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66359丛书名: 培文·电影
编辑推荐
《日本电影纵横谈》:日本电影迷、日本文化爱好者的书。 《日本电影纵横谈》的作者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日影研究专家,专研日影近50年。早期主要面向港台读者,近年在大陆出版的几部专著影响力大,读者反响好,堪称日影迷书。 《日本电影纵横谈》是国内一部完整覆盖日本电影史全貌的专著。对于经典日本电影、日本电影大师、日本电影的历史发展都有详细深入的解析。作者文笔精湛,对日影情有独钟,阅读富有快感。
内容简介
《日本电影纵横谈》:汇集作者对日本电影长达半个世纪的观察与思考,从日本电影的“历史、人物、作品”三个方面描绘日本电影地图与风貌,涵盖日本电影100年。 辑分析日本电影史上十大电影的变迁;第二辑评述大师级导演十人;第三辑除特别研究改编自文学作品的30部电影外,也评论了21部昭和影片与31部平成影片。
目 录
《日本电影纵横谈》目录前言辑?历史1 日本电影史上的十大电影与导演附录?2009年《迄今的映画遗产200:日本映画篇》内的百大电影名单2 新世纪的日本十大电影3 平成电影导演十一强4 黑泽明喜爱的二十部日本电影5 山田洋次推荐的五十部家庭片6 战后昭和电影的佳作名篇(1946—1988)7 《电影旬报》2010年的十大佳片8 2011年的十大日本电影附录?《电影旬报》2012—2014年日本十大佳片第二辑?人物1 电影大师沟口健二2 高雅淡洁的小津安二郎3 寻找成濑巳喜男4 气壮山河黑泽明5 百龄巨匠新藤兼人6 木下惠介天才横溢7 市川昆的华丽影像8 钢铁电影人小林正树9 今村昌平的百年历史透视10 国民大导演山田洋次11 谁是日本十大男演员附录?1975—2014年男演员获奖名单12 伟大女演员的电影回顾展第三辑?影片(一)?电影与文学1 黑泽明震惊欧美的《罗生门》2 涩谷实的《本日休诊》3 稻垣浩与内田吐梦的《宫本武藏》系列4 丰田四郎的《夫妇善哉》与池田敏春的《秋意浓》5 市川昆的《火烧金阁寺》与《野火》6 野村芳太郎的《埋伏》与《五瓣之椿》7 野村芳太郎和犬童一心的《零的焦点》8 小林正树的《怪谈》9 黑泽明的《红胡子》10 丰田四郎的《四谷怪谈》11 三岛由纪夫自作、自编、自导和自演的《忧国》12 熊井启的《望乡》13 野村芳太郎的《八墓村》与《事件》14 市川昆的《古都》与《细雪》15 若松节朗的《不沉的太阳》16 太宰治的《潘多拉盒子》与《黄金风景》17 荒户源次郎的《人间失格》18 平山秀幸的《必死剑鸟刺》19 熊切和嘉描写庶民哀歌的《海炭市叙景》20 大森立嗣的《多田便利屋》21 山下敦弘的《苦役列车》22 青山真治的《自相残杀》(二)?昭和电影 /3111 沟口健二30年代的写实杰作:《浪华悲歌》与《祇园姐妹》2 木下惠介的《肖像》、《小姐干杯!》与《二十四只眼睛》3 《东京物语》西行记——欧美对小津艺术的欣赏4 增村保造的《妻的告白》、《清作之妻》与《赤色天使》——若尾文子的三部爱欲物语5 稻垣浩的《忠臣藏》——流芳百世的赤穗忠义武士6 五社英雄的《三匹之侍》与稻垣浩的《埋伏》7 黑木和雄的《凝聚的沉默》8 大岛渚的杰作《少年》9 小林正树的《化石》——面对死亡的哲理沉思10 山田洋次的《幸福的黄手帕》11 五社英雄的《云雾仁左卫门》与《黑暗中的猎人》12 今村昌平的《乱世浮生》13 铃木清顺的《流浪者之歌》与《阳炎座》——八十年代华美妖艳的浪漫电影(三)?