐公姚恢在岭北起兵,率数万人马进攻长安,也要抢夺帝位。二人造反都没有成功,但后秦内忧外患,不能集中全力对抗刘裕,形势越来越不妙。
★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的大片地区为晋收复。当时北方强大的四股力量,南燕和后秦先后覆灭,北魏刚刚被刘裕打败,赫连勃勃还在陕北游荡,刘裕完全可能扩大战果。可惜,他志在南归代晋。而经过多次血战的南方官兵也思乡南归,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北方从事政权建设。刘穆之又在这时病故,刘裕担心后方不稳,急着在当年十二月间匆匆离开长安南下。关中百姓沿途痛哭,请求晋军不要撤退。但刘裕狼狈而还。北部的赫连勃勃乘虚而入,加上留守关中的东晋诸将又自相残杀,关中很快为匈奴人占领。刘裕灭秦,为赫连勃勃做了嫁衣裳。回到建康后,刘裕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他接受了“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开始篡晋。
★夏国建国以后,仅有高平、朔方一隅。不过匈奴骑兵剽悍强劲、机动性强,部将都对战胜后秦有信心,主张建都高平,与后秦争夺关中。刘勃勃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建都高平,将陷入与后秦漫长的拉锯战,秦夏众寡悬殊,一城一地地争夺不具备优势。刘勃勃的思路是利用匈奴云骑风驰的优势,对庞大的后秦展开出其不意的骚扰,敌前我后,敌进我退,等后秦疲于奔命时再集中优势力量歼灭后秦的有生力量。他自信用此战术,不出十年岭北、河东将尽为匈奴所有。没有根据地、飘忽不定的行动也让匈奴夏国长期游荡在关中北部、陇西一带,没有固定的国家形式,和一般的王朝有别。
★刘勃勃认为:“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这座都城得名“统万城”。城市开始建筑的年,刘勃勃改姓赫连。原来的刘姓来源于西汉和亲的公主,现在刘勃勃声称子从母姓不合于礼,帝王是天的儿子,“其徽赫与天连”,所以改姓赫连。刘勃勃就变为了赫连勃勃大王。原来铁弗部落中同姓却非直裔的匈奴人则改称铁伐氏,意思是坚硬如铁锐可伐人。赫连勃勃的狂傲气焰可见一斑。
★赫连勃勃的夏政权靠匈奴人的军事强权勃兴,又抓住了刘裕北伐的失误得以占领关中。大凡一个政权建立在军事强权基础上,都长久不了。赫连勃勃在政权达到后没有整顿内政,励精图治,反而变本加厉地残暴杀戮。他常常站在统万城上,旁边放着弓和剑,看哪个行人不顺眼就亲手杀了他。对于看不顺眼的大臣,赫连勃勃就毁其目;觉得取笑自己的大臣,则决其唇;如果有大臣敢进谏,赫连勃勃就说他诽谤,先截断他的舌头再砍脑袋。很快“夷夏嚣然,人无生赖”,赫连勃勃的统治弄得天怒人怨。
★柔然是继鲜卑之后兴起的少数民族。鲜卑人南下后空出来的塞北草原被柔然占领。到北魏初期,柔然已经占领了东起朝鲜半岛、西到西域、北达西伯利亚、南至长城的广袤土地,成为中原王朝新的心腹大患。拓跋焘刚继位,柔然就出兵侵扰。拓跋焘亲自迎战,结果被柔然骑兵包围了整整五十重。全赖北魏将士拼死杀敌,拓跋焘才脱险逃出。北魏王朝转而在北方各地建立军镇、以守住现有疆域为前提,然后瞅准时机积极出击。拓跋焘一共对柔然发动了不下十次征战,给了柔然不小的打击。尤其是在429年,拓跋焘大败柔然,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北魏俘获柔然军民数十万人、牛羊上百万头,将他们南迁,安置在边界南北。柔然余部北遁,逃到了漠北地区。原先依附于柔然的高车等部落改弦易辙,投靠北魏。拓跋焘虽然没能根除柔然势力,但基本解除了威胁。
★太安二年(456年),拓跋浚立十五岁的冯氏为皇后。北魏规定,先挑选一定数量的皇后候选人,候选人要完成“手铸金人”的考验。“手铸金人”类似铸造玩偶的手工艺活动,是挑选过程中关键的一道程序。如果候选人不能铸造成功,便被淘汰。而冯氏手铸金人一次成功,顺利打败其他竞争者。有理由相信,姑姑冯昭仪长期的宫廷生活经历对侄女冯氏的胜出起到了重要作用。立后的同时,拓跋浚立年仅三岁的拓跋弘为皇太子,当夜依据制度赐太子生母自尽。冯氏没有生育,这是她的不幸,但她因此免于杀戮的命运。
