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069403丛书名: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系列图书之一,是麦美德根据民国著名教育家费起鹤以及风云人物孔祥熙的早年回忆整理而成的。文笔质朴真实,叙述详尽,真实再现了费起鹤与孔祥熙二人的早年经历。
内容简介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费起鹤及孔祥熙》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费起鹤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孔祥熙的故事,这两部分各成一体,分别描述了他们二人的家世背景、童年经历、中学读书生涯等,并着重叙述了两人在山西教案中的遭遇。 最后一部分是后记,讲述了两人1901年两人抵达美国留学的经过。费起鹤的故事共九章,前三章叙述了他的童年时代和上学生涯,以及他从学校毕业后任教山西的经过,从第四章起,主要叙述了作为基督徒的费起鹤一家在山西教案中的牺牲,以及外国传教士在山西教案中的悲惨遭遇。孔祥熙的故事篇幅较简短,共五章,第一章叙述了其家世背景和童年经历,介绍了孔祥熙和基督教徒接触的经过,后面四章主要叙述了孔祥熙如何躲避义和团的加害和外国传教士及教友在山西教案中被杀的经过。
目 录
第一部分 费起鹤传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任教山西
第四章 “风暴”骤起
第五章 在汾州府的最后时日
第六章 城墙之外 第七章 旅程伊始
第八章 重返故土
第九章 旅行终结
第二部分:孔祥熙的故事
第一章 早期经历
第二章 与教友的冒险经历
第三章 离别之际
第四章 恐怖统治
第五章 考验与救赎
第三部分 后记
在美国的经历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任教山西
第四章 “风暴”骤起
第五章 在汾州府的最后时日
第六章 城墙之外 第七章 旅程伊始
第八章 重返故土
第九章 旅行终结
第二部分:孔祥熙的故事
第一章 早期经历
第二章 与教友的冒险经历
第三章 离别之际
第四章 恐怖统治
第五章 考验与救赎
第三部分 后记
在美国的经历
在线试读
第一章 早年生活
来到山西省太谷县城,走在县城大街上,无人不为一处坐落于这里的碧瓦高墙的建筑群所倾倒,这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孔家大院。这里曾住着山西太谷最富裕、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连西方的一些王公贵族都对他的纯正血统艳羡称奇。虽追随耶稣基督,但他是孔圣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嫡传后裔。孔家大宅院中套院,大气华丽,院中雕梁画栋、斗角飞檐,堪称壮观。这里曾住着一位山西票商以及他的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这个男孩便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叫孔祥熙。孔祥熙生得脸型俊美,手指纤长,言谈举止儒雅大气,他集华夏两千多年的教育文化、财富地位于一身。