平成电影1 堺雅人主演的《南极料理人》2 行定勋的《爱妻家》3 北川景子演绎藤泽周平的《花痕》4 小林政广的《与春同行》5 中岛哲也的《告白》6 绽放六段花样人生的《花》7 北野武的《极恶非道》8 土井裕泰的《花水木》9 李相日的《恶人》10 高良健吾主演的《哥哥的烟火》11 三池崇史的《十三刺客》12 濑濑敬久探讨罪与罚的巨片《天堂故事》13 森田芳光的《武士的家计簿》14 《后的忠臣藏》的悲壮与温柔15 《白夜行》的变态、伪装与爱情16 若松节朗的《子宫的记忆》与成岛出的《第八日的蝉》——两个母爱与婴儿绑架的故事17 青山真治的《东京公园》18 原田芳雄的《我们的歌舞伎》与《大鹿村骚动记》19 新藤兼人的《陆地上的军舰》、《石内寻常高等小学校》与《一封明信片》20 原田真人的《记我的母亲》21 荻上直子的《租赁猫》22 高仓健与降旗康男的《致亲爱的你》23 两位伊朗导演的日本片:《片场杀机》与《如沐爱河》24 《临终的信托》与周防正行25 《编舟记》:浩瀚字海渡人生26 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附录1?战后中国出版的日本电影书目附录2?品味成濑:一些西方观点
前 言
前 言舒 明本书共计三辑,分别从日本电影的历史、人物和作品三方面观察,描绘日本电影的地图和风貌,于茫茫影海中提要钩玄,去芜存菁,作一纵横概述。辑分析了日本电影史上十大电影的变迁,并介绍21世纪的十大电影和平成年代的11位重要导演。第二辑主要评述大师级导演十人。第三辑除特别研究改编自文学作品的30部电影外,也评论了21部昭和(1925—1989)影片与31部平成(1989—?)影片。书末亦附录了华语地区出版的日本电影书目295种。笔者已出版的《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2007,2015)、《日本电影十大》(2008,2009,2011,与郑树森合著)和《平成电影的日本女优》(2012)三书,曾谈论1989—2010年的日本电影与影史上的日本电影大师及其杰作。本书所介绍的82部影片,则从1936年开始,下迄2013年止,包括了40部《电影旬报》的年度十大佳片。人物除了电影史上的十大导演外,亦介绍了曾入选日本“十大男优”与“十大女优”的男女演员。书中81章的大部分初稿,曾刊于大陆和台湾两地的期刊,非常感谢先后发稿的几位编辑——台北《联合文学》的江一鲤、上海《数码娱乐DVD导刊》的徐鸢、上海《外滩画报》的程晓筠——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周彬及本书的责任编辑李冶威。后我还要向妻子及女儿致谢,因为十多年来她们一直支持我的写作。在2008年退休前我曾在图书馆工作了37年,撰写电影评论只是业余的兴趣,始于升读大学前在中学任教时。本书早的文字(《丰田四郎的〈四谷怪谈〉》)刊于1965年10月,近的篇章(《伟大女演员的电影回顾展》)写于2015年2月,前后相隔近50年,故此书汇集了我对日本电影长达半个世纪的观察与思考,对日本电影的风貌、历史和近况皆有清晰及客观的论述,而所提供的一些数据亦应有参考价值。
在线试读
气壮山河黑泽明(节选自《日本电影纵横谈》[第二辑 人物] 第四篇)1991年9月27日,为期十天的东京国际电影节在初秋的东京举行,放映活动通过九组节目同时进行。其中的“特别招待作品”节目一共介绍了20部国际名片,包括专诚向世界电影大师致敬的两部新旧作品:萨蒂亚吉特·雷伊的《陌生客》(1991)和黑泽明的《七武士》(1954)。为了配合《七武士》完整版本 (207分)的公映与满足云集东京的世界影坛人士的期望,影展当局在10月2日下午隆重举办了黑泽明记者招待会,好让众人一睹这位生于1910年的高龄电影大师的风采。东京答客问招待会在一间大酒店的厅堂举行,81岁的日本国宝黑泽明由女翻译奥蒂·波克(Audie Bock)陪同出席。配戴墨镜的黑泽明秃发花白,但视听反应良好。