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997732
内容简介
从疲劳、飞行疲劳的基本概念着手,详细论述了导致飞行疲劳的各种因素(如航空环境因素、时差效应、心理因素、工作负荷、睡眠等)、飞行疲劳的表现及危害、飞行疲劳的评定与监测、抗疲劳药物和抗疲劳饮食,并突出介绍了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如飞行疲劳的三级预防对策、飞行时限管理、睡眠管理、机组资源管理训练、疲劳风险管理系统等)。
目 录
章 疲劳概述
节 疲劳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生理性疲劳
第三节 病理性疲劳
第四节 亚健康、”过劳死”与疲劳
第五节 作业疲劳和运动性疲劳
第六节 疲劳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 认识飞行疲劳
节 飞行疲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导致飞行疲劳的因素
第三节 飞行疲劳的表现及危害
第四节 飞行疲劳的分类
第五节 飞行疲劳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 航空环境因素与飞行疲劳
节 低压缺氧与飞行疲劳
第二节 航空噪声与飞行疲劳
第三节 航空振动与飞行疲劳
第四节 航空辐射环境与飞行疲劳
第五节 驾驶舱光环境与飞行疲劳
第六节 驾驶舱微气候环境与飞行疲劳
第七节 驾驶舱毒理学因素与飞行疲劳
第八节 驾驶舱空间布局设计与飞行疲劳
第四章 时差综合征与飞行疲劳
节 似昼夜节律
第二节 时差综合征的影响
第五章 工作负荷与飞行疲劳
节 工作负荷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
第三节 脑力工作负荷
第四节 飞行工作负荷
第五节 飞行人员的应激
第六章 飞行人员心理因素与飞行疲劳
节 情绪与飞行疲劳
第二节 动机与飞行疲劳
第三节 心理相容与飞行疲劳
第七章 睡眠与飞行疲劳
节 睡眠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睡眠剥夺
第三节 睡眠障碍
第四节 睡眠剥夺和睡眠障碍对飞行工作的影响
第八章 飞行疲劳的评定与监测
节 疲劳评定的现状
第二节 飞行疲劳的评定
第三节 飞行疲劳的监测
第九章 飞行疲劳与飞行安全
节 人为因素与飞行安全
第二节 事故的致因理论
第三节 飞行事故的医学调查
第四节 飞行疲劳所致飞行事故、事故征候实例
第十章 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上)
节 飞行疲劳的三级预防对策
第二节 基于SHEL模型理论的对策
第三节 飞行时限管理
第四节 睡眠管理
第五节 预防时差效应
第六节 飞行人员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
第七节 体育运动
第八节 心理训练
第九节 飞行模拟机训练
第十一章 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下)
节 机组资源管理训练
第二节 疲劳风险管理系统
第十二章 飞行疲劳的消除及其相关病症的诊治
节 飞行疲劳的消除
第二节 飞行疲劳相关病症的诊治
第十三章 抗疲劳药物
节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化学药物
第二节 抗疲劳中药
第三节 药物在战时调节飞行人员睡眠与抗疲劳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节 飞行安全与用药监管
第十四章 抗疲劳饮食
节 营养素与抗疲劳
第二节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常用食物
第三节 抗疲劳食疗方
第四节 功能性饮料
第五节 飞行人员的营养特点
附录 与飞行疲劳有关的中国民用航空法规
附录一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航空卫生工作要求
附录二 机组成员值勤期限制、飞行时间限制和休息要求
附录三 关于飞机上飞行机组睡眠区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节 疲劳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生理性疲劳
第三节 病理性疲劳
第四节 亚健康、”过劳死”与疲劳
第五节 作业疲劳和运动性疲劳
第六节 疲劳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 认识飞行疲劳
节 飞行疲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导致飞行疲劳的因素
第三节 飞行疲劳的表现及危害
第四节 飞行疲劳的分类
第五节 飞行疲劳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 航空环境因素与飞行疲劳
节 低压缺氧与飞行疲劳
第二节 航空噪声与飞行疲劳
第三节 航空振动与飞行疲劳
第四节 航空辐射环境与飞行疲劳
第五节 驾驶舱光环境与飞行疲劳
第六节 驾驶舱微气候环境与飞行疲劳
第七节 驾驶舱毒理学因素与飞行疲劳
第八节 驾驶舱空间布局设计与飞行疲劳
第四章 时差综合征与飞行疲劳
节 似昼夜节律
第二节 时差综合征的影响
第五章 工作负荷与飞行疲劳
节 工作负荷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体力工作负荷
第三节 脑力工作负荷
第四节 飞行工作负荷
第五节 飞行人员的应激
第六章 飞行人员心理因素与飞行疲劳
节 情绪与飞行疲劳
第二节 动机与飞行疲劳
第三节 心理相容与飞行疲劳
第七章 睡眠与飞行疲劳
节 睡眠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睡眠剥夺
第三节 睡眠障碍
第四节 睡眠剥夺和睡眠障碍对飞行工作的影响
第八章 飞行疲劳的评定与监测
节 疲劳评定的现状
第二节 飞行疲劳的评定
第三节 飞行疲劳的监测
第九章 飞行疲劳与飞行安全
节 人为因素与飞行安全
第二节 事故的致因理论
第三节 飞行事故的医学调查
第四节 飞行疲劳所致飞行事故、事故征候实例
第十章 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上)
节 飞行疲劳的三级预防对策
第二节 基于SHEL模型理论的对策
第三节 飞行时限管理
第四节 睡眠管理
第五节 预防时差效应
第六节 飞行人员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
第七节 体育运动
第八节 心理训练
第九节 飞行模拟机训练
第十一章 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下)
节 机组资源管理训练
第二节 疲劳风险管理系统
第十二章 飞行疲劳的消除及其相关病症的诊治
节 飞行疲劳的消除
第二节 飞行疲劳相关病症的诊治
第十三章 抗疲劳药物
节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化学药物
第二节 抗疲劳中药
第三节 药物在战时调节飞行人员睡眠与抗疲劳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节 飞行安全与用药监管
