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107129
一本书的厚度,一个讲坛的高度
讲述国宝背后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看张伯驹如何成为“天下*藏”
名士的传奇人生,瑰宝的家国历史
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当初仅为爱好,曾买下中国传世*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阳台帖》等,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藏”。
该书以张伯驹收藏的国宝为切入点,重点讲述鲜为人知的国宝背后的故事,以及张伯驹不惜代价、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的爱国至诚。他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其传奇般的际遇,成为久传不衰的佳话。
张伯驹先生慧眼识宝,所藏书画件件堪称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文明的缩影,它曾经璀璨,今又流芳;每一件国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璀璨的历史瞬间。一幅幅国之瑰宝的画面编织在一起,编织出一幅中华文明的壮美画卷,使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扼腕长叹。
第1讲 信而好古张伯驹
一、文化
二、财富
三、情怀
四、机遇
第2 讲 张伯驹三求平复帖
一求《平复帖》
二求《平复帖》
三求《平复帖》
第3 讲 中华墨皇平复帖
一、《平复帖》的传承
二、《平复帖》中事
三、《平复帖》里人
第4 讲 丹青绝唱游春图
一、《游春图》的前世今生
二、命运多舛的《游春图》
三、典屋鬻钗护国宝
第5 讲 李白书赞上阳台
一、李白与道教
二、《上阳台帖》的流传史
三、张伯驹与《上阳台帖》
第6 讲 杜牧情歌张好好
一、《张好好诗》与小白楼书画浩劫案
二、杜牧与张好好
三、张伯驹与《张好好诗》
第7 讲 道服清辉范仲淹
一、北宋名臣范仲淹
二、范仲淹创作《道服赞》
三、《道服赞》的流传史
第8 讲 雪江归棹宋徽宗
一、书画皇帝宋徽宗
二、真假《雪江归棹图》
三、《雪江归棹图》传奇
第9 讲 红楼迷踪话脂砚
一、脂砚斋与《红楼梦》
二、张伯驹与脂砚传奇
三、神秘的脂砚
第10 讲 书画焕采说蔡襄
一、张伯驹与蔡襄《自书诗帖》
二、楹联圣手张伯驹
三、书画焕采永流芳
参考书目
后记
张伯驹先生是当代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学者,书画收藏大家,有关他的人生和收藏故事很早就有多种版本在社会上流传,且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张伯驹先生为原型的电视剧《火线对峙》曾风靡一时,不但捧红了影星陈小艺,更是让大收藏家张伯驹这个光辉形象次走近普罗大众。我那时还在山东老家读高中,也正是通过这部电视剧开始知道了伯驹先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求学北京,后来有幸厕身文博大家史树青先生门下,跟随先生读书、作文。史树青先生是当代的著名学者、文博大家,他与张伯驹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认识,两人亦师亦友。张伯驹先生一生喜爱诗词,每年春暖花开时,他都会呼朋引伴到西山阳台山一带赏花,然后以花为题吟诗填词,史先生以学生辈的身份多次参加雅集。有一次,张伯驹先生忽来雅兴,当场为史树青先生做嵌名联,联曰:
树木新载休斧伐,
青山常在有柴烧。
该联对仗工整,立意新颖,是嵌名联中不可多得的一幅佳作。史先生生前曾多次向我展示这幅嘉联,并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述他与张伯老相交的往事,每每说到张伯驹、潘素伉俪不惜典屋鬻钗为国护宝时,他都会提高声调,高度赞扬张伯驹先生是——
民族英雄!
受史树青先生的影响,我也开始走近张伯驹先生,并从二〇〇〇年开始留意搜求有关张伯驹先生的书籍和史料。就这样积少成多,手头相关伯驹先生的史料渐渐丰富起来,到了二〇〇七年左右,我决定要给张伯驹先生编一部年谱,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这部年谱已累计二十余万字,有望在明年,也就是张伯驹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正式出版。
在编写《张伯驹年谱》的过程中,我发现目前一些相关伯驹先生的传记类书籍中多有史实类的舛误,这些错误有的是以讹传讹,有的则是出自编者的“合理想象”,尤其是对于张伯驹先生收藏的一批批国宝级书画作品的由来,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传说。于是我就准备专门来写一本有关这批国宝背后故事的书,恰在此时,很荣幸央视《百家讲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张伯驹先生和他收藏的历代国宝的故事讲述给全国的观众,于是我就与编导协商,也就有了这本书《国宝传奇——张伯驹》的诞生。
荣宏君
丁酉立夏于彩云之南
后 记
这是我目前为止写得为“艰苦”的一本书,说“艰苦”是因为这部书稿的写作方法不同于以前,之前的写作,只要拥有了材料,我就可以“为所欲为”,下笔万言也毫无顾忌。但是这本书《国宝传奇——张伯驹》的写作却大相径庭,因为这部书首先是一部讲稿,写作的过程中,在关注史料的同时还要做到通俗易懂,按编导李锋老师的话说:讲稿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要将复杂的学术问题通俗化。经过这一年多的艰苦劳作,终于有了这本书的基本面貌。
书中的内容,虽然大多都在讲座中体现了,但由于讲座时间的限制,很多内容被迫删去,所以应该说,这本书才是我讲座的全貌,自忖还值得一读,特此呈献给敬爱的读者。
感谢一年来,编导李锋老师的指导!
感谢化妆师杨静老师!
感谢《百家讲坛》节目组所有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楼开肇先生的襄助!
感谢给与我帮助的亲人!
感谢这些年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师友!
我深知,由于我的水平所囿,书中错误偏颇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恳请方家批评指正!另外,书中所用的一些图片,因为不知道作者以及联系方式,所以没办法及时酬谢。请作者看到本书后联系我,以便及时酬答。
荣宏君
丁酉立夏记于昆明碧鸡山下滇池之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