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23965
1.化学研究的水平及中药质量的保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药药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果。本书作者优选196种建立中药药效成分的“程序化”分离制备方法,以期推动中药相关领域的发展。
2.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信度高,重现性好。
章
绪论
1.1中药与中药化学成分1
1.2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与药效物质基础1
1.3“程序化”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必要性2
1.4高速逆流色谱3
1.4.1高速逆流色谱概述3
1.4.2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3
1.4.3高速逆流色谱的工作步骤5
1.5高效制备液相色谱6
1.5.1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的原理6
1.5.2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7
1.5.3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的工作步骤8
参考文献8
第2章 蒽醌类化合物
2.1巴戟天10
2.2大黄13
2.3丹参16
2.4贯叶连翘21
2.5何首乌25
2.6虎杖28
2.7决明子30
2.8芦荟32
2.9茜草33
2.10紫草35
参考文献38
第3章 生物类碱化合物
3.1板蓝根39
3.2长春花40
3.3大青叶41
3.4地不容43
3.5东南野桐45
3.6峨眉千里光47
3.7防己48
3.8附子49
3.9钩藤53
3.10钩吻55
3.11古柯59
3.12荷梗61
3.13荷叶62
3.14胡椒64
3.15黄柏68
3.16黄花乌头69
3.17黄连73
3.18苦参78
3.19苦地丁81
3.20苦豆子83
3.21苦木85
3.22辣椒89
3.23莲子心91
3.24骆驼蓬子93
3.25马钱子94
3.26千层塔96
3.27牵牛子97
3.28青风藤99
3.29三尖杉101
3.30石蒜102
3.31太子参105
3.32王不留行107
3.33乌头108
3.34吴茱萸111
3.35喜树116
3.36夏天无118
3.37小蔓长春花121
3.38延胡索123
3.39岩黄连127
3.40一枝蒿129
3.41蛹虫草131
3.42浙贝母134
3.43紫金龙135
3.44紫锥菊137
参考文献138
第4章 黄酮类化合物
4.1菝葜141
4.2白花败酱叶142
4.3白花蛇舌草144
4.4草豆蔻146
4.5草棉花149
4.6长瓣金莲花151
4.7川西獐牙菜152
4.8淡豆豉155
4.9淡竹叶156
4.10灯盏细辛159
4.11丁香160
4.12冬瓜162
4.13风轮菜164
4.14茯苓166
4.15甘草168
4.16葛根173
4.17贯叶金丝桃176
4.18过路黄178
4.19杭白菊179
4.20荷花181
4.21红花185
4.22厚果鸡血藤186
4.23葫芦巴188
4.24化橘红190
4.25黄顶菊192
4.26黄芪194
4.27黄芩198
4.28金钱草201
4.29卷柏203
4.30苦檀子206
4.31龙牙草208
4.32罗布麻209
4.33麻里麻213
4.34麦冬215
4.35牡丹花217
4.36木蝴蝶219
4.37蒲公英221
4.38忍冬藤224
4.39桑椹226
4.40沙棘228
4.41山楂230
4.42山竹232
4.43芍药花234
4.44射干236
4.45酸枣仁245
4.46藤黄248
4.47田基黄249
4.48甜橙251
4.49土茯苓253
4.50菟丝子255
4.51银杏叶256
4.52淫羊藿257
4.53鸢尾262
4.54知母263
4.55枳壳264
4.56枳实266
4.57紫锥菊268
参考文献270
第5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
5.1白花前胡273
5.2白头翁277
5.3白芷278
5.4补骨脂280
5.5草珊瑚282
5.6枸杞283
5.7结香285
5.8羌活286
5.9秦皮287
5.10瑞香狼毒289
5.11蛇床子290
5.12石菖蒲292
5.13无花果叶293
5.14茵陈蒿295
5.15紫花前胡296
参考文献298
第6章 木脂素类化合物
6.1臭灵丹299
6.2丹参300
6.3鬼臼304
6.4厚朴307
6.5金银花308
6.6连翘310
6.7牛蒡子316
6.8肉苁蓉320
6.9五味子323
6.10辛夷327
6.11杏香兔耳风331
6.12洋蓟333
6.13紫锥菊335
6.14芝麻338
参考文献340
第7章 萜类
7.1蟾酥342
7.2赤芍346
7.3穿心莲347
7.4刺五加349
7.5胆汁350
7.6冬凌草353
7.7杜仲355
7.8茯苓皮356
7.9甘遂358
7.10红豆杉360
7.11黑紫橐吾361
7.12苦楝子363
7.13款冬花365
7.14辣椒367
7.15雷公藤369
7.16灵芝372
7.17龙胆374
7.18木香376
7.19柿子叶377
7.20土荆皮379
7.21乌药381
7.22香附383
7.23小白花地榆384
7.24野马追385
7.25银杏叶387
7.26紫菀388
7.27栀子390
参考文献391
第8章 皂苷
8.1大蒜393
8.2穿龙薯蓣396
8.3独角莲398
8.4甘草399
8.5黄芪400
8.6桔梗403
