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423367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当前,我国的科学普及率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努力把握科技革命新方向,而且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北京有一个坚持十年的科普活动——首都科学讲堂。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开讲以来,已经举办了491期,主讲嘉宾都是热心科普的知名教授、专家,300位院士亲临讲堂开坛论道,把深奥的科学带到普通人的身边,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科学知识,享受科普讲座,领略科技改变生活的神奇魅力;他们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文化理念带到普通人的身边,让更多的人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同时,与科学家面对面,聆听科学家的精彩故事,感受科学家的精彩人生,又激发出众多科学爱好者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
情感。
一个科普活动,坚持十年之久,这里的人一定饱含着对科学普及的无限热爱、对使命责任的无限忠诚。我相信,首都科学讲堂在此期间肯定滋养了很多科学爱好者,他们在每一个周末都与一位院士和专家亲密接触,他们在探索科学中的困惑,得到科学家当场释疑,这种无障碍的交流,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法用金钱来衡
量的。
每一堂的讲座,都是科学家和组织者共同的心血付出,都是对科学爱好者科学梦想的启迪。为了让这些关于科学的真知灼见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看到精彩篇章,让更多的人听到精彩故事,让更多的人追逐科学奥秘,本书编委会再次将过去一年内的首都科学讲堂讲座结集出版,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今年出版的首都科学讲堂报告集——《非常问,超级答》涉及的科学领域非常丰富,演讲的嘉宾不是两院院士就是某一科研领域的专家,既保证科学知识的权威性,又把前沿的科研进展时间与公众分享。我翻阅了书中的文章,其中的内容都十分精彩,如:
巴黎气候大会——开启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新阶段 中央提出我们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是我们国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低碳是一个可持续的路径,特别强调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和我们改善空气质量有高度协同性,方向和目的是一致的。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以巴黎气候大会作为解读的样本,强调了绿色低碳发展是全世界人类的共识。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精准医学 基因是开启我们生命奥秘的钥匙,基因里面有非常多的信息要解读,人类的生、老、病、死都与基因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基因组和染色体呢?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什么?精准医学如何解决常见病并从根本上改变医学的未来?这篇演讲文章中,我国基因组学科学家于军通过携带生命信息的基因,试图和病原体的本质建立某种联系,而让读者了解到通过基因组计划来达到精准医学治疗的可能。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不断发展的前沿化工帮助人类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能源并进行转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尼龙、电池、高分子结构材料、人工叶绿素等,无不是化工工艺的成果。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黄春辉院士通过分享她几十年的科研经历,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为我们揭开了化学工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作用。
魔鬼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埃博拉极具传染性,已造成25次具有规模的爆发流行,引发了巨大的恐慌。埃博拉到底是什么病呢?如何传染?能不能治疗?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侯云德院士详细地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致病原理、传染方式、预防措施等,及时地普及了相关知识,有效地阻止了民众对于这次在全世界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的恐慌。
水库大坝与可持续发展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还是个农耕社会,对水的情感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它不可替代的资源性;恨它,是因为处理不好与水的关系就会带来很大的灾害。水少了,旱灾;水多了,洪灾,洪旱灾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利专家贾金生详细地阐述了水库大坝建设的作用、原理及必要性。
黄金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大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信息与信息安全对抗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如何消除信息安全隐患,王越院士带领读者们穿过信息化社会的迷雾,协助人们找准人类在高速信息化时代应有的位置。
解读人类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有哪些证据能证明人是从古猿变来的呢?古猿进化成什么样才能算是人?中国科学院吴新智院士引导大家清晰地梳理了现代人起源的完整过程,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研究进展与民众
分享。
航天科技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一穷二白、西方严密封锁的基础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独立开展了自己的航天事业探索,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带领我们回到了我国航天工作者努力奋斗的艰难时光,并全方位地阐述了当今航天技术在民生、科技、外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解密无人机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以及它自身带的程序控制装置来进行操纵的一个不载人的飞机。无人机高级工程师李大伟全方位地从飞机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控制等交叉学科向读者普及了相关方面的知识。
气候变暖与海洋灾害 厄尔尼诺发生之后我们就预报了中国气候要受到明显影响,主要的雨段将会向南移动,移到长江和长江以南,北方就会少雨,这是一个大格局,这个大格局就叫作“南涝北旱”。中国工程院丁一汇院士通过气候和海洋的关系,向读者详细解读了气候变化引起海洋灾害的基础知识。
这些仅仅是此次出版的科普特辑中的部分内容,其涉及的科研领域有:宇宙航天、生命医学、古生物科考、化学化工、工程技术、自然灾害等。仔细阅读这些宝贵的科普文章,你能感受到这些专家们在科研中的那份热情和专注,你能领略到他们在担当国家重大项目科研攻关中的那份勇气与责任,同样也能感知到他们投身科普中的那份热诚、担当和分享的快乐。该科普特辑是他们科普分享的又一个甜美的果实,充满着分享知识、分享科学的快乐的味道。
分享,总是快乐的。科普,是一种高级愉悦的理性分享。在讲堂里,你会发现总有一位科学家在那里与公众热情地分享着、介绍着他在科学研究中、在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应用中的新发现、新尝试、新突破,传递着他在科研工作中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那份宝贵的科学精神。
首都科学讲堂,以十年的坚持,吸引着无数心系科普的科研工作者来到这里为公众传播科学、分享科学;无数的科学爱好者和听众来这里聆听科学、享受科学;还有那些默默无闻从事每期讲座的策划和执行的工作人员,他们同样也满怀热情,与科研工作者、科学爱好者一起营建着北京地区的那一座科普的殿堂。
我也经常听到工作人员向我提起曾发生在讲堂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本书编者之一吴新智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研究古人类的专家,今年已88岁高龄。他非常热衷于科普事业,曾来过讲堂多次,每一次都是精心准备,担心观众会不喜欢演讲内容,就向工作人员仔细询问,商量如何把这个演讲做好,而且每一次来他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即使下着雨,依然会提前到场。他的演讲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很多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来这里听他讲座。吴院士的讲解也非常生动精彩,现场爆满,气氛热烈。会后还有好多观众带着他出版的书,围绕着他,请他能为自己的孩子签名、留影,队伍排得很长。工作人员考虑他的年龄和体力,建议他休息,两个小时的演讲和互动后,他依然快乐地和听众们合影、交流,满足每一位听众的要求。其中还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朋友,他从小热爱古生物,他的爸爸和妈妈陪着他专程来到这里聆听吴院士的演讲,吴院士同他亲切地交流并一起合影留念。吴院士说如果观众喜欢科学,他就愿意来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这就是一种幸福的互动,一幅感人的科普画面。
后,衷心地感谢这些抽出宝贵时间来到讲堂演讲、为该系列科普图书撰稿的院士和专家们,你们不仅在科研工作中结出了累累的科研果实,同样在科普工作中也结出了美味的果实,值得尊敬和学习。还要感谢首都科学讲堂中的那些对科学怀抱着赤诚之心的爱好者们,你们对科学的这份热爱、对知识的这份求索,也是我们科普工作不竭的动力。我热切地期盼能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能来到讲堂,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讲堂,更多的科普作品能走向社会,更多的科普果实能得以分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都科学讲堂将承载着的科学传播的梦想扬帆启程,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为公众带去更多的科技文化服务,为社会带来更多精彩的科学传播佳品!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