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158867丛书名: 散文经典
·《时代》*幽默作家
·瑟伯幽默文学奖得主
·两次格莱美奖提名
·被誉为讽刺大师
·作品畅销近20年,已售700万册,被译成25种语言
·冷酷和同情的混合物,充满喜剧效果的恶作剧
·天下的读者分为两类:喜欢戴维•塞达里斯的,以及还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的。
好小子
超•不同凡想
记忆的循环
来自贫民窟的朋友
木头脑袋
慢点,壮士
笑吧,笑翠鸟
一动不动
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
当男人走进酒吧餐车
作家,作家
奥巴马!!!
等待
我为传统婚姻鸣不平
读懂《读懂猫头鹰》
医疗自由,以及为什么我想要回我的国家
现急需友善之人
垃圾
日复一日
小心裂缝
倒霉透顶
好地方
狗,日子
这些年以来,我遇到了不少参与所谓“辩论学”的年轻人。那基本上是演讲和辩论的结合体。学生们自行选取已经出版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将其改写为事先约定好的长度,然后进行背诵比赛。为了这一目的,即本书副标题中的“其他”二字 ,我特意写了六篇适合年轻人在评委面前背诵的简短独白。我相信读者可以轻松找到。在这些独白中,我时而是一名女子,时而是一个父亲,时而又是一个操着蹩脚英国口音的十六岁女孩。
塞达里斯能让人想起安东尼•特罗洛普、P.G.伍德豪斯、艾丽丝•门罗和伍迪•艾伦,有时在同一个段落中便可达到这种效果。——《纽约时报书评》
在书迷当中,塞达里斯已经成了品位和智慧的代名词……这是本让人读完马上想再读一遍的书。——《时尚先生》
塞达里斯为这个由残酷、空虚和荒谬构成的世界投来了一束光,告诉世人仅凭幽默和关爱便可以获得拯救。——《书单杂志》
塞达里斯是一位讲故事高手,一位机智的散文家……在这本*出版的散文集中,他更上一层楼。——《洛杉矶时报》
塞达里斯的新文集带领读者们来了一次怪异、刺激的环球旅行……这些文章无不充满荒诞和快乐。”——《亚特兰大宪法报》
*秀的塞达里斯式文章会用其对于古怪之事的乖僻观察令你捧腹大笑——制成标本的猫头鹰和俾格米人,结肠镜检查镇静剂的奇妙功效——随后又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出关于爱的本质的动人结论……塞达里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他独特的语调和起承转合……《笑吧,笑翠鸟》便是穿梭于欢闹嘈杂与内心情感之间的一篇妙文。
——美国国家广播电台
塞达里斯会叙述一些令人尴尬的轶事,随后发表睿智但常常离题甚远的见解……有很多经过细心切割的宝石,其中包括那则关于收养海龟的故事,既有趣又感人……《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则仿佛是乔治•桑德斯和欧•亨利的奉旨成婚。——《娱乐周刊》
塞达里斯还是那么幽默……在文学方面,几乎找不到与他相似的作家,有可能的是奥斯卡•王尔德和布鲁斯•查特温那神经质的同性恋儿子。——《纽约杂志》
天下的读者分为两类:喜欢戴维•塞达里斯的,以及还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的……你可以为了塞达里斯作品中许多表层的快乐而去阅读——特别是其刺激的形象和出乎意料的措辞——然后感觉值回了书价。但是在幽默之外,塞达里斯的散文往往还非常感人,书中好的几篇可算是散文中极其成熟的范文。——《里士满时讯报》
塞达里斯的作品之所以能保持如此深刻、有趣,其中一个理由便是他的感情回应,即冷酷和同情的混合物,始终维持在未经修饰的状态……在大多数个人文章中,塞达里斯都在充满喜剧效果的恶作剧中加入了某个有启迪作用的辛酸瞬间。——《纽约日报》
极佳的随身伴侣……塞达里斯同以往一样机智……他依然能迫使你打断朋友或者爱人正在干的事,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你一直坐在那里傻笑。——《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坦率得近乎勇敢……戴维•塞达里斯作为一名对于折磨人的小插曲的敏锐观察者以及这个方面的描写大师,利用这本大胆、令人紧张的*文集占领了全新的领域……塞达里斯为这个由残酷、空虚和荒谬构成的世界投来了一束光,告诉世人仅凭幽默和关爱便完全可以拯救他们。——《书单》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去过2次澳大利亚了,但按照我爸爸的说法,我还不能算是真正去过。他是在我表妹乔安家发表这一高论的,那年圣诞节前我们两个正好去她家作客,在这之前还有一句同样咄咄逼人的话。“其实,”他说,“戴维读书的本事比他写书的强多了。”这句评语来自一个自从1996年的《戴夫•斯托克顿的推杆致胜》就再没看过书的人。他也从没去过澳大利亚。连那附近的国家都没去过。
“那不要紧,”他告诉我,“想真相见识一个国家,一定要到乡村去,你只能说自己去过悉尼。”
“还有墨尔本和布里斯班,”我说,“乡村我也去过。”
“别瞎扯了。”
