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04383
*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
*视角崭新、配图精美;
*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在光复会中他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光汉子,浙江绍兴人,他是上海光复会在安徽和绍兴地区的主要行动领导人。吴越地区从来都是“报仇雪恨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而出生在绍兴的徐锡麟也深受这片土地传统精神的浸濡。但是事实上,他对清朝一开始却是报着支持的态度,一直坚信清朝的维新会为民众带来一个全新的社会,直到清朝政府屈服于一次次西方列强的枪炮,签下一份份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残害一个个为拯救祖国而到处奔走的爱国志士,他才对清政府感到绝望,并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灌溉革命的花枝。
目录
引言/001
一、放弃维新,为革命事业奋斗/001
二、创办学堂,积蓄革命力量/039
三、进入官场,灌溉革命的花枝/055
四、以身许国,革命自有来者/081
后记/101
延伸阅读/104
徐锡麟年谱/139
在绍兴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旁边,坐落着一座寻常的宅子,
黑色的瓦片,白色的墙面,古宅的规模足以让人了解到当时这
户人家的显赫和富裕。而和其他宅邸不一样的是,在这里曾经
诞生和成长过一个伟大的爱国志士,他用自己的血肉警醒世
人,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革命事业和启蒙国人。他用自己的生
命点燃了人们对自由和新生的向往,他用自己的不畏强暴和自
己的人格精神换取孙中山先生崇高的评价——“丹心一点祭
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这个人就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近代著名革
命家——徐锡麟。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在光复会中他给自己取
了个别号——光汉子,浙江绍兴人,他是上海光复会在安徽和
绍兴地区的主要行动领导人。吴越地区从来都是“报仇雪恨之
乡,非藏污纳垢之地”,而出生在绍兴的徐锡麟也深受这片土
002
地传统精神的浸濡。但是事实上,他对清朝一开始却是报着支
持的态度,一直坚信清朝的维新会为民众带来一个全新的社
会,直到清朝政府屈服于一次次西方列强的枪炮,签下一份份
不平等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残害一个个为拯救祖国而到处奔走
的爱国志士,他才对清政府感到绝望,并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
灌溉革命的花枝。
说起徐锡麟,大家似乎都会想到和他的短暂人生密切相关
的一个人,她就是鉴湖女侠秋瑾。秋瑾作为近代女性解放和思
想进步的楷模,她的光芒掩盖了许多和她一起共事的革命志
士,其中重要的一个便是徐锡麟。秋瑾生性豪爽,疾恶如
仇,敢言他人不敢言,敢行他人不敢行,她的性格和生性谨慎
的徐锡麟简直大相径庭,但是两个人却都对国家有着深沉的
爱,有着同样的革命思想,都崇敬古代劫富济贫的侠义之士,
他们因此成为革命好友和人生知己,秋瑾在听说徐锡麟的死讯
后也慷慨赴死。
鲁迅的《药》就是在秋瑾和徐锡麟壮士的英勇就义之后,
以他们两个为原型创作的。书中华小栓和夏瑜的死,真真切切
地反映了清末民众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以及对革命、对革
命志士的不理解。华小栓一家对革命志士的态度也是那个时
候民众对革命志士的态度,他们认为革命与他们毫无瓜葛,大
批的革命志士为了默不作声的民众死去,而民众却只是在一个
个刑场麻木地观看,被面目凶残的清朝官员恫吓得不敢发出声
003
响,这样的社会让多少奋斗的革命志士寒了心。在这样的现实
面前,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的一步步让步下,中华民族岌岌可
危。在民族危急的时刻,徐锡麟用自己的鲜血泼醒愚昧昏庸的
世人,用自己的行动反抗大厦将倾的清朝,他要用自己的行为
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唤醒世人。
事实上,他做到了。
徐锡麟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正是因为他的英勇不屈,
给了之后许许多多的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以力
量,让他们前赴后继地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去。
他自己看到了拯救中国的曙光,希望拯救思想和身体孱弱的
国人,将只会把钢刀架在中国人脖子上的清政府铲除,这是他的
使命和信仰。当有的人被清政府的残暴和恫吓所止住了脚步,正
是他,就好像是高尔基小说中的主人公丹柯一样,决心为了世人
的幸福,挖出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心照亮这个世界,带他们走出
这片黑暗。所有黑暗动乱的年代都会出现这样的勇士,为拯救人
民于水火之中而奋斗,而徐锡麟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勇士。
徐锡麟的牺牲加速了革命的进程,是他,鼓舞了一切为革
命赴死的革命志士,在他精神的感召下,革命者又发动了一次
