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452727
他,是京剧界**的将军,首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奖的获得者;他,受美国政府之邀赴美讲学一年,成为戏曲界首位富布赖特国际学者,被誉为“京剧王子”;他,舞台辉煌三十余年,导演剧目近四十部,教龄五十载,集演员、导演、教师于一身,艺绝氍毹,作品等身,桃李满园;他,耽精戮力,登攀艺巅,将京剧小生和叶派艺术推向了崭新的历史高度和艺术境界,是为当代京剧艺术**水平的代表者之一……
本书遍览叶少兰人生宠辱曲直之云峰壑谷,以时间延序作经,诸段经历为纬,访取他者之言,寻解独得之秘,既为通阅之佳品,各部又自成意趣,立象尽意,度象取真,呈当代京剧大家之精神风貌。
前言
上辑 人生历程
章 世家之后
叶氏门庭:梨园磐石一柱天
盛兰之风:德馨艺绝两拂云
童年“金泰”:宣南文化圈的小戏迷
第二章 梨园新蕊
学戏之初:一曲《探庄》始登堂
戏校生活:初踏氍毹窥门径
初经风雨:是谁规定了“命中注定”
身份转变:教师·导演·演员
第三章 多事之秋
悲欢离合:人不长久月难圆
困厄沙岭:练筋锻骨眼迷惘
兰嘉之恋:烈火中的患难夫妻
第四章 艺术新生
军绿荣光:第二次艺术生命
“盛兰”重生:春雷一动起蛟龙
发扬叶派:青出于蓝胜于蓝
赴美讲学:文化大使与“京剧王子”
第五章 传道授业
政协建言:为了京剧,呐喊
“音配像”:忠孝如今亦可慰
花甲之作:《洛神赋》与曹植
课徒传灯:迈前贤而开后学
第六章 知情者说
“大家”谈少兰
——名家访谈录
下辑 谈戏说艺
“做明白的演员,不做糊涂的戏匠”
——叶少兰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与发展的典范之作
——《吕布与貂蝉》
变不离宗新不露痕
——《周仁献嫂》
文小生艺术的之作
——《柳荫记》
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常之地显神奇
——《白蛇传》
附录
叶少兰学习、演出、导演剧目一览(据不完全统计)
跋
后记
富连成在戏曲人才的教育培养方面有一大特点,那便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这方面,叶春善和富连成总教习萧长华颇费了一番心血。
他们依每个学生的特长与天赋条件为他们安排教学,并在观察中及时修正调整,以求限度发挥每个人的潜质。叶少兰曾感慨:“谁能想象,后来成为‘四小名旦’的毛世来,初不是学旦行的。而名丑詹世辅一开头倒是学旦行。我父亲初没学小生,袁世海初也没学花脸,完全是由萧爷爷和祖父他们慧眼识材,这才成就了这些杰出的艺术家!”叶春善尤其重视剧目的积累,富连成社自成立以来,保留、整理、创作了大量的京剧优秀剧目,尤以“三小戏”和武戏的严谨整齐,形成了自家风格;以连台本“三国”戏如《赤壁鏖兵》,以及《四进士》《独占花魁》等深受观众喜爱。喜连成与富连成演过多少出戏?没人能说清。冯牧曾回忆道:“那时候,只需花很少的票价,就可以在那座还保持着古老格局的剧场欣赏到七至九出戏,而且常常在半个月之中极少有重复的剧目。可以说,我所看过的数量多得惊人的京剧剧目(包括许多现在早已失传了的剧目),我所获得的有关戏曲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富连成的日夜不停、风雨无阻的辛苦而又魅人的演出。”据叶少兰介绍,祖父为保证剧目建设和演出需要,曾汇集、收藏了大量剧本。仅叶盛章和叶盛兰无偿捐献的叶春善的“叶氏藏本”就有线装二十九函,约三百余册,剧本、总讲等更是达近干出戏,为京剧剧目的保留作了杰出贡献。
叶春善为了实现“每一科都要出几个挑大梁的”的愿望,数十年里呕心沥血,将全部身心投入了富连成。他积劳成疾,61岁便离开了人世。从培育戏曲人才和保留、发展京剧剧目上来说,叶春善居功甚伟。据说,为叶春善送葬的那一天,整个北京城都被惊动了,人们自发地身披白孝。当时大栅栏的布店瑞蚨祥,因为叶春善的去世,白布居然售罄。除了他的学生以外,成千的北京百姓加入到为他送葬的队伍中,从前门大街到珠市口,整条街上店面全关,店门口都摆放着供品和茶水,以寄托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京剧教育家的哀思。