“好吧,”我说,“给休打电话。他会给我作证的,还可以发照片给你呢。”
乔安和她的家人住在纽约州的宾厄姆顿。它们不常能见到我爸爸和我,所以我们两个不像这样坐在人家的桌子旁边斗嘴就太不应该了,活像一对老夫妻。由于感到尴尬,我放弃了乡村的话题,而我爸爸也转头去谈论其他人的缺点了。我的思绪回到了去年夏天,回到了从伦敦飞往悉尼的长途旅行。当时我去澳大利亚出差,由于机票有人买单,返程时还可以经停日本,休便和我一起来了。并不是说澳大利亚有什么不好,而是我们已经去过一次了。而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飞行,走下飞机舷梯时理应进入一片新天地——比如说,水星,或者起码也得是墨西哥城吧。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澳大利亚看上去是那么熟悉:同样宽阔的街道,同样高耸的写字楼。基本就是穿着丁字裤的加拿大,或者说,初的印象是这样的。
虽不愿承认,但我爸爸对于乡村的看法是对的。休和我并没有见识过太多的乡村景色,要不是那个在墨尔本出生并成长的女人帕特,休和我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开开眼界。我们早年在巴黎与她相识,那时是七月中旬,她到那里度假。在我们的起居室里酒过三巡后,帕特的脸上挂满了汗水,她教会我们“喊”(“shout”)的一种特殊用法;“我喊午饭”(“I’m shouting lunch.”)表示午饭由你请客,而且你不希望有人和你争。“你还可以说,‘这由我喊’,或者,‘下一杯我喊’。”她告诉我们。
那次见面后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等到我的工作结束,并得到了一天半的自由活动时间时,帕特自告奋勇当我们的向导。天下午,她带我们在墨尔本转了转,还喊了咖啡。第二天早上,她来宾馆接我们,然后开车带我们去她口中的“野外”。我还以为是一片遍布沙子和人骨的荒原,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澳大利亚人口中的“野外”就是森林。一大片森林。
但首先我们要离开墨尔本,再穿越貌似无边无垠的市郊。当时是八月,正值严冬,我们把车窗都摇了起来。途经的房屋都是木制的,很多还在后院四周竖起了高高的栅栏。这些房屋与美国的有些许差别,但我又说不清楚区别在哪儿。“是屋顶吗?”我心里想,“还是墙板?”帕特负责开车,在驶过一个通向购物中心的岔路口后,她让我们在心中想象一台4个灶眼的炉子。
“烧煤气的还是用电的?”休问,她回答说无所谓。
那不是一台真正的炉子,只是一种象征,用来说明她在一次管理人员研讨会上听来的观点。“一个灶眼代表你的家庭,一个代表你的朋友,还有一个代表你的健康,后一个代表你的事业。”她继续解释说,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主动关闭某个灶眼。如果想非常成功,就要关闭两个。
帕特有自己的公司,效益不错,所以才能在55岁退休。她有3处房产和2辆汽车,但即便没有这些东西,她看上去仍然是一位发自内心快乐的人。单凭这一点就算得上成功了。
我问起她关闭的是哪两个灶眼,她说首先是家庭,之后是健康。“那么你呢?”
我想了一会儿,说关闭了朋友那个灶眼。“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但自从遇见休之后,我就不再勉强自己了。”
“还有别的吗?”她接着问道。
“我想,是健康吧。”
休的答案则是工作。
“还有呢?”
“只有工作。”他回答说。
我问帕特她为什么会切断与家人的联系,她回答时没有丝毫苦涩,告诉我她的父母都是酒鬼。他们喝丢了工作和信用记录,又因为破产不得不到处漂泊,搬家往往都发生在半夜。这样的生活使得养宠物成了一种奢望,即便是短暂饲养也很难,但帕特和姐姐还是养了一只羊。那只公羊又老又脏,她们叫它“普雷斯顿先生”。“他很可爱,性格也好,直到有一天我爸爸带它去剪毛。”帕特告诉我们,“它回来时身上秃了好几块,还有一些可怕的伤口,像是被刀扎的。然后我们搬进了公寓,只好把它处理掉了。”她盯着自己紧握方向盘的双手,说:“可怜的普雷斯顿先生。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想起它了。”
这时我们终于抵达了“野外”。休指着窗外一团脏兮兮的皮毛,就在一棵倒了的树旁边,帕特一下子激动起来,大喊着“路毙!”。随后她停下车,想走近去看看。自从离开墨尔本,我们便深入了丘陵地带。气温相当低,地上有不少灰色的雪堆。我穿着毛衣和外套,还是感觉冷,在走向尸体的路上一直在发抖,直到看见那是……什么东西?“小袋鼠吗?”
“沙袋鼠。”帕特纠正了我的说法。
可怜的小家伙被撞了,但并未遭到碾压。身体没有腐烂,也没有破损,那身不怎么样的皮毛倒是令我吃了一惊。好像是兔子和驴子杂交而成的。还有那条尾巴,让我想起了长矛。
“休,”我喊道,“过来看看沙袋鼠。”
休相信,在路边兴高采烈地观察动物尸体的人,有一天可能会成为杀死这些小动物的凶手——并非偶然,而是蓄意为之,开车碾过时还在哈哈大笑。因此他坚持留在车里。
“你会后悔的。”我还在劝他,边说边从嘴里喷出一股热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