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034159
绪 论
章 文献纪录片创作理念及影像表达系统的构建
节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借助影像表达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影像表达系统
第三节 文献纪录片的时代性解读
第二章 创作机制及团队协作
节 主体性因素分析
第二节 文献纪录片导演类型
第三节 团队保障
第三章 文献纪录片的艺术创新手法探析
节 技术创新的背景
第二节 文献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手法详析
第三节 文献纪录片中的动画技术详析
第四节 小结:技术的两面性
第四章 文献纪录片的受众心理分析
节 受众研究及纪录片受众
第二节 看什么?怎么看?———受众心理的外部决定性因素
第三节 为什么看?———目前纪录片年轻观众的本需求
第四节 为了谁?———从社会文化层面反观纪录片受众
第五章 文献纪录片的国际传播
节 文献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核心价
第二节 文献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文献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实施策略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书中所涉及的经典文献纪录片作品
当读到这份书稿时,我深为新宇的勤勉感动。 这是她继《 领袖人物纪录片》 后又一部专题性研究纪录片的学术专著。 学界与创作界应该是这样一种互相鼓励,互相依存,相互促进 的 关系。2004 年《 百年小平》 让我和这位年轻的传媒研究者相 识 。之后十余年间, 她将我和另几位同仁作为追踪的研究 对 象。
从业近三十年, 我一直在努力追寻:如何让纪录片以动 人的艺术表现方式, 向广阔的观众群体展现历史和现实?我们 曾经探索借鉴过很多经典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也曾从西方近现 代文艺思潮中汲取营养,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也试图借助 新发展的科技手段, 更为逼真地还原历史原貌。我也在寻求开拓与创新的探索过程中,力求将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觉的把握,达到艺术化的统一和谐。
近两年, 借着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作品的创作,多 年 累积的思考和内心的沉淀,终于有了一次连续爆发的机会。 随着《1937 南京记忆》 《 东方主战场》 《 孔子》 等作品的陆续完 成 , 我似乎找到了着眼点: “ 当代眼光” 和“ 生命叙事” 。前者是 我 们纪录片叙事的独特视角,后者是纪录片抓住观众的根本。 如 何 为熟悉的“ 陌生人” 、 熟悉的历史事件拍纪录片,如何 引 用 传统的材料, 赋予其新的视角、 新的价值, 以国际性表达讲 述 全 新的故事。 这将是一段充满更多未知挑战的艺术探索 历 程 。
从新宇的这部书稿中, 可以感受到她所追踪并关注的纪录 片 人这些年来的探索历程。书中较为系统地概括了从事文献 纪 录片创作的编创者们真实的工作状态, 融合了感性的真实描 绘 与理性的学术反思, 很多观点与我们都能产生共鸣。作为艺 术 创作者, 我们很需要学界的关注与支持。在人类艺术发展史 上 , 创作界和理论界始终是艺术不断飞升的两翼,缺一不可。 这几年随着创作的积累和人生阅历的积淀,我也逐渐感受到: 理论层面乃至哲学层面的升华, 对于艺术实践有着深远的 影 响。
书里的有些问题,是我尚未思考明晰有待通过实践厘清 的, 如受众的分众化趋势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文献纪录片在 国际传播过程中, 如何艺术化地宣明意识形态立场,而又能为 不同政治理念的观众所接受, 这些问题都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学术成果, 这本书还有待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完善。瑕不掩瑜, 作为一个从业近三十年的纪录片工作者, 我感谢学界有这样的青年学者关注我们的创作,关注文献纪录片的发展。
我期待着新宇厚积薄发, 这既是鞭策, 更是希望和鼓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