终,叶春善“20年后,甭管哪个班子,没我的学生就开不了戏”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作为中国京剧史上规模、存在时间长、培养人才多的科班,富连成从成立到解散的44年中,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七科半学生近700人,门徒遍及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许多人成为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新中国文艺界的旗帜、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曾带艺进富连成(喜连成)坐科深造,借台唱戏,入“喜”字科,艺名为“梅喜群”。而具有全国性声望的演员,如:侯喜瑞(创立了净行侯派)、马连良(创立了老生马派)、于连泉(即筱翠花,创立了花旦筱派)、谭富英(形成了老生新谭派)、裘盛戎(创立了净行裘派)、叶盛章(创立了武丑叶派)、叶盛兰(创立了小生叶派)、袁世海(创立了净行袁派)等,及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富禄、李盛藻、高盛麟、李世芳、毛世来、谭元寿等皆出自富连成社。富连成和它培养出的京剧人才为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功绩,在京剧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代有人才叶春善膝下五男四女。其去世后,长子叶龙章辞退东北军军需官职务秉承父业,执掌富连成科班,继续教授“世”字科以下学生。除叶龙章继任社长外,叶春善其余四子均为富连成班中弟子。老二叶荫章随唐宗成学“武场”(即打击乐),成为著名的司鼓艺术家。老三叶盛章初学花脸,后在萧长华建议下改学丑行。除萧之外,先后向他传授技艺的有郭春山、宋起山、勾顺亮等教师。他技精识广,武功超常、武丑戏突出,擅演《九龙杯》《佛手橘》《藏珍楼》《时迁偷鸡》《三岔口》《铜网阵》等,后在尚小云帮助下创演《酒丐》。在中国京剧史上,以武丑行当组班挑大梁者,唯叶盛章一人。
开创了叶派武丑艺术,是文武丑行中首屈一指的大艺术家。老四叶盛兰,即叶少兰的父亲,开创了小生挑班唱戏的先河,创立了叶派小生表演艺术,成为京剧史上小生艺术行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巨匠。老五叶盛长工文武老生,先后向李盛荫、王喜秀、张连福、雷喜福、王连平、刘喜益、苏连汉和宋继亭等求学问艺,马连良亦亲授其若干剧目。叶盛长出科后搭班演戏,与诸多名家合作,日渐成熟。他天资聪颖,文武兼擅,转益多师,能戏颇多,后主攻做派老生戏。他做工精细,表演入微,台风潇洒之风貌,向为内行所称道。
叶春善四个女儿皆未从事京剧工作,但亦皆与京剧结“缘”:长女玉琪,嫁名小生茹富兰;次女玉琳,许配老生演员宋继亭;四女蕙蓉与萧长华之子萧盛萱结婚。另有一义女叶萍,嫁与马富禄之兄长。
叶门至第四代,仍坚守于京剧阵地而不改其志,亦颇多梨园英杰。这一代共计八男二女共十人继承祖业。如叶盛兰之长子叶蓬,对余、杨两派声腔颇有研究,曾得杨宝森、李少春之亲授,所培养的学生不乏佼佼者,如当红的老生艺术家于魁智等便是。
叶氏一门数代扎根于梨园沃土,其根深则精华得矣,则叶自茂矣。常言说将门出虎子,及至叶盛兰次子叶金泰、即本书之主人公叶少兰者,投生于如此梨园世家,家学渊源自当不可言喻耳。
P9-11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