★拓跋宏成功处理了和冯太后关系,并且养成了沉稳老练的性格,深谙政治。而改革的倡议者和主持人冯太后虽然缺乏高尚的目标和响亮的口号,却在南北朝历史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只是冯太后长于战术却短于战略。她仅仅揭开了一次伟大改革的幕角,没能让它成为一场辉煌的大戏。
★平城的气氛与拓跋宏的思想不符,也不利于王朝的长远发展。当时,柔然的军队能够威胁到平城的安危。拓跋宏觉得继续和柔然纠缠下去,北魏永远摆脱不了游牧民族的圈子。现在的北魏王朝已经不是游牧王朝了,需要一次飞跃。那就是——迁都。迁都何处呢?拓跋宏计划迁都到洛阳去。洛阳是之前东周、曹魏和西晋王朝的首都,处于中原人口和经济的中心,具有深厚的汉民族政治文化智慧的积累。迁都洛阳,可以解决物资保障问题,接受汉族政治遗产的滋养,争取汉族主体的支持。拓跋宏认定自己给北魏王朝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语言和姓氏对一个民族的心理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拓跋宏要在短时间内告别以往的民族特征,遭到了强大的阻力。整场改革更多的是依靠拓跋宏的皇帝权威去强力推行。一次,拓跋宏出巡看到许多鲜卑妇女还穿着胡服,回来就处罚相关官员。为了让皇族起表率作用,拓跋宏下令北方四个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将女儿送进后宫。李冲出身陇西大族,与汉族大家的关系错综复杂。拓跋宏娶了他的女儿为妃。拓跋宏的六个弟弟已经娶妻,也在哥哥的要求下再婚,分别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代郡穆氏联姻。
★拓跋宏实现了北魏从一个北方蛮夷政权到全国政权的飞跃。他的迁都和改革让北魏融入了中原。南朝名将陈庆之北伐中原,感叹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东晋朝廷建立在各大世族大家的势力均衡上。司马家族的权威和声望并不高,世族大家更多的只是将朝廷作为权益的招牌而已。长期以来,全赖地方藩镇和世族相互厮杀,谁都没有能力独霸大权,司马家族才能维持微弱的统治。桓玄一度推翻司马家族自立,更是让司马皇室名声扫地。东晋末年,军政大权完全操于权臣刘裕手中。刘裕势力日增,无人能敌。几乎所有人都很清楚,刘裕篡晋自立只是时间问题了。
★刘裕定新的王朝国号为宋,史称宋武帝。傅亮因为有佐命辅立大功被封为建城县公,入值中书省,权重一时。司马德文则被降封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县城,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监管。司马德文不仅保持皇帝的待遇和礼仪不变,而且在与皇帝的来往中可以不用称臣,在封国之内奉行晋朝正朔。宋朝先是规定零陵王在贵族百官中的排位是“位在三公之上、陈留王之下”。之所以将零陵王放在陈留王之后,是因为刘裕觉得自己的天下是先由陈留王所代表的曹氏传给零陵王司马家族,再传给刘氏的。
★多年来,东晋王朝名存实亡,完全丧失了制约地方尤其是手握实权的军阀的能力。在野心勃勃的造反者面前,东晋的后几代皇帝只能逆来顺受,毫无抵抗之力。刘裕不仅拥有军队,而且代表着他所生长的那个阶层的利益。在东晋时期,门阀世族的力量已经大大削弱了,刘裕所代表的寒门地主逐渐掌握了实权。他们自然期望出现一个寒门皇帝。另一方面,东晋末期的乱政和动荡已经让普通百姓对司马家族丧失了信任。晋朝皇帝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君临天下的道德基础。而刘裕作为事实上的主政者,他的功绩和能力有目共睹。再加上普通百姓对终日清谈、无所事事的世族大家的失望,人心已经倾向了刘裕一边。
