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72038
★沈从文被迫放弃文学创作,后半生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以及很多极有见地的观点,值得历史文化、文物爱好者借鉴。尤其是他从美学角度来品鉴,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这可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书,更是美学熏陶的书。
★把中华几千年文物,借大家之眼,看一个遍。
★以珍贵文物图片和优美文字,绘出一幅古代民俗的生动画卷。
★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典雅,既便携带,也宜珍藏。
谈皮球花…… 11
龙凤艺术…… 19
鱼的艺术…… 33
过节和观灯…… 59
湘西苗族的艺术…… 77
塔户剪纸花样…… 87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从写小说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丰硕的成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沈先生个人说,无所谓得失。就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是划得来的。但是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谁为为之,孰令致之?这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沈先生的学术性论文,多半以文物图像为主,并选文献材料加以论证,判断是非,因博闻约取,笔下多有出人意料之创见,为专家和一般读者所共赏……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如绘画、陶俑、雕塑、石刻、砖刻等艺术品和史志记载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各阶级、各民族的服饰式样和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状况和作用;并且解析了各阶级、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对服饰审美的不同观点和演变。对于服饰文化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供研究、教学之用。对工艺美术设计,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注释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探讨上,无疑是个新贡献,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王亚蓉、王序(《沈从文和他的服装研究》)
中国海岸线长,江河湖泊多,鱼类品种格外丰富。因此,人民采用鱼形作艺术装饰图案,历史也相当悠久。近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约公元前四五十世纪的村落遗址中,就发现一个陶盆,黑彩绘活泼生动鱼形。河南安阳,公元前13世纪的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盘形器物,也常用鱼形图案作主要装饰。这个时期和稍后的西周墓葬中,还大量发现过二三寸长薄片小玉鱼,雕刻得简要而生动,尾部锋利如刀,当时或作割切工具使用,佩带在贵族衣带间。公元前9世纪的春秋时代,流行编成组列的佩玉,还有一部分雕成鱼形,部分发展而成为弯曲龙形。照理说,鱼龙变化传说也应当产生于这个时期。公元前2世纪,秦汉之际青铜镜子,镜背中心部分,常有十余字铭文,作吉祥幸福话语,末后必有两个小鱼并列,因为鱼余同音,象征“富贵有余”的幸福愿望。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这种风俗更加普遍,人们使用的青铜面盆,多铸造于西南朱提堂狼郡,内部主要装饰,就多作两只美丽活泼的大鱼。此外,女子缝纫用的青铜熨斗,照明的灯台,喝酒用的椭圆形羽觞,上面也常使用这种图案。当时陕西河南一带贵族墓葬,正流行使用一种长约一米的大型空心砖堆砌墓室,砖上有种种花纹,双鱼纹也常发现。丝绸上起始用鱼形图案。私人用小印章也有作小鱼形的。可见美术上的应用,已日益普遍。主题象征意义是“有余”。中国是个广大农业地区的国家,希望生产有余正是人之常
情。战国时哲学家庄周,曾写过一篇抒情小品文,赞美过鱼在水中的快乐。公元二三世纪间,又有一首南方民歌,更细致素朴描写到水池中荷花下的鱼的游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从此以后,“如鱼得水”转成了夫妇爱情和好的形容。但普遍反映于一般造型艺术上,却晚到10世纪左右才出现。
