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87033
中国目前部完整的文学性《米芾传》。
米芾中年后移居镇江,在镇江居住了四十年,去世后也归葬于镇江。本书的作者即是镇江籍的作家和画家,曾参与了“米芾国际书法公园”的艺术设计工作,掌握有很多有关米芾的资料。
本书从文学的角度去写作,从艺术的角度去评述,从历史的角度去考证,以米芾的一生经历为主线,来分析米芾的复杂性格;借助米芾的若干作品,来分析米芾的艺术风格;还从中国绘画史和书法史的高度,点出北宋政治风云和特殊的文化氛围,并写出了与米芾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都各具个性,从而使本书既具有文学性,也具有历史性和学术性,既好看可读,也可供研究评论。
米芾是中世纪时伟大的书法家、画家,也是有作为的诗人。他位列北宋“四大家”之中,留存的作品甚多,书风狂放刷掠,独成一家,画风不拘成法,自具面貌,被称为是“米家云山”,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米芾的所作所为特立独行,狂放不羁,被时人称为是“米颠”。他的经历也富有传奇性,身世和行迹都有着许多不解之谜,轶事很多,历史上对他的传说很多,但都莫衷一是,难以确定。
001 引 子
003 章/藩邸旧恩
043 第二章/南国远宦
092 第三章/寻师访友
135 第四章/敝居丹徒
192 第五章/城市山林
253 第六章/江淮声名
309 第七章/老米狡狯
374 第八章/步上天梯
435 尾 声/魂归故里
451 附录一/米芾年表
460 附录二/参考书目
465 后 记/在米家云山里行走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一一〇八年。
三月里的一天晚上,位于镇江南郊黄鹤山下的鹤林寺里,和尚们已经沉睡,突然听到寺里钟鼓齐鸣,乐声大作,他们被这声音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都急急跳起披衣,到处察看。
钟楼和鼓楼里都寂无一人,然而钟鼓却兀自在鸣,一下一下地,发出悠然的响声,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在敲击。
今晚有一场小雨,不大,正是江南春天里常有的那种杏花雨,微微的,像雾又像水汽,如一阵凉风刮过,沁人心脾,檐间到现在还在淅淅沥沥地滴着水。夜空里,夹在雨丝中的,有若隐若现的乐曲声。
大家来到寺前的伽蓝殿,这才发现,殿里的那尊伽蓝神像突然倒塌了!
昨天晚课结束的时候,寺里的小和尚还在伽蓝像前的灯盏里添了油,插了香,它还雄赳赳地站在那儿。可刚才一开门,小和尚就发现,这尊有三丈多高的伽蓝像竟然倒塌在地上,变成了一堆泥土!像里面的骨架断了,原来放在像肚子里的金心银胆也露了出来,泥块在殿里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大家惊呆了,急急去告诉寺里的方丈聪禅师。
鹤林寺创建于六朝,刘宋时有一位高人隐士戴颙曾在这山中隐居,去世后他的女儿就舍宅为寺,自己也在寺里出家为尼。戴颙是位雕塑家,也是位音乐家,寺里的那尊巨型伽蓝像就是他亲手塑造的,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了。伽蓝是佛的护法神,一般都立在正殿之前的伽蓝殿上。这尊像造型比例匀称,高大威猛,虽然身上原先的色彩已经斑驳陆离,但仍不失古雅,它是历代来此的文人雅士赞赏不绝的艺术品,为此而留下了许多的题咏。
可怎么突然一下子,它就倒塌了?
聪禅师闻讯也大惊,急急来到伽蓝殿。
伽蓝像确实是倒了,没有任何前兆地倒了。
聪禅师知道,这尊神像虽然年代久远,但由于经常维护,除了外表掉落一些泥片之外,结构并没有大问题,也没有出现倾倒或歪斜。他带着小和尚围着那一堆泥土,前前后后地察看,想发现一点征兆,可是,屋顶不漏雨,墙壁不渗水,地基也没倾斜,怎么一下子就倒了呢?而且一下子倒得这么彻底?
聪禅师走出屋,背着手,围着伽蓝殿打转。猛一抬头,看到了悬在寺门口的那块匾额,看到了被灯笼照亮了的四个大字:“城市山林”。他猛然醒悟,倒抽一口凉气,脱口而出:“米大相公,莫非你魂归故里了?”
他急急回到方丈室,叫跟随着他的小和尚,到江北的淮阳军去走一趟。
小和尚不解。
老方丈说:“你有所不知,那位檀越米大相公,多年来爱这里的山林幽静,经常来寺里盘桓,写字作画,那‘城市山林’的匾额就是他题的。当年他不是说过,若是他死了,会化成伽蓝神,永护此寺?现在这尊伽蓝无故倒塌,莫不是就应了此话?”
还没等小和尚出发,淮阳军就已经传来了消息:淮阳军守米芾确实刚刚去世了。
第二年(1109)六月,米芾的灵柩由长子米友仁扶持,运回丹徒安葬。
章 藩邸旧恩
1.赫赫武祖
宋代是人才辈出、群贤毕至的时代。很多艺术通才似乎约好了似的在这个时代一起出生:欧阳修不仅擅古文、通历史、会诗词、懂教育、识音律,而且还精于金石书法的考证。苏东坡是一位集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建筑师、美食家、音乐鉴赏家、瑜伽修行者、佛教徒、酒仙、法官、巨儒和政治家于一体的通才型人物。沈括的多才多艺在当时就被人夸赞,他还是个科学家。就是王安石,也集政治家、经济学家、学者、文学家、巨儒、书法家于一身。这些通才为宋朝创造出了一个文人士大夫的乐园。
造成这种群集性通才出现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宋代良好的文化政策和环境是保障这些人才才智发展的根本原因,统治阶级上层领导的爱好,较为宽松的文艺政策,都使得宋代的文人具有了浓烈的艺术环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