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08932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赵匡胤。
※天涯煮酒论史超高点击量,白话正说宋朝三百年的风云变幻,解密王朝兴亡密码,重构被误读的宋朝。
※赵匡胤何以被称为与唐太宗齐名的帝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没演变成流血事件,这一朝君臣为何那么独特?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为何称,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这本书里。
※深刻、耐看、好读,读完这本书,你将在*短的时间内,理清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在轻松的阅读中,领会宋代实现大一统背后的权谋,以及宋朝被称为“*向往的朝代”的原因。
※天涯煮酒论史超高点击量,白话正说宋朝三百年的风云变幻,解密王朝兴亡密码,重构被误读的宋朝。
※赵匡胤何以被称为与唐太宗齐名的帝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没演变成流血事件,这一朝君臣为何那么独特?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为何称,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这本书里。
※深刻、耐看、好读,读完这本书,你将在*短的时间内,理清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在轻松的阅读中,领会宋代实现大一统背后的权谋,以及宋朝被称为“*向往的朝代”的原因。
内容简介
平二李,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撼河东,服吴越,终五代乱世之局;释兵权,削藩镇,修君德,勤政事,兴农学,恤生民,惩贪吏,定礼制,奠两宋太平之基。《说不尽的宋朝》全景透视两宋历史,深入探寻治乱之源,揭示王朝兴亡密码,重构被误读的宋朝。深刻、耐看、好读,读完这本书,你将在*短的时间内,理清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在轻松的阅读中,领会宋代实现大一统背后的权谋,以及宋朝被称为“*向往的朝代”的原因。
目 录
楔 子
章 闯荡江湖
第二章 名将郭威
第三章 命运转折
第四章 真命天子
第五章 高平之战
第六章 目标淮南
第七章 一战成名
第八章 英雄相惜
第九章 一龙二虎
第十章 限佛运动
第十一章 壮志未酬
第十二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三章 黄袍加身
第十四章 兵不血刃
第十五章 权力交接
第十六章 枪打出头鸟
第十七章 御驾下扬州
第十八章 谋定后动
第十九章 假道伐虢
第二十章 蜀道艰难
第二十一章 剑门险阻
第二十二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
第二十三章 意想不到的事件
第二十四章 邻里内斗
第二十五章 负隅顽抗
第二十六章 水淹太原
第二十七章 兵发岭南
第二十八章 秘密武器
第二十九章 杯酒释兵权
第三十章 腹心之患
第三十一章 肢体之疾
第三十二章 三大纲领
第三十三章 全面削藩
第三十四章 小小知县不好惹
第三十五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线试读
第十三章 黄袍加身
赵普和赵光义进入帐中,高声传达了将士们的意愿:“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两人一左一右挟持着走出帐门,几个将领疾步上前,不容分说地把一件黄袍披到他身上,紧接着三军将士齐齐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之声直冲云霄,声震数里,历精彩的一幕“黄袍加身”就这样上演了。此时,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天际缓缓升起,万道金光喷薄四射,照亮了万里长空,照亮了山川大地,也照亮了茫茫未知的未来。对赵匡胤而言,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却又来得太过突然。刹那间,一首诗涌入赵匡胤的脑海: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这首多年前所作的小诗,不就是眼前一切的生动写照嘛!只是此时赵匡胤还不能流露出丝毫兴奋,相反,他必须表现得不情不愿,对部将的拥戴表示自己何德何能,不敢称帝。然后部将表示您是天命所系,众望所归,再度“劝进”,他再度“固拒”,如此反复若干次,实在盛情难却,才能勉强为之。这种套路既虚伪又无聊,却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对新皇帝演技的一次考验。但这些将领不是读书人,对这种客套表演没多少兴趣。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赵匡胤拥上战马,簇拥着向南行去。是时候接管大局了,赵匡胤揽辔驻马,对诸将大喝道:“尔等贪图富贵,拥立我为天子,陷我于不仁不义。你们如能遵从号令,我也就勉为其难,否则我绝不当这个皇帝。”诸将哪有不从之理,全部下马俯首,表示唯命是从。赵匡胤深知,“黄袍加身”只是步,自己的皇帝身份还未经官方认可,当务之急是严明军纪,统一号令,顺利进入京城,想办法让朝廷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否则非但难成大事,还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赵匡胤清清嗓子,发表了自己的临时就职演讲:“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无得辄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汝等勿得复燃。事定,当厚赏汝。不然,当族诛汝。”众将轰然应声服命,表示一切行动听指挥,唯太尉马首是瞻。严禁劫掠百姓,秋毫无犯,才能安抚民心,确保局面稳定。不许侵犯皇室朝臣,才能收买人心,赢得他们的支持,实现荣登大宝的目标。看着三军服膺,众心归一,赵匡胤放心地下达了返京命令。
