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704396
何澄(1880~1946),字亚农,自号“两渡村人”,别号“真山”,灵石县两渡村人。幼年入私塾。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其兄长资助下,自费赴日本振武学堂学习,两年后被选为批公费留学生,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动留学生剪除头上的辫子以示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由谷之慎介绍,成为山西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第二年,奉命回国进行革命宣传,在山西大学堂发表演说,鼓动宣传革命,影响很大。回到日本后,被同盟会选为由军事骨干组成的“铁血丈夫团”,山西还有阎锡山、温寿泉等被入选。宣统元年(1909),毕业后回国,被清政府分配到保定军官学校任教官,在学员中继续宣传革命。后赴上海任职。宣统三年(1911),在上海响应武昌起义,任起义沪军的二十三师参谋长。民国建立后,追随孙中山,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参加讨袁、护法等斗争。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等顾问。后因不满蒋介石和阎锡山的政策,退出军政界,致力于实业,任沧(州)石(家庄)铁路工程局局长。后辞职定居苏州,主要经营工商业和扶植地方教育,曾任苏州女子中学校董,购得苏州名园“网狮园”,经营花木。抗日战争期间,避居家中。汪精卫等多次邀请诱逼出任伪政权要职,均严词拒绝。
民国34年(1945)夏,离苏州北上到北京,时闻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欣喜若狂,引起脑血栓,遂寄往好友著名画家张大千家。次年5月11日,脑血栓再次发作去世。1950年,其子何泽民根据遗愿,将“网狮园”捐献给国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