但对他而言,吸引他的却是另外一种新的传统。对他而言,太谷县城的一处地方远比温馨又舒适的家亲切。他还很小的时候,一个礼拜日,他的父亲带着他去了那里。对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来说,他的内心十分敏感,他觉得世界很大,但充满了冷漠。然而当他来到教堂院子,同教会里的孩子跟一位慈眉善目女传教士待在一起的时候,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温暖。之前,他从未见过长着蓝眼睛的人,那双眼睛看起来那么神秘却又亲切。后来,一看到他从教会带回家的那张卡片,他就想起了那位女传教士。当时,因为那位女传教士开了一所寄宿小学,因此很多男孩子跟她还有她的丈夫住在一起。于是,年纪小小的孔祥熙觉得那里比孔子学堂有趣多了。下一个礼拜日,孔祥熙又缠着他的父亲去教会,从那之后,教会便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在那个教会学堂里学习了八年。年仅十二岁的时候,他接受了洗礼,成为了耶稣基督虔诚的追随者。自他的母亲过逝之后,来浩德夫人对他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不再感到自己是个孤独的孩子。后来,贝如意姑娘也来到了教会,给他的人生与思想带来了灵感与启迪。贝如意姑娘拥有一颗极富同情的心,孔祥熙经常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目标告诉她,而她也总能反馈给他一些明智的建议及常识,这对于性情急躁、冲动莽撞的孔祥熙来说,帮助与作用是无价的。当威廉姆斯夫妇第一次来到太谷时,一下子就被这个聪明的小伙子吸引住了,之后他们不止一次在孔祥熙的家中度过暑假,有时在太谷县城,有时也在任村度过,那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不仅如此,孔祥熙还经常在假期协助传教士们的工作,帮助贝如意姑娘学习汉语。也正是太谷的传教士,将孔祥熙推荐到离家八百多公里之外的通州潞河书院读大学。
第二章 与教友的冒险经历
1900年5月21日,潞河书院受义和团的影响提前放暑假,十九岁的祥熙刚刚完成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准备回太谷度假。他先去了北京,接着又去了保定府,在那里停留了一天,没想到几日后保定府就遭义和团份子破坏。在保定府停留的当天,做早祷之时与皮特金首次相遇。皮特金先生被他的虔诚之心所感染,当即邀请他去书房相谈。由于正值每周的祈祷会,莫里尔先生与古尔德女士也来到这里,在书房中皮特金先生与年轻的孔祥熙进行了一番长谈,告诉他一些地方官员如何保护传教士。尽管传教士未来堪忧,他们始终坚信上帝对他们的关爱与指引。后来,他们屈膝祈祷,皮特金先生竟忘记了自己面临的危险与焦虑,他只祈祷上帝保佑孔祥熙旅途顺利。
之后孔祥熙乘坐保定府到太谷的火车,六月二日那天傍晚时分他便到达了太谷的布道中心。到了那里之后,他才发现所有的教友都去了南郊的新校区过暑假, 教会里只剩下了中国朋友。尽管如此,次日清晨祥熙仍然收到了很多教友的问候,威廉姆斯先生、贝如意姑娘以及来浩德夫人纷纷表示欢迎,来浩德先生虽去了下辖的布道中心,但仍然送去了问候。
祥熙在那里住了下来,像往常一样帮忙打理布道中心的工作。贝姑娘每天早上都要跟他学习中文。那些相聚一起的日子里,他们看不到任何危险来临的阴霾。但是,别的地方的确有一些天主教徒被杀害的消息不时传来,只是因为义和团并未在太谷设坛,因此这里的布道中心还未受到很大影响。
两周时间很快过去了。一天,他们收到了皮特金先生的一封来信,信中很明确地说潞河书院被焚毁,这一消息震惊了大伙。接着,便不断有一些令人恐惧的消息传入孔祥熙耳中。
当时,露美乐女士、贝姑娘还有一些教友经常在礼拜日去拜访距离太谷八公里之外的一处东坊布道中心。贝姑娘总是在她的一位老仆人的陪同下去那里。六月十七日,贝姑娘的仆人担心会遇到危险,因此不打算陪贝姑娘去东坊,于是孔祥熙自告奋勇陪她前往。去之前,祥熙特地问他的叔父要了一把手枪,以防危险,但贝姑娘并不知晓。他们乘马车前往,贝姑娘坐在又小又挤的马车里面,祥熙则与车夫一起坐在外面。走在大街上,不时遭遇路人粗鲁的眼神和无礼的嘲笑声。一个路人竟当着他们的面喊道:“洋人又出来喽, 过不了多久就被砍头喽!”另外一个听了后也故意调侃道:“这里还有个可恶的内奸,洋人的狗腿子,叛徒!” “不要紧,迟早狗腿子也会被扫地出门!” “瞧瞧现在的庄稼都快旱死了,就是因为这些洋教士玷污了土地,害得神仙不降雨。”