和外国记者会面,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波克女士是美国的日本电影专家,曾将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译成英文,是黑泽信任的英语翻译员。黑泽明虽然懂英语,自始至终都很专心聆听波克的翻译。到场的日本及外国宾客约有150位,一共提出了20多个问题。黑泽明语调从容,对每个问题都迅速回答和详细解释,完全没有一点架子。一问一答,全部透过英日与日英的翻译进行。外国记者的发问,大部分有关黑泽明的个别作品和他的导演心得,其他则涉及日本电影和亚洲电影诸问题。以下按照主题来区分,简述一下黑泽明的解答内容。《七武士》——《七武士》有不同版本的拷贝,1954年在威尼斯影展放映的删剪本有违我的意愿,只有3小时27分的完整本可以被接受。曾经在海外流通的一个拷贝,只有2小时44分,那并不能代表我的创作。刚才有人提出以前看过《七武士》的一些场面,是今次放映的足本所没有的,那恐怕是我没有拍摄过的镜头。(全场哄然大笑)《七武士》的后一场雨中大战,雨是用灭火喉营造出来的人工雨,非常逼真。那场冲锋陷阵的搏斗很是激烈,一发不可停止,我用了几台摄影机拍摄,效果极佳。改编莎剧——改编莎士比亚的戏剧,《蜘蛛巢城》用了日本的战国时代为背景,和莎剧原著《麦克白》的历史时代很相似,而日本亦有像麦克白那样的历史人物。《乱》源出莎剧《李尔王》。英国影评人认为《乱》比《李尔王》乐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李尔王》给人一种绝望的感觉。《乱》的结尾,盲人在城墙上惊慌后退,握在手中的佛像卷轴掉落地上散开,这象征了佛陀不能救众生。要改善人的处境,只能靠人自己的努力,不可以寄望于神佛。新作品——我第30部影片的剧本已经写好,但内容要保密,暂无可奉告。因为消息若一传开,记者就会猜测,那些角色适合由谁人来演。这会引致诸多不便,影响到我的挑选演员与分配角色。估计这部新作可在1993年完成。排练演员——导演一个剧本,有时要排练几个星期,每天都排练。近年用录像机拍下排演的情况,可以仔细观察工作的进展,发现有多余的部分,就考虑删去。拍摄外景时,常常被现场实况所左右,可以用“一个场面、一个镜头”的拍法,开动几台摄影机连续拍下去,再从不同的角度来剪接。所以20分钟的排演,结果只剩下16分钟的戏,有四分钟被删去。画面的影像处理,亦每每在排演中得出结论。我一方面和摄影师商量,另一方面亦参考演员的建议。例如《在底层》有八个角色的一场群戏,演员喜欢站在哪里,位置如何移动?也听听他们的说法。我不想强逼他们接受我的意见。三船敏郎——三船敏郎在《七武士》《用心棒》与《红胡子》中的演出,我看并不过火,貌似夸张,其实很配合角色。如果将角色的激情——愤怒与叱喝——缓和下来,角色就减少了吸引力,变成平淡乏味。精彩的打斗场面有赖剪接,但演员的表现风格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像《用心棒》中三船敏郎的挥利刀断敌臂可为一例。三船的身手非凡,快如闪电,可以一口气连续斩杀十几个人,没有另一位演员比他敏捷。《椿三十郎》末尾的决斗,三船敏郎与仲代达矢对峙良久后才一触即发,仲代立即血如泉涌地中剑倒地。如果不是这样速战速决,三船有可能自己斩伤自己。夫子自道——有人认为我的电影接近西方风格,不像日本风格,我不能同意。以人的衣装作比喻,穿着西服的日本人外表看来西化,内里还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人。即使是受西方教育的日本人,骨子里和同时代的一般日本人无异,也是怀抱着日本精神。我没有受歌舞伎的影响,但却深受能剧的影响。