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137399
内容简介
纵观纺织品面料再造所走的路,虽然不长,也不是很系统,或者说是一直没有人将其归纳整理。尽管如此,它却发展得异常迅速。它的发展,首先受益于材料方面:它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速度前行的,高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大量新材料给纺织品的面料再造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冲击,也碰撞出很多新的思维模式,演绎出人们观念的转变。正是这种撞击,让纺织品的面料再造不断以新的亮点征服相应的人群,以至于相当数量的人不去追究它的名称所属,而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享受快乐与辉煌。其次是在制作手法方面:随着材料种类的增多,纺织品面料再造的制作手法也在不断地扩展它的空间。我们都知道,每年每季的各种展会是观念的超前体现,这种观念不是语言所能表述的。在这样的氛围中,你会感受到震撼之后激发出的制作手法及其魅力所在,尽管它隐含在材料之间、隐含在形式之间,也隐含在整体氛围中。值得一提的是新材料会让人萌生出新的手法,也容易刺激人们去尝试新的手法,但是面对同一种材料,给人们带来的刺激点是不一样的反映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可以归结为新材料与新手法之间的衔接,但又不是*的。其实正是这多材料、多手法的同时前行,使纺织品面料再造的纵向发展,不能单单用迅速就能诠释完整的,因为这种多材料、多手法的发展,就似一个涵盖面极大的、粗壮的柱状物,而不是传统概
念中的纵向发展的线状物。
念中的纵向发展的线状物。
目 录
第一章 现代纺织品设计与面料的再造
第一节 纺织品设计与面科再造的概述
一、纺织品设计的理念形成
二、纺织品设计新材料的兴起与高科技的注入
第二节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逐渐成熟
第三节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情结
第一节 纺织品设计与面科再造的概述
一、纺织品设计的理念形成
二、纺织品设计新材料的兴起与高科技的注入
第二节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逐渐成熟
第三节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情结
第二章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材料
第一节 材料主子纺织品面料再造的设计
第二节 材料的种类
一、面材
二、线材
第三节 材料的掌握与冲出束缚
第三章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设计
第一节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经典方式之
一、寻找主题
二、寻找材料
三、寻找感觉
第二节 纺织品面料再造设计中的造型要素
一、织纹设计与纺织材料
二、织纹设计与色彩
三、点、线、面.在织纹设计中的视觉语言
第三节 物质形态
一、质感
二、量感
三、表现力
第四章 纺织品面料再造的制作结构
第一节 编结类
一、织纹艺术概述
二、织纹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三原组织及三原变化组织
四、起绒组织
第二节 刺绣结构概述
一、传统刺绣的基本概念
二、针法
第三节 面料重组
一、重叠
二、面料的皱褶
三、面料的翻转
四、面科的堆积
第四节 特殊面料的运用
一、网状面料的重新组合
二,皮革面料
三、蕾丝面料
四、弹性面料
作品欣赏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前 言
从“老染”说起
我国的纺织艺术设计自它发轫起就被约定俗成地称之为“染织美术(艺术)设计”,简称“染织”,它应该是纺织艺术设计与制作工艺——印、染、织、绣的一种缩写。这一称谓何人、何时开始用之,现已无从考证,“染织”一词多用于院校的学科分类及教学术语之中。因而,我们这些多年从事纺织艺术设计教学的教书匠们或毕业于染织专业的同仁们都自豪地称自己为“老染”。
“老染”们似乎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待人实诚,事事认真谨慎,教学一丝不苟,甚至有点古板,其中在各院校从政为官的也不在鲜见。大概是图案和中国画类基本功较扎实之故,在大纺织不景气的日子里,有不少“老染”改行易辙,转绘画的在绘画界煞是出名,做其他设计工作的也出落得成绩斐然,这就是“老染”们的能耐之一,而一直坚持在纺织艺术教学领域的则都是名副其实的“老染”。
纺织艺术(包括印、染、织、绣)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涉及范围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但反映了世界各个民族历史、文化、技术、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基于纺织生产发展起来的纺织艺术设计和纺织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中都以各自的方式延续和促进着纺织艺术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纺织艺术传统的国家,现代纺织工业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院校纺织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正式开设的图案手工课。早年的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年成立)、北京美术学校(1918年成立)、国立艺术院(1928年成立,1929年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省立高等技艺专科学校(1939年成立)都开设有专门的图案课程和纺织印染类课程。陈之佛、庞薰架、雷圭元、李有行等一批留法、留日归国的老前辈们都为纺织艺术设计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鲁迅美院、四川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都设置了染织设计专业。早期的纺织艺术设计教育都是建立在以西方美术教学为基础,以图案和写生变化为主导,结合生产工艺实践的教学模式之上的。这种教学模式丰富并适应了当时纺织艺术设计和工业生产的需要,也为我国培养了早期的纺织艺术设计人才。
我国的纺织艺术设计自它发轫起就被约定俗成地称之为“染织美术(艺术)设计”,简称“染织”,它应该是纺织艺术设计与制作工艺——印、染、织、绣的一种缩写。这一称谓何人、何时开始用之,现已无从考证,“染织”一词多用于院校的学科分类及教学术语之中。因而,我们这些多年从事纺织艺术设计教学的教书匠们或毕业于染织专业的同仁们都自豪地称自己为“老染”。
“老染”们似乎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待人实诚,事事认真谨慎,教学一丝不苟,甚至有点古板,其中在各院校从政为官的也不在鲜见。大概是图案和中国画类基本功较扎实之故,在大纺织不景气的日子里,有不少“老染”改行易辙,转绘画的在绘画界煞是出名,做其他设计工作的也出落得成绩斐然,这就是“老染”们的能耐之一,而一直坚持在纺织艺术教学领域的则都是名副其实的“老染”。
纺织艺术(包括印、染、织、绣)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涉及范围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但反映了世界各个民族历史、文化、技术、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基于纺织生产发展起来的纺织艺术设计和纺织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中都以各自的方式延续和促进着纺织艺术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纺织艺术传统的国家,现代纺织工业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院校纺织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1906年南京两江师范正式开设的图案手工课。早年的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年成立)、北京美术学校(1918年成立)、国立艺术院(1928年成立,1929年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省立高等技艺专科学校(1939年成立)都开设有专门的图案课程和纺织印染类课程。陈之佛、庞薰架、雷圭元、李有行等一批留法、留日归国的老前辈们都为纺织艺术设计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包括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鲁迅美院、四川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都设置了染织设计专业。早期的纺织艺术设计教育都是建立在以西方美术教学为基础,以图案和写生变化为主导,结合生产工艺实践的教学模式之上的。这种教学模式丰富并适应了当时纺织艺术设计和工业生产的需要,也为我国培养了早期的纺织艺术设计人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