这些恶言听了虽不免懊恼,但并未发生任何暴力冲突。之后的一次聚会,其中很多的参与人员后来都被义和团残害。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安息日,但这天,去村上的布道中心已经艰险重重了,更不用说县城了。尽管如此,祥熙还是陪伴教友进了城,在教会院子里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会议。那里的寄宿小学在前一晚就已经解散,学童的纷纷离去让周围的人们,不断传布洋人就要逃走谣言。因此,不久后的一天,教友们突然听到院墙外面的叫嚷声,一群人哄闹地喊着:“杀!杀!”。接下来几周,教友们都是在这样的呼喊声中战战兢兢地度过。虽然义和团并未在太谷设坛,但这里却广泛受义和团“诛洋灭教”的影响。就在教堂礼拜仪式的当天,教堂院子的大门被义和团暴徒推开,但教友们还是礼貌地邀请他们参加仪式。也有很多暴民不请自入,有的围在教堂周围,有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另外一些人围在院门外面静观其变。当仪式结束的时候,外面的吵闹声越来越高,未到傍晚的时候外面几乎已经聚集了上千人。这个时候,祥熙还有其他教友为避免骚乱,都从教会的后门出去,纷纷回到了各自家中。
就在同一周,义和团份子开始在太谷设厂练拳。在七月一日前的黄昏,谣言说太原府的布道中心被义和团份子焚毁,一名传教士在火中遇难。德富士先生(Mr. Davis)与露美乐姑娘女士也从任村的布道中心来到了太谷的教堂院子。当时,城外纷纷谣传义和团份子要袭击教会。而教堂并没有又高又坚的院墙来保护教友,因此他们只好在周日一大早离开了那里,然后去了城里的教会。来到县城的教会,他们先是花了好几个时辰砌院门,以使得他们能在这里安全停留一个月时间。又是一个安息日,虽气愤与往日略有不同,但下午时分教友们还是聚在一起做了祷告,祈祷上帝降甘霖于大地。或许,这样一来义和团份子便回到庄稼地里也说不准。
但他们并未四散而去。干旱只是诛洋灭教的借口而已,有其深层原因潜在其中。当地的教民、加上教会中的男男女女加起来已有四十人之多。大家晚上分组轮番在教会院中巡逻。但院门外面仍不断响起 “杀洋人”的叫喊声,不断有“杀”的声音传入院中。此外,墙外还不时传来众人喊着:
“神助拳义和团……要废鬼子不为难……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祥熙在七月初的第一周时间内就经历了两段冒险经历。
那时,祥熙的妹妹与露美乐女士以及露丝女士待在里满(Li Man)的教会学校。就在祥熙与教友离开的当天,也就是礼拜日清晨,她们也跟随祥熙等人来到了南郊避难。 而她的妹妹因为没有裹脚,很容易被认出是洋人的追随者,于是为了避免危险发生,她只好躲在太谷的叔父家中。当然,她的父亲也不希望她与传教士们待在一起。于是,祥熙租了一辆马车载着妹妹准备去城外的奶奶家,他的父亲也在那里教书。到了那里之后,他还要把妹妹送往另外一个村子的远房姑妈那里,希望能让她在那里躲避一阵子。祥熙把妹妹亲手交给父亲之后,又匆匆赶回了教会,怕教友们需要他的帮助。返回教会的路上,虽没有人认出祥熙,但他着着实实幸免于难、九死一生。他在距离城外八公里处停了下来,去小商铺买了一袋烟。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就在那个商铺的附近,一队义和团拳民正操练拳术。祥熙坐在马车上若无其事地看着他们,但这时商铺门口的一个人突然朝他喊道:“你们基督教徒不是说世上没有神吗?”