我抱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强烈情感与人道主义精神,本来无意当电影导演,入这一行纯属偶然。我喜欢和尊敬的日本电影导演为数不少,但却不想举出任何一位的名字。女导演——男导演与女导演的差别,不在智慧的高低,而在感情和感性的不同。但当导演要承担很大的体力劳动,对女性而言这是个难题,因此女导演的人数极少。日本电影——以前日本拍制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影片,现在则是佳片难求。水平低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在的影片制作权被商业推销员所操纵,而非落在艺术创作者的手中。50年代的情况就不一样。那时我们要开拍什么戏,可以自由地放手搞。公司既无限制,又无要求,因此才容易产生好的作品。二是现在缺乏好的电影剧本。以前有很多好的编剧,而不少导演——包括我自己——也大量撰写剧本。现在编剧人才比较差,好的剧本得来不易。一般年轻的导演,由于未受过编剧训练,自己不会写剧本,也不肯先做几年编剧后才当导演。亚洲电影——在影展中,一些优秀的亚洲电影未能吸引观众,我对此感到痛心。但亚洲——例如台湾——就出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好电影。那些影片的导演,很可能精心研究过日本的经典影片。反而日本的年轻导演似乎没有做过这番工夫。所以他们的成绩,就比不上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些导演。亲笔签名——在一个多小时的问答中,黑泽明还透露了一件有趣的事。原来多年以来,他都收到很多影迷的来信。他工作繁忙,自然不可能逢信必复。但从1990年开始,他每年都给儿童小影迷寄上亲笔签名的圣诞卡。由于要寄出的卡多逾千份,所以一到十月,他就要开始在圣诞卡上签名,并引以为乐。30多位与会者在问答结束后,纷纷拿着和黑泽明有关的书本、电影海报与宣传小册子请他签名留念。黑泽明近十年曾经多次访问欧美为他的影片做宣传,早已习惯了为外国的仰慕者签名。定眼一看,他龙飞凤舞的亲笔签名,不是直写的汉字“黑泽明”,而是横书的洋文“Akira Kurosawa”。武者的踪影1998年9月6日黑泽明导演于东京寓所逝世后,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都引起极大的反响。哀悼他的发言和电讯如雪片飞来,颂扬他的讣闻及文章亦刊于各地报刊。无论是政坛要员、电影界人士或评论家,都异口同声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朝日新闻》说黑泽明电影的影像美被全世界称赞。《伦敦时报》说他融会了壮丽的历史想象力和深厚的博爱感情。《纽约时报》称他为专制的完美主义者,具有画家的构图感、舞蹈家的律动节奏和人道主义者的温和敏感性,令两个世代十多位导演深受其影响。《新闻周刊》誉之为影坛的托尔斯泰,其毕生创作是本世纪一份独特的人道主义艺术遗产。黑泽明的全部作品共有30部,其中26部拍于战后。《白痴》(1951)一片除外,其余25部影片都被选为《电影旬报》的年度十大电影,有三部更高居十大的榜首。可见黑泽明在生前,自始至终都受到日本电影评论界的重视。1985年,日本政府赠他以文化勋章,1998年他逝世后政府又决定授之以国民荣誉奖,都承认和表彰了黑泽明对电影文化的贡献。终其一生,黑泽明及其影片获奖无数,连同在国外的大小奖状,起码超逾二百项。他在80岁那年(1990)更荣获美国奥斯卡特别名誉金像奖。黑泽明生于明治43年(1910),26岁时考进电影公司当助理导演,得遇恩师山本嘉次郎(1902-1973),打下了编导的扎实基础。