★在宏观方面,刘裕采取了一系列抑制豪强兼并,减轻人民负担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与民生息。可惜的是,刘裕只做了两年多皇帝就驾崩了,时年六十岁。他开启了一个小康之世的大门。在宋武帝刘裕和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统治时期,南方出现了难得的安定局面——元嘉之治。
★讨逆胜利,弑君者死,一切看起来很“正义”。谁料到,刘骏是一个异常糟糕的皇帝人选。他特别好色,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只要看到有感觉的女性,不管是亲疏贵贱,都召入宫里临幸。这就涉及乱伦。大臣和宗室家的女眷,时常会被叫到宫中朝谒太后。刘骏就在女眷朝谒的时候闯进去,看见中意的就拉到宫中侍寝。可怕的是,刘骏还和生母路太后乱伦。他不仅留宿生母宫中,还在公开场合和生母亲昵。南方史书对此多有隐晦,但《魏书》忠实记载了这肮脏的一幕。刘骏是中国历史上被正史记载与生母乱伦的皇帝。
★萧宝卷造宫殿,贯彻两个指导思想:是追求速度,什么都要求快;第二是追求漂亮,装饰要漂亮,庭院要漂亮,一切看起来都要赏心悦目。为了赶工期,官吏不惜破门入户,强行将百姓家的假山、树木、花草移植到宫殿中;不惜直接拆卸豪门、寺庙上的装饰物件移到宫廷中,甚至不惜刮下文物古玩上的金箔饰品来装饰新宫殿的器皿。为了营造宫廷花草茂盛的景象,官吏往往割下草皮和花卉的茎叶,直接铺满庭院。花草搁置一天就枯萎死亡了,官吏不得不天天去割花草,夜夜重新铺设。萧宝卷对弄虚作假非但不生气,还指示干脆用颜料将庭院泼洒得花花绿绿的,再点缀上花草。
★萧衍起兵成功,篡位之心不断膨胀。萧衍坚决不让还在江陵的齐和帝萧宝融进建康。第二年,他升迁为相国,晋封梁王。为了彻底搁置萧宝融,萧衍捧出了宣德太后王宝明,让王宝明临朝,使很多事情可以绕开齐和帝直接处理。王宝明是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妻、萧昭业之母。萧昭业即位后,王宝明被尊为皇太后。萧鸾篡位后,将王宝明逐出宫居住。萧衍就把她迎回宫来搞了个不伦不类的“称制”,便于自己篡位。
★原本平庸的元恪带着北魏缓慢前行,高肇就像是一股催化剂,引着大家走上了下坡路。他的揽权胡为,加剧了北魏朝野的贪腐之风;他的改制乱为,恶化了北魏帝国的政治运作;他的诬告陷害,打开了北魏内部倾轧的大门。这些加上同期北魏对南梁作战的两次大败,使得整个帝国由盛而衰,不复孝文帝时期的强盛。
★北魏内部分裂成了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个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汉化区域,以农耕文化为主。统治的鲜卑人经过汉化提高了文明程度,可也沾染了汉族柔弱、内斗和中庸等特性。另一个是以六镇为核心的北方区域,面积狭长,笼罩在这一个区域的北方,以草原文化为主。两个区域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交流越来越少。可怕的是,双方相互仇视,隔阂日益深重。这是非常危险的。任城王元澄曾向胡太后指出:北方边将的地位越来越轻,恐怕对御敌固边不利,进而危及社稷,请求朝廷严格挑选边将,整顿六镇军队。李崇也指出:取消六镇军民一体的特殊政区,像内地一样划分为州县,同时进行汉化改革,与内地一视同仁。胡太后对这些意见一律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胡太后的精力正放在建造佛教石窟上。现存的洛阳龙门石窟,就是胡太后主导的杰作。石窟在洛阳南十二公里、洛水边的龙门悬崖上,其中的佛像浮雕难以确数,有数万个之多。这些鬼斧神工之作,是胡太后倾全国之力的宏大工程,主要完成于5世纪90年代北魏迁都之后的三十年间。这三十年之后,北魏帝国迅速走上了衰亡之路……
★当北方血雨腥风、动荡不宁的时候,南方保持着惊人的平静。和北方皇帝走马灯般更换不同,南方近半个世纪来一直处于同一个皇帝的统治之下:梁武帝萧衍。