“不,” 祥熙小声嘀咕道:“我们是说世上只有一个神。你没有听过第一诫命吗?” 接着,那个人仍然提着嗓子继续问着,似乎在告诉周围的人,这里有一个基督信徒。突然, 三个义和团拳民往祥熙的马车跑了过来,其中一个还挥舞着大刀。他们光着脚,头发散乱,眼神野蛮,目光凶狠,大步跑过来,嘴里不停地喊着:“杀!杀!” 这时,祥熙赶忙将别于腰带的手枪一把逃出来,端在手里指向他们。那三个拳民突然停下了,他们像未捕捉到食物的野兽一般,大口喘着粗气,狂躁地挥舞着自己手中的武器。接着,又来了几个人,因担心他们的安危,随即将那三个义和团拳民拉了回去,留下了面色苍白、仍然端着手枪的祥熙。后来,祥熙返回马车时,发现马车夫已经自己逃命了。于是,他赶紧鞭打着驴子往教会赶去,不一会儿便把那几个义和团暴民甩在了后面。
教友来到郊外教会院子住下之后,祥熙和一位男学童自告奋勇,返回他们原来的房中取一些衣物、药品之类的日用品。当时陪同他们一起去的有桑先生还有他的一名仆人。他们坐着马车来到县城大门的时候,发现城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在看义和团贴在城墙上的告示。之后,有几个市民认出了他们,这下倒好,他们开始更加叫嚷着宣读起告示上的内容来。
到了县城的教会院子,孔祥熙他们看到停里面放着一辆满是干草垛的马车,于是取了日用品放在草垛里,然后返回。就在这辆马车经过城门的时候,突然一个城门守卫喊了一声:“停!” 接着两三个全副武装的士兵走了过来,跟着的还有一些没有带兵器的士兵,还有一些乌合之众也围了上来。三个官兵面无惧色地走过来,他们怕暴民们对马车下手,因为这几个基督徒车上所载早被他们看做战利品了。这时,那三个官兵坚持要检查马车上是否拉有走私货物。于是祥熙开口道:“经过城门的每一辆马车都要接受检查吗? 为什么单单要检查这辆马车?” 祥熙腰带上别着的那把手枪大家都已有目共睹。但时不时还能听到人群中,有人起哄地喊着:“杀!杀!” 这时,看管城门的看守首领也走了过来,为避免潜在的骚乱发生,他对祥熙说道,如果马车上的东西真的是日常用品,他们可以通过城门。看守首领放了话,周围看热闹的也散了去,他们这才平安地到达城外的教会。此事发生之后,外面的人又谣传说洋人把大炮运到教堂之类的消息。果然,这个谣言弄得众人皆知,信以为真的义和团拳民并不敢轻举妄动,使得教友们过了几天安稳日子。
从教堂院子的屋顶可以一眼望到不远处的义和团拳民的坛口,那帮义和团拳民天天操练拳术,嘴里不时喊着:“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的口号。 一天,祥熙听到义和团祭坛传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黑豆每人十一文……”
接着,祥熙看到他们按照精心设计过的方向煮豆子,然后用手指蘸着煮过豆子的水弹洒,做完这些之后朝东南方向又是烧香又是跪拜,听说这样做便能驱散洋鬼子的邪术。祥熙还看到,祭坛的院子里坐着一个佛教僧人,手在豆子里捣鼓着什么,接着大家在他的领导下一起做着这样的动作。
就在大家来到郊外教会的第五日晚上,有个中国妇女告诉大家说,义和团的人冲进来了,于是院子里引发了一阵骚乱。就在大家赶忙聚在一起讨论这事的时候,来浩德在匆忙中从一段楼梯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脚踝,并伤到了一条胳膊。大家都纷纷表示,最好去山里避一避,然而来浩德先生的突然受伤,导致整个计划不容乐观。
八月八日,正好是个礼拜日,太谷教会却在这天传来噩耗:一位传教士殉道,剩余传教士不是被杀,便是被驱散到除汾州府与太原府的其他地方。带来这个噩耗的是一位可靠的送信者。那时祥熙还待在教会院子,而贝如意姑娘早就在自己的日记中称他是:“我们在通州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与亲人安逸、安全的生活,而选择勇敢地与我们站在一起。他有能力有才干,精力十足,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祥熙遇上的危险还不止这些,最大的困难源自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坚决要求他离开教会。