33岁那年,描写柔道英雄的处女作《姿三四郎》(1943)公映后受到好评,荣获山中贞雄奖。从1943年到1951年,黑泽明一共拍了12部影片,大多剖析人性的弱点,致力探讨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颇受观众的欢迎。文艺界的青年,尤其喜爱他的影片,并受到他影片的鼓舞。其中较突出的作品,有描写革命青年未亡人的艰苦奋斗的《我于青春无悔》(1946),刻画酗酒医生与失势流氓的错综关系的《泥醉天使》(1948),和叙述青年探员追查失枪及逮捕犯人的《野良犬》(1949)。1950年他将芥川龙之介(1892-1927)的两个短篇小说《筱竹丛中》与《罗生门》改拍成《罗生门》,片中武士遇害及妻子被奸的真相扑朔迷离,但叙事的方式很是别致,影像的跃动和美感前所未见,遂震惊了欧洲和美国的影坛,令日本电影成功地走向世界。1951年他再接再厉,将心爱的作家、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白痴》搬上银幕,影片原长四小时二十五分,被松竹公司强迫剪为两小时四十六分。因为情节离奇、演技夸张和影片被删剪过度,普遍被认为是失败之作。黑泽明的前期创作,是他的探索期,也可以称为青春无悔期。他的电影能够给予观众一种非凡的震撼,令人在战后一片废墟的社会中重建信心,倾向积极进取和力争上游。黑泽明的中期创作,包括从1952年到1965年的11部佳作,代表了他的辉煌期,也是风云际会期。若非置身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日本那一群才华出众的演员和技师——如三船敏郎、志村乔、山田五十铃、中井朝一、早坂文雄和佐藤胜等人——当中,取得天时、地利与人和,黑泽明或许拿不到那样优异的成绩。那个时期也是战后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52年的《生之欲》,描写一个政府官僚在死前为民请命建设儿童公园,情节感人肺腑。1954年的《七武士》,用流动的镜头捕捉激烈的战斗场面,堪称日本电影史上的杰作。《活人的纪录》(1955)旨在反对核试验,《恶汉甜梦》(1960)暴露溃职贪污,皆表现了不平则鸣的抗议。1957年的《蜘蛛巢城》和《在底层》,分别改编自英国莎士比亚和俄国高尔基的著名戏剧,形式创新而风格沉郁,都是从舞台到银幕再创作的成功典范。《隐寨三恶人》(1958)描写智勇武士辅助流亡公主复国,首次使用宽银幕拍摄,效果甚佳。《用心棒》(1961)讲流浪武士计破土豪劣绅和狐群狗党的故事,在空间处理和角色刻画上突破了古装武士片的传统,影片的娱乐性特别丰富。翌年《椿三十郎》的末尾决斗,双雄对峙良久才闪电一招分胜负,是电影史上的难忘场面。1963年的《天国与地狱》,以绑架案点描贫富的对立,并剖析了犯人和刑警的微妙心理,剧情引人入胜。1965年的《红胡子》,片长三小时零五分,更是集大成之作,全力刻画德川幕府末期一位侠医怎样培育弟子的医术与心灵。仁心仁术的主题理想乐观,说明人性本善;望远镜头的表现悲怆优美,写尽人生百态。地震火灾场面的雄伟和恋爱抒情画面的幽怨,处处显现出导演超群的造型能力与深厚的博爱感情。黑泽明的晚期创作,可从1966年他56岁算起,下迄1998年他88岁逝世止,33年间他虽努力争取开拍新片,结果只完成七部作品。在1966年和1968年,他和两间美国电影公司合作的拍片计划——《暴走列车》和《虎!虎!虎!》——都先后不幸告吹。因此在1969年7月,他取得东宝公司的支持后,就和木下惠介(1912-1998)、市川昆(1915-2008)和小林正树(1916-1996)三人合组成“四骑会”影片公司,筹备独立拍片。