公元7世纪后的唐代,鱼形的应用,转到两个方面,十分特殊。一个是当时镀金铜锁钥,必雕铸成鱼形,叫作“鱼钥”。是当时一种普遍制度,大至王宫城门,小及首饰箱箧,无不使用。用意是鱼目日夜不闭,可以防止盗窃。其次是政府和地方官吏之间,常用一种三寸长铜质鱼形物,作为彼此联系凭证,上铸文字分成两半,一存政府,一由官吏本人收藏,调动
人事时就合符为证。官吏出入宫廷门证,也作鱼形,通称“鱼符”。中等以上官吏,多腰佩“鱼袋”,这种鱼袋向例由政府赏赐,得到的算是一种荣宠,通称“紫金鱼袋”,真正东西我们还少见到。宋代尚保存这个制度。可是从宋画宋俑服饰上,还少发现使用鱼袋形象。又唐代已盛行国家考试制度,有一定文学水平的平民可望通过考试转成政府官吏。汉代以来风俗相传,黄河中部有大悬瀑,名叫“龙门”,鱼类能跳跃上去的,就可变龙。所以当时人能见得名流李膺的,以为是登龙门。唐代考试多由达官贵族操纵,人民获中机会并不多,因此,人民也借用它来做比喻,考试及格的和鱼上升龙门一样。“鲤鱼跳龙门”于是成为一般幸运象征,和追求幸运的形容。因此成为一般艺术主题,民间刺绣也起始用它做主题。公元10世纪的宋代,考试制度有进一步发展,图案应用因此更加广泛。
这个时期,在中国浙江龙泉烧造的世界著名的翠绿色瓷器,小件盘碟类,还多沿袭汉代习惯,中心加二小鱼作装饰。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和北方的定州白瓷,和一般民间瓷,鱼的图案应用更加多了些,意义因此也略有不同。在盘碗中的,多当成纯艺术表现。若用到瓷枕上,或上面加些莲荷,实沿袭“采莲辞”本意,喻夫妇枕上爱情“如鱼得水”。又有在青铜镜子上浮雕双鱼腾跃的,用意相同。现实主义的绘画,正扩大题材范围,还出了几个画鱼名家,如刘寀等,作品表现鱼在水中悠游自得的乐趣,千年来还活泼如生,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容。后来八大、恽南田,直到近代白石老人,还一脉相承,以此名家。在高级丝织物部门,纺织工人又创造了鱼形图案的“鱼藻锦”,金代还作为官诰包首。宋代重视元宵灯节,过年灯节时,全国儿童照风俗都玩龙灯和彩色鱼形灯。文献中也有了人工培养观赏红鱼的记载。杭州已因养金鱼而著名。
元代有部《饮膳正要》书籍,部分记载各种可吃的鱼,还有很好的插图,没有提到金鱼,可知当时统治者虽好吃,而且有许多怪吃法,但是还不到吃金鱼程度。
公元15世纪的明代,绸缎中的鱼锦图案有了发展。国家织造局专织一种飞鱼形衣料,作不成形龙样,有一定品级才许穿,名“飞鱼服”。到十六七世纪的明代晚期,杭州玉泉观鱼,已成西湖十景之一。北京金鱼池则已成宫廷养金鱼处,江西景德镇烧瓷工人,嘉靖万历时发明的五彩瓷,起始用红鱼做主题图案。当时宫廷需要大件瓷器中,大鱼缸种类增多,因此,政府在江西特设“龙缸窑”,专烧龙纹大鱼缸。反映宫廷培养金鱼已成习惯,鱼的品种也日益增多。但是这时期的鱼缸留下虽多,造型艺术中,十分奇特美观的金鱼形象留下的可并不多。北京郊区发掘出的几具绘有五彩红鱼大罐,鱼的样子还和朱鲤差不多。另处也发现一种各种褐釉陶制上作开光花鸟浮刻大鱼缸,根据比较材料,得知烧造地或出于江南,后来人虽用来做鱼缸,出土物里面却多坐了个大和尚,是由大鱼缸转为和尚坐化所利用。这类特制大缸不同处是上面还常有个大盖。缸上也有作鳜鱼浮雕图案的。
17世纪中清代初期,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彩釉和白胎彩绘瓷,都达到了中国陶瓷史艺术高峰,鱼形图案应用到瓷器上,也得到了极高成就,精美无匹。用鳜鱼的较多,是取“富贵有余”意思。或用三或用五,多谐三余五余。灯笼旁流苏,也有作双鱼形的。并且产生了许多造型完美加工精致的鱼缸。在故宫陶瓷馆陈列的仿木釉纹的鱼缸,是一件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此外已有玻璃缸养金鱼的,代表新事物,成为当时贵族人家室内装饰品。至于鱼形应用到刺绣椅披和袍服上,多是双鱼作八字形斜置,如磬形,取“吉庆有余”意思。用鲢鱼形的则叫“连年有余”。也有雕成小玉佩件的。
至于玩赏性的金鱼,品种的改进与增多,应和明代南方中产阶级的兴起及一般工艺品的发展有一定关系。明文震亨的《长物志》卷四说:“朱鱼独盛吴中,以色如辰州朱砂故名。此种宜盆蓄,有红而带黄色者,仅可点缀陂池。”记述品种变态,当时即有种种不同名称:“初尚纯红、纯白,继尚金盔、金鞍、锦被,及印头红、裹头红、连腮红、首尾红、鹤顶红,继又尚墨眼、雪眼、硃眼、紫眼、玛瑙眼、琥珀眼、金管、银管,时尚极以为贵。又有堆金砌玉、落花流水、莲台八瓣、隔断红尘、玉带围梅花、月波浪纹、七星纹种种变态,难以尽述。然亦随意定名,无定式也。”“蓝如翠,白如雪,迫而视之肠胃俱见,即朱鱼别种,亦贵甚。”述鱼尾则有:“自二尾以至九尾,皆有之。第美钟于尾,身材未必佳。盖鱼身必宏纤合度,骨肉停匀,花色鲜明,方入格。”
到19世纪以来,培养金鱼的风气,已遍及各地。道光瓷器和刺绣中女人衣上的挽袖、衣边,多作龙睛扇尾金鱼。这时节出了个画金鱼的画家,名叫虚谷,是个和尚,画了一生的金鱼。清代货币除铜钱外用金银,实物沉重,不便携带,民间银号、钱庄流行信用银票和钱票,因此盛行一种贮藏银票杂物的“褡裢”,佩在腰带上。为竞奇争异,上面多作各种不同刺绣花纹,金鱼图案因此也成为主题之一,用各种不同绣法加以表现,产生许多有趣小品,同时皇室贵族妇女衣裙边沿刺绣,和平民妇女小孩围裙鞋面,都常用金鱼作装饰图案。民间剪纸原属于刺绣底样,就产生过许多不同的美丽形象。当时在苏州织造“绮霞馆”打样的提花漳绒,用金鱼图案织成的,花纹布置,格外显得华美而有生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