而且他的父亲不时去教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道:“跟我回家吧,这里随时可能丧命。你是我唯一的儿子啊,你跟他们一起死在这里对你有什么意义啊?你要是活着,你还可以为他们继续祈祷。你难道一点儿不顾惜你的父亲吗?”他还对祥熙说,他待在教会迟早会危害到性命。看到祥熙不为所动,他于是下决心自己也要留在教会与他们一起同生共死。他也爱着他们,他宁愿为真理而死。
祥熙的叔父位高权重,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力。他在给祥熙的信中言辞激烈:“你忘记你是孔圣人之传人的身份了吗?你忘了你是你父亲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希望与骄傲了吗?你对忠孝二义都抛之脑后不管不顾了吗?”他的叔父信仰义和团,他认为传教士最终也难逃被杀害的命运。而祥熙也并未恳求或者与他的叔父发生争执,在他心中光荣地死去至少比卑微地活着更有意义。他还想到只要去了叔父家中,便会被种种出教的责难所淹没。他的叔父甚至恐吓他不忠不孝,将他逮走,以逃开被杀害的命运。叔父会说哪怕是被监禁起来,日日杖刑,也比因信仰基督教义而死好得多。因此祥熙时时注意,谨慎小心,以防被他的亲戚抓了去,更是不敢离开教会半步,他害怕只要一出现在大街上,便会被亲戚所派的眼线逮个正着。
来到山西省太谷县城,走在县城大街上,无人不为一处坐落于这里的碧瓦高墙的建筑群所倾倒,这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孔家大院。这里曾住着山西太谷最富裕、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连西方的一些王公贵族都对他的纯正血统艳羡称奇。虽追随耶稣基督,但他是孔圣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嫡传后裔。孔家大宅院中套院,大气华丽,院中雕梁画栋、斗角飞檐,堪称壮观。这里曾住着一位山西票商以及他的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这个男孩便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叫孔祥熙。孔祥熙生得脸型俊美,手指纤长,言谈举止儒雅大气,他集华夏两千多年的教育文化、财富地位于一身。
但对他而言,吸引他的却是另外一种新的传统。对他而言,太谷县城的一处地方远比温馨又舒适的家亲切。他还很小的时候,一个礼拜日,他的父亲带着他去了那里。对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来说,他的内心十分敏感,他觉得世界很大,但充满了冷漠。然而当他来到教堂院子,同教会里的孩子跟一位慈眉善目女传教士待在一起的时候,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温暖。之前,他从未见过长着蓝眼睛的人,那双眼睛看起来那么神秘却又亲切。后来,一看到他从教会带回家的那张卡片,他就想起了那位女传教士。当时,因为那位女传教士开了一所寄宿小学,因此很多男孩子跟她还有她的丈夫住在一起。于是,年纪小小的孔祥熙觉得那里比孔子学堂有趣多了。下一个礼拜日,孔祥熙又缠着他的父亲去教会,从那之后,教会便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他在那个教会学堂里学习了八年。年仅十二岁的时候,他接受了洗礼,成为了耶稣基督虔诚的追随者。自他的母亲过逝之后,来浩德夫人对他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他不再感到自己是个孤独的孩子。后来,贝如意姑娘也来到了教会,给他的人生与思想带来了灵感与启迪。