黑泽明并以低成本和高速度完成他的彩色影片《电车狂》(1970)。但非常不幸,该片的卖座很不理想,令黑泽明大受打击。加上他长期受胆结石痛楚所困而不自知,遂于1971年12月22日在家中用剃刀割腕自尽,幸而及时获救。黑泽明历时长久的晚期创作可以称为夕阳武士期,也是他的流浪期和绚烂期。流浪是指他风尘仆仆地到世界各地求取投资,绚烂是指他的彩色电影开创了绚烂迷人的新境界。1973年他应邀到苏联开拍以中俄边境一个山野猎人为主人公的《德尔苏·乌扎拉》(1975),影片虽然得到好评和一座奥斯卡金像奖,他却不易找到新的投资者。幸而他在国外的声望日隆,非常被人爱戴和尊敬,后得到三位美国私淑弟子——著名导演卢卡斯、科波拉和斯皮尔伯格——的拔刀相助,以及法国制片家西尔贝曼(布纽尔晚年的制片)和法国政府的鼎力支持,先后在1980年、1985年及1990年完成了两部史式形式的大作《影武者》和《乱》,以及一部由八个短梦组成的小品《梦》。稍后他亦连续拍了两套低成本的影片:《八月狂想曲》(1991)和《袅袅夕阳情》(1993)。黑泽明的晚期作品,《电车狂》发展了《在底层》的主题,写贫民区的众生相很是感人,色彩的运用尤其独到。《德尔苏·乌扎拉》写大自然的美丽与永恒,令人眼界大开。其中旷野日暮风中割草和林间急流翻转木筏的两幕救人场面,极显导演的功力。以战国名将武田信玄 (1521-1573)的替身为情节中心的《影武者》和取材自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的《乱》,一写武田军团在天正三年 (1575)的悲惨灭亡,一写战国枭雄一文字秀虎因放弃掌权引致的骨肉相残和城破人亡,都透过表现主义的手法,绘画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常,洋溢着鲜艳的色彩美、古典的形式美和雄浑的映像美。黑泽明晚期作品的缺点,是故事和人物都缺乏生趣。《梦》纯是表现主义的呈现,说教色彩太浓。首二段略有可观外,其他篇章都缺乏艺术感染力。《八月狂想曲》除了天空的巨眼及老妇结尾在风雨中的狂奔外,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作品。片中有关长崎原子弹的体验,只从日本人作为战争受害者的立场着墨,没有触及谁发动战争的问题。所以美籍日裔侄儿的道歉这一情节,徒然惹人反感。至于后一部作品《袅袅夕阳情》,表面上是描写随笔家内田百闲(1889-1971)门下弟子对退休老师的尊敬,骨子里却暗藏了不少黑泽明的自我投影,比较老气横秋和暮气沉沉,完全缺乏黑泽明早期和中期电影的一贯活力与情趣。黑泽明在逝世前,还在努力集资筹备开拍一部描写江户妓女的新片《大海作证》,可惜天不假年,夫复何言!还幸在2000年,他的忠心弟子小泉尧史(1944- )将他未完成的剧本《雨停了》续成之后搬上银幕。2002年,大导演熊井启(1930-2007)更替他代圆美梦,成功地将《大海作证》拍成电影。毫无疑问,世人景仰的日本国宝黑泽明,是20世纪雅俗共赏的电影大师和人道主义者。他创作严谨,绝不妥协,一生钻研电影艺术之道,能将东西方的美学铸于一炉。50年间拍摄了多部内容丰富、形式卓绝和影响深远的影片,堪称伟大艺术家而无愧。英国的《视与听》杂志在1992年及2002年曾邀请国际的电影导演及影评人选出“世界十部电影”,黑泽明的《罗生门》和《七武士》,两次都被导演组选入十大并列第九位。而黑泽明本人得票甚多,亦连续两回被同行选为十大导演的第三位,仅居于奥逊·威尔斯及费里尼之后。在《视与听》2012年的投选中,导演组亦选他为世界十大导演的第九位,虽然成绩比以前稍逊,但也是登上十大名榜的日本导演。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