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019780
如果你尚在大学之中,不妨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大学,想想自己的未来。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在将来减少一些对大学生活的遗憾!让我们的大学时光变得更加充实,也更有意义!
我们刚刚进入大学之际,可能由于对大学不了解,会产生些迷茫。怎么学习?怎么与同学相处?怎么适应大学生活?成了新生们的当务之急。本书告诉了你们这些问题的答案。
目录
章 大学是场“成人礼”
尽快戒除对父母的感情依赖 / 003
经济独立从大学开始 / 006
再无人督促,学习要靠自控力 / 010
成长,就是开始学会直面人生 / 014
意气用事有害而无利:学会管住自己 / 019
凡事只为自己着想,做人肯定只输不赢 / 022
长大了,离家了,但别将父母落得太远 / 026
第二章 学校和专业不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大学不分好坏,英雄不问出处 / 033
专业如伴侣,适合的才是好的 / 036
学会挖掘学校里的好资源 / 040
用“冷眼”看热门专业 / 044
换专业不可一时“脑热” / 048
学一门,爱一门 / 052
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行情” / 056
现在的专业≠以后的事业 / 060
第二专业很可能成为你的方向 / 062
第三章 不光要学习,还要会学习
选修课:我们选到的就是我们能学到的 / 069
听讲座:不为听到什么,而为学到什么 / 072
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 077
十本证书还不如一门精通 / 081
勤工俭学不同于勤工“简”学 / 085
第四章 交朋友也是大学“必修课”
挖掘学生会里的“精英人脉” / 093
好的社团就是一个好的人脉圈子 / 097
人脉嫁接:同学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 / 102
同学:牢固的人脉关系 / 106
跟你的导师做朋友 / 109
有些朋友“有毒” / 113
第五章 大学不会教你恋爱,但你要学会如何爱
你可以不恋爱,但一定要学会去爱 / 121
了解之后才能做恋人 / 125
兔子也可以吃窝边草 / 128
寂寞不是恋爱的借口 / 132
别为另一半过度压缩自己的空间 / 135
感谢那些使我们成熟的“前任” / 138
性:大学生避不开的恋爱话题 / 141
失恋不是世界末日 / 145
走出毕业即分手的“怪圈” / 149
第六章 好习惯成人,坏习惯毁人
勤快人到哪儿都受欢迎 / 157
小气之人难受待见 / 161
年轻也没有挥霍健康的资本 / 165
多走一步,离目标就更近一步 / 169
要追求卓越,那就别做“差不多”先生 / 173
懒惰让机会“打水漂” / 175
第七章 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过渡
学会喜欢那些令你讨厌的人 / 181
把困难当成人生的“磨刀石” / 185
时常跟学长学姐们讨教点“工作心得” / 189
实习:步入职场前的后一场“彩排” / 193
第八章 毕业三岔路口,我们该何去何从
别把考研当成临时避难所 / 201
保研了,先别急着高兴 / 204
别把“体制”当成救命稻草 / 207
看清形势,当心“海龟”变“海带” / 211
先认清自己再创业 / 214
“校漂族”:剪掉“恋校”这根脐带 / 215
第九章 走好踏入社会的步
找工作前先完成自我定位 / 223
不要等着工作来“敲门” / 227
简历艺术:要让自己与众不同 / 231
“先就业后择业”会让你走弯路 / 234
别被“热门”工作牵着鼻子走 / 238
小公司大公司,条条大道通罗马 / 242
小城大城,各有各的幸福与哀愁 / 246
勇于“低就”,你才有“高就”的机会 / 250
前言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你想如何度过?”几位即将大学毕业的同学聚在一起聊起了这个话题。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我一定要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爱!”从没谈过恋爱的梅子不无遗憾地长叹了一口气说,“校园里的情侣成双成对,卿卿我我的样子,总是让我艳羡不已。”
“不!我的想法却相反。如果大学可以重来,我不想再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了,我只想好好读书……”说这话的是曾轰轰烈烈恋爱过好几次,并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漂亮女生小可。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的话,我不会买电脑,是游戏毁了我的大学四年。”做了四年宅男的游戏迷小胡长叹一口气说道。
“假如让我再读一次大学,我想跟寝室里的几个人好好地道个歉。”略微落寞的小王在大学里跟室友的关系一直不好,动不动就吵架,甚至还动过手。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
是啊,大学生活如此美好,但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完美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为了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连续参加了三次高考,终如愿考入了北京大学。俞敏洪在北京大学度过了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时光。后来他因为表现出色,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尽管俞敏洪后来离开北京大学,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俞敏洪不只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其实俞敏洪的这种大学情结在我们许多人身上都有体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大学毕业生说这样的话:“我们骂母校没有关系,但决不允许别人对母校口出恶言。”这种对大学的复杂感情也正如俞敏洪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所言:“大学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事情。”
在我们刚刚走入大学之际,由于对大学的不了解,难免会有些迷茫,怎么学习,怎么与人相处,进入大学之后,以前的学习方法还行得通吗?