贝如意姑娘拥有一颗极富同情的心,孔祥熙经常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目标告诉她,而她也总能反馈给他一些明智的建议及常识,这对于性情急躁、冲动莽撞的孔祥熙来说,帮助与作用是无价的。当威廉姆斯夫妇第一次来到太谷时,一下子就被这个聪明的小伙子吸引住了,之后他们不止一次在孔祥熙的家中度过暑假,有时在太谷县城,有时也在任村度过,那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不仅如此,孔祥熙还经常在假期协助传教士们的工作,帮助贝如意姑娘学习汉语。也正是太谷的传教士,将孔祥熙推荐到离家八百多公里之外的通州潞河书院读大学。
第二章 与教友的冒险经历
1900年5月21日,潞河书院受义和团的影响提前放暑假,十九岁的祥熙刚刚完成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准备回太谷度假。他先去了北京,接着又去了保定府,在那里停留了一天,没想到几日后保定府就遭义和团份子破坏。在保定府停留的当天,做早祷之时与皮特金首次相遇。皮特金先生被他的虔诚之心所感染,当即邀请他去书房相谈。由于正值每周的祈祷会,莫里尔先生与古尔德女士也来到这里,在书房中皮特金先生与年轻的孔祥熙进行了一番长谈,告诉他一些地方官员如何保护传教士。尽管传教士未来堪忧,他们始终坚信上帝对他们的关爱与指引。后来,他们屈膝祈祷,皮特金先生竟忘记了自己面临的危险与焦虑,他只祈祷上帝保佑孔祥熙旅途顺利。
之后孔祥熙乘坐保定府到太谷的火车,六月二日那天傍晚时分他便到达了太谷的布道中心。到了那里之后,他才发现所有的教友都去了南郊的新校区过暑假, 教会里只剩下了中国朋友。尽管如此,次日清晨祥熙仍然收到了很多教友的问候,威廉姆斯先生、贝如意姑娘以及来浩德夫人纷纷表示欢迎,来浩德先生虽去了下辖的布道中心,但仍然送去了问候。
祥熙在那里住了下来,像往常一样帮忙打理布道中心的工作。贝姑娘每天早上都要跟他学习中文。那些相聚一起的日子里,他们看不到任何危险来临的阴霾。但是,别的地方的确有一些天主教徒被杀害的消息不时传来,只是因为义和团并未在太谷设坛,因此这里的布道中心还未受到很大影响。
两周时间很快过去了。一天,他们收到了皮特金先生的一封来信,信中很明确地说潞河书院被焚毁,这一消息震惊了大伙。接着,便不断有一些令人恐惧的消息传入孔祥熙耳中。
当时,露美乐女士、贝姑娘还有一些教友经常在礼拜日去拜访距离太谷八公里之外的一处东坊布道中心。贝姑娘总是在她的一位老仆人的陪同下去那里。六月十七日,贝姑娘的仆人担心会遇到危险,因此不打算陪贝姑娘去东坊,于是孔祥熙自告奋勇陪她前往。去之前,祥熙特地问他的叔父要了一把手枪,以防危险,但贝姑娘并不知晓。他们乘马车前往,贝姑娘坐在又小又挤的马车里面,祥熙则与车夫一起坐在外面。走在大街上,不时遭遇路人粗鲁的眼神和无礼的嘲笑声。一个路人竟当着他们的面喊道:“洋人又出来喽, 过不了多久就被砍头喽!”另外一个听了后也故意调侃道:“这里还有个可恶的内奸,洋人的狗腿子,叛徒!” “不要紧,迟早狗腿子也会被扫地出门!” “瞧瞧现在的庄稼都快旱死了,就是因为这些洋教士玷污了土地,害得神仙不降雨。”
这些恶言听了虽不免懊恼,但并未发生任何暴力冲突。之后的一次聚会,其中很多的参与人员后来都被义和团残害。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安息日,但这天,去村上的布道中心已经艰险重重了,更不用说县城了。尽管如此,祥熙还是陪伴教友进了城,在教会院子里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会议。那里的寄宿小学在前一晚就已经解散,学童的纷纷离去让周围的人们,不断传布洋人就要逃走谣言。因此,不久后的一天,教友们突然听到院墙外面的叫嚷声,一群人哄闹地喊着:“杀!杀!”。接下来几周,教友们都是在这样的呼喊声中战战兢兢地度过。虽然义和团并未在太谷设坛,但这里却广泛受义和团“诛洋灭教”的影响。就在教堂礼拜仪式的当天,教堂院子的大门被义和团暴徒推开,但教友们还是礼貌地邀请他们参加仪式。也有很多暴民不请自入,有的围在教堂周围,有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另外一些人围在院门外面静观其变。当仪式结束的时候,外面的吵闹声越来越高,未到傍晚的时候外面几乎已经聚集了上千人。这个时候,祥熙还有其他教友为避免骚乱,都从教会的后门出去,纷纷回到了各自家中。
