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142793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地缘政治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地缘政治经济问题新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地缘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体系
第四节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与地缘分析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
第二章 GTAP模型体系
第一节 GTAP模型概述
第二节 账户会计关系
第三节 经济主体行为
第三章 模型线性化及其对地缘政治经济问题的适应
第一节 CGE模型线性化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线性化方程体系
第三节 GTAP对地缘政治经济分析的适应
第四节 GTAP模型的闭合
本章附录:CES函数的线性化
第四章 GMR-CGE政策模拟器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政策模拟器的一般认识
第二节 系统需求分析
第三节 系统架构设计
第四节 系统编码实现
本章附录A:线性方程的GAMS脚本
本章附录B:使用C#生成集合设置的脚本
第五章 全球贸易碳转移的核算及其地缘政治经济结构
第一节 碳转移综述
第二节 数据与模型
第三节 核算结果
第四节 核算结果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启示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碳关税影响及应对分析
第一节 碳关税研究综述
第二节 模型适应性修改、数据准备与情景设置
第三节 美欧征收碳关税的模拟结果
第四节 碳关税的地缘政治经济应对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济障碍与现实选择
第一节 欧亚经济联盟与其对外经贸合作
第二节 欧亚经济联盟FTA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模型与数据
第四节 情景模拟结果
第五节 障碍、前景与现实选择
第八章 税收与再工业化双重视角下俄罗斯新石油税制改革影响评估
第一节 俄罗斯石油税制改革的逻辑
第二节 理论构架与模型解释
第三节 情景模拟结果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跋
序
1990年我刚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做博士后,针对当时地理学的发展和国际公共政策的形势需要,建议研究所适时开展地缘政治研究,因为我感到当时地缘政治关系正在重组。科恩(S.B. Cohen)在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上发表的文章很有新意,可惜中国对许多概念已经生疏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有所反应。没想到我的建议惊坏了我博士后合作导师之一的左大康先生,他给我讲了地缘政治问题的敏感性,让我踏踏实实与他委托我带的研究生胡大鹏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关于地缘政治问题,慢慢思考了再说。“学术上有些事情需要先说后做,有些事情更需要做出来东西再说。”我不服气,但是面对地缘政治学的敏感性我也是勇气不足的。
此事暂时作罢,没想到第二年就发生了苏联的“八一九”事件,冷战结束了。新的国际关系问题又暴露出来了,我试图与左先生再谈这个事,可惜这时他已经住院了。地缘政治问题只能埋在我心里。1990年美国国防部高级顾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战略专家爱德华·卢特瓦克(E.Luttwak)正式提出了地缘经济学(Geo-economics)概念。卢特瓦克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完全地缘经济时代,国际关系中“底层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一次明显超过“上层政治”(军事对抗和核威慑),而地缘经济则在战略上对军事对抗起到了缓冲作用。这一转向开拓了超越国界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时代,这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一认识无疑为地缘政治研究指出了新方向,我感到是超越了科恩理论的。1994年,我已经来到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看到了德姆科(G.J.Demko)与伍德(W.B.Wood)开始强调用地缘经济理论观察地缘政治的观点,因此我重燃希望,进一步认为正在发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缘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