譬如,在进入大学之前,一些家长和老师灌输给我们的要做“好学生”的观念,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对老师的言听计从,不旷课、不迟到、不谈恋爱。这种思想深深植入了一些人的脑海,在潜移默化之中,他们会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将做一个“好学生”的想法一直贯彻下去。
但有没有想过,大学里是否也需要这样的“好学生”?
一些教育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不管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譬如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他们在大学生涯中符合“好学生”特征的只有不到10%。也就是说,在这些成功人士当中,有90% 以上的人都不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比如数学考试交白卷的丘吉尔,成绩总不及格的普京,蝉联世界首富多年的比尔·盖茨。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定“好学生”的价值,我们在这里只是想批判种种旧的观念。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用“自由”二字概括大学精神。大学的自由本是一种学术上和精神上的自由,但现在我们也能听到许多大学生用“时间充裕”来解释自由。我们无意否定这一种解释,相较于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确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在当今大学校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滥用时间。有多少人能够将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呢?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行动,你将圆梦。”我想,这句话送给当今大学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大学是一趟单程列车,没有回程的车票。我们出版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帮助大学生回忆大学时光,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没有下一个大学可以重来,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换来更少的“如果”。如果你尚在大学之中,不妨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大学,想想自己的未来,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在将来我们能够少一些对大学生活的遗憾,为了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免费在线试读
尽快戒除对父母的感情依赖
每年九月份大学开学时,一些大学城旁的出租屋都会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而且,这种火爆的现象不只是持续几天而已。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租客并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家长。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送孩子上大学很正常,但有必要长住下去吗?孩子的入学手续办好了,顶多陪他们两天不就可以回家了吗?
但事实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些家长此行的目的并不只是送孩子上学,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过来“陪读”的。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着子女读书,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我们在求学中可能见到过这种情况,一些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外求学,于是便到子女的学校陪着他们,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照顾。
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初中和高中,因为初中生和高中生多是未成年人,自理能力比较差,这时父母过来陪读,能让孩子可以一心一意地扑在学习上面。
但是,为什么到了大学,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众所周知,我国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为6 周岁,如果没有跳级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上大学时的年纪应该为18 岁。而18 岁,正是一个人成年的标志。
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回过头再看看“陪读”现象,一个18 岁的人还需要父母的陪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些需要父母陪读的大学生都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位陪儿子读大学的母亲说:“其实我陪儿子读书,并不是要去照顾他的生活,我的工作就是‘心理陪读’。”这便是问题的答案。许多大学生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本地,所以一旦千里迢迢地奔赴外地上学,心理上难免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子女对父母的这种感情依赖很常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如果我们上了大
学后,还对父母有过多的感情依赖,那么这种现象就是一种畸形的“断奶障碍”。
过度的感情依赖会给人带来困扰。我们不可能永远不长大,父母也不可能永远陪在我们身边。那么,该如何戒除对父母的感情依赖呢?
首先,要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一个人上了大学就必须要明白:一些生活琐事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解决。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找报名处、寝室,自己铺床叠被,从这些简单的事情做起,慢慢培养自理能力。如果我们不开始做这些小事,那么我们以后可能永远都不会做。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刚上大学的小伙子,从小娇生惯养,在学校时自己不洗衣服,每个月都将穿脏的衣服寄给母亲,然后由母亲洗干净再寄过来,如此反复,持续了四年。看完这个故事我就想,这孩子以后工作了怎么办呢?难道还把衣服寄给母亲洗?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并一点一点地去做,才能终养成自理的习惯。
其次,开阔自己的眼界,分散自己的感情寄托。我们在陌生环境中难免会想念家人、朋友,此时如果我们一味地逃避陌生,那么我们永远都只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作为一个人,我们必须要明白,情感上的独立是戒除感情依赖的办法,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跟身边的人打成一片,人生何处不是家呢?