就在同一周,义和团份子开始在太谷设厂练拳。在七月一日前的黄昏,谣言说太原府的布道中心被义和团份子焚毁,一名传教士在火中遇难。德富士先生(Mr. Davis)与露美乐姑娘女士也从任村的布道中心来到了太谷的教堂院子。当时,城外纷纷谣传义和团份子要袭击教会。而教堂并没有又高又坚的院墙来保护教友,因此他们只好在周日一大早离开了那里,然后去了城里的教会。来到县城的教会,他们先是花了好几个时辰砌院门,以使得他们能在这里安全停留一个月时间。又是一个安息日,虽气愤与往日略有不同,但下午时分教友们还是聚在一起做了祷告,祈祷上帝降甘霖于大地。或许,这样一来义和团份子便回到庄稼地里也说不准。
但他们并未四散而去。干旱只是诛洋灭教的借口而已,有其深层原因潜在其中。当地的教民、加上教会中的男男女女加起来已有四十人之多。大家晚上分组轮番在教会院中巡逻。但院门外面仍不断响起 “杀洋人”的叫喊声,不断有“杀”的声音传入院中。此外,墙外还不时传来众人喊着:
“神助拳义和团……要废鬼子不为难……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祥熙在七月初的第一周时间内就经历了两段冒险经历。
那时,祥熙的妹妹与露美乐女士以及露丝女士待在里满(Li Man)的教会学校。就在祥熙与教友离开的当天,也就是礼拜日清晨,她们也跟随祥熙等人来到了南郊避难。 而她的妹妹因为没有裹脚,很容易被认出是洋人的追随者,于是为了避免危险发生,她只好躲在太谷的叔父家中。当然,她的父亲也不希望她与传教士们待在一起。于是,祥熙租了一辆马车载着妹妹准备去城外的奶奶家,他的父亲也在那里教书。到了那里之后,他还要把妹妹送往另外一个村子的远房姑妈那里,希望能让她在那里躲避一阵子。祥熙把妹妹亲手交给父亲之后,又匆匆赶回了教会,怕教友们需要他的帮助。返回教会的路上,虽没有人认出祥熙,但他着着实实幸免于难、九死一生。他在距离城外八公里处停了下来,去小商铺买了一袋烟。但是没有料到的是,就在那个商铺的附近,一队义和团拳民正操练拳术。祥熙坐在马车上若无其事地看着他们,但这时商铺门口的一个人突然朝他喊道:“你们基督教徒不是说世上没有神吗?”
“不,” 祥熙小声嘀咕道:“我们是说世上只有一个神。你没有听过第一诫命吗?” 接着,那个人仍然提着嗓子继续问着,似乎在告诉周围的人,这里有一个基督信徒。突然, 三个义和团拳民往祥熙的马车跑了过来,其中一个还挥舞着大刀。他们光着脚,头发散乱,眼神野蛮,目光凶狠,大步跑过来,嘴里不停地喊着:“杀!杀!” 这时,祥熙赶忙将别于腰带的手枪一把逃出来,端在手里指向他们。那三个拳民突然停下了,他们像未捕捉到食物的野兽一般,大口喘着粗气,狂躁地挥舞着自己手中的武器。接着,又来了几个人,因担心他们的安危,随即将那三个义和团拳民拉了回去,留下了面色苍白、仍然端着手枪的祥熙。后来,祥熙返回马车时,发现马车夫已经自己逃命了。于是,他赶紧鞭打着驴子往教会赶去,不一会儿便把那几个义和团暴民甩在了后面。
教友来到郊外教会院子住下之后,祥熙和一位男学童自告奋勇,返回他们原来的房中取一些衣物、药品之类的日用品。当时陪同他们一起去的有桑先生还有他的一名仆人。他们坐着马车来到县城大门的时候,发现城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在看义和团贴在城墙上的告示。之后,有几个市民认出了他们,这下倒好,他们开始更加叫嚷着宣读起告示上的内容来。