萧衍在位四十八年,超过整个南朝历史的四分之一,不仅是南朝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就是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他的皇帝是从同姓的南齐手中篡夺而来的。萧衍前半生压根没想到自己能当皇帝,所以当江山传递到他手中后,萧衍没有心理准备。受禅当日,萧衍坐上皇帝的辇车,对陪乘的老伙计、侍中范云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朕之今日,所谓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我恐惧的心就好比是用坏掉的绳索来驾驭六匹马)。”范云反应极快,当下回道:“愿陛下日慎一日。”皇帝已经当上了,辞职是不行的,只能加倍小心了。所以,萧衍登基之后,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勤于政务。他不分冬夏春秋,坚持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南方冬天极冷,萧衍的手指都冻裂了,还手不释卷,认真履行皇帝职责。
★当时,南梁各地各自为政,互不隶属,既有王琳为主的中游藩镇,也有江东地区半独立的各郡。王僧辩虽然占据建康,拥立萧方智,但并不能服众。郢州刺史陆法和以郢州投降了北齐,北齐在江北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对建康形成压迫之势。北齐大军护送被俘八年之久的萧渊明来到江北,写信给王僧辩,要求迎接萧渊明到建康继位。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在血统上缺乏继位的合法性。但是,齐军在江北攻城略地,刀锋直指建康。王僧辩没有信心与北齐交战,不得不展开外交斡旋。
★宇文邕一生勤于政事,厉行节俭,生活极其简朴。他平常穿布衣盖布被。宇文护掌权时建造的宫室,都被拆毁,其中的珠玉宝物都被赏赐给贫民。宇文邕坚持和将士同甘共苦,戎马倥偬时坚持身先士卒。他重视军队训练,经常亲自到校场阅兵,每年都参加部队的演习。演习时,宇文邕和将士一起在山谷中行军,辛苦跋涉。宇文邕行事果断,在军队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每次征战,宇文邕都亲临战阵,常常带头驰骋冲锋,将士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百年的分裂局面就此结束,中国开始迈向大一统的盛世。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北方王朝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在于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实力强于南方。杨坚即位后,隋朝国势蒸蒸日上,而当时陈朝门阀制度把持政治,土地兼并严重,正处于衰弱时期。北方出了一个隋文帝,南方却是陈后主当政,仅凭两人的表现,也能知道应该是谁消灭谁。
南北统一后,陈叔宝受到了杨坚的礼遇,生活得相当不错。隋朝每次举办宴会的时候,杨坚怕陈叔宝伤心,规定不能奏吴音。陈叔宝经常参加隋朝达官显贵的聚会,时间久了,奏请杨坚说:“我没有官爵职位,每次参加朝集,都感到尴尬,希望能获得一个官号。”杨坚听说陈叔宝主动要求当隋朝的官,感叹说:“陈叔宝这个人没心没肺。”陈叔宝依然每天醉酒吟诗,很少有清醒的时候。杨坚就向监护陈叔宝的人问他每次饮酒多少。官员回答说:“陈叔宝与其子弟每日饮酒一石。”杨坚大吃一惊,继而感叹:“随他去吧,否则叫他如何过日?”杨坚评价陈叔宝:“如果陈叔宝能把作诗和喝酒的心思用来治国,又怎会有今天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