……
如果不是赵匡胤适时出现并取得政权,或许五代以后还会有六代、七代,华夏大地将继续陷于分裂与混乱,无数百姓将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匡胤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个合适的国家,通过一个合适的方式,取得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他采取合适的策略,运用合适的手段,达到了合适的目标,完成了合适的使命。这一切或许不是完美的,却是合适的。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赵匡胤的命运始终跟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他遇到过不同的对手,打过不同类型的战役,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军事策略,跨越战略、战术、战法各个层次,综合政治、外交、军事乃至经济手段,是赵匡胤毕生政治军事智慧的结晶。在他的一生即将走向终点时,有必要分析下这套策略的主要内容。一、不打无准备之仗。《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谋划缜密,制胜条件多,取胜的概率就大,否则就容易失败,更别提毫无准备了。《孙子兵法》还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段话意思是说打仗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出师。赵匡胤是否读过《孙子兵法》无从得知,但从实际表现看,即便没有深入研读过这部兵家畅销书,赵匡胤亦深通其中精髓。在统一战争过程中,面对一个个实力远逊自己的对手,他每次用兵前都进行充分的战前准备,从粮草物资的转运,到军事情报的收集,从出师借口的制造,到心理战术的运用,无不精心谋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在不少人看来,宋初割据政权大多不堪一击,实力远逊汉末、隋末、元末的割据群雄,进而得出北宋统一难度较小的结论。但只要认真研读五代史,就知道事实绝非如此,北宋存在两个鲜为人知的战略劣势——地理劣势和兵力劣势。个劣势是地理劣势。北宋继承后周全部地盘,国土以平原为主,周围缺少天然的崇山峻岭、江河大川等地理屏障,便于四出进攻,不利于居中防守。对比历史,历代统一王朝取得天下,都是先占据关中 (秦、西汉)、河北(东汉、清)、山西(唐)、东南(明)等这些山河形胜的战略要地,以为基地兴起,然后纵横四出,削平割据,统一天下,还没有人能从中原四面出击成功。很不幸,这些具有战略优势的兴王之地都被赵匡胤的对手所占据。其中,北汉占据河东,南平和武平分别占有湖北和湖南,南唐据有江南,后蜀控制四川和汉中,更外围的吴越坐拥浙江,南汉盘踞岭南,北方的契丹拥有整个幽燕,西北的少数民族势力占据甘陇,把中原的北宋围了个密密匝匝、水泄不通。如果这些邻居像战国群雄一样“连横合纵”,来一个东西合击、南北夹攻,保证会让赵匡胤应接不暇,只是他的对手不懂得把握这种战略优势而已。第二个战略劣势是兵力劣势。如果说宋朝禁军人数不多,打仗不够用,很多人一定会强烈反对。北宋是出了名的兵多、兵弱,“冗兵”完全就是北宋的专属标签,怎么可能不够用呢?冗兵现象确实存在,在某些时期还很突出,但不是在宋初。北宋建国之初禁军约有二十万,乍一看不算少,但跟周围的邻国相比完全算不上多。根据史料粗略统计,同期割据政权的总兵力在七八十万左右,其中南唐二十万左右,后蜀、南汉各自有十多万,南平、武平、吴越、清源军等军阀也有几万不等,而北宋的战略位置决定它必须分兵戍守防御边境,能直接用于统一战争的作战兵力只有十几万人,因此宋朝历次战役调发的兵力都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如此来看,整个形势并不乐观,但赵匡胤作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抓住了对手各自为战、只知自保的弱点,制定了分化孤立、各个击破的策略。他的对手也正如料想般配合,眼睁睁看着宋军摧枯拉朽般消灭一个个对手,再把进攻矛头指向自己。正是依靠这种策略,兵力有限的北宋才能逐个消灭各地割据政权,然后以新获取地区的资源、财源和兵源壮大实力,补充兵力,以战养战,终取得天下。历史证明,四面树敌、全面出击只会自取灭亡;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才是正确的选择。
赵普和赵光义进入帐中,高声传达了将士们的意愿:“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两人一左一右挟持着走出帐门,几个将领疾步上前,不容分说地把一件黄袍披到他身上,紧接着三军将士齐齐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之声直冲云霄,声震数里,历精彩的一幕“黄袍加身”就这样上演了。此时,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天际缓缓升起,万道金光喷薄四射,照亮了万里长空,照亮了山川大地,也照亮了茫茫未知的未来。对赵匡胤而言,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却又来得太过突然。刹那间,一首诗涌入赵匡胤的脑海: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这首多年前所作的小诗,不就是眼前一切的生动写照嘛!只是此时赵匡胤还不能流露出丝毫兴奋,相反,他必须表现得不情不愿,对部将的拥戴表示自己何德何能,不敢称帝。