次的起义,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
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
004
柳亚子诗中描写的徐锡麟,是1907年在安庆从容就义的徐
锡麟,柳亚子将徐锡麟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尽数付于笔下,徐
锡麟的人格精神也使1907年这一年成为了历史熠熠生辉的一个
瞬间。
他的人生虽然短暂,但是并不平凡,他用短短的一生让自
己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上,徐锡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
畏强暴的精神将永留人间。
一、放弃维新,为革命事业奋斗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结束。整个国家震惊于日本军队在旅顺犯下的暴行,震怒于清
朝政府的懦弱和妥协。中国赔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清政府国
库空虚,社会民众生活困苦,他们几乎要变卖自己的儿女以求
果腹,到处都是哀鸣与痛苦,到处都是黑暗与冰冷,这对徐锡
麟的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徐锡麟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子里——东浦
村,这个村子距离县城大约十里路,这里的居民大多以酿酒为
生,当地人的勤劳和智慧使得绍兴黄酒经久不衰。绍兴是水
乡,到处都是河流小溪,这里的人们依水而居,生活十分平和
惬意。河边经常有一些集市,水中常常划过后来在鲁迅笔下经
常出现的乌篷船,乌篷船里有人们所需要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还有各式各样的生活必需品,河面上经常会传来响亮而亲切的
绍兴口语的叫卖声。人们在这里采买,同时在这里谈论这个村
002
子近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好玩的事情,哪个宅子里又添了小娃
娃,哪家又新娶了新娘等等琐事,这条河也成了这个古朴小镇
热闹的地带。而徐锡麟就生长于这样一个民风淳朴、安定祥
和的小镇上。
1873年,徐锡麟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士绅之家,他是家
中的主母严氏所出,不仅是这个家里的长子,还是家中的嫡
子,他的父亲徐凤鸣还有一个侍妾顾氏,之后徐锡麟先后有六
个弟弟和四个妹妹。
徐锡麟的祖父徐桐轩,原先是个寒士,生活很节俭,夜里
读书点灯,也舍不得点两根灯草。但是后来他刻苦努力地读
书,有了渊博学识,又因为机遇当了师爷,家境才好转。徐锡
麟祖父徐桐轩以游幕所得的俸禄,在东浦镇上一位朱姓人家手
中购买了一座坐北朝南的具有水乡特色的民居,徐锡麟的家族
一直生活在那里。
徐锡麟的父亲徐凤鸣,是徐桐轩的独子,只有个姐姐,嫁
给了沈家。徐凤鸣也读过书,但未中过秀才,只当过县吏,当
地人都称他为“师爷”。他为人谨慎俭朴,因经商得法,家境
渐趋富裕,在绍兴城内开了全禄昌南货店、天生绸庄以及泰生
烛铺,另置田产数百亩,资产数万元,成为东浦镇上颇有名望
的士绅之家。他的家境富裕,家族也很庞大,甚至到了需要敲
钟成为吃饭信号这种“钟鸣鼎食”的状态,徐凤鸣很喜欢一大
家子人聚在一起的温馨感,所以他常常自己敲钟聚集家人。徐
003
凤鸣后来把绍兴东浦的祖屋扩建得很大,徐家宅子总体布局三
开三进,由门屋、大厅、座楼和藏书楼、桐映书屋等组成,砖
木结构,粉墙黛瓦,正厅叫“贻经堂”,大门被人叫做高踏道
台门。
徐锡麟小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想要
探索这些奇怪的器物是如何组成,如何运作的,因此很多东西
到了他的手里就会被拆得七零八落。他父亲对这个长子要求很
严格,也因为这个孩子的聪明而疼爱有加。
有些人说他父亲一直憎恶他,并不尽然。憎恶之说,主要
是因徐凤鸣“控子”一案,但事实上“控子”一案却是徐凤鸣
为了避免株连保护家人而设计出来的金蝉脱壳之计。
后来,当徐锡麟在安庆遇难的消息传到家乡之后,徐家陷
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他们每天都在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清政府官
吏无情地带走,接受他们从小就听老一辈人诉说的残忍酷刑,
唯恐遭到灭九族之祸。徐凤鸣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虽然此刻
的他刚刚失去自己疼爱的孩子,但是他作为徐家的主事人,
却不能倒下。他找到他旧时认识的府县官吏,忍住失去孩子的
悲痛,在一张旧纸上写下控告徐锡麟“忤逆不孝”,并申明他
们从此以后断绝父子关系。他将纸上的签署日期写在了徐锡麟
去安庆之前,并买通衙门官吏把它插入旧档案中,作为已立案
之卷。等到皖案爆发,绍兴知府贵福派了大船到东浦去抄家捉
人,徐凤鸣也被捕去,东浦的地保等人乘机抢去徐家财物。在
004
审问中,徐凤鸣向知府申辩说自己早已与徐锡麟断绝了父子关
系,有案可稽。府衙一查,果然在旧卷中找到“控子”的案
卷,所以徐凤鸣几天后便被无罪释放了。徐凤鸣一回到东浦,
立即控告本地地保趁火打劫之罪,将这些地保绳之以法。而章
太炎、陶成章诸公写徐锡麟传记时,尚未光复,即使知道徐凤
鸣这段故事,却也不能明说,只能顺着他的话将他的“罪名”
坐实,将徐家与徐锡麟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以免官府再去追
究真相,使徐锡麟一家受到株连,这也是革命党人保护徐家的
方法之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