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44157丛书名: 大观文丛
一部少见的经典电影观赏指南
借电影的烛火,洞察社会和人性
独到的解剖,非凡的思想,比导演还要看得远
越过色彩浮奢的A面,直抵令人销魂的B面
看过谢氏影评的朋友,都强力推荐!
??《与子书》等十三部。其电影思想随笔独树一帜,深获媒体与读者的好评。
《十二怒汉》:混沌民族的希望之光
《楢山节考》:借神的名义篦梳人类
《杀死一只知更鸟》:民族改造的秘方
《发条橙》:人类只是安装了发条的猩猩
《苦月亮》:灵与肉的博弈
《死囚漫步》:死刑之辩
《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
《菊次郎的夏天》:借你的童年寻找我的童年
《鬼子来了》:战争是文明的崩盘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情欲的美与罪
《美丽心灵》:纳什的三个隐形人
《芝加哥》:华丽锦袍下的精致匕首
《时时刻刻》:把我们隔在孤旅上的时空
《狗镇》:一部颠覆整个人类价值观的影片
《放牛班的春天》:在音乐中彼此拯救
《锅盖头》:剥离人性后的枪弹
《通天塔》:设想未来的人类世界
《浪潮》:谈虎色变的极权主义
《背马鞍的男孩》:欲望是个有残疾的混蛋
《朗读者》:被文明深度催眠的个体
《姐姐的守护者》:一颗宝塔糖
《刺猬的优雅》:生存空间与心灵空间的比值平衡
《第九区》:他人即地狱
《恐怖游轮》:人生就是一截不断重复的败史
《守法公民》:法律的两张面孔
《战略特勤组》:人文与政治的碰撞
《挪威的森林》:情爱的万花筒
《黑天鹅》:艺术和欲望的相互激撞
《一次别离》:伊朗人的脸面
《超脱》:文明的来路与困局
《天注定》:暴力的来路与去处
暴力美学:文明社会的魅影
后 记
ass=MsoNormal style=’margin-right:21.0pt’>
就我个人而言,读谢宗玉的影评,所获得的享受,甚至要超过看电影原作,因为谢宗玉的影评,只是以电影作为媒介,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我一直认为,谢宗玉不仅是个作家,而且也是个哲人。
——知名小说家 李运启
这是我的第十三部书。我很期待的一部书。但当书真正要出来的时候,我却意兴阑珊。为什么?大概是因为老了,又疾病缠身,突然觉得一切皆空。
前年底,我作了一首打油诗。诗曰:霜临天地穷,夜病泣西风;愿将百万字,换取一身轻。这诗将我的心态一展无遗。
书要出来了,原本也没打算写点什么,但编辑觉得,既没序言,也没后记,有点没头没脑的。那我就写点东西,作为后记吧。
现在想来,这本书会不会是我文运的“黎明时分”呢?
几年前,《人民文学》杂志举办一个笔会,让我认识了影评家周黎明先生。从那时起,我正式涉足电影随笔。刚开始也就是写着玩,却没想到会大受欢迎,后来竟有期刊开出了八百元一千字的稿酬。这样写着写着,便有了一本书的字数。等想着要结集时,换了好几家出版社都谈不拢,后来遇上九州出版社的李黎明先生,事情居然就成了。
始于黎明,圆于黎明。好兆头啊。
现在的书腰总可以看到一些著名人士写的推荐语。但有很多书,那些大佬们可能并未看过,也许是作者或出版社先拟好推荐语,只需大佬们点点头,认可一下就行了。在文坛混了这么多年,著名作家、评论家自然也认识一些,如果自己或出版社拟几句表扬的话,再请大佬们认可一下,估计也会点头吧?可我不想这么搞,我只想请几位朋友写几句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让我感到踏实,同时也算是对读者负责吧。
这些推荐语,你们看了,也许会觉得浮夸。但其实呢,这些朋友初读我影评时,跟我在电话里谈感想,比现在还要火辣热烈得多呢,现在的评语,已是淬火之后的了。呵呵。我真正取巧的,是我找的这些朋友都是我影评的知音。那些对我影评没感觉的人,我自然不敢劳动他们大驾。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朋友、编辑、读者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有幸收获了人生中较为重要的一本书。它代表了我精神世界的另一维度。如果不是这些文字,我都不知道,我头脑藤蔓遍布的菜园里,居然还掩藏着这些“瓜果”。这是不是说明,我若再去寻觅,也许还有别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尽管写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深刻的那个人。但现在回头再看,发现文中的毛病还真不少。可由于七七八八的原因,我也不想再逐一推敲修订了。
其中的毛病,是我以电影作为依凭,来讨论一个宏大的哲学主题,往往会因为篇幅的限制,对局部观点阐述得不够透彻,让没有相同文化功底和背景的人不能一目了然,或者还要读出些歧义来。
是的,的确有很多人表扬我,特别是在网上。但我并不避讳承认,也有一些人专门著文批评过我。可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打在我“七寸”之处的文字,让我口服心服。那些批评我的人,甚至都没读懂我真正的观点是什么。这让我感到委屈,也有稍稍的不屑。当然,这跟我不尽人意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关系,我完全可以再通俗、再通透一些。