后,大学生应该在校园里多做一些能够磨炼自己意志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应该多吃些“苦头”。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没有经历磨炼的人很难长大。或许大学的优越环境给不了我们太多的历练,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多去经历。早起跑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做些兼职等,这些都可以促进我们成长。
零遗憾忠告: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清楚这个“大”字的含义,它代表着一种身份,也代表着一种心理上的成熟,更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想做一只展翅翱翔的苍鹰,就必须先让自己脱离温暖的鸟巢。如果到了该断奶的年纪却还不断奶,这种心理上的过度依赖迟早会成为我们的心理负担。只有勇敢地戒掉依赖,我们才能明白,我们自己才是人生坚实的依靠。
经济独立从大学开始
我曾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某法院审结了一起大学生向父亲索要抚养费的纠纷案。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韩某因超过了18 周岁,她要求父亲支付学费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很多人不明白,韩某虽然已经年满18 岁,但她毕竟还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法院为什么会判她败诉呢?其实法院的依据很简单,法律规定,年满18 周岁即为成年人。
成年就意味着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应当自己负担生活费用( 当然包括学费) 而不再依靠父母,即所谓的“十八自立”。
当然,韩某的情况只是一个个例,但是我们从这则案例中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到了18 岁,也该有点自立能力了。我国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时年龄大都在18 岁左右,但是囿于学生身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还得依靠父母,学费、生活费,这些都靠父母支援。这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认为读大学父母不出钱谁出钱?
我们必须解释清楚“经济独立”的含义。我们说大学生经济独立并不是指那种可以脱离父母养育的完全独立,而是部分独立。比如说,我们不能挣到学费,但是难道不能挣到生活费?如果挣生活费也存在困难,那也可以做点小事给自己添几件衣服。是什么造成很多中国大学生享受“安逸”呢?
我们当然不能把原因完全归结于父母的溺爱,很少会有不爱子女的父母。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大学生身上找问题。年少时可以将父母的疼爱当成一种亲情馈赠,在我们羽翼尚未丰满之前,父母的庇护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成长。但是,一旦我们长大成人,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下,凡事依靠父母还行得通吗?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而对大学生来说,经济独立也要趁早,独立得越早,就能觉醒得更早,成长得更快。其实,大学生需要经济独立并不完全是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也是因为经济独立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一种自立意识以及许多难能可贵的性格品质。
前几天大学同学聚会,我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同学张琳。几年没见,张琳俨然已经是一副老板的模样了。在得知她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之后,我并没有像一些同学那样表现出过多的
惊讶,因为我知道,对张琳来说,成功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我了解张琳。我还记得,张琳在刚进大学时曾经跑到图书城拉来好几箱图书放在宿舍。当时我就问她:“你买这么多书来不是要自己看吧?”
张琳笑笑说:“哪里,我是想把这些书卖了,挣点小钱。”当时我还特别不解,照理说,张琳的家境并不差,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供她上大学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再说,勤工俭学也没
必要这么早吧。
不过张琳对我解释道:“父母的钱毕竟不是我们自己挣的,自己挣钱自己花,那才有味嘛!”
此后,张琳每天晚上都会抱一箱子书拿下去卖。不出一个月,这些旧书就全部卖光了,她也因此小赚了一笔。后来张琳的生意越做越大,还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团队。大学四年,张琳只用父母的钱交过大一的学费,此后,她一直都是自给自足。
而且,在与张琳相处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与许多富家女不同,张琳手上有钱的时候从来不乱花,除了学费和生活费,张琳都会严格控制自己的收支。
别的同学花父母的钱买衣服,做发型,互相攀比,但张琳从来不在此列。对此,她曾经笑呵呵地跟我解释说:“自己挣钱了才知道挣钱的难处,哪还有乱花的道理。”
所以,在这次同学会上,我对张琳的成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凭她的经济头脑和能力,成功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吗?同学张琳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经济独立的意义不在
于挣多少钱,而在于它能够培养人的经济独立意识。
或许有人会认为,大学生毕竟还只是学生,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实现全部或者部分经济独立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他们不想去做,那也无可厚非。
其实这是掉入了定位误区。大学生的学生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生活负责。只有在大学里走出经济独立的步,我们走上职场和社会后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评论
还没有评论。