第十四章 抗疲劳饮食
节 营养素与抗疲劳
第二节 具有抗疲劳作用的常用食物
第三节 抗疲劳食疗方
第四节 功能性饮料
第五节 飞行人员的营养特点
附录 与飞行疲劳有关的中国民用航空法规
附录一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航空卫生工作要求
附录二 机组成员值勤期限制、飞行时间限制和休息要求
附录三 关于飞机上飞行机组睡眠区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前 言
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至今已110年余,从1914年首次旅客航班至今也已100年。民航旅客机载客从初数人到今天500多人,速度从初每小时几十公里到今天1000多公里,续航时间从初几十分钟到今天十几个小时。航空全盘改变了人类的交通和生活方式,世界上每个角落不再遥远,使得”天涯若比邻”从浪漫的诗句变成现实的存在。
几乎从出现了飞机那时起,飞行疲劳便如影随形。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行疲劳即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民用喷气式客机的出现,可实现长距离洲际飞行,飞行疲劳问题更为突出。198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从”航空安全报告系统”(ASRS)收录的261000多份报告中,检索出52000份与飞行员疲劳有关的报告,占总数的21%。随后,艾姆斯研究中心开始了国际上早、权威的飞行疲劳系统研究。
20多年过去了,航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驾驶舱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飞机设备故障所致事故发生概率有了大幅度降低,而人为因素所致的事故发生概率却居高不下,其中飞行疲劳是导致许多事故或事故症候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迄今飞行疲劳仍是航空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因素来讲,驾驶舱自动化提高了飞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飞行人员的体力负荷,但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力负荷。另外,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飞行任务繁忙,长距离跨时区飞行、夜间飞行、复杂条件下飞行更加多见;而在一些国家,飞行人员严重短缺,他们往往满负荷或违规超负荷工作。从个人因素来讲,飞行人员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国内调查发现25%飞行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72.6%飞行人员存在一种以上不良生活方式。另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少飞行人员过于强调物质利益、强调自我实现,缺乏坚强意志、缺乏心理相容;这些不正确的飞行动机和行为方式也是飞行疲劳的重要致因。近年来,飞行疲劳的涵盖也在扩展,它不再局限于飞行人员或乘务人员,也包括地面机务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这反应了国际航空业对飞行疲劳的高度重视,也拓展了飞行疲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飞行疲劳是飞行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有效控制、缓解飞行疲劳不论对航空监管机构,还是对航空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有个古代故事对我们或有启迪。据记载,扁鹊兄弟三人皆从医,魏文王曾问扁鹊:”三人医术谁好?”扁鹊答:”大哥好,二哥次之,我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出名呢?”扁鹊答:”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手术,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未雨绸缪、防隐患于未然必然强于”亡羊补牢”、”临渴掘井”。杜绝飞行疲劳,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消除飞行疲劳的致因,或通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飞行疲劳消灭于萌芽状态。
本书从疲劳的基本概念说起,详细论述了导致飞行疲劳的种种因素、飞行疲劳的表现及危害、飞行工作负荷、飞行疲劳的评定与监测,并突出介绍了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以期有助于航空业各级管理层、航空医师、飞行人员深入了解飞行疲劳的来龙去脉、切实掌握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要义、科学制定飞行疲劳管理措施。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许多同仁们的大力支持,感激之情尽存于心。尽管编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许多艰辛,但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真诚希望读者们批评指正。
几乎从出现了飞机那时起,飞行疲劳便如影随形。次世界大战期间,飞行疲劳即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民用喷气式客机的出现,可实现长距离洲际飞行,飞行疲劳问题更为突出。198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从”航空安全报告系统”(ASRS)收录的261000多份报告中,检索出52000份与飞行员疲劳有关的报告,占总数的21%。随后,艾姆斯研究中心开始了国际上早、权威的飞行疲劳系统研究。