8.7苦瓜407
8.8三七409
8.9人参412
8.10洋地黄415
参考文献416
第9章 其他
9.1白首乌418
9.2白术419
9.3波棱瓜子421
9.4川芎423
9.5当归427
9.6防风429
9.7红景天430
9.8红曲432
9.9姜黄436
9.10芦荟438
9.11绿叶地锦440
9.12山药442
9.13生姜443
9.14石榴皮448
9.15仙茅449
9.16玄参451
9.17远志453
9.18紫苏叶454
参考文献456
拉丁文索引457
中文索引458
中药及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也是其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故提取分离其有效部位或有效单体成分是中药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认为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生物碱、黄酮、香豆素、木脂素、萜类、皂苷等类化合物。获得目标化合物单体是进一步确定其化学结构、研究其药理活性的首要条件,也是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化学合成和研究化合物构效关系的前提,这些成分也往往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开展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对推动中药新药研究及中药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中药化学、植物化学工作者每年都从很多中药或药用植物中分离制备了大量化合物,但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深入药理活性的研究。大多数报道的分离过程很烦琐、描述模糊,所采用的技术多数是常规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而且分离周期长,制备效率低,很难重现。这些直接限制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因此,开发高效、规范、可重现的分离制备程序,需求非常迫切。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而一些新的分离技术具有简单、快速、高效、损失率低、被测组分与基体有效分离、准确度高等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在新的分离纯化技术中,高速逆流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因其重现性好、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而成为广泛使用的“程序化”分离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消除固态的固定相对目标活性成分的不可逆吸附、失活、变性等不良反应,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可使目标活性成分的分离达到很高的分离效率和分辨率,直观性和目标性较强。两种分离技术相结合,可互补不足,实现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的分离。因此,建立规范的提取、富集、分离纯化程序,是解决化合物重现性制备的关键,也是深入研究化合物活性,进行深度开发的前提。
本书是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实践,收集了大量2000年以后的有关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备中药药效成分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中药化学研究的成果及应用实践编写而成。首先是通过建立标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中药材料进行分析,获取所含化合物的基本信息。然后进行规范的提取和富集,后通过高速逆流色谱或高效制备液相应用标准的溶剂系统及运行参数进行纯化,获得的成分再用上述分析总样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去分析纯度,对比确定所制备的化合物。通过这样的思路,笔者对优选的195种中药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制备进行了描述,特别是引用了大量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有较好的重现性,力图达到“程序化”分离制备的目的。
本书编写内容突出了技术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供从事中药研发与生产的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和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植物化学、食品、天然产物资源研究的技术人员进行参考。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今后改进提高。后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编者为本书做出的贡献!
编者
2018年6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