然后部将表示您是天命所系,众望所归,再度“劝进”,他再度“固拒”,如此反复若干次,实在盛情难却,才能勉强为之。这种套路既虚伪又无聊,却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对新皇帝演技的一次考验。但这些将领不是读书人,对这种客套表演没多少兴趣。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赵匡胤拥上战马,簇拥着向南行去。是时候接管大局了,赵匡胤揽辔驻马,对诸将大喝道:“尔等贪图富贵,拥立我为天子,陷我于不仁不义。你们如能遵从号令,我也就勉为其难,否则我绝不当这个皇帝。”诸将哪有不从之理,全部下马俯首,表示唯命是从。赵匡胤深知,“黄袍加身”只是步,自己的皇帝身份还未经官方认可,当务之急是严明军纪,统一号令,顺利进入京城,想办法让朝廷承认自己的合法地位,否则非但难成大事,还可能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赵匡胤清清嗓子,发表了自己的临时就职演讲:“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无得辄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汝等勿得复燃。事定,当厚赏汝。不然,当族诛汝。”众将轰然应声服命,表示一切行动听指挥,唯太尉马首是瞻。严禁劫掠百姓,秋毫无犯,才能安抚民心,确保局面稳定。不许侵犯皇室朝臣,才能收买人心,赢得他们的支持,实现荣登大宝的目标。看着三军服膺,众心归一,赵匡胤放心地下达了返京命令。
……
如果不是赵匡胤适时出现并取得政权,或许五代以后还会有六代、七代,华夏大地将继续陷于分裂与混乱,无数百姓将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赵匡胤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个合适的国家,通过一个合适的方式,取得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他采取合适的策略,运用合适的手段,达到了合适的目标,完成了合适的使命。这一切或许不是完美的,却是合适的。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赵匡胤的命运始终跟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他遇到过不同的对手,打过不同类型的战役,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军事策略,跨越战略、战术、战法各个层次,综合政治、外交、军事乃至经济手段,是赵匡胤毕生政治军事智慧的结晶。在他的一生即将走向终点时,有必要分析下这套策略的主要内容。一、不打无准备之仗。《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谋划缜密,制胜条件多,取胜的概率就大,否则就容易失败,更别提毫无准备了。《孙子兵法》还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段话意思是说打仗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出师。赵匡胤是否读过《孙子兵法》无从得知,但从实际表现看,即便没有深入研读过这部兵家畅销书,赵匡胤亦深通其中精髓。在统一战争过程中,面对一个个实力远逊自己的对手,他每次用兵前都进行充分的战前准备,从粮草物资的转运,到军事情报的收集,从出师借口的制造,到心理战术的运用,无不精心谋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在不少人看来,宋初割据政权大多不堪一击,实力远逊汉末、隋末、元末的割据群雄,进而得出北宋统一难度较小的结论。但只要认真研读五代史,就知道事实绝非如此,北宋存在两个鲜为人知的战略劣势——地理劣势和兵力劣势。个劣势是地理劣势。北宋继承后周全部地盘,国土以平原为主,周围缺少天然的崇山峻岭、江河大川等地理屏障,便于四出进攻,不利于居中防守。对比历史,历代统一王朝取得天下,都是先占据关中 (秦、西汉)、河北(东汉、清)、山西(唐)、东南(明)等这些山河形胜的战略要地,以为基地兴起,然后纵横四出,削平割据,统一天下,还没有人能从中原四面出击成功。很不幸,这些具有战略优势的兴王之地都被赵匡胤的对手所占据。其中,北汉占据河东,南平和武平分别占有湖北和湖南,南唐据有江南,后蜀控制四川和汉中,更外围的吴越坐拥浙江,南汉盘踞岭南,北方的契丹拥有整个幽燕,西北的少数民族势力占据甘陇,把中原的北宋围了个密密匝匝、水泄不通。如果这些邻居像战国群雄一样“连横合纵”,来一个东西合击、南北夹攻,保证会让赵匡胤应接不暇,只是他的对手不懂得把握这种战略优势而已。第二个战略劣势是兵力劣势。如果说宋朝禁军人数不多,打仗不够用,很多人一定会强烈反对。北宋是出了名的兵多、兵弱,“冗兵”完全就是北宋的专属标签,怎么可能不够用呢?冗兵现象确实存在,在某些时期还很突出,但不是在宋初。北宋建国之初禁军约有二十万,乍一看不算少,但跟周围的邻国相比完全算不上多。根据史料粗略统计,同期割据政权的总兵力在七八十万左右,其中南唐二十万左右,后蜀、南汉各自有十多万,南平、武平、吴越、清源军等军阀也有几万不等,而北宋的战略位置决定它必须分兵戍守防御边境,能直接用于统一战争的作战兵力只有十几万人,因此宋朝历次战役调发的兵力都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如此来看,整个形势并不乐观,但赵匡胤作为一名优秀的战略家,抓住了对手各自为战、只知自保的弱点,制定了分化孤立、各个击破的策略。他的对手也正如料想般配合,眼睁睁看着宋军摧枯拉朽般消灭一个个对手,再把进攻矛头指向自己。正是依靠这种策略,兵力有限的北宋才能逐个消灭各地割据政权,然后以新获取地区的资源、财源和兵源壮大实力,补充兵力,以战养战,终取得天下。历史证明,四面树敌、全面出击只会自取灭亡;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才是正确的选择。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