20多年过去了,航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驾驶舱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由飞机设备故障所致事故发生概率有了大幅度降低,而人为因素所致的事故发生概率却居高不下,其中飞行疲劳是导致许多事故或事故症候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迄今飞行疲劳仍是航空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因素来讲,驾驶舱自动化提高了飞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飞行人员的体力负荷,但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脑力负荷。另外,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飞行任务繁忙,长距离跨时区飞行、夜间飞行、复杂条件下飞行更加多见;而在一些国家,飞行人员严重短缺,他们往往满负荷或违规超负荷工作。从个人因素来讲,飞行人员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国内调查发现25%飞行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72.6%飞行人员存在一种以上不良生活方式。另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少飞行人员过于强调物质利益、强调自我实现,缺乏坚强意志、缺乏心理相容;这些不正确的飞行动机和行为方式也是飞行疲劳的重要致因。近年来,飞行疲劳的涵盖也在扩展,它不再局限于飞行人员或乘务人员,也包括地面机务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这反应了国际航空业对飞行疲劳的高度重视,也拓展了飞行疲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飞行疲劳是飞行安全的重大隐患,如何有效控制、缓解飞行疲劳不论对航空监管机构,还是对航空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此,有个古代故事对我们或有启迪。据记载,扁鹊兄弟三人皆从医,魏文王曾问扁鹊:”三人医术谁好?”扁鹊答:”大哥好,二哥次之,我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出名呢?”扁鹊答:”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手术,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未雨绸缪、防隐患于未然必然强于”亡羊补牢”、”临渴掘井”。杜绝飞行疲劳,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则在于消除飞行疲劳的致因,或通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飞行疲劳消灭于萌芽状态。
本书从疲劳的基本概念说起,详细论述了导致飞行疲劳的种种因素、飞行疲劳的表现及危害、飞行工作负荷、飞行疲劳的评定与监测,并突出介绍了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以期有助于航空业各级管理层、航空医师、飞行人员深入了解飞行疲劳的来龙去脉、切实掌握飞行疲劳的预防对策要义、科学制定飞行疲劳管理措施。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许多同仁们的大力支持,感激之情尽存于心。尽管编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许多艰辛,但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真诚希望读者们批评指正。
在线试读
二、疲劳的分类
疲劳的多维性、复杂性,造成了疲劳分类上的困难。目前,分类方法很多,但尚没有统一的方法。本书的疲劳分类系统如下:①根据疲劳发生的原因分为生理性疲劳(Physiological Fatigue)和病理性疲劳(Pathological Fatigue);②根据疲劳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③根据疲劳的程度分为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和极重度疲劳;④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分为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⑤其他分类,如作业性疲劳、运动性疲劳。
(一)根据疲劳发生的原因分类
1.生理性疲劳
无论是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劳累过度,必然会出现头痛头昏、腰背酸楚、周身乏力等症状;这种因劳累所致的疲劳称为生理性疲劳。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生理性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经过休息和调整可以自行消除。因此,当机体出现疲劳后,应及时进行休息和调整,以防过度疲劳。生理性疲劳又可分为躯体疲劳(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精神疲劳,脑力疲劳)。躯体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体力减退;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并出现认知方面的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考困难、警觉性降低等。
疲劳的多维性、复杂性,造成了疲劳分类上的困难。目前,分类方法很多,但尚没有统一的方法。本书的疲劳分类系统如下:①根据疲劳发生的原因分为生理性疲劳(Physiological Fatigue)和病理性疲劳(Pathological Fatigue);②根据疲劳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③根据疲劳的程度分为轻度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和极重度疲劳;④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分为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⑤其他分类,如作业性疲劳、运动性疲劳。
(一)根据疲劳发生的原因分类
1.生理性疲劳
无论是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劳累过度,必然会出现头痛头昏、腰背酸楚、周身乏力等症状;这种因劳累所致的疲劳称为生理性疲劳。生理性疲劳是机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机制。生理性疲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经过休息和调整可以自行消除。因此,当机体出现疲劳后,应及时进行休息和调整,以防过度疲劳。生理性疲劳又可分为躯体疲劳(体力疲劳)和心理疲劳(精神疲劳,脑力疲劳)。躯体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体力减退;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并出现认知方面的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考困难、警觉性降低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