到了县城的教会院子,孔祥熙他们看到停里面放着一辆满是干草垛的马车,于是取了日用品放在草垛里,然后返回。就在这辆马车经过城门的时候,突然一个城门守卫喊了一声:“停!” 接着两三个全副武装的士兵走了过来,跟着的还有一些没有带兵器的士兵,还有一些乌合之众也围了上来。三个官兵面无惧色地走过来,他们怕暴民们对马车下手,因为这几个基督徒车上所载早被他们看做战利品了。这时,那三个官兵坚持要检查马车上是否拉有走私货物。于是祥熙开口道:“经过城门的每一辆马车都要接受检查吗? 为什么单单要检查这辆马车?” 祥熙腰带上别着的那把手枪大家都已有目共睹。但时不时还能听到人群中,有人起哄地喊着:“杀!杀!” 这时,看管城门的看守首领也走了过来,为避免潜在的骚乱发生,他对祥熙说道,如果马车上的东西真的是日常用品,他们可以通过城门。看守首领放了话,周围看热闹的也散了去,他们这才平安地到达城外的教会。此事发生之后,外面的人又谣传说洋人把大炮运到教堂之类的消息。果然,这个谣言弄得众人皆知,信以为真的义和团拳民并不敢轻举妄动,使得教友们过了几天安稳日子。
从教堂院子的屋顶可以一眼望到不远处的义和团拳民的坛口,那帮义和团拳民天天操练拳术,嘴里不时喊着:“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的口号。 一天,祥熙听到义和团祭坛传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黑豆每人十一文……”
接着,祥熙看到他们按照精心设计过的方向煮豆子,然后用手指蘸着煮过豆子的水弹洒,做完这些之后朝东南方向又是烧香又是跪拜,听说这样做便能驱散洋鬼子的邪术。祥熙还看到,祭坛的院子里坐着一个佛教僧人,手在豆子里捣鼓着什么,接着大家在他的领导下一起做着这样的动作。
就在大家来到郊外教会的第五日晚上,有个中国妇女告诉大家说,义和团的人冲进来了,于是院子里引发了一阵骚乱。就在大家赶忙聚在一起讨论这事的时候,来浩德在匆忙中从一段楼梯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脚踝,并伤到了一条胳膊。大家都纷纷表示,最好去山里避一避,然而来浩德先生的突然受伤,导致整个计划不容乐观。
八月八日,正好是个礼拜日,太谷教会却在这天传来噩耗:一位传教士殉道,剩余传教士不是被杀,便是被驱散到除汾州府与太原府的其他地方。带来这个噩耗的是一位可靠的送信者。那时祥熙还待在教会院子,而贝如意姑娘早就在自己的日记中称他是:“我们在通州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与亲人安逸、安全的生活,而选择勇敢地与我们站在一起。他有能力有才干,精力十足,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祥熙遇上的危险还不止这些,最大的困难源自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坚决要求他离开教会。而且他的父亲不时去教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道:“跟我回家吧,这里随时可能丧命。你是我唯一的儿子啊,你跟他们一起死在这里对你有什么意义啊?你要是活着,你还可以为他们继续祈祷。你难道一点儿不顾惜你的父亲吗?”他还对祥熙说,他待在教会迟早会危害到性命。看到祥熙不为所动,他于是下决心自己也要留在教会与他们一起同生共死。他也爱着他们,他宁愿为真理而死。
祥熙的叔父位高权重,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力。他在给祥熙的信中言辞激烈:“你忘记你是孔圣人之传人的身份了吗?你忘了你是你父亲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希望与骄傲了吗?你对忠孝二义都抛之脑后不管不顾了吗?”他的叔父信仰义和团,他认为传教士最终也难逃被杀害的命运。而祥熙也并未恳求或者与他的叔父发生争执,在他心中光荣地死去至少比卑微地活着更有意义。他还想到只要去了叔父家中,便会被种种出教的责难所淹没。他的叔父甚至恐吓他不忠不孝,将他逮走,以逃开被杀害的命运。叔父会说哪怕是被监禁起来,日日杖刑,也比因信仰基督教义而死好得多。因此祥熙时时注意,谨慎小心,以防被他的亲戚抓了去,更是不敢离开教会半步,他害怕只要一出现在大街上,便会被亲戚所派的眼线逮个正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