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130500
序
茅廉涛
欣闻老同事陈桂兰的新闻作品将结集出版,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她来电请我为作品集作序,我自然义不容辞。挂下电话的瞬间,我脑海中浮现一连串的“镜头”:
——35年前,桂子飘香的金秋。圆明园路149号4楼,文汇报理论部的一间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同事们正伏案疾书,聚精会神地编写通俗理论读本《政治体制改革问答》。那是理论部的鼎盛时期,由张启承、周锦熙掌门,麾下大将云集,施宣圆、郭志坤、周锦尉、谭建忠……还有年龄小、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陈桂兰。
——彼时,陈桂兰司职干事,登记来信来稿、寄发稿酬、领取办公用品、统计工作量……部里“杂事”全包了。她像一只灵巧的燕子,飞进飞出,“衔泥衔土”,为做好后勤保障忙个不亦乐乎,也给理论部增添了生机和欢乐。
——或许是受理论部浓浓的书卷气熏陶,小陈也迷上了写作。那时没有电脑,大家称之为“爬格子”。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学习、钻研新闻业务,常常为一篇新闻的导语写作冥思苦想,为一则标题的制作绞尽脑汁;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同事们也纷纷伸出友谊之手。天道酬勤终有报。寒来暑往,小陈对消息、通讯、采访等新闻体裁的特点,新闻角度的选择、文章的谋篇布局、“凤头猪肚豹尾”的写作技巧,亦了然于胸。随之,以“蓝珊”署名的稿件不时见诸报刊。它为小陈日后正式从事记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收在这本集子中的作品,分为“人物专访”、“烟火人家”、“楼市百态”、“城市更新”四个部分,一共100余篇,涵盖经济社会、时尚生活、艺术人生等多个领域。小陈曾说过,“做记者,好像永远在跑步,还未歇脚,又要起步了。”信哉此言,篇篇作品都是她脚底板下“跑”出来的;篇篇作品,记录的是她的心路历程,凝聚着她的甜酸苦辣,或许还承载着她的几许梦想。如今,小陈虽已退休,但仍未“歇脚”,笔耕不辍。由此不禁使我想起了诗人汪国真脍炙人口的诗句:“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这不正是小陈的追求吗!
陈桂兰自2003年底担任文汇报“房地产世界”专刊责任编辑兼记者后,走街串巷、捕捉信息,学习研究房地产政策、理论,观察风云变幻的房地产世界,感受城市脉搏的律动,从此与房地产结下不解之缘。她在房地产世界“跑步”,尤其关注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住”的急事愁事,奔走呼吁、慷慨陈词。正是秉持这一信念,她在了解上海有三分之一的石库门建筑在旧区改造中消失的现状后,采访了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写下“旧改,别伤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一文,在业内率先为保护石库门建筑大声疾呼,引起了强烈反响。正是秉持这一信念,她在了解到卢湾区的“步高里”因属优秀历史建筑而不能自由转让使用权即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信息后,撰写了《步高里老房子转让仅有“华山一条路?”》一文。报道一经刊出,就引起市房地产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及专家在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后,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对《关于加强优秀历史建筑和授权经营房产保护管理的通知》作了补充说明,对原先不能市场交易的规定予以修正,于是就有了小陈撰写的《步高里老房子转让可以“自由”交易了》的后续报道。其产生的连锁效应是,花园住宅、老公寓、老办公楼及新里等房屋使用权转让也可直接进入市场交易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一名记者,能为百姓排难解忧出一份力,能为房地产政策的完善贡献一点智慧,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庆幸、更值得欣慰的呢!正是这种努力与付出,小陈赢得了上海房地产前瞻力、影响力、思想力媒体人等多个光荣称号。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愿小陈的“空谷幽兰”作品集,如同山谷中优雅的兰花,芳香四溢,悠远绵长。
(作者为原文汇报副总编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