我非常肯定的是,真理并没有掌握在我手中。我所有的观点都被框定在我的学识范围之内。我再怎么自认为深刻,可这份深刻也不可能是从天而降的。我很清醒,我可能只是鹦鹉学舌罢了。如果某些局部真能做到“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那已是非常侥幸了。
可即便这样,我吃的是什么草,挤的是什么奶?里面有没有“毒素”?也很难说得紧。所以,我非常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去伪存真,把我从现有认知的小世界,引领到一个更宽更广的大世界中去。
后,我要感谢那些鼓励、支持、帮助过我的师长、知己、朋友,以及广大的读者们。尽管我以一种疏离的方式,生活在世界的一隅,但每次想起你们,我自以为冷硬的内心都会柔软得不成。我祝你们吉祥安好。
2016
年6 月2
日
这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珍贵观影指南,作者写的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继导演、观众之后对世界各国经典影片的“第三度创作”。谢宗玉先生以渊博深广的电影知识、犀利深刻的哲思才情和行云流水的晓畅语言,对一部部内涵深刻的世界经典电影进行抽丝剥茧的深度剖析。本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只解读电影本身,而是通过电影让我们清晰而新鲜地重新认知电影背后那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民族、国家和人类自己的缩影。
——知名军旅作家 王龙
谢宗玉有着比电影导演更深刻的洞察力、更宽阔的精神世界。他的文字,给我们提供了穿行在电影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可能体验。凭借对电影的拷究,他书写人性、善恶、苦难、宗教、哲学、意识形态、爱与救赎、真相与宽恕,
他用凛冽的文字抚慰我们迷障充塞的心灵。
——知名散文家 李颖
我觉得谢宗玉不是一个影评家,而是一个告密者。他是电影命中必将遭遇的一位克星。在他笔下荟萃了一部部电影的经典之作,大多是给观众带来了巨大震撼和冲击力的大片,但那些电影试欲揭示的、无法揭示的或刻意想要隐瞒的一切,在他的笔尖穿透画面的顷刻间,就被他一一捅穿了。我甚至觉得他的文字带有神秘电波,当你透过他的文字看电影时,一部电影的命意将出现不可思议的逆转,你看到的可能是另一部电影……
——著名作家 陈启文
我之所以喜欢谢宗玉的影评,主要在于他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个人禀赋,而非常见的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他出于本能地用心灵去感受每一部电影,同时又擅长用大脑来进行理性的思考。正因为如此,他的影评有时哪怕出奇的冷静,却依然闪烁着诗性的、温暖的光芒。
——《书屋》原执行主编、著名作家 王平
谢宗玉的影评早已远远超越电影本身。他着力于发掘电影中人物、故事的内涵,对人性、人情、人类共同的命运作了别开生面的探寻。他选作评论的电影无疑可作为严肃电影爱好者的良好指引。他在《随笔》上发表的一系列影评为这个创刊于1979年的杂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园地。
——《随笔》副主编 海帆
谢宗玉的影评是一枝奇葩,他以“锦心绣口”的文字写出了一种深邃的哲思,好读、耐读,读起来令人不舍。其间,不仅有着对生命的体验,更有对人性与文明的深层次反思,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他思考中那种穿透灵魂的真实。这种真实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筵,表现出作家高蹈的灵魂,有一股强烈的引人入胜的深思的趣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教授 刘绪义
撇开谢宗玉作家的身份,从他的电影随笔来看,他还是一个非凡的思想者。他对政治、人类、文明等一系列重大命题深刻而独到的思考,借助影评的方式,一一释放出来,有着极其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就像一场石头雨将我们固有的思想观念,砸出无数个深坑来。
——知名小说家 吴刘维
谢宗玉有强大的逻辑思辨力和推演能力。一部电影,一些人关注的是外衣,一些人看到皮肤的肌理,一些人触摸到血肉,谢宗玉持一把思想的尖刀,凭着他不可一世的推演力,三下五下,皮肉如土委地,电影的骨骼与灵魂傲然而立。对谢宗玉的作品,三十岁以前,读他的散文吧,因为青春需要温情与忧伤;三十岁以后,读他的影评吧,因为那是一个强大的、智性的世界。
——知名编辑 阿邦
就我个人而言,读谢宗玉的影评,所获得的享受,甚至要超过看电影原作,因为谢宗玉的影评,只是以电影作为媒介,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我一直认为,谢宗玉不仅是个作家,而且也是个哲人。
——知名小说家 李运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